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井网与注水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2
油田细分注水方式与应用注水开发一直是油田提高开发效果的重要技術手段,能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实现对原油的驱替。
对于薄层及纵向上发育多套储层的油藏而言,给注水工艺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进行分层注水,必须得实现对各层注水的调整。
对于分层注水而言,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分层注水管柱工艺结构的研发,仍然在不断的进行中。
标签:油田;细分注水;应用一、稀油油藏细分注水的应用1在油田稳产中的应用细分注水的应用是稀油油藏稳产的关键技术手段,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提升其应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细分注水在油田稳产中应用时,首先,将管柱液力投捞技术与机械定位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注水实验,将配水芯子液力投捞密封,然后放到相应的位置,并利用自检功能对密封情况进行检查。
其次,实时调整井下任意层级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
在调控过程中,利用地面控制仪以图表形式将所有信息直接显示出来。
随后用测调仪对全部层段的指示曲线进行测试以及对流量进行调整。
在此过程中,利用智能可调方式对井下投捞流量进行调节,其中单井侧调时间大约在2d左右,这样可以极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在水量分配中的应用在开采稀油油藏过程中,应用细分注水可以合理分配水量。
其在水量分配中应用时,首先,利用分层注水管柱技术,通过注水管柱对各个层次进行注水。
其中注水管柱包括空同心管柱、空心管柱、偏心管柱以及集成分层管柱等。
在注水过程中,要在相同的井筒中,分别下放两根油管,两根油管分别负责向内注入和向外输送。
与此同时,利用封闭隔离器隔开上下层次。
其次,利用偏心注水技术,使配水器的油管线与中间芯子的轴向心始终不重合,然后利用堵塞器和投捞器对本层水位进行调节。
再次,在注水井中,细分注水之后,还需要利用分层注水测试技术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通过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对配注的精确度进行一一检查,为合理分配各个层次注水量提供保障。
最后,利用分层配注技术对注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一、填空题1、石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2、根据油田水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分为(底水)﹑边水和夹层水。
3、在现场油水井动态分析中,经常应用油田水的水型和(总矿化度)的变化来判断油井的见水情况。
4、由油管向油层注水称为(正注)。
5、采油井水淹状况资料可直接反映油层的(剩余油)及储量动用状况。
6、含水率是表示油田油井含水多少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油层的(水淹程度)。
7、地质学上称(走向﹑倾向﹑倾角)为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8、多油层合采情况下,由于各小层之间渗透率相差较大,造成层间差异,可以用(单层突进)系数来表达。
9、砂岩的主要胶结物为(泥质)和灰质。
10、表示含油性好坏的指标用含油(饱和度)。
11、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
12、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且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而成的,其中间断块相对上升,两边断块相对下降的断块组合称为(地垒)。
13、开发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另一类是采取人工补充油层能量进行开发。
14、七点法面积注采井网中,1口采油井受周围(6)注水井的影响。
15、保持一定的(沉没度)可以防止抽油泵受气体影响或抽空,有利于提高泵效。
16、电潜泵排量是单位时间内油泵排出液体的(体积)。
17、在油井生产过程中,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18、所谓热力采油,主要有火烧油层和(注蒸汽)。
19、地层条件下的原油粘度除受油藏温度和油藏压力影响外,还受构成原油的(组分)和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的影响。
20、注汽井井下高温四参数测试主要是指井下注入蒸汽的(温度)、(压力)、(流量)、(干度)。
21、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提高驱油剂的波及系数),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提高驱油剂的洗油效率)。
22、油井流入动态关系IPR曲线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它表示油层向井底的供液能力,它是分析油井动态和进行油井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
单井注水方案范文单井注水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开发手段,通过向油井注入水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正确的单井注水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提高油井的产能。
本文将详细讨论单井注水方案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一个完善的方案。
首先,选井是单井注水方案的首要问题。
在油井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对地层条件良好的储层,包括良好的储量和渗透性,以确保注水效果。
同时,应考虑注水井与产油井之间的关系,选择与产油井距离适当的注水井。
其次,层位选择是单井注水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地质勘探结果,选择有利于水和油的分离的层位,以避免注入的水直接进入产油层,影响产油效果。
水源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注入的水源应稳定可靠,符合规定的水质要求。
一般可以选择地下水、地表水或者回收水作为水源。
在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注入水源的供应量和水质的稳定性。
另外,水质要求也是单井注水方案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注入水的水质应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以确保注入的水不会对储层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水中的溶解氧和硫化物含量要尽量低,以避免对储层产生腐蚀作用。
注水方式是单井注水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常用的注水方式有齐注水和分层注水两种。
齐注水是指在井筒中同时注入水,适用于渗透性均匀的储层。
而分层注水是指将井筒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注入不同的水量和压力,适用于渗透性不均匀的储层。
注水井网密度也是单井注水方案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注水井网密度的选择应根据地层条件和水驱效果来确定。
一般来说,注水井网密度越大,注水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开发成本。
最后,注水量的选择也是单井注水方案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注水量的选择应根据地层条件、油井产能和预测的采收率来确定。
一般来说,注水量应符合经济效益,并尽量减少注水井的堵塞风险。
综上所述,单井注水方案的关键问题包括选井、层位选择、水源选择、水质要求、注水方式、注水井网密度和注水量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综合考虑,可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单井注水方案,提高油井的采收率,提高油田的产能。
油藏工程基础一、油藏的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1、弹性驱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弹性膨胀能驱油的方式。
一般为封闭油藏和断块油藏。
2、溶解气驱-----在弹性驱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到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其弹性能主要来自气泡的膨胀,而不是来自液体和岩石的膨胀。
在开采过程中,随着井底流压的急剧下降,井底附近严重脱气,油层孔隙中很快形成混合流动,随着压力的进一步降低,逸出的气体增加。
由于气体的流度大于原油的流度,气体抢先流入井底,使驱油的动力很快丧失。
同时,原油中的溶解气逸出后原油的粘度增加,使流度进一步恶化。
表现为生产气油比急剧上升,当能量极大的消耗后生产气油比很快下降,同时产量下降。
3、水压驱动----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其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分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
刚性水驱是以油藏压力基本保持不变为其特征,驱动能量主要是边水的重力作用,水侵量完全补偿了采液量,总压降越大采液量越大。
形成条件是:油层与边水或底水连通性较好,有良好的供水水源,油水层有良好的渗透性。
通常也将注水开发看成刚性水驱(当注采比等于1时)。
油藏进入稳产期,由于有充足的边水、底水或注入水,能量消耗得到及时补充,压力基本保持不变。
当边水、底水或注入水推至油井后,油井开始见水,含水不断增加,产油量开始下降,但产液量可保持不变。
弹性水驱主要依靠含油区和含水区压力降低而释放的弹性能量进行开采。
当压降范围扩大到水体边界后,没有充足的能量供给,整个水动力学系统将呈现拟稳态流动,整个系统的压力降落与采液量的增加成正比关系,直到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而转为溶解气驱为主。
形成条件是:有边水或底水,但活跃程度不能弥补采液量,人工注水的注水速度小于采液速度开发看成刚性水驱。
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目次一、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目的二、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三、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一)注水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评价(二)注采压力系统适应性评价(三)综合含水率及耗水量大小的分析评价(四)注水利用率分析(六)自然递减率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评价(五)注入水波及体积大小评价(七)可采储量评价(八)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一、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目的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砂岩油藏内油水运动规律,揭示油藏注水开发的主要矛盾和潜力,为编制油藏年度开发规划、长远开发规划和综合调整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确保砂岩油藏获得最高的、经济合理的水驱采收率。
二、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1、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的适应性评价2、注采压力系统的适应性评价3、综合含水率及耗水量大小的分析评价4、注水利用率分析5、注入水波及体积大小的评价6、自然递减率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评价7、可采储量评价8、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三、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一)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评价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是衡量油藏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油藏潜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1)从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高低分析评价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的适应性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用现井网下和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值来表示:式中: Rc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h—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m;H—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m。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本质上是注入水体波及系数的反映。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的大小和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有关。
如欢26断块兴隆台油层水驱储量控制程度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加和注采系统的完善而提高:欢26断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变化情况表年度井网密度ha/well油水井数比水驱储量控制程度%1985 16.7354 2.08 71.231989 11.1564 1.95 82.641992 9.4665 1.91 84.80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用注水井总的吸水厚度与总的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或油井的总产液厚度与总的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来表示:或式中:Rp—水驱储量动用程度,%;hi、ho—注水井总吸水厚度、油井总产液厚度,m;Hi、Ho—注水井、油井总射开连通厚度,m。
石油生产中的地层注水技术解析石油是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的开采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为了维持稳定的石油生产,地层注水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地层注水技术在石油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解析,包括其原理、流程和效益。
一、地层注水技术的原理地层注水技术基于地下水文地质学的原理,利用注入注水液体以增加地层有效孔隙的水饱和度,从而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地层注水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注水和天然注水两种方式。
人工注水是指通过钻井和注水井,在地下注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以移动石油,促进其向采油井移动。
这种注水方式需要考虑注水井的井网设计、注入压力的控制以及水与石油混合等因素。
天然注水是指通过已经存在的地下水层,水与石油混合后向采油井移动。
这种注水方式更加便利,但需要对地下水源及其质量进行认真评估。
二、地层注水技术的流程地层注水技术的流程可以分为前期调查、注水设计、注水施工与监测等环节。
前期调查主要包括地质勘探、物性分析和地下水资源评估。
这些调查将帮助工程师确定注水的目标地层、地下水源水质以及注水井的位置。
注水设计是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制定注水方案。
这将包括注水井的布置、注水压力的设定和注水液体的选择等等。
注水设计的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注水参数,以保证注水效果。
注水施工与监测是指根据注水设计方案,进行注水操作,并及时监测注水效果。
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钻井和注水操作,同时实时监测注水过程中的注水压力和流量等参数。
三、地层注水技术的效益地层注水技术在石油生产中有着显著的效益。
首先,地层注水技术可以提高石油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通过增加地层的含水饱和度,使石油在地下的流动性增强,从而便于通过采油井抽取。
石油采收率的提高将加速石油的开采速度,延长油田的生产期限。
其次,地层注水技术有助于调控地下水位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在注水过程中,已经存在的地下水将与注水液体混合,形成新的水层。
这不仅有利于调整地下水位,还能够避免石油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侵蚀,从而保护地下水资源。
《油藏工程》第一章油藏工程设计基础v注水开发的背景临盘油田构造图辛34块油藏剖面图v问题弹性驱动油藏开采特征曲线一、油田注水时间与时机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1.早期注水;;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动;3.中期注水,力以上,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3.中期注水;开采方式;二、油田注水方式1.边缘注水边外注水边上注水边内注水1.边缘注水1.边缘注水水采收率高。
1.边缘注水边外注水+点状注水边外注水+环状注水1.边缘注水环状注水2.切割注水2.切割注水2.切割注水3.面积注水3.面积注水3.面积注水3.面积注水1)正方形井网直线排状井网示意图生产井注水井大庆油田三厂直线排状井网示意图五点法井网示意图4-P1828注水井大庆嘛甸油田北西块井位图注水井大庆油田三厂反五点法井网示意图注水井大庆油田三厂反五点法井网示意图反九点井网示意图绥中36-1油田反九点井网示意图中一区Ng3-4层系Ng42水淹分布图(1982年6月)中一区Ng3-4层系Ng44水淹分布图(1982年6月)孤岛中一区井网部署图正九点井网示意图反方七点井网示意图方七点井网示意图注水井生产井2)三角形井网反七点井网示意图注水井大庆油田三厂某区块a. 四点法注水井网七点井网示意图35-1537-15交错排状井网示意图生产注水井萨北过渡带形井网:方形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