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第二批历史风貌建筑明细表
- 格式:xls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相关资料背景介绍鼓浪屿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仅1。
87平方公里。
山石、树木、植被、阳光、沙滩、海浪,形成四面环海的独特自然景观。
厦门鼓浪屿建筑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定中英《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西方列强为了在华获取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势力,肆意掠夺资源,抢占强租土地,企图使之成为长期侵占中国的桥头堡。
他们把目光瞄准美丽的岛屿—鼓浪屿,纷至沓来,在岛上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建立“公共租界”,使小渔村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构筑在鼓浪屿的欧、美、日等13个国家的各式领事馆、教堂、洋行等建筑,作为各国实力的象征,大多反映出所在国的建筑特征。
20世纪2030年代华侨在鼓浪屿兴建千余幢中西合璧私家别墅,使鼓浪屿有了“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美称。
为了保护好这份底蕴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丰富鼓浪屿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4月1日颁布了《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在鼓浪屿岛内规划出207幢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其中重点保护有82幢,一般保护有125幢。
建筑的风格鼓浪屿风貌建筑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主,始建于19世纪中下叶。
第一座风貌建筑建于1844年,是具有英国田园风格的英国领事馆.1902年后,鼓浪屿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建筑热潮中,欧洲的各种建筑形式,诸如古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纷纷移植于仅有1。
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
有的原样照搬,有的揉合改造,有的推陈出新,使鼓浪屿成为建筑博览.第一阶段:1840—1920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西方13个国家向鼓浪屿派驻领事,建立领事馆.18 44年,英国首先在鼓浪屿鹿礁顶首先建领事馆,这是鼓浪屿有欧陆别墅的开始。
1847年,建立领事公馆,1870年,又建立了新的领事馆.之后,美国等12个国家在鼓浪屿建立了领事馆,这些是比较纯正的欧陆建筑。
鼓浪屿风貌建筑集锦时间:2005-4-15 22:19:10 来源:厦门老字号阅读824次鼓浪屿风貌建筑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主,始建于19世纪中下叶。
第一座风貌建筑建于1844年,是具有英国田园风格的英国领事馆。
1902年后,鼓浪屿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建筑热潮中,欧洲的各种建筑形式,诸如古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纷纷移植于仅有1.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
有的原样照搬,有的揉合改造,有的推陈出新,使鼓浪屿成为建筑博览。
柱子、额枋和屋檐是建筑造型的重要因素,古代希腊罗马创造了许多建筑形式,特别是在柱式造型方面,共包括古希腊的3种柱式和古罗马的5种柱式,代表性的有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林,被号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三大柱式”。
1844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近一个世纪中,这些建筑形式都粉墨登场鼓浪屿,各展雄姿。
多立克式,朴实无华;科林斯林,富丽堂皇;爱奥尼式,纤巧精致。
除此之外,哥特式尖顶的漂亮钟塔,伊斯兰教清真寺园顶建筑,以及教堂、民屋的彩色玻璃,巴洛克式的“不规则的”、“奇异的”奢华,罗可可式的贝雕、海藻和涡卷,双翼的太阳和葵花的窗饰,罗马式的壁柱,北欧的壁炉,搏击的雄鹰,飞翔的天使,梅花的标帜,罗马竞技场式的连拱廊,以及澳大利亚的阳台,铁栏杆等等建筑艺术,相继装点鼓浪屿,争相斗妍,异彩纷呈,为亚热带侨乡增添了袅娜风姿。
据厦门有关部门调查,鼓浪屿各具特色的风貌建筑计有36座,集锦如下:英国风格的折衷主义建筑的鹿礁路16号楼商品检验处;西欧折衷主义风格的鼓新路43号厦门博物馆;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物有:晃岩路23号住宅、田尾路17号省干休所8号楼、田尾路27号厦门海关休养所、鸡山路3号和16号住宅。
日本现代建筑风格的鹿礁路1号部队69医院;仿日现代建筑的鹿礁路6号住宅;仿日建筑风格的漳州路24号自来水公司休养所;日本建筑风格的田尾路13号省休宿舍。
介绍鼓浪屿的建筑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小岛,位于厦门市区和大陆之间,是一个以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这个小岛上有许多建筑物,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
我们来介绍一下鼓浪屿最有名的建筑——海滨大道。
这是一条长约2.5公里的海滨步行道,沿着鼓浪屿的海岸线修建而成。
海滨大道两侧是一排排欧洲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当时外国殖民地留下的遗产。
这些建筑物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如西班牙风格、法国风格和英国风格等,每一个建筑都展现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在海滨大道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白城沙滩公园。
这是一个以西班牙风格为主的建筑群,包括了一座古老的灯塔和一座仿古建筑。
这里的建筑物都是白色的,给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感觉。
在白城沙滩公园,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海景,感受到海风的吹拂,同时还可以在草坪上休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除了海滨大道上的建筑,鼓浪屿还有许多其他有特色的建筑物。
例如,日光岩是鼓浪屿上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一座独特的建筑。
这座建筑位于一个小山坡上,由一座石头建成,外形独特。
在日光岩上,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园和迷人的湖景,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鼓浪屿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教堂建筑,如基督教堂、圣母堂等。
这些教堂建筑大多修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鼓浪屿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这些教堂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内饰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以上介绍的建筑外,鼓浪屿还有许多其他有特色的建筑,如花园别墅、民居等。
这些建筑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展现出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在鼓浪屿漫步时,您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建筑,感受到不同建筑风格的魅力。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
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鼓浪屿的历史和文化,也是这个小岛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之一。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鼓浪屿,一定不要错过这些美丽而独特的建筑。
无论是欣赏建筑的外观还是体验建筑的内部,都会给您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鼓浪屿建筑风格鼓浪屿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的一座小岛,被誉为“国际建筑博览会”。
岛上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体现了海外侨民的风貌和艺术氛围。
在这座小岛上,每一座建筑都有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和故事,成为了体现多元文化的代表之一。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福建侨民。
当时,大量的福建人移民到东南亚地区,并在那里积累了财富。
这些侨民返回家乡时,带回了西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影响。
这使得鼓浪屿的建筑成为了中西合璧的产物。
在鼓浪屿,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建筑风格的融合体现在每一座建筑的设计上。
例如,厦门大学博物馆、黄厝老街等地的建筑都展现了欧洲复古风格的影子,而且设计精美,构思巧妙。
这些建筑在时间的推移中成为了岛上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鼓浪屿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物之一是英东洋行,建于1869年,是一个欧洲式的大型建筑群。
英东洋行是当时中国最早的西方公司之一,它的建筑风格凝聚了欧洲文化与建筑的独特魅力。
这座建筑始终代表着鼓浪屿的特色和历史意义,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除了西方风格的建筑,鼓浪屿也有许多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建筑物。
比如,华侨银行是一座中式建筑,建于1927年。
它的外观典雅优美,彰显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
这座建筑不仅为鼓浪屿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还体现了当时华侨对家乡的思念与情感。
除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与鼓浪屿的建筑相关联。
例如,音乐厅是鼓浪屿上的一座建筑,据说它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希腊古典建筑的影响。
在音乐厅面前有一座名为“鼓浪屿一隅”的雕塑,它以小孩钻石球一样的动作,看着鼓浪屿这个宝地。
这个雕塑代表着鼓浪屿上的孩子们思考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总体而言,鼓浪屿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在海外侨民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这座小岛上的每一座建筑都有其故事和魅力,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厦门鼓浪屿建筑位于厦门市的鼓浪屿,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这座小小的岛屿,却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为岛上的景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厦门鼓浪屿建筑的故事。
鼓浪屿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
当时,由于鼓浪屿地理条件优越,港湾深水航道畅通,成为了南洋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
于是,各国工匠和商人陆续来到这里,将他们的文化和建筑传统带到了鼓浪屿。
厦门建筑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
鼓浪屿上的建筑有中西合璧的洋楼,也有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
走在岛上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建筑,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世界。
首先,我们来说说岛上的洋楼。
这些洋楼多建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鼓浪屿的租界时期所建。
这些洋楼的风格多样,有法国巴洛克风格的演歌厅,有意大利罗马风格的天主教堂,还有希腊复兴风格的博物馆等等。
洋楼的建筑风格中融入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元素,使其独具特色。
洋楼的建造造型独特,大多采用了花岗岩、红砖等材料,外立面绘有浮雕和壁画,场景多以神话、历史和风景为主题。
这些洋楼既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又见证了鼓浪屿曾经的繁荣。
如今,这些洋楼已经成为了岛上的主要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洋楼,鼓浪屿还有许多传统的闽南建筑。
这些建筑多以红砖砌筑,屋顶则采用琉璃瓦,整体给人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感觉。
闽南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它们多由五进四合院构成,门楼高大宏伟,中间有庭院,四周则是厅堂和卧室。
这些建筑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和文化,既保证了室内的通风和采光,又融入了岛上的风土人情。
而在鼓浪屿上,还有一个独特的建筑群落,那就是“千门万户”。
这里是岛上居民的家,每个房子都有一个独特的门洞,门上悬挂着缤纷的门神和对联,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这些门洞形状各异,有些是方形、有些是圆形,还有些是心形,展现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鼓浪屿上的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的故事。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7)(问拍天下)58.迎熏别墅(福建路28号)在我已经发表的前6集和“佚名篇”共7篇介绍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博文中,展示的照片都是我亲历鼓浪屿拍摄的,本集有13座,前3座是我拍的,后10座是网上下载的,我还会继续到鼓浪屿拍摄,最终用我亲自拍摄的照片取代这几张下载的照片.自此我已经介绍了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95座.(“有名”70座,“佚名”25座).下面继续介绍本集的13座:58. 迎熏别墅(福建路28号),此楼很完整,精致靓丽,大门非常有特色,迎熏即迎一个太平盛世,原主人必定很有品味.去,但却无法查到详细资料.58.迎熏别墅大门(福建路28号)59.叶清池别墅(福建路58号) 叶清池(1846~1927年),又名叶崇禄,福建厦门人,著名华侨领袖,爱国实业家。
道光26年(1846年)出生于厦门狮山村,自幼家境贫寒,16岁时只身到南洋谋生,初在菲律宾当小店伙计,累积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在当地独立开设“捷丰”号商铺,主要经营糖类和杂货。
由于经营有方,业务蒸蒸日上,数年间就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商行。
随着营业的发展,叶清池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先后在菲律宾各埠设立分行,进而又回国投资兴业,在厦门、上海、香港、宁波开设分行。
其中,在怡朗设有捷丰糖行、捷发布店、捷茂铸锅和米线;在宿务设有捷昌等6家商行;在厦门设有捷顺商行、捷记钱庄;在上海、香港、宁波镇江设有捷裕、捷登、捷美、捷德等商行;在日本神户也开设捷德商行,销售菲律宾白糖。
叶清池在南渡菲律宾后,经过卅余载奋斗,终成巨富。
1897年,51岁的叶清池将生意交其弟叶清潭经营,携眷回乡,在鼓浪屿福建路的富人区选址建造了颐园别墅,即今人俗称的“叶清池别墅”。
59.叶清池别墅59.叶清池别墅59.叶清池别墅60.许斐平故居(笔山路19号).在春草堂后面.建筑为欧式民居.许斐平(1952~2001.11.27)中央乐团旅美钢琴家。
生于厦门鼓浪屿。
被认为是中国钢琴界少数的几个天才之一。
国家文物局关于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内大德记栈桥重建工程项目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4.04.23•【文号】文物保函〔2024〕491号•【施行日期】2024.04.23•【效力等级】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内大德记栈桥重建工程项目的批复文物保函〔2024〕491号福建省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关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内大德记栈桥重建工程的请示》(闽文物字〔2023〕150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该项目。
一、对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深化前期勘察,明确造成大德记栈桥老桥结构问题的主要病害及病因,分析老桥基础与沙滩、礁石现状,为完善拟建大德记栈桥新桥选线及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二)完善文物影响评估,补充英国领事公馆旧址等遗产构成要素视角的大德记栈桥新桥景观风貌分析及相应图纸,并应确保设计图与效果图内容一致。
(三)优化拟建项目方案设计,桥面高度与栏杆造型、高度不宜出现较大变化,细化桥面竖向标高、护栏选材、形制作法等信息,简化栏杆作法、降低栏杆高度,建议选用与礁石色彩、质感相近的石材。
(四)细化拟建项目监测措施、应急预案和施工后的场地清理及环境修复措施,做好拟建项目公示公告,并在适当位置增加大德记栈桥历史展示设施。
二、请你局指导相关单位根据以上意见对所报项目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应审批程序后实施。
三、请你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全程监管,组织专业机构参与指导,确保文物安全。
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重要文物遗存,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研提保护措施。
此复。
国家文物局2024年4月23日。
48- 社会-SOCIETY反映了定居者从原籍地或先前居住地带来的影响,还混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厦门装饰风格。
就此而言,鼓浪屿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各种价值观念的交汇、碰撞和融合。
“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屿,在建筑装饰方面形成了厦门独有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鼓浪屿申遗办历史研究者吴永奇说。
海天堂构:鼓浪屿上的“乔家大院”“我们眼前的这个海天堂构在鼓浪屿是非常有名的一座建筑,堪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
我们常用一句简单的话来介绍这座建筑:这里是鼓浪屿上的‘乔家大院’。
”吴永奇对记者说。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4号、36号、38号、40号、42号,共5幢楼组成,是鼓浪屿申遗的“核心要素”。
吴永奇告诉记者,海天堂构是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同乡黄念忆在1920-1930年间建起的别墅群,5座别墅占地6500平方米。
据吴永奇介绍,海天堂构的前身是鼓浪屿的“万国俱乐部”,因为是洋人出没的娱乐场所,所以当时也被称为“洋人俱乐部”。
俱乐部于1873年开始兴建,1876年建成。
“当时这座建筑可谓是气魄恢弘,因为在它的周围还没有其他建筑出现,整座建筑宫殿式的格局设计,在当时的鼓浪屿乃至中国都是首屈一指。
”“20世纪20年代菲律宾华侨黄秀烺买下这里后,按照英国人提供的俱乐部的图纸,在原建筑的右边又重新建了一座,这完全是按照中国建筑讲究对称的原理来设计的。
”吴永奇说。
再后来,黄秀烺又以两座建筑的中间位置为中轴线,分别在两端和中间位置建了三栋别墅,海天堂构也就成为今天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建造的别墅建筑群。
“5幢别墅中尤以中楼最有个性,其廊柱为方形,红砖砌成,色调自然和谐;而正厅则由四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对应,特别是以斗拱装饰走廊外沿,显得格外稳重。
”吴永奇在描述中楼的特点时说。
这座外观既像中式建筑又像西式建筑的别墅中楼,在鼓浪屿申遗过程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当时申遗的建筑专家来到这里看到这座建筑后,不能把这一风格简单地划分到哪一类,因为说它是西方建筑,但中国建筑风格突出;把它划为中式建筑,但建筑本身又有西式建筑的特征。
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植物资源及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分析作者:刘育梅蔡松荣宋志瑜池敏杰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19年第08期摘要福建省鼓浪嶼于2017年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为保护鼓浪屿岛上117栋重点历史建筑及其植物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标本收集与鉴定,针对建筑周边(围墙、墙体和院子)的植物资源及岛上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建筑周边植物有97科292種,资源总数比较丰富,但以常见的绿化苗木居多。
其中,出现频次高的科依次是桑科、凤尾蕨科、菊科、酢浆草科、大戟科、紫葳科、荨麻科、茄科、禾本科、无患子科。
出现频次最高的种是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分布在90栋建筑,占建筑总数的76.92%。
出现在50%以上建筑内的植物还有蜈蚣凤尾蕨(Pteris vittata L.)、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冷水花(Pilea notata C. H. Wright)等。
周边植物最丰富的是黄荣远堂(39科59种),其次为褚家园(35科48种)。
岛上主要入侵植物有25科42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占16.67%,原产美洲的种数量达29种,属于有意引入的外来入侵植物31种,占73.81%。
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有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红瓜[Coccinia grandis (L.) Voigt]、鸡矢藤(Paederia foetida L.)、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Hand.-Mazz.)等5种。
小叶榕及几种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对建筑的墙体、围墙甚至全岛具有入侵蔓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