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109)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

(1109)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

一.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1.抢占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需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由于发达国家中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利润的需要和寻求兴新市场的驱动,产生了向外转移产业的压力。中国由于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及传统的劳动力价格势差优势,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和投资的热点地区,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的引力中心。尤其是发生了“9.11”事件,美国“金融安全防空港”的神话破灭。中国加入WTO更催化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代表600亿美元投资的美国商会在经过调查后报告,全球投资正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半数的公司将把公司新址选定在中国。该会在200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上称,87%的美国企业欲扩大在华投资。美国全球最富经验和最大的管理顾问公司之一的科尔尼公司,通过对1000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调查后称,全球最大的跨国企业中有33%表示下一个投资目标是中国!2002年中国首次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国度。整个世界经济已经显示出类似1992年的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情况。

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是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中国抓住了机遇,即时开发开放了浦东,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顺利实现了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小康走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长仍然是我国社会经济成长的核心和基础。这次产业转移,将为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极好机遇。我们必须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要求,尽一切努力利用好这次机遇。

与九年代初相比,中国抓住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有可能真正成为“世界工厂”,真正走上强国之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国在九年代初接受的国际产业转移,实际是以牺牲我国装备类产业为前提的。当时大量引进的是消费品制造类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提供土地和厂房,外商投资者办企业。外方从海外大量进口设备,安装生产流水进行生产。全国家4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数量庞大的机器设备的进口大户,冲击了中国原有的装备制造业。统计资料表明:仅1999年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707.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2.7%;而出口只有496.2亿美元,估计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5.5%,进出口逆差达211.1亿美元。我们在吸收引进的外资的时候,实际使大量装备制造业产品市场拱手让给了海外商人。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业的关键。装备制

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

的必要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一个

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因素。世界各国

都分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西方工业发达大国所走过的历程告诉我们,他们都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并且因有强

大的装备制造业而成为工业化强国。即使已进入“知识经济”和

信息化社会的美国,从八年代末以来,仍分重视制造业和先进制

造技术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20世纪末连续多年的经济繁荣。

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缺少企业巨人,缺少技术原创,缺少

大型成套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缺少现代装备制造业

的实力和效益。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整个中国制造业中比重仅为20.74%,远未达到“世界工厂”的水平。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出

现的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新势头,使我国大陆

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首选地。来自日韩以及欧美的制造业,极有可

能使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基地。这一过程,将为我国加速培育

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经济

实力可以预见,未来20年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发

展中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财政收入的大户.经

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就业的市场.高新技术的载体.产业升级的手段.外贸出口的主力.国家安全的保障。

正如专家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没有给中国一项尖端的技术和装备。从卫星和航天技术.百亿次和千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到高档数控机床,都是依靠自行研制从而打破西方某些国家在这些领域对我国的封锁。”“一个大国想靠进口解决现代化,从国家财力和安全将都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来增强整个中国的经济实力。

2.建设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平台,使上海更好地为全国服务的需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战略平台。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才.环境的要求较高,要有效吸纳国际产业转移,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很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技术环境。这样的环境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也不可能在一个省区的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吸纳装备制造业环境的形成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搞了国家负担也太重。为此,我国必须有一定区域范围的吸纳国际产业转移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高地的战略平台。这种平台将是辅以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的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区。

上海也需要建设这样的发展平台。一方面,经过二多年的革开放,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首先需要寻求登陆点。2002年1-7月上海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595项,合同金额60.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1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12.7%.32.1%和11.1%。并且是全国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的10.9%和

8.9%,对国际资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上海最有希望抓住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成为承接世界装备产业第一棒的基地。

另一方面,上海在按照国家要求加快国际大都市建设,和尽快形成“四个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城市面貌迅速改变.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加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随之而来的区域商务成本绝对水平不可避免地提高。影响了国际投资商的投资抉择。

进入新世纪,上海与临近省区因区域环境差异引起的商务成本落差问题难以避免,上海如没妥善措施亟有可能使上海制造业过早转移,提前出现中心城市的“空心化”。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一个大都市在人均GDP不到10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制造业过早大规模外移,可能因产业空心化出现经济萎缩。因此,上海需及时汲取国际经验,重视发展现代制造业,不断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坚持二三产业共同发展,防止城市产业过早“空心化” 面对区域商务成本的上升,地方政府可取的政策只有两条,一是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以规模效益对冲区域商务成本的上升;二是促进产业集约化,以产业的集约效益.高技术效益和高附加值效益来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