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摄食含氧化鱼油的饲料后其病理学的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446.79 KB
- 文档页数:6
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鲤鱼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潘瑜;毛述宏;关勇;林鑫;林仕梅;高启平;罗莉【摘要】A feed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ipid sources in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d activities of lipid metabolism related enzymes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in hepatopancreas of common carp ( Cyprinus carpio). On the basis of a practical diet, 5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1.5% lipid originated from fish oil (FO group) , soybean oil (SO group) , rapeseed oil (RO group) , linseed oil (LO group) and lard (L group) , respectively. Seven hundred and fifty common carp with an average initial body weight of (5. 83 ±0. 01)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with 3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 and 50 fish in each replicate, and each group was fed one of the five experimental diets. The experiment lasted for 8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the best and the lowest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and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were found in FO group and L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ose indices between FO group and L group (P <0.05) ,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O group, RO group and LO group (P >0. 05). Different lipid sourc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lipid of whole fish (P <0. 05) , but did not affect the contents of dry matter and crude ash of whole fish (P >0.05).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whole fish in the FO group was the highest (P <0. 05) ,but its crude lipid content was the lowest. The hepatopancreas lipoprotein lipase (LPL) activity in FO group was the highest, next came SO group, RO group and LO group, and the lowest was in L group. The hepatopancreas malic dehydrogenase (MDH) activity showed that LO group > SO group > FO group > RO group > L group. The hepatopancrea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groups (P <0. 05) ,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LO group, SO group, FO group and RO group (P > 0. 05). Different lipid sourc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hepatopancreas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 (P <0. 05) , the highest was in FO group and the lowest was in L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ish oil is the suitable lipid source for common carp, while lard is unsuitable as a single lipid source for common carp, because it will damage the hepatopancreas health, hinder the growth of fish.%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的鱼油、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和猪油作为单一脂肪源,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35%,总能15mJ/kg)的试验饲料,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以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鲤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脏脂质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重为(5.83±0.01)g的鲤鱼7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以鱼油组最好,猪油组最差,且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GR、PER和FCR在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鱼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鱼油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而粗脂肪含量最低.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以鱼油组最高,其次是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以猪油组最低.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表现为:亚麻籽油组>豆油组>鱼油组>菜籽油组>猪油组.猪油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脂肪源对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以鱼油组最高,猪油组最低.由此可见,鱼油是鲤鱼较适宜的脂肪源,而猪油不适宜作为鲤鱼的单一脂肪源,会损害肝胰脏健康,进而影响鱼体生长.【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2(024)007【总页数】8页(P1368-1375)【关键词】鲤鱼;脂肪源;生长性能;脂质代谢;抗氧化能力【作者】潘瑜;毛述宏;关勇;林鑫;林仕梅;高启平;罗莉【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6;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成都 61004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我国水产养殖业高效、持续发展需要高能低氮的饲料策略,而饲料中的脂肪是鱼类主要的能量来源。
油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其氧化危害刘世胜油脂作为仅次于蛋白质的第二大营养物质,是水产动物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和组成部分,也是水产饲料中的重要的能量来源。
然而在饲料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油脂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氧化反应,摄食氧化酸败的油脂将对水产动物的肌体造成严重损伤,降低养殖效益。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油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并分析氧化酸败油脂对水产动物的危害。
1水产饲料中油脂的种类当前,水产配合饲料中常见的提供油脂的原料包括:①植物油:豆油、菜油、米糠油、棕榈油、大豆磷脂等;②动物油:鱼油、猪油、牛油、鸡鸭油等;③油脂含量高的油料作物、籽实及其他饲料原料,如大豆、膨化大豆、菜籽、米糠、DDGS、蚕蛹、肉粉等。
2油脂的营养作用2.1提供能量,节约蛋白质鱼类对糖类利用效率极低,但对油脂的利用能力较高。
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能够减少蛋白质消耗,提高蛋白质沉积率,从而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营养充足时,脂肪会在皮下组织和内脏等器官处大量蓄积,用于机体活动时能量的供给,保障鱼类顺利越冬。
2.2提供鱼类生长所必需的脂肪酸、磷脂和胆固醇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决定了油脂的种类差异,多数淡水鱼类能以C18不饱和脂肪酸为底物合成HUFAs(高不饱和脂肪酸),只需补充适量C18不饱和脂肪酸即可;而海水鱼类所必需的HUFAs需依赖外源补给才能满足生理需求。
磷脂和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对水产动物尤其是虾蟹类动物的成活和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2.3其他添加适量的油脂可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动物采食量。
加工过程中,油脂的加入不仅可以增加颗粒黏合度,使得颗粒表面光泽,还能提高颗粒饲料的生产效率,减少饲料机械的磨损,同时改善养殖环境,延缓水质恶化,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
3鱼类对饲料油脂的需求量鱼类对饲料油脂的需求量不仅与日粮中蛋白质和糖类含量有关,还受到鱼的种类、生长阶段、食性以及油脂源种类、养殖环境等因素影响。
我国也颁布了相关的标准(见表1),确保了配合饲料的油脂含量符合鱼类需求。
·水产养殖·油脂氧化酸败对鱼虾的影响与对策◆周长征1 油脂的氧化酸败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称为油脂氧化酸败。
这一过程在光、热和适当催化剂(如铜、铁、离子)存在时更易发生。
判定油脂氧化酸败的指标有过氧化物价(POV)、硫代巴比土酸价(TBA)以及酸价(AV)和碘值,另外还有羰基值、醛价等指标。
2 氧化酸败脂肪对水生动物的危害及引起的症状小野等(1960)用氧化鱼油饲料喂7周当年鳟,结果鱼群大量死亡,并有高度贫血、肝脏脂肪变性等症状。
桥本(1966)用过氧化值为120~150的秋刀鱼油饲养鲤(添加量10%),2个月后开始发生瘦背病,4个月后患瘦背病的鱼占56%,其余的鱼也生长不良,并有肌肉变性等症状。
斑点叉尾鱼回、虹鳟、香鱼、罗非鱼等食酸败脂肪也会患瘦背病,主要表现背部瘦似薄刀且两侧低凹,肌肉变性,肌纤维坏死,肝细胞萎缩。
瘦背病已被认为是酸败脂肪对鱼类造成危害的典型症状。
姜礼燔(1997)认为饲料中的酸败脂肪所产生的醛类物质直接损害肝脏,影响正常的肝功能。
他观察到的症状有病鱼游动不规则、突眼、胆囊膨大、肝色浅或浊肿、肝组织大片溶解性坏死、纤维化、空泡化等。
草鱼摄食氧化酸败油脂后肝细胞膜溶解,胞浆流失,鱼体弯曲、突眼、瘦背,且生长减缓、死亡率升高。
梁萌青等(1996)研究了酸败鱼油对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发现随鱼油酸价升高,虾增重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体质减弱。
3 减轻氧化酸败油脂危害的对策3.1 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3.1.1 VE的添加鲤鱼瘦背病可通过添加VE来防止(渡边, 1966),但不同的剂型效果不同。
青江等(1972)探讨了VE同族体DL-α、DL-β、DL-γ、DL-δ的醋酸酯对瘦背病的预防效果,发现α-tocopherol最好,其次为β-型,γ-型第三,δ-型最差。
渡边等(1975)指出这是由于后三者在鱼体内不能被很好吸收。
看来水产动物生理上的特异性是实践中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油脂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饲料储存过程中,尤其在高温' 富含金属微量元素环境下,极易氧化产生多种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
当其被动物摄食后,影响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和繁育,给养殖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油脂氧化机理、氧化饲料所造成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变化、以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对饲料业和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1油脂氧化机理油脂的氧化主要分为酶促氧化、光氧化和自动氧化,产生的氢过氧化物经过裂解' 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影响产品品质的有害物质,氧气、光照、金属离子等是促使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
1.1 酶促氧化(Enzymat i c ox i dat i on)油脂的酶促氧化是由脂氧酶参加的氧化反应。
不少植物中含有脂氧酶,脂氧酶是一种单一的多肽链蛋白,它有几种不同的催化特性,其中一种脂氧酶可催化甘三酯的氧化,而另一种只能催化脂肪酸的氧化。
在脂氧酶中的活性中心含有一个铁原子,能有选择性地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冋。
1.2 光氧化(photosensi tized ox i dation)在光氧化反应中,油脂中光敏剂如叶绿素、口卜卩林等接受紫外光变为激化态光敏剂,使基态氧02生成激发态氧02,激发态氧02直接与基态的含烯物的双键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由于激发态氧02能量高,反应活性大,所以光氧化反应速度比自动氧化快1500倍。
1.3自动氧化(autoxidation)油脂自动氧化是活化的含烯物被过渡金属等催化剂催化生成含烯游离基,含烯物的游离基与基态氧伍发生的游离基反应 %该反应分为3个阶段:引发一增殖一终止(表1所示)。
表1油脂自动氧化过程2油脂氧化产物油脂氧化产物多而复杂,可达220多种,其中主要是氢过氧化物等级产物和由初级产物分解、聚合出来的次级产物,次级产物含量甚至高达46.7% ",o氧化最终形成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如醛、酮、酸' 醇等刺激性气味,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可进一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二聚体或多聚物。
目录1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材料与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实验饲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实验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样品采集和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实验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鱼体生化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肝脏丙二醛(MDA)含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讨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油脂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饲料储存过程中,尤其在高温、富含金属微量元素环境下,极易氧化产生多种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
当其被动物摄食后,影响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和繁育,给养殖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油脂氧化机理、氧化饲料所造成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变化、以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对饲料业和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1油脂氧化机理油脂的氧化主要分为酶促氧化、光氧化和自动氧化,产生的氢过氧化物经过裂解、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影响产品品质的有害物质,氧气、光照、金属离子等是促使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
1.1 酶促氧化(Enzymatic oxidation)油脂的酶促氧化是由脂氧酶参加的氧化反应。
不少植物中含有脂氧酶,脂氧酶是一种单一的多肽链蛋白,它有几种不同的催化特性,其中一种脂氧酶可催化甘三酯的氧化,而另一种只能催化脂肪酸的氧化。
在脂氧酶中的活性中心含有一个铁原子,能有选择性地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1-2]。
1.2 光氧化(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在光氧化反应中,油脂中光敏剂如叶绿素、卟啉等接受紫外光变为激化态光敏剂,使基态氧3O2生成激发态氧1O2,激发态氧1O2直接与基态的含烯物的双键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1-2]。
由于激发态氧1O2能量高,反应活性大,所以光氧化反应速度比自动氧化快1500倍。
1.3 自动氧化(autoxidation)油脂自动氧化是活化的含烯物被过渡金属等催化剂催化生成含烯游离基,含烯物的游离基与基态氧3O2发生的游离基反应[3]。
该反应分为3个阶段:引发—增殖—终止(表1所示)。
表1 油脂自动氧化过程2 油脂氧化产物油脂氧化产物多而复杂,可达220多种,其中主要是氢过氧化物等级产物和由初级产物分解、聚合出来的次级产物,次级产物含量甚至高达46.7%[4]。
氧化最终形成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如醛、酮、酸、醇等刺激性气味,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可进一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二聚体或多聚物。
饲料油脂氧化对养殖鱼类生长及健康的危害陈拥军;林仕梅;罗莉;李云【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16(040)003【摘要】水产养殖成功与否,除取决于遗传、环境及养殖管理外,还与水产饲料的质量(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平衡和原料品质)息息相关.与畜禽饲料相比,水产饲料的一大典型特征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在饲料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饲料中的PUFAs极易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产生一系列有害的氧化产物.摄食氧化油脂后,养殖鱼类的摄食、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骨骼发育、肌肉品质和体表色素沉积等均会遭受不利影响,鱼类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面临严峻威胁.文章总结了饲料油脂氧化对养殖鱼类生长性能及健康状态的危害,概述了油脂氧化产物的产生过程,剖析了脂肪氧化产物对动物组织细胞的危害机理,指出了现有研究所忽略的问题,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总页数】10页(P624-633)【作者】陈拥军;林仕梅;罗莉;李云【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3【相关文献】1.猪饲料中滥加生长剂危害人体健康 [J], 刘景利;万利群;庄丽红2.有机肥对大棚蔬菜与饲料作物生长的作用及危害 [J], 魏春生3.浅谈高铜饲料对仔猪生长的危害 [J], 周宏生;杨流线;闫生远;古海山;杨再旭;和平4.饲料霉菌毒素对生猪健康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J], 陈欠林;冯挺财;晏文波;李海根5.疏浚泥浆排放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Ⅰ对养殖鱼类生长、饲料转化率和池塘鱼产量的影响 [J], 陈立侨;赵云龙;李祥;张洁;彭欣夏;王东方;徐一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油对鲤生长及脂质代谢的影响Ξ周继术,吉 红ΞΞ,王建华,王立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 为进一步探讨鱼油对鲤生长、脂质代谢的影响,进行了鱼油饲养及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 ,HU FA )灌喂2个试验。
结果显示:限饲条件下,鲤能较好利用鱼油用于生长,且鱼油促生长作用有优于豆油的趋势;鱼油可抑制鲤的肝胰脏脂质合成及外源脂质进入肝胰脏,影响脂质在组织间的分配。
这些作用与其富含的HU FA 有关。
关键词: 鱼油;高不饱和脂肪酸(HU FA );鲤;生长;脂质代谢中图法分类号: S96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5174(2008)022275206 不同油脂由于其脂肪酸组成的不同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不同的影响。
研究证明,不饱和脂肪酸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学调控功能[125]。
鱼油和豆油是2种常用饲料油脂,虽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鱼油多含有n 23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 2apentaenoic acid ,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 2aenoic acid ,DHA )两类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 2urated fatty acid ,HU FA ),豆油则缺乏这两类脂肪酸[627]。
尽管不同油脂对水产动物的作用已有较多研究[8212],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油脂对养殖对象生长、生物学性状及体成分的影响等方面,而富含HU FA 的鱼油对水产动物脂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仅见于海水鱼类黑鲷[123],同时以HU FA 为非必需脂肪酸的淡水鱼类与HU FA 间关系的研究主要见于草鱼[4],而鲤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了进一步研究鱼油对鱼类的作用及其机理,同时也为了探讨鱼油所特有的HUFA 对淡水鱼类生命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以鲤为试验材料,通过鱼油饲喂和HUFA 灌喂两组试验,研究了鱼油对鲤生长、脂质代谢的影响,同时重点研究了鲤肝胰脏脂质代谢,以期为鱼油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鲤乃至淡水鱼类脂质营养研究及鲤脂肪肝的防治提供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