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井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矩形堰配水井设计计算
要设计一座矩形堰配水井,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1. 确定水井的尺寸:根据配水井的用途和需要的水量确定水井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2. 计算水井的容积:根据水井的尺寸,计算水井的容积。
容积可以通过水井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乘积来计算。
3. 确定矩形堰的高度:矩形堰的高度一般根据最大允许水位来确定。
根据所需的水位和水井的尺寸,计算矩形堰的高度。
4. 计算矩形堰的面积:根据矩形堰的高度和水井的长度,计算矩形堰的面积。
面积可以通过矩形堰的高度和水井的长度的乘积来计算。
5. 计算矩形堰的开孔面积:根据矩形堰的面积和设计的流量,计算矩形堰的开孔面积。
开孔面积可以通过设定的流量除以矩形堰的面积来计算。
6. 设计矩形堰的开孔大小和位置:根据计算得到的开孔面积,设计矩形堰的开孔大小和位置。
开孔通常位于矩形堰的底部,在水井的下方。
7. 设计水井的进、出水口:根据所需的水位和水井的尺寸,设计水井的进、出水口。
进水口通常位于水井的顶部,出水口通常位于水井的底部。
根据流量需求,可以确定进出水口的尺寸。
8. 考虑防渗漏措施:根据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渗透性情况,设计相应的防渗漏措施,如安装防渗膜或渗漏防护层。
以上是设计矩形堰配水井的一般计算步骤,具体计算方法和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①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按10min考虑;
②按流量公式计算体积,但一般多5%的加无效面积;
③再根据厂高程布置和配水管的规格及进水水位、出水水位;
④溢流,一般按100%的进水量设计。
如果水厂分两期建设,一般配水井也按两期的土建计算;
⑤考虑起吊设备、检修等情况。
1.设计目的
设计配水井的目的是均匀配水。
2.设计结果
配水井进水管设计流量:Q=5000m d/3=s/3
取进水管管径D=300mm,进水管流速s
取池体的有效水深为2m,超高为
设置配水井为正方形,设边长为
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水,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个曝气滤池中。
图2-5为配水井示意图:。
配水井的设计
配水井作用:将生化处理池出水均匀分配入各座沉淀池中。
配水井的必要性:若配水不均匀,各个池的负担不一样,一些构筑物可能出现超负荷,而另一些构筑物则又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为实现均匀配水,要设置合适的配水设备。
一、配水井的计算:
1、取3min 停留时间
2、取回流比R=50%
3、流量Q=5000m3/天
2、计算V 水=5000×1.5×180/(24×60×60)=15.625m 3(取16m 3)
3、设计采用圆形的配水井:圆形直径3m ,水深3m ,超高0.5m ,则配水井部分体积:
3
2121334m V =⨯⨯=π
4、进水管流速: V=0.6m/s (最大流量时,流速可介于1.0~1.5m/s 之间,在最低流量时,流速不得小于0.4~0.6m/s ,特殊渠道流速可减至0.2~0.3m/s.)
5、Q=5000m3/天=5000/(24×60×60)=0.087m3/s 取0.09m3/s
6、进水管截面积A=Q/v=0.15㎡
7、进水管直径: m A D 437.015.044=∏⨯=∏= 直径取D=0.44m
配水井假设有一个进水管,两个出水管,
8、出水管流速:V=0.6m/s
9、出水管截面积a=Q/(2×v)=0.075㎡
10、出水管直径:d=D/2=0.309m 取直径d=0.31m。
配水井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工程旨在建造一座高效、安全的配水井,以满足周边区域的供水需求。
工程将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井体结构稳定、功能齐全、操作便捷。
二、施工地点与准备施工地点已选定,位于XX区XX街道。
在施工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确保井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完成井位周边环境的评估,包括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
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井口定位与材料井口位置将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供水需求进行精确定位。
井口材料选用高强度、耐腐蚀的钢材,确保井口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钻孔与固井工艺钻孔作业将采用专业的钻井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固井工艺包括井壁稳定、井眼清洁等环节,确保井筒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五、井筒浇筑与防渗井筒浇筑采用优质混凝土,确保井筒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防渗措施包括在井筒内壁涂抹防水材料和设置排水系统,防止地下水渗漏和积聚。
六、管道与设备安装管道选用耐压、耐腐蚀的材料,安装过程需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
设备包括水泵、阀门等,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七、井盖安装与调试井盖选用防盗、防滑、耐重的材料,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安装过程需确保井盖与井筒的紧密配合,防止井盖移位或损坏。
调试过程需检查井盖的开合灵活性和密封性。
八、安全与维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安全。
同时,需制定详细的维护措施,定期对配水井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井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正常运行。
总之,本配水井施工方案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实用性,将为周边区域的供水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稳压配水井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稳定水源的需求,稳压配水井的建设变得非常重要。
稳压配水井是一种能够通过调整水压来保持供水稳定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稳压配水井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地点和规模:根据城市供水系统的需求确定配水井的施工地点和规模。
2.进行现场勘测:在施工地点进行现场勘测,包括地质勘探、地下水位测量以及现有供水管道的调查等。
3.制定施工计划:根据勘测结果和需求量确定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时间、工序安排以及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等。
4.申请施工许可:根据相关法规申请施工许可,确保施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三、施工流程1.地基处理:根据地质勘测结果,在施工地点进行地基处理,包括清理杂物、平整地面、挖掘基坑等。
2.施工井体:根据设计要求施工井体,主要包括开挖、安装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等工序。
3.安装水泵设备:安装水泵设备,包括水泵的安装、连接输水管道和配电等。
4.施工压力调节系统:安装压力调节系统,包括调压阀、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设备。
5.进行试验和调试: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试验和调试,确保稳压配水井的工作正常。
6.进行后期维护:该项目的完工并不代表工程的结束,相反,后期维护是确保稳压配水井正常工作的关键。
包括定期检查、维修设备和更换零部件等。
四、施工安全措施1.按照相关的安全法规要求,设立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明确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检,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隐患。
4.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包括防护用品、消防设备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5.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故。
五、施工质量控制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材料的质量检验和施工工艺的质量检查。
3.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650m辅助水平水泵房配水井、吸水井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一、概况我单位施工的-650m辅助水平水泵房采用锚网梁索喷支护,净宽5.4m,净高6.25m,后期进行浇筑施工,浇筑后巷道净宽4.6m,净高5.8m。
巷道按方位角14°施工至Y2点前15.515m、27.885m、40.255m分别施工1#吸水井、2#吸水井、3#吸水井;施工至Y3点前21.7m、34.07m分别施工1#配水井、2#配水井。
配水井、吸水井均在巷道右(东)帮。
吸水井规格:宽×高×深=2.4×8.4×1.3m,水泵房底板标高(-649.727m)以上部分规格:宽×高×深=2.4×2.4×1.3m。
配水井规格:宽×高×深=2.8×9.1×4.3m,水泵房底板标高(-649.727m)以上部分规格:宽×高×深=2.8×3.0×4.3m。
为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技术安全措施指导施工。
二、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一)施工方法1、按平巷施工期间配水井、吸水井底板标高与-650m辅助水平水泵房底板标高(-649.727m)一致,吸水井、配水井水平施工后距离配水巷顶板法距为1.003m。
2、在施工吸水井、配水井时,先施工标高-649.727m以上部分高分别为2.4m、3.0m,按要求够一排支护一排。
3、因吸水井、配水井距离配水巷法距为1.003m,在施工过程中要与配水巷贯通,这段施工采用直接放炮导通的方式与配水巷贯通,导通后部分货漏进配水巷(高度2.4m)。
待货漏到距水泵房底板不超过1.0m时,开始按要求对此段进行支护。
4、漏到配水巷里的矸石,由耙矸机配合车皮向外出。
等吸水井、配水井施工至配水巷底板位置并支护好,开始施工吸水井、配水井下段部分(高度分别为:2597、2697m),下段部分施工时直接采用放炮排底的方式,够一排支护一排,1.5m深度以上采用人工甩货,超过1.5m 时采用吊桶提升货物。
给水厂课程设计配水井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配水井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其在给水厂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给水厂工艺流程的认知和兴趣。
1.了解配水井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掌握配水井的主要结构及其作用。
3.了解配水井在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能够绘制简单的配水井结构图。
5.能够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配水井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工艺流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水利工程的认知。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配水井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其在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作用。
1.配水井的定义:介绍配水井的概念及其在给水厂中的地位。
2.配水井的功能:讲解配水井在给水厂中的各项功能,如调节水质、水量等。
3.配水井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配水井及其特点。
4.配水井的结构:详细讲解配水井的主要结构及其作用。
5.配水井在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作用:分析配水井在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讲解配水井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配水井在给水厂中的应用和作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配水井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为学生提供配水井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2.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更多配水井的相关信息。
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配水井的原理和结构。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配水井工作原理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比20%。
配水井计算案例1计算条件假设水厂本次建设规模为10万m3/d,总规模为15万m3/d,经泵站提升进入高位水池后,通过2根DN1500的管道自流进入水厂。
配水井设计规模为15万m3/d,设计流量为16.275万m3/d(取厂区自用水系数为5%),单格设计流量为5.425万m3/d(0.628m3/s),采用矩形薄壁堰配水,设可调节堰板。
来水进入配水进水井后,进入3格配水出水井,分别进入近期的2座、远期1座絮凝池。
2配水井设计水位絮凝池设计水位为26.95m,根据总图布置,絮凝池距离配水井最远距离为190m。
(1)配水井至最远絮凝池水头损失配水井出水管管径为DN1000,i=0.0006865,L=190m,沿程损失为0.13m。
表1 配水出水井~近期絮凝池局部水头损失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局部阻力系数流速(m/s)局部水头损失(m)1 进口 DN1000 1 0.50.80 0.0162 45°弯头 DN1000 2 0.54 0.80 0.0353 90°弯头 DN1000 3 1.08 0.80 0.1054 蝶阀 DN1000 1 0.30.80 0.0105 管式混合器 DN1000 1 0.806 出口 DN1000 1 1 0.80 0.032合计 1.00 配水出水井至最远絮凝池水头损失为1.13m,配水出水井最高水位为28.08m。
3配水堰宽计算配水井共3格,单格堰宽为3m。
采用薄壁矩形堰,根据流量公式q mb 2gH取堰上水头为0.25m,堰宽为3.0m,通过流量为q 0.42 3.0 2g 0.25 0.697m /s 0.628m /s式中q—矩形堰的流量;m—流量系数,查手册表格,取0.42;b—堰宽,3.0m满足过流要求。
4溢流堰宽计算采用薄壁矩形堰,取堰上水头为0.4m,堰宽为4.7m,通过流量为q 0.42 4.7 2g 0.4 2.21m /s 1.883m /s满足过流要求。
配水井、混合、絮凝、沉淀及清水池施工方案配水井、混合、絮凝、沉淀及清水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配水井、混合、絮凝、沉淀及**池位于本工程厂区中心位置,其平面为两个长方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两池相对于中心对称),中间设一排水渠,主池总长111。
95m,宽24.8m(单个池);池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池,上层为混合、絮凝、沉淀池,在靠近脱水机房侧设一配水井,靠近滤池侧设一出水井.构筑物参数表每个池体均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分为上下两层配水井、混合、絮凝、沉淀及**池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为指导本单体工程的施工,特编制本施工方案.二、工程现场场地条件(一)、构筑物地理位置本单体工程位于楠溪江引水工程**水厂工程中心,临近前池及取水泵房,1#池部分管桩及主体待前池完成并回填后实施。
(二)、地形地质本工程场地,地势平坦,因池体较大,土方开挖量较多。
地下土质较差,施工期间应做好边坡放坡及围护。
地下水主要为上部粘性土及淤泥层内的孔隙水和中下部卵石、含角砾粉质粘土层中的孔隙微承压水,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一般埋深为0.1~1。
2m,因此场地内需排除的积水量不大,主要需控制雨天降水的及时排除。
三、主要施工步骤配水井、混合、絮凝、沉淀及**池的主要施工步骤为:管桩施工→土方开挖→垫层浇筑→管桩灌芯→底板钢筋绑扎(含池壁隔墙立筋及止水钢板设置)→底板模板支撑加固(含立筋固定、伸缩缝设置)→底板砼浇筑(板顶▽1。
80m)→养护→支架搭设→下层池壁、隔墙钢筋绑扎→上层底板模板支设→上层底板钢筋绑扎(含上层池壁、隔墙立筋设置、伸缩缝设置)→池壁、上层底板砼浇筑(▽1。
8m~▽7。
15m)→上层支架搭设→上层池壁、隔墙钢筋绑扎→上层池壁、隔墙模板支设→上层池壁、隔墙砼浇筑(▽7。
15m~▽11。
28m)→养护→满水试验→回填土方→装饰。
四、主要工序施工工艺(一)、土方工程(详见《**池基坑开挖专项方案》):1、土方开挖本单体工程开挖深度为4。
配水井的设计
配水井作用:将生化处理池出水均匀分配入各座沉淀池中。
配水井的必要性:若配水不均匀,各个池的负担不一样,一些构筑物可能出现超负荷,而另一些构筑物则又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为实现均匀配水,要设置合适的配水设备。
一、配水井的计算:
1、取3min 停留时间
2、取回流比R=50%
3、流量Q=5000m3/天
2、计算V 水=5000×1.5×180/(24×60×60)=15.625m 3(取16m 3)
3、设计采用圆形的配水井:圆形直径3m ,水深3m ,超高0.5m ,则配水井部分体积:
3
2121334m V =⨯⨯=π
4、进水管流速: V=0.6m/s (最大流量时,流速可介于1.0~1.5m/s 之间,在最低流量时,流速不得小于0.4~0.6m/s ,特殊渠道流速可减至0.2~0.3m/s.)
5、Q=5000m3/天=5000/(24×60×60)=0.087m3/s 取0.09m3/s
6、进水管截面积A=Q/v=0.15㎡
7、进水管直径: m A D 437.015.044=∏⨯=∏= 直径取D=0.44m
配水井假设有一个进水管,两个出水管,
8、出水管流速:V=0.6m/s
9、出水管截面积a=Q/(2×v)=0.075㎡
10、出水管直径:d=D/2=0.309m 取直径d=0.3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