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导学案2 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109.93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导学案(2)【达标检测答案】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学习目标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中华水塔〞,以及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以及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省南部,是、、的源区,被誉为“〞。
3. 和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4.近年来,由于,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同时、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
合作探究1.本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2.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退化,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课堂检测1.以下河流的源头不在青海省的是〔〕A.长江B.黄河C.湄公河D.珠江2.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是〔〕“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4.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位于〔〕5.著名中外的鸟岛位于〔〕6.青藏高原特有的农作物是〔〕7.关于柴达木盆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盆地内部是大草原,牧草丰美B.周围有祁连山、昆仑山、天山环绕C.是青海最主要的农业区,盛产青稞、小麦、蚕豆D.盆地内部大局部是戈壁、沙漠,多沼泽和盐湖8.关于青海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9.以下电站位于青海省境内的有〔〕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三课时)【学习目标】说明亚洲的人口散布、民族、语言、政区等人文地理知识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主相助合作学习】一、亚洲的人口1、现状①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的大洲,世界上人口超出 1 亿的国家在亚洲有个,分别是、、是、、、②亚洲的人口浓密区是,这里自然条件,人口稀少区是,这里自然条件2、问题亚洲人口数目,人口增加,会带来等一系列的问题二、欧洲的人口1、现状欧洲人口居世界第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的一个大洲,城市人口比重,最近几年来,欧洲出现现象2、问题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加率的大洲,面对等问题三、亚洲和欧洲的民族1、亚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洲,现有民族,亚洲多民族国家有、,单调民族国家有、2、欧洲多民族国家有、,单调民族国家有、四、亚欧的地理分区人们习惯上把亚洲分为、、、、、欧洲分为、、、、【稳固练习】1、以下对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大B.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散布最平均的大洲C.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D. 世界上人口超出 1 亿的国家,大部分在亚洲和欧洲2、亚洲的人口最浓密的地域散布在亚洲()A、东部、中部、西部B、东部、西部、南部C、东部、东南部、南部D、东南部、西部、北部3、目前欧洲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稀罕,劳动力不足B、人口数目多、人口增加快C、人口散布不均D、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4、以下四国中,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国家()A 、美国B、中国C、俄罗斯D、加拿大5、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限、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限和日界限,“三线”穿过的海峡是()A 、马六甲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白令海峡D、黑海海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2、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
【学习重点】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和复杂多样的气候【学习难点】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从而在阅读资料和图的基础上,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欧洲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自主学习1、在地图册中,找出下列地形单元: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天山、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2、根据下表中各地的海拔高度计算出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相对高度,并从中归纳亚洲地形的特征。
合作探究1、读P6的“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及“亚洲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图,归纳出亚洲地形特征之一。
2、读P2图1-1,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亚洲的地势有河特点?归纳: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小结:地形特征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海拔和相对高度;(2)主要地形类型;(3)地形分布;(4)地势起伏状况。
学法迁移:欧洲的地形特征1、根据P2图1-1和P6图1-5、1-6,完成下表2、欧洲地形主要以那种地形为主?欧洲地形有何特征?3、欧洲北部和南部的广大山区,主要是__________地形。
知识点二: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自主学习:读P7图1-7,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有几种气候类型?找出亚洲没有的是哪些气候类型。
2、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哪种?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3、图中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4、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复杂多样、气候分布广、气候显著。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亚洲、欧洲主要河流的位置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发育的影响。
2、结合教材、图片知道亚洲、欧洲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原因。
学习提纲:【知识回顾】一、亚欧两洲位置的主要特点:二、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三、亚欧两洲气候的主要特点:1、说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
2、比较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差异【知识储备】长江:长度(6300千米)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长河。
湄公河: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淡水最多的淡水湖死海:世界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咸水湖。
里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河流湖泊】1、读图6-3,找一找亚洲有哪些大河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1)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自向注入洋。
(2)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自向注入太平洋。
(3) 是俄罗斯最长河流,注入里海,是内流河。
(4)锡尔河、阿姆河注入咸海(内陆湖),属于河。
2、亚洲水系的特点:⑴水系结构呈状。
⑵面积广大。
寻根究底你能根据亚洲的地形和气候,分析亚洲河流特点形成的原因吗?(1)亚洲地势高低水系结构呈辐射状;(2)亚洲面积广大,内陆距海,降水。
融会贯通你会分析欧洲河流的特点吗?地形:以()地形为主,,地势起伏()。
气候:以()带气候为主,气候的()性特征显著。
运用亚洲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的影响的学习方法,结合欧洲地形和气候,分析欧洲河流的特点吗?结论:1、河网(),流速()地形欧洲河流特点:2、水量(),水位季节变化( ),无结冰期气候学以致用读图,说一说,多瑙河和莱茵河干流各流经了哪些国家?议一议,多瑙河和莱茵河为什么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人口与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1、说一说亚洲人口分布均匀吗?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稀疏?2、稠密区和稀疏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知识迁移①读图,你能看出欧洲人口是稠密还是稀疏呢?②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特点?因此,欧洲的人口问题是什么?③欧洲的经济水平如何?【知识网络】。
亚洲及欧洲(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读“亚洲地形图” ,找出注入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说出亚洲河流湖泊的特点。
2、从地形、天气下手剖析欧洲河流特点,认识多瑙河、莱茵河的特点。
3、说出亚洲的人口散布,并剖析亚洲人口散布不均的原由;认识亚欧两洲人种和民族的构成,加强者口观点和可连续发展观点。
【学习要点】1、亚洲的河流湖泊散布及特点。
2、欧洲的河流特点。
【学习难点】从地形、天气下手剖析亚洲、欧洲河流特点。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大河众多的亚洲自主学习1、读 P2“亚洲地形图”,找出注入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主要有: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有:注入印度洋的河流主要有:此中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依据亚洲地形特点,剖析亚洲河流的特点之一,大河多起源于中部的,顺地势呈向周围奔腾入海。
成因:亚洲的地势3、“亚洲地区辽阔,内地距海较远,降水稀罕,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河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大海,形成内流河”,依据以上表达,能够总结出亚洲河流的另一特点:。
在图1-1中找出咸海、锡尔河、阿姆河。
4、亚洲的湖泊读图 1-1,找出亚洲拥有特点的湖泊的地点,记着它的独到之处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合作研究欧洲的河流1、欧洲地形以2、欧洲天气为主,受地形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性显然,因此,欧洲河流水量,水流,径流量季节变化。
,有益于运输。
3、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长度),绝大多半河流注入(大海、内地湖泊)。
4、达成P11 活动2、3 题。
知识点二:亚洲的人口与国家自主学习读 P12— 13,达成以下问题。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的大洲,2000 年总人口达36.72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 2000 年,欧洲人口有7.27 亿,居世界各大洲的第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一个大洲。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分析亚洲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气候类型的分布②影响气候的因素③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气候要通过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分析气温,根据所在的维度位置说明所处的温度带,分析降水,根据纬度、海陆位置1、亚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位于之间,跨三带,亚洲有、、气候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距海近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距海远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③地形因素:地形复杂,起伏大,同一纬度不同海拔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综上,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在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2、季风①含义:随季节不同而风向的风,是由差异造成的②简述亚洲季风的成因③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读图1-8 1-9,思考季风风向的成因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3、欧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位于,以气候类型为主②海陆位置:距海,受海洋影响,特性显著③和典型,这两种气候均在欧洲分部最广二、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1、亚洲的河流①读图1-1,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记住它们的名称、位置注入太平洋的:、、、、注入印度洋的:、、注入北冰洋的:、、②根据亚洲地形特点,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第一,大和多发源于中部的,顺地势呈向四周奔流入海成因:亚洲的地势第二,内流区面积广大成因:亚洲低于辽阔,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喝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形成内流河③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世界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的河流,发源于,在我国称为2、亚洲的湖泊读图1-1,找出亚洲具有特色的湖泊的位置,记住它的独特之处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3、欧洲的河流①受平原地形的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②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利于运输③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长度),绝大部分是(内、外流河)④读图1-13,分析多瑙河流经、、、、⑤多瑙河—莱茵河运河在内河航运中的价值:将南北向的莱茵河与东西向的多瑙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航运大动脉【巩固练习】1、亚洲与欧洲相比,气候最显著的差异是A 年降水量大B 年平均气温高C 大陆性显著D 年温差较小2、欧洲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A 多瑙河B 莱茵河C 第聂伯河D 伏尔加河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同为亚欧大陆,在西岸主要分布着气候和气候两种,而东岸则相对复杂,自北向南依次为A B C D而广大的内陆为气候②说说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特点4、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成因冬季夏季大陆性海洋性5、简述欧洲的河流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 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运用亚洲的学习方法学习欧洲。
【重点难点】1.结合亚洲分区地图分析地形、气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气候形成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一、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中海与相通。
(4)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曼德海峡与为界,东南隔海与相望.2.亚洲的范围——分区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2.河流和湖泊(1)河流特点: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流入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外流河(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简介水系概念后让学生找出三大水系的主要河流北冰洋水系: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3)三条重要内流河:塔里木河、锡尔河、阿姆河(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4)四个重要湖泊:里海、咸海、死海、贝加尔湖(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3.气候: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气候特征:(1)特点:类型、显著、分布广。
思考: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2)主要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⑤温带季风气候:⑥温带大陆性气候(包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⑦寒带气候:⑧高原山地气候:⑨其他:(地中海气候)(3)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三、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最多的大洲(1)人口总量: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1%。
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2)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以土地为例分析)2.多样的地域文化(1)民族:亚洲现有1000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汉族人口最多。
第二课时亚洲及欧洲的地形【知识目标】会利用地形图分析大洲的地形特征。
(重难点)一、亚洲的地形特征1、阅读课本P5,结合图6-3,在图中找到并圈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2、从以下四方面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平均海拔②地面起伏状况③地势总体趋势④特殊地形进行分析亚洲地形特征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平均海拔:结合图6-4 图6-5,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②地面起伏状况:看图6-4,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③地势总体趋势:看图6-3,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
④特殊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二、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参考图6-3,结合P5活动有关资料)1、主要地形类型:以为主的地形。
2、地势特征:地势高,地势低。
3、相对高差:地面起伏。
4、平均海拔:世界平均海拔最的大洲。
5、特色地貌:。
三、结合书本P6表格,填表对比分析亚欧两洲的主要地形差异。
【小试牛刀】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A、中间高、两边低B、中间高、四周低C、东西低、南北高D、中国高、伊朗低2、依据“站的高看的远”的道理,我们应在什么地方才能看的最远()A、蒙古高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印度德干高原D、珠穆朗玛峰3、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高原、山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B、平原面积广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C、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D、高原、平原、山地自西向东纵列分布4、读“亚洲地形图”,回答问题。
(1)山脉:A山脉;B山脉;C山脉;(2)高原:G高原;H高原;(3)平原:①平原;②平原;(4)半岛:③半岛;⑤半岛(5)由图可知:亚洲地形的三大特点是:、、。
4、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最高的山峰海拔为米,陆地最低处的海拔为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说明了亚洲的地面起伏,高低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中,、的面积广大,地势高,低。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特征。
3.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学习重难点读图和对应材料,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学习过程:一.学法指导明确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要载体,自然地理的内容与人文地理的内容二.地理位置1.以亚洲为例学习地理位置的方法从经纬度位置看(注意判断依据):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半球(南北)和___半球(东西);从五带的划分看,地跨____、____、____三带,大部分位于_____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____洲接壤,西南隔______运河与____洲为邻,东隔__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临_______洋,南临 ______洋,北临______洋。
2.欧洲的地理位置从经纬度位置看(注意判断依据):欧洲大部分位于___半球(东西),全部位于___半球(南北);从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____带,没有___带。
从海陆位置看,西临____洋,北临____洋,南临_____海。
东部与___洲接壤,西南隔_________海峡与非洲为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三.地形地势亚洲 1.参照课本P4图6-3落实亚洲主要地形区2.读图6-5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全洲面积的比例明确:亚洲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地形占亚洲总面积的,海拔在500~2000米的地形占,由此可以得出:亚洲的地形以、为主。
3.读图6-4世界大洲(南极洲除外)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明确:亚洲的平均海拔是米,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最高峰是,最低点是,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是米,地面起伏,高低悬殊。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亚洲及欧洲》是新课标认识大洲部分学习的第一个大洲级别的地理区域。
本节教材的内容有:亚细亚和欧罗巴、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五个部分。
第一课时学习前两个标题。
重点是:亚洲和欧洲的位置特征,亚洲与欧洲的的地形类型与分布二、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了如下三点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能简述亚洲与欧洲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运用地形图和图表等资料,能归纳出亚洲的地形类型及分布特点(3)、运用地形图和图表等资料,能比较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差异三、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设计采用以导学案为载体,以两种主要方法完成教学活动:1自学讨论法:根据导学案中列出的自学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2描图训练法;通过指导学生动手绘图、填图训练,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首先,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由学生熟悉的歌曲《亚洲雄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自主阅读,动手动脑,讨论合作,领悟新知(分成四个环节来完成)1.第一步:限时自学、动手动脑。
限时10分钟,布置学生自学教材2至4页,描出课本第2页《亚欧大陆轮廓》简略图。
在所描简略图中标出主要的大洲、大洋,分界线、赤道、极圈、回归线、西经20度与东经160度经线,等特征经纬线。
并完成学案中的第一个问题。
2、第二步;小组交流,展示成果限时4分钟,让学生两两结合,交换检查描图、填图情况及导学案中的问题。
3、第三步,及时检查,巩固收获展示空白《南亚政区图》,利用3分钟时间,让学生回答图中字母及数码代表的主要的大洲、大洋,分界线、赤道、极圈、回归线、西经20度与东经160度经线,等地理事物的名称。
4、第四步,及时总结,回扣目标限时4分钟,让学生试着分别归纳总结亚洲和欧洲的位置特征,教师强调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亚洲及欧洲(第六课时)
——时区与区时
课型:新授课主编:刘静审核:蔡霞编号:1918
【知识链接】
有关时差图片导入
【学习目标】
1、实际地方时、世界时、时区、区时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时区换算
重、难点:计算时差、区时
【新知预习】
1、地方时:。
2、世界时:。
3、时区:。
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东西跨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个时区,其中和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为该时区的经线,这条经线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东经度代表时区,西经度代表时区
4、北京时间:。
【探究演练】时区与区时时差的计算
1、时区的计算
时区数=已知经度数÷150
例题:推算1160E所在的时区
1160÷150=7.7
余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
因此,1160E所在的时区所在的时区为东八区
巩固演练:推算750W所在的时区。
2、区时
(1)含义:
(2)区时时差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就差几个小时。
(3)区时时差的计算方法
①计算方法
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为中心,东时区用号表示,西时区用号表示,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小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
②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
计算公式: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差(东加西减,异加同减)
巩固演练:
例1: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8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
【拓展提升】 国际日期变更线
过去时间的混乱,不仅表现在钟点上,也表现在日期上。
哥伦
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人向北美洲大批移民。
他们逐步向西扩展,一直到达太平洋沿岸。
十八世纪末,俄国人也从白令海峡经阿拉斯加来到这里。
他们和欧洲移民一见面就出现了矛盾。
俄国人是从欧洲向东经过西伯利亚,越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太平洋沿岸,而英国人却是向西渡过大西洋,在北美大陆登陆后继续向西到达太平洋沿岸的。
俄国人认为是星期一,英国人却坚持是星期日。
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例题:一艘轮船7月1
日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后,日期应变为
()
A 不变
B 7月2日
C 6月30日
D 6月31日【知识整理与反思】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学习状态()①很认真,自我表扬②还可以③还要加油
B 参与程度()①展示了次②质疑、补充了次
③板书了次
【成果检测】
1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18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 )
A 6月7日11点
B 6月8日1点
C 6月7日9点
D 6月8日3点4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共划分为12个时区B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C北京时间是采用东经120°的地方时,即东九区的区时
D任何时刻,西十二区总比东十二区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