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细胞、组织损伤与修复的病理变化--肉芽组织--手绘图
- 格式:docx
- 大小:524.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了解常见病理变化的基本形态学特征。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绘图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病理切片:肝细胞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
2. 实验工具:显微镜、绘图板、铅笔、橡皮擦、尺子、彩色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1. 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1)观察肝细胞形态:肝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细胞核位于中央。
(2)观察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2. 观察肉芽组织切片(1)观察肉芽组织形态: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2)观察新生毛细血管: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
(3)观察炎细胞浸润:肉芽组织中可见大量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
3. 观察淋巴结结核切片(1)观察淋巴结结构:淋巴结由皮质、髓质和被膜组成。
(2)观察结核结节:结核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上皮样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
4. 观察肾小球波变切片(1)观察肾小球结构: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球和肾小球囊组成。
(2)观察波变: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发生波状改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2. 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3. 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上皮样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
4. 肾小球波变: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发生波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