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检验和掺伪鉴别第五章乳类与乳制品掺伪鉴别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650.00 KB
- 文档页数:4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乳制品中掺伪的检验一、实验原理:在样品中掺一些中和剂,可溶性钡盐、豆浆、尿素、食盐、芒硝、防腐剂等杂质有害人体健康物质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检测出来。
二、实验原料:鲜牛奶三、实验试剂:溴甲酚紫、玫瑰红酸钠(2%)、HCl(1+20)、乙醇+乙醚(1:1)、KOH(25%)、混合试剂、二乙酰一肟、硝酸银(0.01mol/L)、铬酸钾、20%醋酸、1%氯化钡、FeCl3溶液等四、实验方法:1、牛乳中掺中和剂的检验:溴甲酚紫在PH为5.2~6.8~8.0的溶液中,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至蓝色,当牛乳中掺中和剂时溶液呈天蓝色。
取一支试管加入样品5ml,加入1%溴甲酚紫指示剂3~4滴,观察并纪录实验现象。
2、牛乳中掺可溶性钡盐的检验:将滤纸浸于2%玫瑰红酸钠溶液中待干燥后备用。
取上述滤纸条滴一滴样品,如有钡存在显红褐色,再加入HCl(1+20)1滴即转变为鲜红色。
3、牛乳中掺豆浆的检验:豆浆中含皂素,皂素可溶于热水或热乙醇中,并与KOH生成黄色。
取待测样品20ml,放入150ml三角瓶中加入乙醇+乙醚(1:1)混合液3ml,加25% KOH5ml摇匀,同时做空白试验,若样品呈微黄色表明有豆浆存在,呈暗白色则不含豆浆。
4、牛乳中掺尿素检验:取牛乳5ml于试管中加0.5ml二乙酰一肟,3ml酸混合试剂,充分混匀后在沸水中准确加热1min(不得超过1.5min),立即放入冷水中观察,1min后呈粉红色则存在。
5、牛乳中掺食盐的检验:硝酸银与铬酸钾呈红色反应,如牛乳中的Cl—含量超过天然乳乳中的含量,全部生成AgCl沉淀呈现黄色反应。
取5ml 0.01mol/LAgNO3加入2滴10% 铬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混匀,加待测样品1ml充分混匀,如牛乳呈黄色则说明其中的氯离子含量大于0.14%(天然乳中Cl—含量为0.09%~0.12%)6、牛乳中掺芒硝的检验:Ba2+与玫瑰红酸钠反应生成红色玫瑰红酸钡,如牛乳中含大量的SO42—则可与Ba2+生成不溶性BaSO4,使玫瑰红酸钠的红色消失变为黄色。
第一章绪论食品的掺伪是指人为地、有目的的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其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从而降低成本;或改变其某种质量,以低劣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行为。
食品的掺伪主要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这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伪劣食品的范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明确规定,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均属伪劣食品:失效、质变的;危及人体安全和健康的;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冒用优质或认证标志和伪造许可证标志的;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或以旧充新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无检验合格证或无有关单位允许证明的;未用中文标明商品名称、生产者或产地的;限时使用而未标明失效时间的;实施生产(制造)许可证管理而未标明许可证编号和有效日期的;按有关规定应用中文标明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而未标明的。
2、掺伪的方式、特点、鉴别方法。
掺伪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掺兑主要是在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外观类似的物质取代原食品成分的做法。
一般大都是指液体(流体)食品的掺兑。
例如芝麻油掺米汤、食醋掺游离矿酸、啤酒和白酒兑水、牛乳兑水等。
(2)混入在固体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外观类似的非同种类物质,或虽是同种类物质但其质量低劣的,称为混入。
例如:面粉中掺入滑石粉、藕粉中混入薯粉、味精中混入食盐、糯米粉中混入大米粉等。
(3)抽取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成分完整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做法,称为抽取。
例如:小麦粉提取出面筋后,还充当小麦粉销售或掺入正常小麦粉中销售;将提取出脂肪后的牛乳制成乳粉,仍以“全脂乳粉”在市场销售。
(4)假冒采用好的、漂亮的精制包装或夸大的标签说明,与内装食品的种类、品质、营养成分名不副实的做法。
例如:假乳粉、假香油、假麦乳精、假糯米粉等。
(5)粉饰以色素(或颜料)、香料及其他严禁使用的添加剂对质量低劣的或所含营养成分低的食品进行调味、调色处理后,充当正常食品出售,以此来掩盖低劣的产品质量的做法称为粉饰。
1、粮谷的感官指标可从下列哪些方面检验( B )a.色泽b.滋味c.纯度d.气味e.水分2. 碘呈色度测定方法中直链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可结合碘形成( )复合物, 支链淀粉只能吸附<1%的碘,形成( )复合物( A )A.蓝色紫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蓝色 D紫色蓝色3.吊白块的醋酸铅试纸检验法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硫及(),与醋酸铅反应,生成()化合物。
( A )A.甲醛棕黑色 B.甲醇棕黑色 C.甲醛红色 D甲醇红色1,工业用增白剂“吊白块”,化学名称为甲醛合次硫酸氢钠[CH2(OH)SO2Na·2H2O],其在水中或潮热环境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硫及甲醛,工业上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
2,粮食酸败时,脂肪分解并部分转化为醛类,醛类与希夫试剂作用,生成醌型化合物,使无色的希夫试剂呈现红紫色。
3.姜黄试纸与硼砂反应,生成浅蓝色产物,若试纸呈浅蓝色,则证明食品被硼砂污染;若试纸是褐色,则表示未被硼砂污染。
1、碘呈色度是判断方便面有没有完全熟化的一个指标。
(T)2、姜黄粉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
(F)3、糕点中是否掺入非食用色素的检验依据是脱脂棉不退色,则证明样品中存在非食用色素。
(T)1、粮谷的质量指标注意包括哪两方面答: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2、简述一下陈旧米面的检验当中,呈色检验法的实验原理。
答:粮食中存在过氧化氢酶,新粮中该酶的活力较高,陈粮中该酶由于变性而丧失活力。
本法利用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并把邻甲氧基苯酚(愈疮木酚)氧化而呈色来确定粮食的新、陈程度。
(P30)3、粮谷制品的掺伪有哪些主要表现答:不按指定配方添加原料,以霉变米面、酸败油脂加工制品;用陈旧糕点碾碎制馅重新制作糕点;用长期使用的煎炸油制作糕点;馒头、米粉中使用吊白块;油条中掺洗衣粉;使用非食用色素;过量使用防腐剂、糖精钠等。
(P39)4、请简要叙述一下粮食酸败的检验原理。
答:粮食酸败时,脂肪分解并部分转化为醛类,醛类与希夫试剂作用,生成醌型化合物,使无色的希夫试剂呈现红紫色。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食品掺伪的产生及其规律性一、食品掺伪的产生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一种商品不法生产和经营者牟取暴利掺假、掺杂和伪造-二、食品掺杂、掺假和伪造的定义食品掺杂:•是在食品中非法加入非同一种类或同种类劣质物质。
掺入杂物范围广,种类多。
但从感官上仔细检查仍可以查出。
食品掺假•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非同种食品的物质,其掺假物质可以以假乱真,因此掺假者须事先进行掺入物的选择和伪装。
有时仅凭感官不易鉴别,要借助仪器和分析手段和有鉴别经验的人才能确定。
食品的伪造•是指人为的用若干种物质经加工仿造,充当某种食品而销售的违法行为。
食品掺伪•即食品掺杂、掺假和伪造的总称。
三、食品掺伪的方式"1.向食品中掺入物理性状和形态相似的非同类食品2.向食品中掺入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的非食品物质3.向优质食品中掺和同一类或非同一类劣质食品、廉价食品和非食品4.伪造食品5.用劣质食品冒充优质食品6.掺入有毒甚至剧毒物质7.其它掺假现象•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成分完整,在市场进行销售。
四、食品掺伪规律性的特点•利用廉价易得食品增加食品的重量和体积•~•提出营养物质,将剩余部份以次充好•利用添加剂或精美包装伪装食品的外观以改变劣质食品的感官特性•利用非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的品质或延长食品货架期第二节掺伪食品样品的检验程序一、掺伪食品的样品采集•和食品卫生理化分析的样品采集不一样要最能代表掺伪样品的本质,因此要选择掺入量最明显的样品•样品采集时要注意样品的典型性•采集要一式二份,一份供检验,一份封存供复验。
¥二.掺伪食品样品的检验程序•以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科学原理为基础。
结合对掺伪物剖析经验,制定检验顺序,指导先从哪入手进行工作,提高剖析掺伪物质的效率。
l、掺伪样品的初步检验实施方案根据•掺伪样品和非掺伪样品的不同性质•掺入物质的特性等2、超过正常食品本底值和规定含量的物质的检验•经过限量分析,在标签规定的范围内为正常食品,否则为掺伪食品。
乳类及乳制品的鉴别1、乳及乳制品的感官鉴别要点?感官鉴别乳及乳制品,主要指的是眼观其色泽和组织状态、嗅其气味和尝其滋味,应做到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对于乳而言,应注意其色泽是否正常、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滋味是否纯正以及乳香味如何。
同时应留意杂质、沉淀、异味等情况,以便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对于乳制品而言,除注意上述鉴别内容而外,有针对性地观察了解诸如酸乳有无乳清分离、奶粉有无结块,奶酪切面有无水珠和霉斑等情况,对于感官鉴别也有重要意义。
必要时可以将乳制品冲调后进行感官鉴别。
2、原料乳卫生状况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原料乳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乳及乳制品的质量。
原料的卫生质量问题主要是病牛乳(结核病、乳房炎牛的乳)、高酸乳、胎乳、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掺伪乳以及变质乳等。
患结核病牛的乳汁不得作消毒乳供人饮用,只能加工成乳制品。
患乳房炎牛乳、产犊前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及变质乳既不得作消毒乳也不得加工成乳制品。
高酸乳不得作消毒乳和良质乳品原料。
对掺伪的乳要分清情况处理,对加入了水、蔗糖、食盐、豆浆、淀粉等物的牛乳不得作消毒乳供人饮用,可用于加工乳制品。
对掺入了非食用物质的乳,不得食用或加工乳制品。
3、微生物污染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微生物的污染是引起乳及乳制品变质的重要原因。
在乳及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灭菌、过滤、浓缩、发酵、干燥、包装等,都可能因为不按操作规程生产加工而造成微生物污染。
所以在乳及乳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对所有接触到乳及乳制品的容器、设备、管道、工具、包装材料等都要进行彻底的灭菌,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以保证产品质量。
另外在加工过程中还要防止机械杂质和挥发性物质(如汽油)等的混入和污染。
4、保存条件对乳及乳制品质量有何影响(1)温度:乳及乳制品若在贮藏时温度过高既可加速一些成分的氧化变质,又可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乳及乳制品贮藏时要掌握好所需的温度。
消毒牛乳和硬质干酪贮藏温度为2~10℃,酸牛乳贮藏温度为2~8℃,乳粉和炼乳的贮藏温度在20℃以下,奶油贮藏温度在-15℃以下。
第二章一、选择题1、粮谷的感官指标可从下列哪些方面检验( B )a.色泽b.滋味c.纯度d.气味e.水分A.abcdB.abcdeC.abceD.acde2. 碘呈色度测定方法中直链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可结合碘形成( )复合物, 支链淀粉只能吸附<1%的碘,形成( )复合物( A )A.蓝色紫色B.蓝色红色C.红色蓝色 D紫色蓝色3.吊白块的醋酸铅试纸检验法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硫及(),与醋酸铅反应,生成()化合物。
( A )A.甲醛棕黑色B.甲醇棕黑色C.甲醛红色 D甲醇红色二、填空题1,工业用增白剂“吊白块”,化学名称为甲醛合次硫酸氢钠[CH2(OH)SO2Na·2H2O],其在水中或潮热环境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硫及甲醛,工业上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
2,粮食酸败时,脂肪分解并部分转化为醛类,醛类与希夫试剂作用,生成醌型化合物,使无色的希夫试剂呈现红紫色。
3.姜黄试纸与硼砂反应,生成浅蓝色产物,若试纸呈浅蓝色,则证明食品被硼砂污染;若试纸是褐色,则表示未被硼砂污染。
三、判断题1、碘呈色度是判断方便面有没有完全熟化的一个指标。
(T)2、姜黄粉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
(F)3、糕点中是否掺入非食用色素的检验依据是脱脂棉不退色,则证明样品中存在非食用色素。
(T)四、简答题1、粮谷的质量指标注意包括哪两方面?答: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2、简述一下陈旧米面的检验当中,呈色检验法的实验原理。
答:粮食中存在过氧化氢酶,新粮中该酶的活力较高,陈粮中该酶由于变性而丧失活力。
本法利用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并把邻甲氧基苯酚(愈疮木酚)氧化而呈色来确定粮食的新、陈程度。
(P30)3、粮谷制品的掺伪有哪些主要表现?答:不按指定配方添加原料,以霉变米面、酸败油脂加工制品;用陈旧糕点碾碎制馅重新制作糕点;用长期使用的煎炸油制作糕点;馒头、米粉中使用吊白块;油条中掺洗衣粉;使用非食用色素;过量使用防腐剂、糖精钠等。
乳与乳制品掺伪鉴别和检验技术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市场上也存在一些不法商家掺假售卖乳制品,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需要采用一些掺伪鉴别和检验技术来鉴别乳制品是否掺假。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外观来判断乳制品是否掺假。
正常的牛奶外观应该是白色或略带黄色,而掺假的牛奶则可能呈现出淡黄色、发黄色、或者带有颗粒状物质等异常情况。
对于其他乳制品,如酸奶、奶粉等,也可以通过观察外观来判断是否掺假。
其次,可以通过嗅味来判断乳制品是否掺假。
正常的牛奶应该是清香的,而掺假的牛奶则可能有异味或者味道过于浓烈。
对于其他乳制品,如酸奶、奶粉等,也可以通过嗅味来判断是否掺假。
再次,可以通过检测营养成分来判断乳制品是否掺假。
正常的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而掺假的牛奶则可能含有较少的营养成分或者添加了一些不应该存在的物质。
对于其他乳制品,如酸奶、奶粉等,也可以通过检测营养成分来判断是否掺假。
最后,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判断乳制品是否掺假。
化学分析可以检测出掺杂在乳制品中的各种物质,如糖类、淀粉、食用油等。
通过化学分析可以准确地鉴别乳制品是否掺假。
总之,乳与乳制品掺伪鉴别和检验技术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购买乳制品时,消费者应该注意观察外观、嗅味、检测营养成分等方面,以及选择可靠的商家购买。
乳与乳制品掺伪鉴别及检验技术分析摘要:牛奶及其乳制品因为其高营养价值,从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
而社会中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使,不惜向牛奶及其乳制品中掺假。
包括向牛奶中注水,加入淀粉液或米汁以及向乳制品中添加防腐剂。
所以为了广大消费者的自身利益和健康,有效的对牛奶及其奶制品进行鉴别和检验变的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牛奶及其乳制品的鉴别和检验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进行。
本文根据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掺假现象,重点给出了相应的鉴别方法和检验方法。
关键词:乳;乳制品;鉴别;检验牛奶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食物和饮料。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利益关系使得掺假现象经常发生。
对于一些掺假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加以判断,但是很多掺假现象感官无法很好的判断,所以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判断。
目前市场上掺假主要是牛乳掺杂和掺假,其主要表现在:为了增加牛奶量而掺水,为了降低牛奶的酸度而加入碳酸钠,碳酸氢钠,明矾,石获水,氨水等电解质,为了达到防腐保质的目的,往乳制品中加入过氧化氢、加甲醛,苯甲酸,水杨酸,硼酸,盐,焦亚硫酸钠,抗生素等防腐剂,为了增加乳汁的粘稠度直接往乳制品中加入米(面)汤、淀粉、糊精,为了提高乳蛋白含量而加入三聚氰胺或其他含氮物质(尿素、氨水)、动物水解蛋白、并添加一些其他监管物质,如牛尿、湿滑、石粉、白色粉末和白色粘土等增加牛奶密度并调节感官指标、糖类物质。
以上掺假、掺杂行为都是为了掩盖乳及乳制品的真实质量,以此来谋取暴利。
因此利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鉴别这样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一、牛奶冰点的测定正常乳的冰点平均为-0.50~-0.56℃,牛乳中每加入1%的水,冰点约上升0.00054℃;如果牛奶冰点低于-0.56℃,则可能表明牛奶可能与电极或蔗糖,尿素和牛尿混合。
二、牛奶中水的测定1.总牛奶相对密度测试牛奶的相对密度可以用来确定牛奶中是否加入水。
如果相对密度小于1.028,牛奶可能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