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标记研究进展_黄映萍
- 格式:pdf
- 大小:837.84 KB
- 文档页数:10
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遗传标记在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的异军突起,遗传标记先后相应地经历了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 A分子标记四个发展阶段。
前三种标记都是以基因表达的结果为基础的,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而DNA分子标记则是DNA水平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它具有能对各个发育时期的个体、各个组织、器官甚至细胞作出―中性‖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
正是这些特点,奠定了它极其广泛的应用基础。
DNA分子标记本质上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的特异特DNA片段[1]。
DNA分子标记大多以电泳谱带的形式表现生物个体之间DNA差异,通常也称为DNA的指纹图谱。
在过去10多年中,分子标记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种分子标记技术相继出现,并在基因库构建、基因克隆、基因组作图、基因定位、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亲缘关系鉴别等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第一代分子标记1.1 RFLP标记技术1980年Botesin提出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s ,RFLP)可以作为遗传标记,开创了直接应用DNA多态性的新阶段,是最早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2]。
RFLP是检测DNA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形成的特定DNA片段的大小,反映DNA分子上不同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因此DNA序列上的微小变化,甚至1个核苷酸的变化,也能引起限制性内切酶切点的丢失或产生,导致酶切片段长度的变化。
RFLP标记的等位基因具有共显性的特点,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特别适应于构建遗传连锁图。
但是,在进行RFLP分析时,需要该位点的DNA片段做探针,用放射性同位素及核酸杂交技术,既不安全又不易自动化。
另外,RFLP对DNA多态性检出的灵敏度不高,RFLP连锁图上还有很多大的空间区[3]。
1.2 RAPD标记技术为了克服RFLP技术上的缺点,Williams等[4]于1990年建立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 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使得RAPD技术很快渗透于基因研究的各个领域。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第22卷第3期20O1年宁夏农学院Join’halofNingxiaAculturalCollegeV01.22No.3200l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冯登祯刘红霞(宁夏农学院动物科学系,永宁,750105)摘要本文阐述了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发展,重点介绍了DAN指纹的概念,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原理和主要方法,以及DNA分子遗传标记中新的探针技术和新的研究方法与进展.关键词DNA指纹;遗传标记中图分类号Q344-llDAN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在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中得到r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其所构建的遗传图谱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最初被称为DNA指纹.主要用来进行基因标记,遗传连锁分析,构建遗传图谱,遗传疾病的诊断,法医学鉴定,亲缘关系和物种的鉴定以及动植物的遗传育种【-12.13,.自从w删和Whim1980年第一次描述了人类等位性具有高度多变性的DNA标记以来,人们先后又发现了其他类型的高度多态性标.1982年, Bell等证实这些高度多态性区域是串联着重复的短序列单位,由于重复单位数目的差异,导致了这种高度的可变性1985年,Jeffreys等首先将人肌红蛋白位点(myoglobinloceus)所获得的33bp核心序列作为探针对个体进行研究,建立了_DNA指纹图谱技术1.1DNA指纹的概念生物体DNA的棱苷酸顺序是生物长期遗传进化的产物,不同的生物起源DNA核苷酸序列不同, 即使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也各具有不同的DNA 序列;当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不同个体的DNA时, 由于DNA序列不同,导致酶切位点不同,数目不同, 片段长度不同,从而产生DNA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nJP(Restrictionfra~_entlengthpo1)~norphi—sIl3)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其DNA的RFLP都是特异的,因此,RFLP可作为含该DNA生物所特有的”指纹t因此,DNA指纹可以定义为是由DNA指纹探针产生的,多个RFLP囝带组成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个体专一性的,并能稳定遗传的限制性片段长收稿口潮:00l一04—06度多态性图谱.具体讲就是把一个体的总DNA酶切,电泳,Southern转移,用小卫星探针杂交,放射显影,可得到多条杂交带纹,每条带纹代表了_基因组内的不同座位上的小卫星,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DNA图谱,这个图谱就称为DNA指纹(DNAfingerprint)这个概念主要是基于Jeffeys的研究_4j,是以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RnP技术所构建的遗传学图谱.由此看来,DNA指纹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经分子遗传学标记而构建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遗传学图谱.然而,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分子遗传标记的开发,DNA指纹技术有r新的发展,对DNA指纹的概念的理解也进一步的拓展有时把RAPD(RandemamplifiedpolymorphicDNA),AFlY’(.Mnplified~nentlenpo1)vn~)rphic)等技术所构建的遗传学图谱也称为DNA指纹图谱t6.7J2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DNAmolecugeneticB markermchnique)根据其原理和梭测方法可分为RFLP技术和RAPE}技术两类.2.JRF1JI}技术RFLP是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1).morphism),RFLr是1980年Botstein等J首先提出,~Juthem杂交为基础的第一个DNA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目标DNA分子进行限制性酶切,电泳.Southern转移.用放射性标记的小卫星探针杂交,放射自显影来检测DNA分子限制性酶切片段的多态性.如果DNA分子的序列发生变化,就会使DNA分子上的酶冯登祯等: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81 切位点改变,酶切后片段长度发生改变,电泳的速度不同,经探针杂交后,在不同个体限制酶切片段上的探针指纹位置就不同,则表明存在RFLP,反映个体问的差异性.对于一个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来讲,如果其识别序列一k的DNA碱基发生了替换,限制性片段上某段DNA的丢失,外来DNA片段的插入,碱基重排或串联重复,都会导致限制性酶切片段的长度的差异性,从而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从理论上讲.只要选用的限制性酶得当.用任何一个与某生物的DNA具有同潦性的DNA片段作探针,都可能检测到该生物体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J利用大量的DNA探针与限制性酶相结合,将能揭示出大量的DNA限制性片段的变异类型.2.2RAPu技术K4PD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emamplified polymorphieDNA),RAPD技术是由美国科学家Willians(1990)m和w出(199o)…发展起来的,是以PCR为基础的一项分子标记拄术_】.主要是利用人工随机合成的寡聚核苷酸单链(一般为1O个bp)为引物,以所研究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FCR扩增如果引物与某一片段的DNA模板具有互补的位置,就可通过级数方式大量的扩增出DNA片段,扩增的产物经琼脂糖胶电泳,经演化已锭(E)染色检测其多态性对于特定的引物来说,它同基因组DNA序列有特定的结合位点,扩增后会形成长短不同的DNA片段,每个片段代表了基因组上的特定位点.如果基因组在这些区域发生DNA片段插入,缺乏或碱基突变都可能造成特定结台位点分布发生变化,导致扩增产物长度的改变或产物的有无,表现出扩增DNA片段的多态性,反应了不同个体基因组DNA相应区域的多态性.2.3RFLP和RAPD技术特点RFLP技术和RAPD技术都是一种能够有效检测DNA多态性的分子生物技术,但是其原理和检测方法不同_5..RFLP检{则的是基因组DNA经限制性酶切后形成DNA片段的多态性;RAPD检测的不是基因组DNA经限制性酶切后DNA片段的多态性,而是由PCR反应特异扩增出的DNA片段的多态性也就是说,RFLP检测的DNA本身经限制性酶切后形成的不同长度的DNA片段,RAPD检测的是DNA经PCR扩增后形成不同长度DNA片段.RFLP 的多态性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的DNA 碱基序列不同,导致限制酶切位点的不同,从而形成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的结果.RKLP技术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种间,品种间,家系间以及个体间,并且呈孟德尔方式遗传,可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连锁分析,疾病诊断,法医鉴定,血缘关系识别和动植物遗传育种,J但是,多态性检出率低,用放射性标记的探针进行分子杂交,不但程序复杂繁琐,而且放射性对人体有害.RAPn的多态性的产生是由于DNA序列与互补寡聚核苷酸引物中的单个碱基的变化而导致扩增受阻,致使形成的DNA片段大小不同.R_APD技术简便易行, 多态性榆出率高,可用作遗传标记来构建遗传图谱, 并且不用D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无放射性危害. 但是由于PD的多态性是随机的.只是一种存在遗传差异性的显性标记,不能用来鉴定杂合子,也不能对没有基困标记的生物进行遗传图谱分析,而且对实验条件非常敏感,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较差5.t4]3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尽管RFIlP技术和RAPD技术是检出基因组DNA的有效方法,但是,各自都存在缺点,为此,人们研究开发出许多新的检测方法,以圈改进检测效果【I5—16?173.1AIq~P技术AFLP(,~nplifiedfragmentkr1gLhpd)~norphicm)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是1992年Zabeau 等”创建的一种选择性扩增限制性片段的DNA分析方法它从原理上结合rRFLP和RAPD的优点.J.通过对基因组DNA限制酶切片段进行选择性扩增而揭示出多态性在AFLP反应中,酶切后的DNA片段,被连上通用的接头(Adapter)顺序作为PCR扩增的模板,这样的接头顺序及其临近的内切酶识别位点.就成为扩增反应中引物的结合点,可以在不知道DNA序列的情况下,对酶切片段PCR扩增.选择性扩增的引物是在接头顺序和内切酶识别点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数目(I~3个)选择性碱基,通过选用不同数量的这种碱基来调节AFLP产物的带垃特异性和数量,只有那些与引物的选择性碱基严格配对的DNA片段才能被扩增出来,扩增产物通过电泳而显现多态性,从而检出更多的基因组多态性. 由于AFLP技术具备RFIP和RAPD技术的优点,能够检出DNA样品简单细微差别而表现出多态性,但82宁夏农学院其操作程序仍然比较复杂3.2SSCP技术SSCP是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是基于PcR扩增而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DNA多态性的分析技术,在进行SSCP分析时,利用PCR特异的扩增出基因组目的DNA片段,然后将这些扩增出来的DNA片段进行变性处理,使双链DNA分开成单链,再用非变性凝胶电泳分离.由于在自然状态下,单链DNA会折叠卷曲,形成一定点空间构象, 这种空问构象是由DNA链的碱基序列决定.如果扩增的目的DNA片段序列的碱基发生r变异,就可能造成其单链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单链电泳时的迁移速率,导致其在电泳图谱上的带纹位置不同,显示出不同生物个体DNA的特异性因此.SSCP是一种简便灵敏的分析方法.3.3微卫星DNA标记法微卫星DNA(Microsa~elliteDNA)标记法是以PcR扩增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法.微卫星DNA是由少数几个核苷酸(一般为2~4个)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的DNA序列,故又称为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queneerepeat),短串联重复(Shorttandemrepeat)或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implesequencele~xgihpho~,vnorphism)tsJ主要是以两个核酸分子(AC)或(TG)为重复单位l_.1981年人们首次在珠蛋白基因中发现(CA)重复序列L0,继而探明这种重复序列均匀地插入基因组中,并于1989年用PCR法证明这种重复序列的多态性l2.在真核生物的DNA中每隔l0~50kb就存在1个微卫星l19,23J,而且微卫星在基因组中随机的分布,不仅可以存在于内含中,也可存在于编码区和染色体的其它区域J进行标记时,首先选择重复序列两边较保守的序列合成引物,再用PcR扩增这一区段,由于重复数不同而造成的长度变异可以在序列分析电泳胶上检测出来.由于徽卫星的寡核苷酸的重复次数在同一种物种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性很大,多态性检出率高,而邑操作简单,结聚稳定可靠.所以,这一技术很快就发展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法,并在人类和小鼠中构建以微卫星为主的遗传连锁图【26,27J.3.4RFLP探针技术的发展DNA探针是一种能和特异的DNA相互作用.并在作用后能有方法检测到的分子.在传统的RFLP分析中所使用的探针主要是小卫星探针28].小卫星探针的棱心序列为33bp,主要通过载体法获取,定位在染色体的着丝点和端粒等异染色区域.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DNA指纹分析中所使用的探针也有r新发展,开发出许多新的高水平探针,主要有简单重复序列探针【9_8,29一(包括微卫星和人工台成寡聚核苷酸探针)和非放射性探针28,30j,探针主要通过人工合成或从生物基因组中提取再用PcR扩增获得.微卫星探针的核心序列为lO~20bp,寡聚核苷酸探针核心序列在lObp以下,他们广泛散布于整个染色体上,即可定位在基因问,也可在内含子内.非放射性探针主要是采用生物素,类固醇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探针,主要是标记物催化鲁米诺氧化发光来检测DNA的多态性.由于使用新的探针,DNA指纹分析的方法也有r较大的改进,程序简化,探针识别能力增强,检出率提高持是人工台成寡聚核苷酸探针,获取方法简单,不需Souther转移,可在干燥的凝胶上杂交,标记反应和杂交复性时间缩短,且能用较小卫星探针检}i_;更多的DNA多态性:非放射性探针的应用减少了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损伤和环境的污染,但检测结果受酶的影响较大,检测的稳定性稍差4结语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各种变异类型,是由于遗传突变造成DNA广泛的多态性,而这种多态性可以通过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检测出来.因此,在物种的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种系发生及演变,遗传资源的评价和利用,基因的定位和分析以及动植物遗传育种等领域DNA指纹图谱技术有广阔的应采.杨啊一中匿A点叶缚体DNA和接糖体RNA祭医限制性段K腰多卷性遗传.】99o_.19(2)】31—139l0Wi]limls.JGKKubelIk.AR.Relhtski丁Adrlnge~s.V.Nucl Ackbl{1990.18:6531—653511Welsh.J)mdMccleumld.MNuclAcidsRes,l990,】8:7213—7218 l2孛常PD标与作物政照生物拽术通报998.6l3张忠延等}cA㈨在水稻域枝育研究的应月遗传.19lalAF【P…t~hniquefi,rI)NAflngedfinfingnuclAcids[1es.1995.23f21):4407~441417t,~toOnta.Na6Acad;USA1989b86—2776—2770180finE1etMsiⅡrepetive1) abound瞎andallelevanatimL…199539.866—87319何真接牛物qJ的微l星及应用.遗传.1998.20(4):啦一47 20I-[u~r1a【hHdNatu~,1982.298:396—39821Hm~mdeHet.a1.Molllgloll984(4)260—262122Wr儿eJHuⅢGent1989,44:一39623FautzI)H?l~’arlability~imple㈣g+~,erdforpⅥl¨叩hlcDAmarkersNucleicAddReeanh,1989l7:6463—647124hmr~laHdAnl>vdrepeatedeletrmrltIh一DNAfimning1堋[1…delyfrondinevoluti~uilvd…~kar/.tlcXrt1)AcadILS?2.79:6465—646925d~aravdV ariablenlmk~erofaardenlrel~lIv)n瑚k目forhuntan甜I(map[ringscience.198********—1622DibCalA∞ITrpehGeneticrr叩oftheh…卿…b岍ed5264)nicm~a)dlires.Nature1996.380:152—15427I};~fichWFelalAc~mx1)rchmsive~nelicmap’fthe呲唧lorne Nature1996.380:149一】5228刘树往.嘲光谰+I)NA指纹技术中所使用的拇针垃H发展遗传. 199416(21:404329箍翎.张小为等用寡策橡苷醢探针(cAc)j/fG)进行』,的DNA指纹分析遗传学撮,19932o(1):8【一8730倪镐堂11I健等砷过氧化酶标DNA探针骚光增强橙测I)NA指纹法医膻用的印}宄遗传1992.19(3:l93—197,3【黄悔根盂宣喇等DNA指毂谱与的蛋巫睢状的遗忙扣关.遗t々1998,20(3):13—15 TECHNIQUEANDPROGRESSOFRESEARCH0NDNAM0LECULARGENETICM【A砌(FengDengzhenL_l|nongxia (DepartementofAnlialScience,NingxlaAgriculturalCollege,Y ongning,Ni ngxia,750105)Abstract:Inthispaper,thepresentstall,softhetechniqueandprogressofDNA moleculegeneticmarkareexpounded,especiallyintroducestheconceptionof【)NAflog,print,theprincipleandthewaysofDNAmoleculegeneticmark.aswella,snewprobetechniquesandmethadsofstudyonDNAmolecule geneticHKeywords:DNAfingprintgeneticmark*jkjk-9妊妊jk-xe妊-妊妊妊妊妊-业?出盘业-age妊妊妊妊9业妊出血jk-9j业--9誊(上接第54页)系统处理的适应性控制,系统问的核对控制,防止重大失误操作控制.23输出控制输出控制是指为保证合法,正确地输出各种会计信息而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关系到输出的会计信息是否准确,真实和可靠,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使用对于输出的纸介质的会计资料应由专人进行核对,检查其完整性,正确性,检查打印的帐薄和报表页号是否连续,有无缺漏或重叠现象.同时,应设置资料分发与保管的登记薄,详细记录输出资料的名称,编号,打印份数,日期以及各种会计报告的使用人,发送份数,送达时间等,并需经手人签字,防丢失,错发,漏发,重发.对于输出的磁介质的会计资料应及时贴上外部标签,在外部标鉴上写明文件名称,输出时问,并要妥善保管,存档或上报使用.随着会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步伐将日趋加快,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并使之更加完善,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参考文献1振武今年f锥化埘审汁1怍的髟响鲢肘策探讨埘并会计,I999.t8):22232李关于内弃l;拄制制度的若i一思考时务台计,[999.(2J:I33黄鸽安,前台tr化仃在的问题监刈策舟址il1..I999,f6J:【9INTERNALCONTRoL0FC0MUTE砌ZEDACC0I7NT玎GSYSTEM YtmngRong(TheAgricuHuralEconmnicDeparlment,NingxiaAgrieuHuralCollegeY o ngning,Ningxia,750105)Y angXJ.aozu (TheQfficeofFinancialAffairsofHuaxiVillageofNingxia,Yinchuan75002 1)Abstract:Therealizationofcomputerizedaceotmtlybringsaboutdeeplycha ngesfortheoperationofaceountioginformation,~4ffehmakesthedecisionofaC(ountingandtheresponsibilit3o feverypest,ete.agreatchanges0itmustbuildupthesystea~ofinternalcontrolcorrespondingtocomputerizedaccoun tingdependingonthesechanges,inorderthatsefety,offieiency,effectofeomputeredauonntthgsystm’nwillbebefter Keywords:computerizedaccounting,system,intemalcontrol。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综述摘要: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及其各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水产动物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DNA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对于优良品种的选育、亲缘关系和品系家系的鉴定、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大规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DNA分子标记;RFLP;RAPD;AFLP;水产动物近年来,由于物种种质退化、病害频繁、养殖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将分子标记技术广泛的应用到水产动物研究,不仅有利于选育优良品种和对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野生种质资源的恢复、保护,而且还有利于防止种质退化,使水产动物养殖走上健康养殖的道路。
当前,RFLP、RAPD、AFLP 和微卫星DNA等分子标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疾病检测及系统发育领域的研究中。
1DNA分子标记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是以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为基础的一种新型遗传标记技术,它可以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
与传统的遗传标记相比,DNA 分子标记具有标记位点多、遗传信息量大、实验重复性强、不受生物的年龄、发育阶段、性别和养殖环境条件的影响等特性,因此倍受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的青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的基因定位、基因克隆、遗传育种等诸多方面,并成为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今,应用于遗传育种领域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有:RFLP;RAPD;AFLP;微卫星DNA。
2 几种DNA分子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2.1 RAPD标记2.1.1 RAPD标记的原理及其特点RAPD即随机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是在PCR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标记技术,是由美国科学家J.Williams和J.Welsh 两个研究小组于1990年几乎同时建立的。
基本原理是用一系列(通常为数百个)不同的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一般10bp)作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分子标记在番茄抗性育种中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RFLP RAPD SSA AFLP CAPS和SNP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抗性育种上的应用,分析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分子标记;番茄;抗性;进展。
Molecular marker in tomato resistance breeding research progress in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recent RFLP RAPD SSA AFLP CAPS and SNP in the application of tomato resistance breeding,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the focu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Key words: Molecular markers; tomato; resistance; progress.番茄既是蔬菜也是水果, 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心血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废物,增加免疫力。
它也是营养师大力提倡的减肥食品。
它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食物。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遗传标记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都是以基因表达的结果(表现型)为基础,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而DNA分子标记则是DNA水平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
与表型标记相比,DNA分子标记具有能对各发育时期的个体、组织、器官甚至细胞作检测,既不受环境的影响,也不受基因表达与否的限制;数量丰富;遗传稳定;对生物体的影响表现“中性”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
分子标记的所有这些特性,奠定了它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基础。
本文在介绍一些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基础上,综述分子标记应用于番茄遗传育种研究的新进展,并就我国今后番茄分子育种主要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分子标记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 在食用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本文对DNA 分子标记RAPD、SRAP、ISSR、SCAR等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其在食用菌遗传多样性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RAPD、SRAP、ISSR、SCAR、食用菌分子标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质。
狭义的分子标记仅仅是指DNA标记,是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的特异性DNA片段,是DNA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一般所称的分子标记即被界定在此范围之内[1]。
与遗传标记的其他三种类型——形态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相比,DNA 分子标记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变异的直接的反映,并不受生物生长发育环境和基因表达与否的影响。
大多数分子标记为共显性,对隐性性状的选择十分便利;基因组DNA变异极其丰富,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遗传稳定,对生物体的影响表现为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连锁;检测手段简便。
这些特性为生物标记的广泛应用性奠定了基础[2-3]。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已有数十种,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基因组作图、基因定位、物种亲缘关系鉴别、基因库构建、基因克隆等方面。
而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主要应用于遗传育种、菌种的分类与鉴定、物种亲缘关系的鉴别、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和克隆等研究中。
本文综述了几种DNA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1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即随机扩增多态DNA)是1990 年由Willams[4]和Welsh[5]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建立和发展的一种可对整个未知序列的基因组进行多态性分析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在番茄抗性育种中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RFLP RAPD SSA AFLP CAPS和SNP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抗性育种上的应用,分析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分子标记;番茄;抗性;进展。
Molecular marker in tomato resistance breeding researchprogress in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recent RFLP RAPD SSA AFLP CAPS and SNP in the application of tomato resistance breeding,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the focu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Key words: Molecular markers; tomato; resistance; progress. 番茄既是蔬菜也是水果, 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心血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废物,增加免疫力。
它也是营养师大力提倡的减肥食品。
它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食物。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遗传标记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都是以基因表达的结果(表现型)为基础,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而DNA分子标记则是DNA水平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
与表型标记相比,DNA分子标记具有能对各发育时期的个体、组织、器官甚至细胞作检测,既不受环境的影响,也不受基因表达与否的限制;数量丰富;遗传稳定;对生物体的影响表现“中性”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
分子标记的所有这些特性,奠定了它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基础。
本文在介绍一些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基础上,综述分子标记应用于番茄遗传育种研究的新进展,并就我国今后番茄分子育种主要研究方向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