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液循环
- 格式:docx
- 大小:17.41 KB
- 文档页数:9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系统:心脏和血管组成。
血循环的功能:①物质运输(主要功能)②体液调节(运输各种内分泌激素和其他体液物质)③血液防卫功能④内分泌功能(研究证实心脏和血管还具有此项功能)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不断地、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将血液从静脉吸入心脏,并射入动脉而实现其泵血功能。
左侧——体循环右侧一一肺循环瓣膜起着活门的作用,控制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的特点:①功能合胞体:心肌细胞闰盘处的缝隙连接是细胞间通道,是低电阻区,具有高度的通透性。
兴奋能够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直接进入相邻细胞,实现同步性活动,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②对Ca2+依赖性大:心肌细胞肌浆网不发达,钙离子储备少。
引起心肌细胞收缩的概离子大多来自细胞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掌握)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通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 0.8秒。
全心舒张期:心房和心室均进入舒张状态,持续0.4秒。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依一定次序和时程先后进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
当心率加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程度更大,因此,心率过快时对心脏的持久活动不利。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掌握)1•心室收缩期(0.3s)等容收缩期(0.05秒):房室瓣关闭一动脉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血液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室内压ff。
射血期快速射血期:0.10秒,泵出血量2/3 (此期室内压升高达峰值)减慢射血期:0.15秒,泵出血量1/32.心室舒张期(0.5s)等容舒张期(0.06 — 0.08s):动脉瓣关闭一一房室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JJ。
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0.11秒,占2/31/6。
心脏各部分在泵血活动中作用1•心室收缩:心室—动脉压力梯度,心室射血]舒张:心房—心室压力梯度,心室充盈因此,心室的活动对于心脏泵血功能起关键作用。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1.自动节律性2.心率3.心动周期4.心输出量5.血压6.收缩压7.舒张压8.脉压9.微循环10.中心静脉压二、填空题1.成人正常心率为 60 ~100 次/分。
2.心动周期与心率呈反比,当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程度更大。
3.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是在快速射血期(心室收缩期)期,最低是在快速充盈期(心室舒张期)期。
4.第一心音的产生标志着心室收缩开始;第二心音产生标志着心室舒张开始。
5.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舒张期开始。
6.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浦肯野纤维,最慢的是房室交界区。
7.心室肌动作电位的2期平台是由同时存在的Ca2+内向离子流和 K+的外向离子流处于的结果。
8.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窦房结,因为自律性最高。
9.我国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脉压为30-40mmHg。
10.心室肌的前负荷可用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表示,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
11.心电图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PR间期代表窦房结兴奋由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
12.对于动脉血压,收缩压的变化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舒张压的变化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3.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产生正性变时、变速、变力(心脏活动加强)效应。
14.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 受体,产生负性变时、变速、变力(心脏活动减弱)效应。
15.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血压变化。
16.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使心脏活动加强,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收缩。
17.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作用有收缩血管和促进醛固酮分泌。
18.在皮肤、黏膜和内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α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上,Β2受体占优势。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单选题1.关于心动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心房收缩期比心室收缩期短 B.心房和心室有共同舒张的时间C.收缩期比舒张期长 D. 心动周期长短与心率快慢成反比 E.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2.每一个心动周期按0.8秒计,房缩期约占:A. 0.1秒B. 0.3秒C. 0.4秒D. 0.2秒E. 0.5秒3.有关心动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般说的心缩期指心室收缩期B. 心房和心室可以同时舒张,但只能依次收缩C. 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缩短尤为显着D. 全心舒张期指心房和心室均处于舒张状态E.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4.有关房缩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心室容积最大B. 室内压大于动脉压C. 房内压大于室内压D. 房室瓣仍然开放E. 心房内血液流入心室5.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A. 射血期B. 等容舒张期C. 房缩期D. 充盈期E. 等容收缩期6.等容收缩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 心率的快慢B. 房室瓣的关闭快慢C. 动脉血压和心肌收缩力D. 半月瓣的关闭快慢E. 房室瓣和半月瓣的功能状态7.在射血期时,心脏内压力变化是:A.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8.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开始关闭到半月瓣开放之前的时间相当于:A. 等容收缩期B.房缩期 C. 等容舒张期 D. 射血期 E. 充盈期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10.房室瓣开放始于:A.心房收缩期初 B.等容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舒张期末 E.等容收缩期末11.房室瓣关闭始于:A.等容舒张期末 B.心房收缩期初 C.等容收缩期末D.等容舒张期初 E.等容收缩期初12.心动周期中,从动脉瓣关闭到下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A.心室舒张期 B.等容收缩期 C.心室射血期 D.心室射血期十等容收缩期 E.心室舒张期十等容收缩期13.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时:A.心室达到最大的充盈 B.心室容积不变 C.房室瓣关闭D.动脉瓣关闭 E.心室内压略高于心房内压14.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上升最迅速的时期是:A. 充盈期B. 房缩期C. 射血期D. 等容收缩期E. 等容舒张期15.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A. 等容舒张期B. 充盈期C. 等容收缩期D. 射血期E. 房缩期16.正常成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约为:A. 40~50毫升B. 120毫升C. 60~80毫升D. 30~40毫升E. 80~100毫升17.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每分心输出量约为:A. 2~3升B. 4~6升C. 9~10升D. 7~10升E. 11~12升18.有关心输出量叙述,错误的是:A. 是指每分钟从两心室射出的血量 B.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C.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D.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约为5L E.与性别、年龄有关19.有关心输出量的描述,错误的是:A. 左、右心输出量基本相等B. 一侧心室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C. 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D. 每分输出量是指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E. 是衡量心脏射血机能的唯一指标20.正常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充盈期缩短 B.射血期缩短 C.等容舒张期缩短D.等容收缩期缩短 E.心房收缩期缩短21.心肌的前负荷是指:A. 动脉血压 B.等容舒张期血量 C.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D.静脉回心血量 E. 射血后心室剩余血量22.心肌的后负荷是指:A. 外周阻力 B.动脉舒张压 C.循环血量D.动脉收缩压 E. 心房收缩后心室内血液充盈量23.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A.心室舒张期延长 B.等容收缩期延长 C.心室射血期延长 D.心房收缩期延长 E.心室收缩期延长24.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因素是:A. 酸中毒B. 交感神经兴奋C. 迷走神经兴奋D. 呼吸功能衰竭E. 心肌初长缩短2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A.复极化过程缓慢 B.去极化过程快 C.形成2期平台D.4期膜内电位稳定 E.Na+快速内流形成去极化过程26.下列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目前认为哪一项是错误的:A.3期主要是K+外流 B.l期主要是K+外流 C.0期主要是Na+内流D.2期主要是Ca2+ 内流和K+ 外流 E.4期除Na+- K+交换作用外,没有其它离子流动27.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生物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A. 复极化时程长短B. 0期去极化幅度C. 3期复极的离子转运D. 0期去极化速度E. 4期自动去极化28.心肌自律性高低取决于:A.阈电位水平 B.复极化速度 C. 4期去极化速度D.动作电位幅值 E. 0期去极化速度29.在正常情况下心跳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A. 结间束B. 房室交界C. 窦房结D. 房室束E. 浦肯野氏纤维30.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A. 窦房结 B.左右束支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E. 房室交界31.有关心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指心跳的节律B.每跳的时间间隔不等叫心律不齐C. 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D.正常人心律规则E. 每跳的时间间隔相等时叫心律规则32.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A. 有低常期B. 较兴奋前高C. 无超常期D.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E. 较兴奋前低33.心室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A.房室延搁时间延长 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室性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来自窦房结的兴奋传导速度大大减慢E.窦房结传出的兴奋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中34.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A.有自律性 B.呈“全或无”收缩 C.为功能合胞体D.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E.有效不应期长35.心室肌有效不应期较长,直延续到:A.收缩期中间 B.收缩期初段 C.舒张期初段D.舒张期结束时 E.舒张期结束以后36.心脏兴奋传导速度最慢处是在:A.心室 B.心房 C.房室结 D.房室束 E.浦肯野纤维3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B.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相继进行收缩E.使心室肌不可能产生完全强直收缩38.有关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错误的是:A. 体温升高时,心率加快 B.血液pH值降低时,心缩力增强C. 血Ca2+增多时,心缩力增强 D.血Ca2+减少时,心缩力减弱E.血K+ 过高时,心跳减慢、减弱39.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开放 B.房室瓣开放 C.半月瓣关闭D.房室瓣关闭 E.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震动40.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心室收缩时动脉瓣突然开放引起震动 B.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引起震动C.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击半月瓣引起震动 D.心室舒张时半月瓣突然关闭引起震动E.心室收缩时血液射入大动脉时冲击管壁的震动41.第二心音与下一个第一心音之间相当于:A.全心舒张期 B. 室缩期 C. 房缩期 D. 房舒期 E. 室舒期42.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之间的时间相当于:A. 室舒期B. 房缩期C. 室缩期D. 房舒期E. 全心舒张期43.第一心音发生在:A. 房舒期,标志着心房舒张的开始B. 室舒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终结C. 室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D. 房缩期,标志着心房收缩的开始E. 室缩期末,标志着心室收缩的终结44.第二心音可反映:A. 心室内压的高低B. 肺动脉压的高低C. 动脉压的高低和半月瓣的机能状态D. 主动脉压的高低E. 心室收缩力和房室瓣的机能状态45.第二心音的特点是:A. 音调较低,声音似雷鸣B. 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C. 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长D. 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E. 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短46.心电图上代表兴奋由窦房结传至心室肌兴奋开始所需的时间是;A. PR间期 B.QT间期 C. PR段 D.ST段 E.QRS波群47.容量血管主要指:A.动脉 B.微静脉 C.微动脉 D.毛细血管 E.静脉48.影响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 动脉血压 B.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 C.动脉管壁弹性D.血液粘滞性 E.毛细血管口径49.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环流不息的动力是:A.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间的压力梯度B. 心脏有节律地射血和充盈C.呼吸时胸廓的扩张和回缩 D.大动脉管壁弹性的扩张和回缩E.血液重力和胸内负压的抽吸作用50.主动脉在维持心舒张期动脉血压中起重要作用,是由于:A.管壁厚 B.管壁有可扩性和弹性 C.口径大D.血流速度快 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51.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平均动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B.主动脉血压和左心室内压的变动幅度是相同的C.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D.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心率加快使脉压增大E.男女性的动脉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52.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心率 B.外周阻力 C. 心射血动力D.大动脉管壁弹性 E.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相适应53.下列因素变化中主要影响收缩压的是:A. 搏出量 B.外周阻力 C.心率D.大动脉管壁弹性 E.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54.可使脉压增大的因素是:A.搏出量减少时 B. 外周阻力增大时 C.心率加快时D.大动脉管壁弹性减弱时 E.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值减小55.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循环血量 B.心率 C.每博输出量 D.外周阻力 E.大动脉管壁弹性56.心率减慢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B.收缩压轻度降低,舒张压明显降低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明显升高E.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57.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管长度 B.血液粘滞度 C.红细胞数目 D.小动脉口径E.小静脉口径58.老年人的脉压比年轻人大主要是由于:A.老年人的小动脉硬化 B.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C.老年人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减弱 D.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E.老年人的血液粘滞性高59.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减弱伴有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是:A.脉压明显增大 B.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60.药物过敏或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血压下降的最初原因是:A.心率减慢 B.外周阻力降低 C.血管容积增大D.心输出量减少 E.循环血量减少61.下列描述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 失血时心输出量减少与静脉回流量有关B. 每搏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静脉回流量C. 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D. 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多与静脉回流量无关E. 正常人体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维持动态平衡62.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O A.可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 B.其正常值变动范围为4~12mmH2 C.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D.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E.可以作为临床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的参考指标63.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的关系:A.血管容量和血量 B.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C.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D.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 E.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64.微循环的最主要功能是:A.调节体温 B.调节回心血量 C.实现物质交换D.参与维持动脉血压 E.影响血管内外体液分布65.下列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流速度较快 B.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C.在骨胳肌组织中较多见D.管径较真毛细血管稍粗 E.是血液和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66.微循环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是:A.微动脉 B.直捷通路 C.动-静脉短路 D.迂回通路 E.毛细血管前括约肌67.生理情况下,影响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C.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68.正常情况决定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主要因素是:A. 毛细血管血压 B.组织液静水压 C.淋巴回流D.血浆胶体渗透压 E.组织液胶体渗透压69.造成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因素是:A. 组织液静水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D.淋巴回流减少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70.肾病综合征时,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淋巴回流受阻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71.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水肿主要是由于:A.淋巴回流受阻 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组织静水压降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72.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下丘脑 B.大脑 C.中脑和脑桥 D.延髓 E.脊髓中间外侧柱73.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使舒张过程加速 B.使心率加快 C.使房室传导加快D.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E.对心脏有紧张性支配作用74.阻断一侧颈总动脉可使:A.动脉血压升高 B.心率减慢 C.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D.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E.血管运动中枢活动减弱75.下列哪个因素可使心输出量增多:A.缺氧、酸中毒 B.颈动脉窦内压升高 C.切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D.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兴奋 E.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舒末期充盈量76.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A.窦神经冲动减少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B.通过颈动脉小球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C.窦神经冲动增多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兴奋D. 通过左心房和大静脉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E. 通过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77.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A.升高动脉血压 B.降低动脉血压 C.加强心血管活动 D.减弱心血管活动 E.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78.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会减弱:A.肌肉运动时 B.情绪兴奋时 C.血容量减少时 D.动脉血压降低时 E.由直立变为卧位时79.关于降压反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负反馈的调节机制 B.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敏感C.也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D.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E.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回降80.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引起:A.心率加快 B.心迷走紧张减弱 C.心交感紧张加强 D.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 E.动脉血压升高81.肌肉运动时,该肌肉的血流量增加,这主要是由于:A.动脉血压升高 B.毛细血管主动扩张 C.相邻不活动的肌肉血管收缩D.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 E.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减弱82.去甲肾上腺素不具有下述哪一种作用:A.使心率加快 B.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C.使心肌收缩力增强D.使组织液生成减少 E.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83.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是:A. 血液粘滞性大小B. 主动脉血压高低 C.心舒期长短和舒张压高低D.心肌收缩力的强弱 E.心缩期长短和收缩压高低血液循环1.C2.A3.C4.B5.D6.C7.D8.A9.D10.D11.E 12.E 13.D 14.D 15.E 16.C 17.B 18.A 19.E20.A21.C 22.B 23.B 24.B 25.C 26.E 27.E 28.C 29.C30.A31.C 32.D 33.E 34.E 35.C 36.C 37.D 38.B 39.D40.D41.E 42.C 43.C 44.C 45.D 46.A 47.E 48.B 49.A50.B51.E 52.E 53.A 54.D 55.D 56.B 57.D 58.C 59.D60.C61.D 62.B 63.C 64.C 65.E 66.C 67.C 68.A 69.B70.B71.B 72.D 73.D 74.A 75.E 76.E 77.E 78.E 79.D80.D81.D 82.B 8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