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护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77.17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骨伤的基本辩证治疗及施护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伤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骨伤的基本辩证治疗及施护包括了辨证论治和施护两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辨证论治1. 骨折的辨证论治: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坏,中医辨证论治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
常见的辨证有寒热、气血虚实等。
治疗时,可以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固折生骨等方法,如采用温针疗法、艾灸、拔罐等进行治疗。
2. 脱位的辨证论治:脱位是指骨头从正常关节位置移位,中医辨证论治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
常见的辨证有寒热、气血虚实等。
治疗时,可以采用复位、活血化瘀、固位等方法,如采用推拿、拔罐、贴敷等进行治疗。
3. 软组织损伤的辨证论治:软组织损伤是指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损伤,中医辨证论治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
常见的辨证有寒热、气血虚实等。
治疗时,可以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方法,如采用艾灸、拔罐、热敷等进行治疗。
二、施护1. 骨伤的施护:在进行骨伤施护时,应根据骨伤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施护方式,如固定、保护等。
固定可以采用石膏、夹板等固定器材,保护可以采用软垫、护具等保护患处。
2. 疼痛的施护:在进行疼痛施护时,可以采用按摩、温敷、贴敷等方式进行缓解疼痛。
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患处周围的肌肉、穴位等,温敷可以通过热敷患处,贴敷可以采用草药贴敷等方式进行。
3. 肿胀的施护:在进行肿胀施护时,可以采用局部冷敷、提高患肢位置等方式进行缓解肿胀。
局部冷敷可以通过冰敷、冷敷药膏等进行,提高患肢位置可以通过垫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
4. 功能障碍的施护:在进行功能障碍施护时,可以采用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恢复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运动疗法、功能锻炼等进行,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电疗、磁疗等进行。
5. 预防复发的施护:在进行预防复发施护时,可以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加强肌肉锻炼、避免过度劳累等。
中医辨证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中医辨证护理股骨颈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气血不足,骨质疏松,平衡协调能力差,轻微的外伤和间接的暴力均可导致股骨颈骨折[1]。
而骨折后大部分患者都需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较差,需长期卧床,容易形成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治疗及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我科在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方面,通过多年的临床积累,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且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2岁。
实验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和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施护。
对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如褥疮,感染等),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其中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超过90分为满意。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检验水准p<0.05。
2中医施护方法2.1情志护理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起着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作用。
《内经》:“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当发生骨折时,由于肿胀疼痛等刺激,患者易烦躁发怒,恐惧忧虑,消极悲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忧则伤脾”,“恐则伤肾”,“怒则伤肝”。
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得濡养;脾胃失于健运,使气血无以化生,筋骨无以滋养,均可引起骨折迟缓愈合甚至不愈合。
2.2饮食施护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骨,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筋。
中医辨证施护在骨伤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对骨伤科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骨伤科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4例作为实验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概率、入院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情况以及治疗的依从率情况等均存在着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评分情况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骨伤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概率,是一种效果相对理想的护理方法,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标签:中医辨证施护;骨伤科;疼痛评分情况;治疗依从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for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Methods 94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patients was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satisfactory probability of nursing services,pain scores in different time after admission and complianc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pain score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Nursing services provided b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for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can improve the satisfactory probability of patients to nursing services,and it is a nursing method with a relatively ideal effect,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Pain score condition;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骨伤科为我国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这一科室内患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同时骨伤科患者大多存在疼痛的情况,其因为病痛的折磨会承受相对较大的痛苦,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不利于各种护理和治疗的顺利实施[1-2]。
中医辨证施护在骨伤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护在骨伤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骨伤科进行治疗的骨伤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骨伤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中医辩证施护。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患者的88.0%相比,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骨伤科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施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率,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从而促使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中医辩证施护;骨伤科患者;护理;应用效果骨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其发病率极高,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骨伤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对于患者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均具有显著的影响[1]。
因此,如何在骨伤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来帮助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是临床一直以来积极探索的问题。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骨伤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中医辩证施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骨伤科进行治疗的骨伤患者100例,本次研究入组前排除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以及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2]。
采取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
观察组50例患者,男38例,女12例,患者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为(51.2+5.7)岁。
对照组50例患者,男36例,女14例,患者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为(52.5+5.9)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骨伤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中医辩证施护。
具体如下:①情志护理:七情过激是影响骨伤康复的重要因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老年髋部骨折的中医辨证施护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折这些疾患多发生于老年人,并且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并发症多,对护理要求高、难度高。
良好的护理,对于缩短患者的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1、术前护理1.1心理准备:中医理论核心是整体观,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的整体,脏一腑一体一窍相互联系。
护理上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者以往的过敏史、药物史,患者心、肝、肾功能情况。
要使患者及家属能清楚地了解其手术的目的是什么,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再骨折、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以及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术前谈话的内容。
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的配合。
1.2身体准备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以整体观着手,根据五脏的相互联系,把“病”这种现象归到以人为整体,寻找疾病的实质和确切病因进行治疗。
如皮肤的准备,龋齿、下肢溃疡、脚气、局部或全身感染是关节手术的禁忌证,需治愈后才能手术,严格备皮,注意全身和局部皮肤清洁。
其二练习床上大小便,目的是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的尿潴留及便秘,避免过多使用便盆,增加髋部的活动。
还有体位上的指导及活动功能训练,什么是外展中立位,训练引体向上运动,另外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一般年龄大,身体的耐受性差,指导其注意咳嗽、咳痰,防止肺部感染;注意饮水及会阴部卫生,防止尿路感染;同时做双下肢按摩活动及锻炼,防止静脉栓塞。
1.3常规护理中医认为年老肾亏——夜尿多、年老耳聋;脾虚——四肢无力、消瘦;心火盛可见尿赤口烂;肺气虚可见汗多怕冷。
所以要讲明术前进行严格的全身检查的重要性,配合好手术前必要的一些实验室检查,择期的患者可结合病情予以中药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调养。
术前晚22:00后禁食,要充分休息好,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术后康复护理2.1常规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同时予以吸氧,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低坡卧位,3 d后改半卧位。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疗法1. 引言骨折是指骨骼断裂,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损伤。
在中医中,骨折被认为是一种病症,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疗法能够在骨折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骨折的辨证疗法。
2.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疗法2.1 辨证分型在中医中,对于骨折的辨证分型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1 风热骨折型这种类型的骨折多出现在外伤后,伴有局部红肿、热痛、瘀血等症状。
治疗时需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方向。
2.1.2 瘀阻骨折型这种类型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瘀血明显,疼痛剧烈。
治疗时需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方向。
2.1.3 活络骨折型这种类型的骨折多发生在四肢,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并伴有局部活络不利的症状。
治疗时需要活络通经、行气止痛为主要方向。
2.2 辩证施治2.2.1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对于风热骨折型的病人,可以选择一些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连、连翘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湿热有毒物质。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的愈合。
2.2.2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对于瘀阻骨折型的病人,可以选择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红花、桃仁等。
这些中药能够帮助消除瘀血,促进伤口的愈合。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行气止痛的中药,如川芎、络石藤等,以缓解疼痛症状。
2.2.3 活络通经、行气止痛对于活络骨折型的病人,可以选择一些活络通经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川芎、当归等。
这些中药能够帮助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循环不畅的情况。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行气止痛的中药,如佛手、川楝子等,以缓解疼痛症状。
2.3 辨证施治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症施治。
•结合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疗法并不是替代西医治疗,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需要与西医诊断相结合。
1999年8月以来,本科护理稳定型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其中L1压缩性骨折8例,L3压缩性骨折2例,L4压缩性骨折3例,T12伴L1~L2压缩性骨折7例。
平均住院24.8d.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取是良好效果。
2护理2.1情志护理患者受到突然的外伤,易引起精神紧张、恐惧,顾虑重重。
中医认为恐伤肾,思伤脾,脾肾俱损则气机受阻,不利于机体的恢复,这时要多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态,有重点地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应做到“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才能有效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关键是做好饮食指导。
骨折初期属实,饮食宜选有助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食物,如芥菜、葱;骨折后期属虚,饮食宜选有助于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如猪肉、栗子、黑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饮食中应适当增加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在服中药期间尽量不食辣椒、鲫鱼等发散性食物。
2.3一般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需长期卧床治疗,所以护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各种并发症,为后期的功能恢复和重建创造条件。
2.3.1患者应睡硬板床,平卧,骨折部位垫厚枕,保持脊柱平直。
在给患者翻身时,要保持受伤的局部固定,不要使躯干弯曲、扭转,以防加重椎骨和脊髓的损伤。
其方法是:挺直腰背部再翻身,以绷紧背肌,使形成天然的内固定夹板,上身和下身一起翻转;侧卧时,背部要用枕头将全背部顶住,避免上、下身的卧位不一致造成腰部脊柱的扭转。
2.3.2患者长期卧床,床褥须清洁平整;定期给患者擦澡、洗脚,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骨突处每日用红花酒精擦洗,滑石粉按摩,防止褥疮发生。
2.3.3指导患者在床上行扩胸运动,做深呼吸,鼓励其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每天进行双下肢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2.3.4患者长期卧床,易产生腹痛、腹胀、大便秘结及尿潴留等症状。
对此类患者应采用泻热、通便治疗,可针刺足三里、中腕、气海等穴位;尿潴留可加刺三阴交,用蕃泻叶冲水服或用中药桃仁承气汤,也可腹部热敷、按摩;对腹痛较重者可给予解痉止痛药治疗;对大便干结者可使用开塞露纳肛。
骨折的辨证施护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
若护理不当,不但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疼痛而延期愈合,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何提出并贯彻实施具体辨证施护的原则,是每个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将本人从事骨科护理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1.情志护理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发症。
护士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适的解释,如告知此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
必要时介绍同种疾病治疗痊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畅地接受治疗。
对于伤肢肿胀,经过反复的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对骨牵引治疗疑心重重,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护士应详细说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牵引的重要性,告知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观察骨折的病人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会出现肿胀疼痛,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度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
如肿胀明显,可外敷消肿膏或内服止痛丹及骨伤复元汤等,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都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皮肤护理多发性骨折的病人,由于病情重,患肢制动而长期卧床,故易发生褥疮。
应定时检查易患褥疮的部位,观察血运情况,在易压部位可擦红花油或用神灯照射进行理疗,亦可每2小时用滑石粉按摩局部皮肤一次,每次5分钟。
在骶尾部垫气圈或气垫,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4.饮食护理骨折的病人,由于失血耗气,中焦运化处于滞化状态,故应禁食生冷,酸苦之品,要时时顾护脾胃。
营养不足是造成骨折延期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饮食原则为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辨证施护在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病人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在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病人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74例胸腰椎骨折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配合治疗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辨证施护。
对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辨证,再根据辨证结果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腹胀便秘全部解除.观察组腹胀便秘3-5天解除,对照组4-7天。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病人进行护理,可减轻和解除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痛苦,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胸腰椎骨折;辨证施护;腹胀便秘;病人胸腰椎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多是遭受外界暴力、高处坠落,或是年老体弱骨质疏松所致。
然而因伤前素体禀赋不同,伤后因气血耗散,元气受损,经脉受阻,气血运行失调,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并发症.伤后腹胀是胸腰椎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我科收治胸腰椎骨折的病人74例,男42例,女32例;年龄19-79岁,平均50.4岁;其中单椎体骨折60例,两椎体以上骨折14例,合并不全截瘫者5例;59例保守治疗,15例进行手术治疗。
本组病例均经X线摄片或CT检查确诊。
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2.1对照组(1)心理护理:胸腰椎胸腰椎骨折人大多为突发的意外事故,病人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病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容易出现紧张,烦躁,焦虑,沮丧,恐惧的心理,情绪不稳定。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在生活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其次要加强与病人沟通,让病人全面了解自己病情,随时掌握病人心理动态,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辨证施护和整体观念的中医护理理念在骨折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辨证施护和整体观念的中医护理理念在骨折损伤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骨折损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2例),观察组(辨证施护和整体观念的中医护理,42例),对比不同阶段的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不同阶段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骨折损伤患者,通过实施辩证施护和整体观念的中医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辩证施护;中医护理;骨折损伤随着现代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也让针对骨折损伤患者的护理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常规护理对骨折损伤患者,并不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并且容易产生并发症,让患者承受很多治疗痛苦[1]。
而中医护理的理念中,认为骨折损伤,应该遵照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按照辩证施护,评估患者的病情,再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将辩证施护和整体观念的中医护理,运用到骨折损伤患者中,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骨折损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观察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2.0±4.0)岁;其中对照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 51~73岁,平均年龄(62.0±3.7)岁,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骨折、肿胀以及疼痛情况,避免伤口感染,注意患者情绪变化,指导加强饮食营养,提高免疫力,配合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恢复。
观察组:实施辩证施护和整体观念的中医护理。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①骨折初期:根据患者骨折位置肿胀以及疼痛程度,进行外敷消肿,同时实施耳穴贴压,缓解患者疼痛,饮食主要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忌酸辣肥腻。
中医辨证施护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6T08:46:24.67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黄思琪[导读] 探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黄思琪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中医医院 625500【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02月我院接收的62名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名。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情况进行研究比较。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中医辨证施护应用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护;骨折;护理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间接、直接暴力损伤造成,表现为明显剧痛感,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患者心理会产生负面影响,往往会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1]。
因此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本文为我院2018年10月-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患者62例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和结果总结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研究对象选用时间为2018年10月-2022年02月期间,均为骨折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为研究对象分组,各组均为31例。
参照组中,男生和女生人数依次为16例和15例,包括年龄最大者66岁和年龄最小者38岁,中位年龄为(45.13±4.02)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车祸,例数分别为16例、15例。
观察组中,男生和女生人数依次为18例和13例,包括年龄最大者65岁和年龄最小者37岁,中位年龄为(45.46±4.23)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车祸,例数分别为17例、14例。
中医辨证施护在临床骨科患者中运用体会【关键词】辨证施护;骨科;中医我院护理部在开展中医护理工作以来,科内注重中医辨证施护工作在临床骨科患者中的运用,通过观察,能够使患者及早得到切实有效的施护工作,及时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疗程,有效地配合了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0岁。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8例,膝关节病(只包括骨折患者)62例,其中合并韧带及半月板损伤38例,受伤原因为跌伤或车肇事伤。
2 具体实施方法施护的基本程序 (1)患者入院进入病房后,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中医的四诊,即望、闻、问、切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的寒热、汗出、头身、饮食、口味、睡眠、胸腹、二便情况收集,对于女性询问经、带情况,详细记录。
(2)责任护士详细检查患者的骨折肢体情况,包括伤肢的皮温、皮色、血液循环状况,肢端甲床充盈度,触摸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腕关节、踝关节背伸度,对五指、趾指活动情况,确定是否有神经损伤。
(3)遵照护理程序,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护理原则,找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计划,然后对辨证施护效果做出评价。
针对实际证象的施护过程 (1)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冷凉,查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血压下降,为失血之证,提出护理问题,有生命体征改变可能,护理措施,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取平卧位,保暖、吸氧,设二路进行快速输血、输液,以达到生命体征平稳,观察尿量、尿比重、中心静脉压。
(2)查体患者面色发白,痛苦面容,伤肢皮肤发青、肿胀、血液循环不良,给予伤肢抬高,指导患者做苏氏吐纳功,即“吸气,握拳、勾脚,呼气,伸拳、伸脚”,同时指导伤处远端关节肢体活动。
伤肢剧痛,按医嘱给予止痛剂,减轻痛苦,也可针刺止痛,可取合谷、外关等穴,伤肢外敷中药消肿膏或筋骨宁。
(3)患者精神状态欠佳,饮食少量,应按照骨科患者三期饮食指导,肢体损伤初期即1周,多为伤食停积,或外感夹湿,脾胃气滞,故食少纳差,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即不可过饥,也不可过饱,过饥气血生化无源,病上加病,过饱损伤脾胃,使脾胃不和,忌食辛辣、油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