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D卷
- 格式:doc
- 大小:309.50 KB
- 文档页数:8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一、基础题1.按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éng tóuméi táijiè wèn2.多音字组词少shào________ shǎo________ 都dū________ dōu________3.我是拼音小能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惊应人垂纶4.读诗《小儿垂钓》,根据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侧—________ 借—________ 遥—________6.形近字组词。
蓬________ 怕________缝________ 拍________7.解释下列词语。
①蓬头②鱼惊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招手②侧坐9.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头稚子借问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②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②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受宠________ 惊涛________ 摇摇________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②你不能这样做。
14.文学常识填空。
胡令能(785-826年),________诗人,隐居________(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15.解释划线词语。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①借问②鱼惊16.查字典。
“路”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17.扩句。
①字典是朋友和老师。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每课练习题:古诗
两首
(最新版)
作者:XXX
编写日期:2021年1月26日
古诗两首一、读准字音撑船小艇采摘踪迹浮萍蓬头二、解释字的意思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
一道:。
yìng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遥:应: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池上》是诗人写的。
从“ ,”一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小娃”的、,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小儿垂钓》是诗人写的。
这首诗中的“小儿” 、,表现在,。
从“ ”一句,可以知道“ ”的原因。
答案:20古诗两首一、我能读准下面的字chēng chuán tǐng cǎi zhāi zōng fú píng péng撑船小艇采摘踪迹浮萍蓬头二、解释字的意思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知道,懂得。
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痕迹。
yìng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遥:远远地应:应答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池上》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一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小娃”的天真无邪、纯朴可爱,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小儿垂钓》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
这首诗中的“小儿”天真可爱、机灵纯朴,表现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从“怕得鱼惊不应人”一句,可以知道“路人借问遥招手”的原因。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要点复习班级姓名*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1.《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绿色工厂和绿色宝库,把枝叶比作快乐的音符。
其中3.4.5小节着重讲了植树的作用和意义。
2.《第一朵杏花》讲的是邻居孩子帮竺可桢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故事。
他说:“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注意标点!)3.《燕子》的作者是郑振铎,课文从羽毛、翅膀、尾巴三方面介绍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燕子的外形:活泼机灵。
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是:轻、快。
作者把休息在电线上的燕子比作音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
填空: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4.《古诗两首》《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
其中,怀古的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中,“映”的意思是掩映,“郭”的意思是依山而建的城墙。
《春日偶成》的作者是程颢,他是宋代诗人,题目的意思是:春天偶然写成的诗。
其中写景的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谓”的意思是:以为。
“时人”的意思是:过路的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欣赏春景时高兴愉悦的心情。
* 形容春意很浓的成语:春深似海春意盎然5.《苹果里的五角星》平常人们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切苹果:从顶部切到底部,而《苹果里的五角星》里的小男孩却是这样切的:拦腰切下去。
结果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这使作者深有感触: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则大的魅力。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则,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思维。
6.《最佳路径》1971年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是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设计者是格罗培斯。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第20课《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内阅读题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内阅读题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________诗。
A送别B叙事c抒情
2________________送孟浩然去________,这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行。
而________送元二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
二、我是超级模仿秀。
碧空________花________柳________云
________天________草
三完成下面各题。
送元二使安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清晨。
2“安西”指________(A西安B安西都护府)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练习题,阅读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20分)1. (5分)看拼音,写词语chēnɡchuán xiǎo tǐnɡfú pínɡyòu zhìcèm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6分)读拼音,写词语。
gé wài piāo fúrén jiān tiān tá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ǎn yìng wéi rào xīn kuàng shén y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 (11分)给下面的汉字组词。
泉泉水 ________ ________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树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4. (3分)写出近义词似乎—________ 秀丽—________ 尤其—________5. (6分)把下面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背诵。
①________,歌声振林樾。
②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③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④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⑤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⑥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6. (5分)看拼音,写词语。
yī shǒu quǎn shuǐjiān jiān jiǎo cǎi huādà sh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5分)解释下列词语。
四年级语文下配套练习册答案20古诗两首
一、1.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怕得鱼惊不应人3.天真可爱。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1.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偷采白莲”的小孩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写尽了小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天真可爱。
2. 不好,因为“遥招手”说明小儿并没有完全拒绝答话,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一点,他会轻声作答的。
三、1.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2. 可爱,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两句最常被引用来歌咏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 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________hún zhuó________huái yí________。
2. 选字组词。
缘原圆园姻________因________圈公________侧厕则身________ 公________ 原________影。
3. 照样子写词语。
例:柳暗花明________。
4. 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
5. 根据古诗内容回答问题。
(1)“题西林壁”的“题”意思是________。
诗人从________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2)《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这是第________句诗所要表达的含义,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
6. 默写《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补充古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把诗句补充完整,其中“重”是多音字,诗中读音是________,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足”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
(4)诗中的“山西村”在()。
A.今山西省山西村B.今浙江绍兴C.今浙江杭州(5)诗中写景寓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
第20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稚子()垂纶()莓苔()“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踪迹()浮萍()撑小艇()二、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来源:学,科,网]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钩( ) 准( ) 摇( )2.默写古诗。
池 上 小儿垂钓[来源:学_科_网]1.读下面诗句,先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解释加点的词语和诗句意义。
(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y ìn ɡ y īn ɡ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不解踪迹,浮萍一道开。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6题;共93分)
1. (5分)看拼音,写词语
chēnɡchuán xiǎo tǐnɡfú pínɡyòu zhìcèm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圣经(jìng jīng)________ 戏院(xì xǜ)________ 簇拥(cù chù)________
哗笑(huá huā)________ 沉寂(jì jī)________ 笼罩(zhào zhāo)________
3. (6分)读一读,连一连。
出水迹莲蜓萍
泉________ 露________ 采________ 踪________ 浮________ 蜻________
4. (4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反义词。
①老师赞美言行好的同学,批评淘气、不听话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要节约用水,千万不能浪费。
________——________
5. (10分)默写古诗
池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小儿垂钓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4分)我会根据内容连线。
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_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________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____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不解藏踪迹________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7. (4分)我会根据内容连线。
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_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________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____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不解藏踪迹________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8. (11分)给下面的汉字组词。
泉泉水 ________ ________
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树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 (6分)课文内容我知道。
①《池上》是__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________”写出了小娃的天真顽皮。
②《小池》是__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 ________”
这句最有名,给全诗增添了无限情致。
10. (6分)课文内容我知道。
①《池上》是__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________”写出了小娃的天真顽皮。
②《小池》是__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________”这句最有名,给全诗增添了无限情致。
11. (6分)把下面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背诵。
①________,歌声振林樾。
②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③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④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⑤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⑥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12.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道
②浮萍
13.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小艇
②不解
14.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②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15. (5分)给出正确的解释。
①不解
②浮萍
16. (5分)翻译诗句。
不解藏踪迹。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15分)
17. (5分)说说你对《池上》这首诗的理解。
18. (5分)说说《池上》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19. (5分)为《池上》写一段赏析。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16题;共93分)
1-1、
2-1、
3-1、
4-1、
5-1、
6-1、7-1、
8-1、9-1、10-1、
10-2、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15分)
17-1、
18-1、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