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七年级沪科版数学下册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4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节水的重要性.2、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价值.3、通过具体的数据,使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找到合理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2、学会收集、分析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并能针对有关问题,给出解决办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二、探究新知活动一:阅读课本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活动二: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4)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活动三:资料展示:(投影)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好办法.三、课堂小结1.当前水资源状况.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四、布置作业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2.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3.会用数据描述现实世界.【学习重难点】1、能从图表中读取信息.2、从统计途中读取信息,并补充完整问题.【学习过程】(一)我动手,我归纳1.常见的统计图有:、、、;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调查收集数据;②制作来描述数据;③观察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④得出结论.3.“水危机”的标准是指 .4.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是 .5.分析统计图,地球上的淡水中,其中冰川、冰盖占,地下水占,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达不到 .(二)经典例题1.阅读课本提供的材料,从中收集数据,解决下列问题:(1)用扇形统计图描述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2)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3)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用水的变化趋势.规律总结:通过课题活动,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三)我练习,我快乐1.某城市实行阶梯水价,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某户5月份交水费45元,则所用水为吨.A.15B.20C.18D.222.如图所示,是两个家庭全年各项支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列对两个家庭教育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百分比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户比乙户大B. 乙户比甲户大C.甲、乙两户一样大D.无法确定哪一户大3.已知世界人口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世界人口从40亿增加到60亿共花了 年;到2025年时世界人口是 亿.4.某校七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团委准备调查他们对“低碳”知识的了解程度.(1)在确定调查方式时,团委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调查七年级部分女生;4008001200160020002400衣物食物教育其他乙家庭2040608010012019741987199920252050方案二:调查七年级部分男生;方案三:到七年级每个班级随机调查一定数量的学生. 请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案是 ;2)团委采用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方案,并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出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1,图2所示)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将其补充完整;5. 某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则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兴趣小组是( )A.书法B.象棋C.体育D.美术6.一个人出生时身高48㎝成长记录表,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他的身高变化情况,观察统计图,尽量地写出从中得到的信息.61218243036不了解了解一点不了解%10%不了解《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同步练习一【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 “水危机”的标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练习1-1 想表示某一城市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一般选用( ) A.条形图 B.扇形图 C.折线图 D.直方图1-2 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为了了解某池塘里青蛙的数量,先从池塘里捕捞20只青蛙,作上标记后放回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池塘中捕捞出40只青蛙,其中有标记的青蛙有4只,请你估计一下这个池塘里有多少只青蛙?( ) A.100只 B.150只 C.180只 D.200只要点感知2 中国年水资源总量约为__________亿立方米,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人均占有水量仅为__________立方米左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__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预习练习2-1 阅读课本提供的资料,从中收集数据,解决下面的问题: 用扇形统计图描述地球上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当堂训练】知识点 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1.小红同学将自己5月份的各项消费情况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如图),从图中可看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510152025出( )A.各项消费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百分比B.各项消费的金额C.消费的总金额D.各项消费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2.为了支援地震灾区同学,某校开展捐书活动,九(1)班40名同学积极参与.现将捐书数量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捐书数量在5.5~6.5组别的频率是( )A.0.1B.0.2C.0.3D.0.43.为响应“红歌唱响中国”活动,某乡镇举行了一场“红歌”歌咏比赛,组委会规定:任何一名参赛选手的成绩x满足:60≤x<100,赛后整理所有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表: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到n=__________.4.在兰州市开展的“体育、艺术2+1”活动中,某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主要开设A:乒乓球,B:篮球,C:跑步,D:跳绳这四种运动项目.为了解学生喜欢哪一种项目,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样本中喜欢B项目的人数百分比是__________;(2)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已知该校有1 000人,根据样本估计全校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多少?【课后作业】5.某中学七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调查,由调查结果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的值为__________.6.为了解居民月用水量,某市对某区居民用水量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制成如下直方图.(1)这次一共抽查了__________户;(2)用水量不足10吨的有__________户,用水量超过16吨的有__________户;(3)假设该区有8万户居民,估计用水量少于10吨的有多少户?7.我市部分学生参加了2020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已知竞赛成绩分数都是整数,试题满分为140分,参赛学生的成绩分数分布情况如下:请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全市共有多少人参加本次数学竞赛决赛?最低分和最高分在什么分数范围内?(2)经竞赛组委会评定,竞赛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考生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求我市参加本次竞赛决赛考生的获奖比例;(3)上表还提供了其他信息,例如:“没获奖的人数为105人”等等.请你再写出两条此表提供的信息.挑战自我8.某校七年级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每天在课堂中发言的次数进行调查和统计,统计表如下,并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已知A、B两组发言人数直方图高度比为1∶5,请结合图中相关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A组的人数是多少?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多少?(2)求出C组的人数,并补全直方图;(3)该校七年级共有250人.请估计全年级每天在课堂中发言次数不少于15次的人数是多少?参考答案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的20%预习练习1-1 C1-2 D要点感知2 2.75×104 六 2 400 110预习练习2-1 略当堂训练1.A2.B3.0.314(2)总人数是100人,B 的人数是:100×20%=20(人),图略.(3)根据题意,得1 000×44%=440(人).答:全校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440人.课后作业5.146.(1)100(2)55 10(3)×80 000=44 000(户). ∴估计该区居民用水量少于10吨的有44 000户.7.(1)全市共有300名学生参加本次数学竞赛决赛,最低分在20~39之间,最高分在120~140之间;(2)本次决赛共有195人获奖,获奖率为65%;(3)如:120分以上的有12人,60~79分数段的人数最多等.8.(1)∵B 组有10人,A 组发言人数∶B 发言人数=1∶5,∴A 组发言人数为2人.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2÷4%=50(人);(2)C 组的人数有:50×40%=20(人),图略.(3)∵D 、E 、F 三组总人数为:50-2-10-20=18(人),∴发言次数不少于15次的人数为=90(人).《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同步练习二一、课堂练习:1.近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洞庭湖在1949年的年间湖区面积已减少了,平均每年减少,容量共减少,平均每年减少.如果按此速度发展,现有容量为的洞庭湖将会在 年内5510025018503030%3421459km 242.9km 3115亿m 33.4亿m 3168亿m2.郑光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各自家庭的人均日用水量(单位:升),结果如下: 55 42 50 48 42 35 38 39 40 51 47 52 50 42 43 47 52 •48 5452 38 42 60 52 41 46 35 47 53 48 52 47 50 49 57 •43 40 4452 50 49 37 46 42 62 58 46 48 39 60请根据以上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2)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8升,按全班50人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可节约用水多少吨?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50升的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多长时间的生活用水?二、课后作业:3.我国年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量仅为立方米左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居世界第位,则世界人均占有水量大约在( )A. B. C. D.4.校医院调查在校七年级学生的体重,对七年级名男生进行了调查,平均体重为,你觉得平均体重可以作为估计七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502.解: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42.7510⨯2350 14110239.410⨯m 339.410⨯m 439.410⨯m 539.410⨯m 3048kg 48kg 623527-=决定组距与组数:取组距为,由于,因此要将整个数据分为7组, 用(升)表示人均日用水量,则所分的组为,,,…,.列频数分布表: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得到:(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不小于47升而小于51升的范围内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内的家庭共有14家,占全班家庭的28%.(2)一天可节约水:(吨) 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50升的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生活:(年)3.B4.答:这个数据不能作为估计七年级学生平均体重.理由:只对7年级30名男生体重进行了调查不具有代表性.4.274675÷=x x <3539≤x <3943≤x <4347≤x <5963≤ 8503651000146⨯⨯÷= 1461000503658⨯÷÷=。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来了解节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节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节水的重要性及相关数据。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节水知识材料,方便学生查阅。
3.数据收集工具:如调查表、统计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状况,让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来了解节水情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调查表,用于收集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数据。
讨论结束后,各组展示调查表,大家共同分析调查表中的数据,了解同学们的日常用水情况。
3.操练(15分钟)根据呈现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如:制作统计表、绘制柱状图等。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发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家庭设计一个节水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每天用水量、节水措施等。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节水计划,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推广到社区、学校等更大范围?如何让更多人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能对具体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统计观念;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PPT课件“各年级资源”“课件”“阳光名题”“初一”“数学”“人教版”(二)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153-154页,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对具体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1.水资源告急(板书)
播放PPT课件“各年级资源”“课件”“阳光名题”“初一”“数学”“人教版”例题学用第94页例题
练习学用第95页对应练1、2.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1.通过实际调查及查阅资料,发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0章P158-161复习题10第1-13题.教材答案(P158复习题10)
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答案
- 11 -。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一、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2.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养成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3.通过统计活动,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二、学习重点在实际问题中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三、学习难点准确的描述数据,得出有价值的信息。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课题学习任务,教师提前设计一份数学活动方案,给出活动步骤和适当的提示。
为今后独立完成数据的统计任务打下基础。
数学活动方案提前一周下发,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想一想:(1)如果用靠近尽可能多散点的直线来表示用水量的这种发展趋势,你能试着在上图中作出这条直线吗?1.知识回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或老师叫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归纳)(1)全面调查的步骤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在描述数据时,各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a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目。
b扇形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c折线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变化的趋势.d频数分布直方图是利用小长方形的高来反映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
2.活动展示:(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派代表到前面解说活动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做得好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足之处给出诚恳的建议)上周我们策划了一次数学活动,下发了活动方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准备好啦,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分享你的活动成果!(1)给53,54页的阅读材料配上适当的统计图,感受水资源分布情况。
学生自愿到前面给大家讲解作图过程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最后教师给出统计图,一起观察统计图,直观体会水资源分布情况和人类能够使用的水资源情况。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本节课的重点是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难点是恰当地选用统计图描述数据.一、数据的收集突破建议:作为课题学习,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课前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本节课要在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准备后再进行,否则学生的感受不会很深该,也就失去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关注:1.学生要明确课题,明确目的;2.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是否方便、合理;3.确定数据收集方式(可查阅资料,问卷调查);4.确定抽样方式及样本容量;5.完成数据收集保存好原始数据;6.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二、数据的描述突破建议:1.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通过阅读资料,收集数据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建立统计观念,体验数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三、调查报告突破建议:撰写调查报告,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形式等,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应注意体现数据的作用,用数据说话,以事实说话,统计图表直观形式呈现,报告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例题: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校同学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并加答下列问题:(1)设计的调查问卷应该包括哪些内容?(2)抽取的样本容量是多少?(3)用频数分布表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数据,并指出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最多,哪个范围内最少,这个范围家庭个数各占被调查家庭的百分之几?(4)全校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调查的人均日用水量能否作为全国人均的用水量呢?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5)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12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上述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6)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解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回答即可.由于本环节的设计较为灵活、开放,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和讨论时间.而资料中的统计图也可以不局限于条形图,只要能够正确描述数据即可.一定要让学生事先做好调查,然后再进行汇总.为了更好地估计总体,要考虑样本容量与学校中学生总人数的关系,这里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指导.具体抽取样本时,要让学生确定方案前讨论各种抽取方式是不是满足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然后再进行具体组织实施.对于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要引导学生思考节水的重要性.2。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对具体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做出合理的判断预测.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统计观念,增强水危机和节水意识.【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2.学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描述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并能针对有关问题,给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如何找到合理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4-10,探究水资源出现危机教师出示问题: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分布如何呢?(请同学查阅资料)学生答:地球上水的总体积是14.2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水约占96.53%以上,淡水约占2.53%.而在淡水中,大部分在两极的冰川、冰盖占77.2%,地下水占22.4%.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还不到1%.教师问:查阅世界缺水形势的相关资料?学生答:由于世界人口增长、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等原因,使全世界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中国家疾病死亡事件中80%与缺水和水资源污染有关.教师问:查阅我国水资源情况?学生答: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75×10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仅为24000立方米左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10位.中国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教师问: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如何?学生答:除了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我国实际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缺水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教师问: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如何?学生答:我国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这表现在农业用水效率很低,在灌溉农田时,60%的水消耗于蒸发渗透.农业用水量由1979年的4195亿立方米,到1990年的4634亿立方米,发展到2000年514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0%,用水量由1979年的523亿立方米,到1990年的702亿立方米,上升到2000年的944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出示课件观看2012-2019年全国生活用水量变化教师问:我们是否要节约用水呢?为什么?学生答: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是最快捷、最有效、最可行的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之一.我们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应该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积极参与节水行动,这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和保证.2.出示课件11-15,探究水资源的分布和我国工农业用水情况.教师问: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样?学生答:地球上水总体积为14.2亿立方千米,海洋水占96.53%以上,淡水占2.53%左右.而淡水中冰川、冰盖占77.2%,地下水占22.4%,人类可利用水还不到1%.教师问:把上面的内容利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学生答:用扇形图分别表示:地球上海水资源与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教师问:观察上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极其稀少的.教师问:我国的农业和工业耗水情况怎样?学生答:农业用水效率低,灌溉农田用水60%消耗于蒸发渗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50%.教师问:请你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内容.学生答:用条形图分别表示:农业用水量变化工业用水量变化教师问:从上面的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答: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工农业耗水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年上升,势头迅猛.教师问:我国不同年份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样?学生答:我们可以用折线图来表示全国生活用水变化趋势:见课件图3.出示课件16-20,探究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教师出示问题:观察下列家庭人均月用水量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问题:频数(家庭数)月用水量:吨(注:1吨水的体积是1立方米,即为1000升)教师问:家庭人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百分之几?学生答:家庭人均用水量在5000~6000升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百分之二十五.教师问: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小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部家庭的百分之几?学生答:家庭人均用水量最多的有6家,占全部家庭的百分之十五;人均用水量最少的有2家,占全部家庭的百分之五.教师问: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用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学生答: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179.2升,这个平均数远远超过用水标准.教师问: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12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学生答: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12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0.12亿吨水,按BWR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约66万年的生活用水.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0)工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就农业灌溉来说,可以用管道灌溉代替渠道灌溉,以防止减少蒸发与渗透,还有采用喷灌、微水渗透等先进技术.工业生产中可以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废水利用率,重复使用,既可节约水资源,又可减小污染.生活中首先提高节水意识,可以把食用水与生活非食用水分开使用,非食用水可以不用淡水的尽量不用,可采用江、河、湖、海水,食用废水也可再用于非食用水使用,这样即可大大减少淡水消耗量.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1-30)练习课件第21-30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1)1.当前水资源状况.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小结)的相关内容.知道本章知识结构图七、课后作业1、教材第156页数学活动.2、第183-184页例2、例3.八、板书设计:1.通过实际调查及查阅资料,发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2.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新课标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应当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地去探究、发现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同时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享受成功的机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与研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按照课本要求,活动2是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全校全体学生家庭人均月用水量,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改为在全班范围内调查,调查的原始数据共享,学生进行统计,既开展了探究活动又照顾了教学,效果不错.同时,我们应该关注以下两点:1、实践性与体验性有效融合.本节课的标题指出了活动的重点,就是要用数据说话,从调查结论中有关节水的问题.根据这样的目标,放手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对水资源状况有了充分的认识,明白了节约用水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2、媒体性与时效性有机相联.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措施之一.在上课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对资源的思考,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在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拓展知识面,对水资源状况有了充分的认识,明确了节约用水的意义.同时,本课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水资源状况,把一幅幅画面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实现了让学生理解与掌握的双重功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足之处:在设计本节课时,相关的统计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老师给与指导,这样比较耗时,学生不一定都会,教师可以在事先设计相关的统计图表的模板(如已经画好坐标的直方图或圆的空扇形图),让学生在上面进一步加工.。
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内容
调查问卷.
一、导入新课
1. 如果生活中停水,你有何感受?
2.展示两张因停水造成生活困难的图片.
3.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那我们平均每个月大约用多少水呢?让我们从数据来研究吧!
二、探究新知
活动1:你知道我们班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是多少吗?
教师展示一些调查数据,让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问题1
(1)参加这次问卷调查的总人数是多少?
(2)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同学最多?这个范围的同学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保留两位小数)
(3)人均月用水量最少的小组各有多少同学?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保留两位小数)(4)从图表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 你能估算全班同学人均月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吗?
问题3 我们算出的平均数能否作为全国的人均月用水量?
问题4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0.0005吨(大约一瓶矿泉水的量),按13亿人口计算,全国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生活基本人均月需水量1.5吨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精确到个位)
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何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活动2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展示节水标志,生活中浪费水的图片;
展示工、农业中节水图片.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并把较好的可行的节水方法表达出来.
三、课后作业
结合统计图表和调查结果,写一篇科学小论文,说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以及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和可行办法.。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基础导练
1.小红同学将自己5月份的各项消费情况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如图),从图中可看出( )
A.各项消费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百分比
B.各项消费的金额
C.消费的总金额
D.各项消费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
2.为了支援地震灾区同学,某校开展捐书活动,九(1)班40名同学积极参与.现将捐书数量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捐书数量在5.5~6.5组别的频率是( )
A.0.1
B.0.2
C.0.3
D.0.4
3.为响应“红歌唱响中国”活动,某乡镇举行了一场“红歌”歌咏比赛,组委会规定:任何一名参赛选手的成绩x满足:60≤x<100,赛后整理所有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表:
分数段频数频率
60≤x<70 30 0.15
70≤x<80 m 0.45
80≤x<90 60 n
90≤x<100 20 0.1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到n=__________.
4.在兰州市开展的“体育、艺术2+1”活动中,某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主要开设
A:乒乓球,B:篮球,C:跑步,D:跳绳这四种运动项目.为了解学生喜欢哪一种项目,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样本中喜欢B项目的人数百分比是__________;
(2)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已知该校有1 000人,根据样本估计全校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多少?
能力提升
5.某中学七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调查,由调查结果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的值为__________.
6.为了解居民月用水量,某市对某区居民用水量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制成如下直方图.
(1)这次一共抽查了__________户;
(2)用水量不足10吨的有__________户,用水量超过16吨的有__________户;
(3)假设该区有8万户居民,估计用水量少于10吨的有多少户?
7.我市部分学生参加了201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已知竞赛成绩分数都是整数,试题满分为140分,参赛学生的成绩分数分布情况如下:
分数段0~19 20~39 40~59 60~79 80~99 100~11
9 120~14
人数0 37 68 95 56 32 12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全市共有多少人参加本次数学竞赛决赛?最低分和最高分在什么分数范围内?
(2)经竞赛组委会评定,竞赛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考生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求我市参加本次竞赛决赛考生的获奖比例;
(3)上表还提供了其他信息,例如:“没获奖的人数为105人”等等.请你再写出两条此表提供的信息.
参考答案
1.A
2.B
3.0.3
4.(1)20%
(2)总人数是100人,B的人数是:100×20%=20(人),图略.
(3)根据题意,得1 000×44%=440(人).
答:全校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440人.
5.14
6.(1)100
(2)55 10
(3)
55
100
×80 000=44 000(户).
∴估计该区居民用水量少于10吨的有44 000户.
7.(1)全市共有300名学生参加本次数学竞赛决赛,最低分在20~39之间,最高分在120~140之间;
(2)本次决赛共有195人获奖,获奖率为65%;
(3)如:120分以上的有12人,60~79分数段的人数最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