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反馈的原因和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19.02 KB
- 文档页数:4
声反馈及消除方法声音反馈是指在音响系统中,扬声器的输出声音通过麦克风再次输入到扬声器中,形成闭环回音回路,并产生明显的嗡嗡声或尖锐的啸叫声。
这种声音反馈会干扰音乐或对话的正常播放,给用户带来不便。
常见的声音反馈的原因有:声音信号被反馈回麦克风,扬声器的音量过大,麦克风和扬声器之间的距离过近等。
为了有效消除声音反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调整音量:声音反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扬声器音量设置过高。
降低扬声器音量可以减少反馈的可能性。
此外,也要确保麦克风音量不会过高,以避免过多的声音被反馈。
2.改变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位置:麦克风和扬声器之间的距离越近,声音反馈的可能性就越大。
合理调整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减少声音反馈发生的可能性。
3.使用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用于减少声音反馈的装置。
它可以吸收周围的声音,减少声音的反馈。
在安装扬声器或麦克风时,可以考虑使用消声器来减少声音反馈。
4.使用数字反馈抑制器:数字反馈抑制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抑制声音反馈的设备。
它可以实时监测声音输出和输入,并通过自动降低特定频率下的音量来消除声音反馈。
使用数字反馈抑制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声音反馈的发生。
5.调整音频增益:通过调整音频增益,可以控制音频信号的增加或减少。
在音响系统中,适当调整音频增益可以减少声音反馈的可能性。
6.使用音频滤波器:音频滤波器可以过滤掉特定频率上的声音,以减少声音反馈的发生。
通过添加合适的音频滤波器,可以屏蔽掉扬声器输出的声音信号,减少声音反馈。
7.使用耳机或耳麦: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耳机或耳麦来消除声音反馈。
因为耳机或耳麦只向个人发送音频信号,而不会经过麦克风再次输入到扬声器,所以可以有效地消除声音反馈。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音响系统。
对于音响系统中出现的任何故障或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
通过以上方法进行调整和消除声音反馈,可以提高音响系统的音质和使用效果,给用户带来良好的音乐和对话体验。
均衡器参数详解1、均衡器的调整方法:超低..均衡器参数详解1、均衡器的调整方法:超低音: 20Hz-40Hz,适当时声音强而有力。
能控制雷声、低音鼓、管风琴和贝司的声音。
过度提升会使音乐变得混浊不清。
低音: 40Hz-150Hz,是声音的基础部份,其能量占整个音频能量的70%,是表现音乐风格的重要成份。
适当时,低音张弛得宜,声音丰满柔和,不足时声音单薄,150Hz,过度提升时会使声音发闷,明亮度下降,鼻音增强。
中低音: 150Hz-500Hz,是声音的结构部分,人声位于这个位置,不足时,演唱声会被音乐淹没,声音软而无力,适当提升时会感到浑厚有力,提高声音的力度和响度。
提升过度时会使低音变得生硬,300Hz处过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响,则会严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中音: 500Hz-2KHz,包含大多数乐器的低次谐波和泛音,是小军鼓和打击乐器的特征音。
适当时声音透彻明亮,不足时声音朦胧。
过度提升时会产生类似电话的声音。
中高音: 2KHz-5KHz,是弦乐的特征音(拉弦乐的弓与弦的摩搡声,弹拔乐的手指触弦的声音某)。
不足时声音的穿透力下降,过强时会掩蔽语言音节的识别。
高音: 7KHz-8KHz,是影响声音层次感的频率。
过度提升会使短笛、长笛声音突出,语言的齿音加重和音色发毛。
极高音: 8KHz-10KHz合适时,三角铁和立*的金属感通透率高,沙钟的节奏清晰可辨。
过度提升会使声音不自然,易烧毁高频单元。
2、平衡悦耳的声音应是:150Hz以下(低音)应是丰满、柔和而富有弹性;150Hz-500Hz(中低音)应是浑厚有力百不混浊;500Hz-5KHz(中高音)应是明亮透彻而不生硬;5KHz以上(高音)应是纤细,园顺而不尖锐刺耳。
整个频响特性平直时:声音自然丰满而有弹性,层次清晰园顺悦耳。
频响多峰谷时:声音粗糙混浊,高音刺耳发毛,无层次感扩声易发生反馈啸叫。
3、频率的音感特征:30~60Hz 沉闷如没有相当大的响度,人耳很难感觉。
声反馈的原理及产生原因分析
声反馈的原理
扩声系统中影响音质的最重要因素是声反馈,亦称声回授,对它的抑制是设计和使用扩声系统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
使用扩声系统时,会突然听到一
些颤抖声或连续的啸叫声。
这是由于扩声系统放大量过高,扬声器辐射的声
能反馈到传声器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
啸叫现象的存在,轻则使人们听不清
声音,重则使扩声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只能在降低扩声系统的放大量后才能
恢复正常,这种情况表明声反馈限制了系统放大量的利用。
实际上,在产生
啸叫以前,扩声系统就有失真了。
严重的声反馈使扩声系统放大量无法充分
利用,扩声设备不能满负载使用,在听众区不能获得需要的声压级,传输响
应也产生失真,并能在某些频率上感觉到一种类似房间内的混响感觉,从而
降低听众区的语言可懂度和音乐的音质。
扬声器传声器当使用扩声时,由于声源和放声的扬声器同处于一个区域内,来自传声器的声音经电声系统再由扬声器辐射,经室内表面反射,再次反馈
到传声器,这就是声反馈。
最简单的声反馈系统包括传声器、音量调节器、
放大器和扬声器。
从扬声器到传声器的声波传播路程构成声反馈放大器调节器回路。
如果扩声系统是线性放大通路,声源产生的图1-17扩声系统的声反馈声压作用到传。
前十名世上最难听声音1、呕吐声2、麦克风发生回馈反应的啸叫声3、婴儿啼哭和金属擦刮声(并列)5、吱吱响的跷跷板6、拉得极差的小提琴7、“放屁”坐垫(一种坐上去可模拟放屁声的坐垫,一般用于恶作剧)8、肥皂剧中的争吵9、交流电干扰噪音10、袋獾的叫声关于回授(啸叫)的详细解释在实际当中,回授音有很多种。
我们最常听到的“啸叫”也是一种。
但我们要寻找的是那种可以控制音量,时间,音高,甚至音色的回授。
“啸叫”是不可控制的。
从不可控制的啸叫到可控制的回授,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
首先还是从“啸叫”开始。
分析“啸叫”产生的原因,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般“啸叫”的出现都是在用失真的时候。
(有时也会出现在用延迟混响的时候。
)是输入信号的过载引起的,这是第一个原因。
大家也会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只要站得离音箱远一点“啸叫”就没有了。
离音箱的距离太近,这是第二个原因。
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啸叫”的声音不一样,音箱与弦的角度不对,这是第三个原因。
不同的音色会有不同的“啸叫”,也就是说,音的频率不对。
这是第四个原因了。
知道了“啸叫”的四个原因,过载量,距离,角度,频率。
我们要将“啸叫”变成回授,就要从他们开刀。
首先,过载量。
在吉他上主要就是失真度的调节。
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量。
只能是旋转你的失真度旋钮,寻找刚刚开始有一点“啸叫”得那个点。
注意,保持你站的位置不变。
这个点。
只对你站的地方有效(你也可以稍微有些平移,但是保持和音箱距离不变)。
然后,将你的吉他音量旋钮调到7左右。
再将失真度调大一点。
但不要有“啸叫”。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吉他音量旋钮来控制回授是否出现。
第一步就完成了!!!第一步,我们已经完成了控制回授音是否出现,接下来的第二步呢就是要再上一个台阶——控制回授音的时间。
(在这里我们的前提是,回授音与原音的主频律相同,也就是音高一样,最好在第一步里就调好)理论上可以说,控制回授的时间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是相当的困难的。
SABINE FBX2420+双声道反馈抑制器操作手册一、声反馈产生原因扩声系统中之所以产生声反馈现象是由于传声器将扬声器重放出来的声音反复拾取且音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这种同频声信号就会引起放大电路回授,产生啸叫.出现啸叫现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传声器拾音入射角度与扬声器辐射角度接近,直接拾取重放声;二是扬声器与传声器距离较近,传声器间接拾取重放声;第三个原因是室内频响特性不好,存在驻波点,当按额定功率输出时,这一频率的声场就会高出其它频率许多,只要节目频率与其相同时,就会造成传声器间接拾取过多此频率信号,形成啸叫.二、抑制声反馈的手段早期,人们常利用分段均衡器(EQ)作为声反馈抑制设备。
由于EQ滤波器是固定不可变的,无法将其精确定位到回授点。
另外,由于EQ滤波器的带宽较宽,陷波深度较深,使用过程中将损失不少声功率.FBX的出现克服均衡器作为声反馈抑制设备的很多不足。
与分段图形均衡器相比,它有三大优势:首先是FBX具有自动功能,设置好后,无须音响师手动调整;其次是FBX能够自动搜索、精确定位回授频点;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优点是FBX的宏滤波器不必做得很深或是很宽,它比多段EQ滤波器窄数十倍,这意味着音响师可在保证不发生啸叫情况下将系统增益推得更高.FBX与31段图形均衡器(EQ)的频响特性比较如图1所示。
图1FBX与EQ频响比较三、FBX的使用方法3。
1连接方式FBX最常见的连接位置是在调音台和功放之间。
在这个位置,FBX可感应并消除调音台任何一路产生的回授,如图2所示。
图2典型扩声系统连接框图注意:如果调音台是不平衡输出,你必须用标准的不平衡电缆和连接头连接调音台和FBX。
同样,如果调音台是平衡输出,你也必须用相应类型的接头插件,否则就会损失增益。
FBX被设计成平衡输出。
平衡输出的任一端接地,动态范围内都会有6dB的衰减(不平衡时最大+21dBV,平衡时最大+27dBV)。
3。
2理解固定和动态滤波器操作FBX之前,先要理解两种类型的FBX滤波器:固定的和动态的。
反馈抑制器的作⽤⼀、反馈抑制器的作⽤既然要了解反馈抑制器的作⽤,我们当然有必要了解下声反馈的产⽣和声反馈的抑制⽅法。
(⼀)、声反馈的产⽣我想作为我们⾳响师来说,最令我们头痛的就是声反馈问题了,⽽声反馈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体上导致⾳响系统中产⽣声反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1、第⼀个是由拾⾳器产⽣的:也就是话筒拾取的声⾳经过扬声器发出来之后,这种声⾳⼜通过扬声器的直接或间接辐射再⼀次进⼊话筒,如此话筒和扬声器之间就会形成了⼀个环路。
当这种信号被不断的循环放⼤,超出了⼀定范围,产⽣了正反馈并形成振荡,这样声反馈就产⽣了。
实际上⼀套⾳响系统能发出的⾳量是有⼀定限制的,就像⼀个⽓球要是给它吹太多的⽓它就会爆炸⼀样,我们也不可能给⼀套⾳响系统⽆限制的增加⾳量⽽不产⽣问题。
2、第⼆个是系统内部出现的声反馈:⼀般是由效果通道引发的。
⽐如在⼀个调⾳台⾥我们从AUX 1-2发送信号给效果器,经过效果器处理后假如输出了2路信号输⼊到了调⾳台的23-24路,那么此时23-24两个通道中的AUX 1-2旋钮就不要再打开了,否则刚才经过效果器处理后的信号就⼜流回到了效果器⾥,如此AUX和效果器之间就⼜形成了⼀个循环,当环路电平增益超出了⼀定范围,这样也会产⽣声反馈。
3、第三个原因是乐队乐器产⽣的声反馈:⼀般出现在电吉他和电贝司上,因为这两种乐器⾥⾯也装有拾⾳器,⾃然也有可能产⽣声反馈。
通常情况是在此乐器⽆⼈操作时,⽽此乐器的⾳量⼜正常的通过了扬声器,没有关掉,此时受扬声器所发出⾳量的震动,在某些频率上产⽣了频率共振,当超出⼀定范围时,也会产⽣声反馈。
因此当乐队乐器在⽆⼈操作时,我们应该把相关乐器的⾳量关掉,⼀个可以减少噪⾳,⼀个就是避免声反馈。
(⼆)、声反馈的抑制⽅法1、最早处理声反馈的⽅法是采⽤移频器,就是把将要产⽣声反馈的频率点移开⼀些,以达到避免声反馈的⽬的。
但采⽤此⽅法会严重的损害⾳质,因此现在已经很少使⽤。
反馈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欧仕达市场部吴松林助听器反馈的问题一直是助听器行业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
不但困挠着验配师和听障患者,而且也是助听器生产厂家长期攻坚的技术主题。
多年来各个助听器厂家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反馈抑制功能,抑制效果也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升。
但反馈问题还是会经常出现和困挠着诸多助听器验配师和听障患者。
为什么反馈问题会这么难呢?对于验配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处理?我们先了解下助听器反馈的原理,解析反馈问题的难点因素。
声反馈(俗称啸叫)是指部分输出信号返回后重新变成输入信号,如此反复循环多次被放大而产生的输出信号发生了高强度震荡。
如下图所示,由于通过助听器与耳道间的缝隙或助听器通气孔泄漏出来的声音信号会被麦克风接收后重新进入放大系统,如此循环多次后泄漏出来的声音信号会远远高于输入信号而变成刺耳的强声震荡信号。
声反馈分为内反馈和外反馈,内反馈主要是装配生产过程中工程师的疏忽或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导致的一种反馈现象。
这种内反馈问题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因此日常遇到和需要解决处理的主要是外反馈原因而造成的。
助听器为什么会那么容易发生声反馈呢?发生声反馈的频率主要发生在哪里呢?让我们来看下“通气孔与助听器的最大无反馈插入增益值”的关系表: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堵耳状态下助听器发生声反馈的最大增益在3-4KHz也只有四十几分贝而矣,更不必讲配置大小不同通气孔的助听器了。
超过该增益就只能需要助听器的反馈抑制功能来处理了。
如今助听器的增益大多数都在40dB以上,甚至70Db、80dB以上,而且多数听障患者都是比较喜欢聆听清脆、响亮的声音音质。
这就无形中增添了更多出现声反馈的可能和研发、验配助听器的难度。
早期的声反馈消除技术主要采用衰减增益的办法或限幅法来解决声反馈的问题,但会影响到助听器性能的发挥以及大功率助听器的应用。
当前常用数字反相位消除技术来解决反馈的问题,而且已进行了多次技术的更新,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声反馈的技术手段。
和声反功能原理
和声反功能原理和声反功能(Harmonic Feedback)是一种通过电子设备实现的音频处理技术,通常应用于音乐和声音增强领域。
其原理是在音频信号中引入与原始信号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谐波,然后将这些谐波信号反馈回输入信号中,以增强或抑制特定频率的声音效果。
具体来说,和声反馈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输入信号:首先,从音频源(如麦克风、乐器等)获取原始音频信号。
2.谐波生成:利用电子设备(如效果器、合成器等),对原始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与原始信号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谐波信号。
这些谐波信号包括基频的整数倍频率,例如原始频率的2倍、3倍、4倍等。
3.反馈混合:将生成的谐波信号与原始音频信号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后的音频信号。
4.输出信号:最后,将混合后的音频信号输出到扬声器或耳机等音响设备中,使人们可以听到处理后的声音效果。
通过引入谐波并将其反馈回输入信号中,和声反馈技术可以产生独特的音效,包括丰富的谐波、共振效果和音色变化。
这种技术常用于各种音乐风格中,如摇滚乐、电子音乐等,以增强声音的厚度和动态范围。
会议室啸叫的原因及6种常见的解决办法会议室音响在的调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啸叫(声反馈)现象,啸叫严重时,会烧坏会议室音响设备,所以在调试时,一定要处理好啸叫问题。
啸叫(声反馈)形成的原因是发生声音的正反馈。
就是拾取的信号放大后,二次拾取的同相位的信号比最初的信号还大,这个循环信号会越来越大,称之为正反馈;反之,拾取的信号放大后,二次拾取的同相位的信号比最初的信号小,这个循环信号会越来越小,直至衰减为零,称为负反馈。
实际上在会议室内不可避免话筒拾取到音箱的声音,只要话筒拾取的信号同相,且比原信号大,就会形成正反馈。
在房间的扩声系统中,声反馈的正负与否,主要和传声增益有关。
因为传声增益是这样定义的:扩声系统达到最高可用增益时(临界增益减去6dB增益余量),在指定的各听众位置上测得的平均声压级与话筒处声压级的dB数差值。
我们可得,扩声系统搭建完毕后,传声增益为定值,若要更改传声增益,则需要更换设备或移动设备位置。
也就是说在会议室中话筒拾取的信号最大有一个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就会发生声反馈。
根据啸叫(声反馈)产生的原理,可以推断啸叫(声反馈)形成的条件有以下几种:1、话筒与音箱(扬声器)同时工作,扬声器发声能够传入到话筒才会反馈;2、话筒离音箱(扬声器)指向范围越近,二次拾取的信号越大,形成正反馈;3、话筒数量越多,放大的信号越大,越容易到达临界值,形成正反馈;针对啸叫(声反馈)现象,具有以下常见的解决方法:1、调整距离方式:避免话筒与音箱(扬声器)距离过近,避免话筒直对音箱(扬声器);选择的强指向性的音箱(扬声器)和话筒,避免直接反馈信号。
3、减少话筒方式:避免同时使用多个话筒,尤其是灵敏度过高的会议话筒,这个可以通过混音器解决。
4、反相抵消方式:采用两只同样话筒,一个拾取直达声,一个拾取反射声,反相反射声的话筒信号,可有效抵消反馈。
5、均衡调节方式:通过调音台或处理器,使用均衡器对衰减相应频率电平,避免正反馈。
什么是助听器的声反馈?欧仕达助听器声反馈是助听器验配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正常外部啸叫现象,其发生常常影响助听器的佩戴效果。
一、声反馈产生的原理助听器是一种小型的扩音器,体积很小,它的麦克风和授话器距离很近,正常情况下,助听器把从外面接受进来的声音经放大后送到授话器发声,声反馈是授话器声音能量的一部分通过声传播的方式传到麦克风,又被麦克风放大而引起的啸叫现象,产生声反馈的必备条件包括:∙ 1.麦克风与授话器同时使用;∙ 2.授话器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麦克风;∙ 3.授话器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麦克风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在助听系统中,当使用麦克风拾音时,由于麦克风的拾音区域与授话器的放音区域未能完全隔离,授话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间传到麦克风,放大电路增益过高则会导致声反馈。
一般在助听系统中出现反馈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某些频率的声音(信号)过强,当提升麦克风通路增益时,这些过强的频率率先到达声反馈所需要的强度条件。
二、助听器声反馈产生的原因1.人耳的形状及其声学特性任何一个耳道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声学共振腔体。
共振会使某些频率的声音被格外加强。
2.助听器外壳或耳模问题当助听器的外壳大小合适,佩戴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产生外部声反馈的。
但是当助听器的增益过高,气孔过大,或外壳、耳模过小,与耳道间存在缝隙时,助听器输出的声音从气孔或耳道间的缝隙泄露出来时,助听器在耳道中所产生的声输出就会超过耳模或外壳所提供的衰减,此时助听器的声输出就会变得不稳定,助听器耳机发出的声音返回到麦克风时,外部声反馈就产生。
一旦反馈回来的声音经过放大器再次放大,在几分之一秒钟的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放大回路,反馈信号就会逐渐增大并达到饱和输出状态。
3.助听器调节问题助听器的音量过大或助听器的高频增益太大。
4.助听器自身问题由于多方面原因,任何一只授话器都不可能保证频响曲线绝对平直,肯定会有某些频率出现尖峰的情况。
于是,在授话器放音时,会出现某些频率声音过强的现象,这个过强频率的声音就有可能造成啸叫。
声反馈抑制器的使用解读声反馈抑制器是一种用于消除音频系统中的反馈问题的设备。
反馈是指声音在扬声器和麦克风之间循环放大的现象,会导致高音质量的恶化、喧哗声和尖锐的噪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声反馈抑制器被广泛应用于音频系统,尤其是在现场演出或会议等需要高品质音频的场合中。
声反馈抑制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自适应滤波算法。
它通过麦克风捕获到的音频信号,将其与从扬声器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比较。
如果检测到有反馈的迹象,抑制器会根据算法自动调整扬声器的输出,以减少或消除反馈声。
这种技术可以实时的监测和调整音频系统,最大程度地降低或消除反馈问题。
1.首先,将声反馈抑制器与音频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连接起来。
通常,它会有一个输入接口用于接收音频信号,一个输出接口用于将处理后的音频信号传递给扬声器。
确保连接的电缆和接口质量良好,以保证音频信号的准确传输。
2.在将其接入到音频系统之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抑制器的参数。
声反馈抑制器通常具有一些可调节的参数,如阈值、抑制量和迭代次数等。
根据具体的场合,可以对这些参数进行合适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一般来说,较高的迭代次数和较低的抑制量可以更好地减少反馈,但可能会对音质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平衡。
3.开始使用音频系统,并监控是否出现反馈问题。
如果出现反馈声,可以通过调整抑制器的参数来尝试减少或消除这些问题。
可以逐渐增加阈值、减小抑制量或增加迭代次数,以增强声反馈抑制器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参数时要小心,以免过度抑制或导致其他音质问题。
4.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整。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随时注意音频系统是否出现了新的反馈问题。
如果确实出现了新的反馈声,可以再次调整声反馈抑制器的参数,以处理这些新的问题。
5.定期维护和更新声反馈抑制器。
声反馈抑制器作为一个设备,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可以根据厂商的建议,定期检查和清洁设备,并确保软件和固件等的及时更新。
这能够保持设备的性能,并对新的声反馈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声反馈的原因和危害
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解声反馈的原因和危害。
从事专业音响的人尤其是现场扩声专业的人,对声反馈啸叫真可谓是深恶痛绝,因为由于声反馈啸叫而引来的麻烦举不胜举,广大专业音响工作者为了消除它几乎是绞尽了脑汁,但是,仍不可能将声反馈全面消除掉。
声反馈产生的原因声反馈是声音能量的一部分通过声传播的方式传到话筒而引起的啸叫现象,在没有出现啸叫的临界状态,会出现振铃声,此时一般也认为存在声反馈现象,将音量衰减6dB后,定义为无声反馈现象发生。
扩声系统声反馈啸叫的出现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话筒与音箱同时使用;(2)音响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话筒;(3)音箱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话筒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在扩声系统中当使用话筒拾音时,由于话筒的拾音区域与音箱的放音区域不可能采取声隔离措施,音箱发出的声音很容易通过空间传到话筒中而导致声反馈。
一般来说,只有在扩声系统中才存在声反馈啸叫问题,在录音和还原系统中根本不具备产生声反馈啸叫的条件。
如录音系统中只有监听用音箱,录音棚中花筒的使用区域与监听音箱的放音区域是互相隔离的,不具备声音回授的条件;而在电影还声系统中几乎不使用话筒,即使遇而使用话筒,也在放映室中作语音近
讲拾音,放映音箱距话筒很远,所以也就不可能发生声反馈情况。
扩声系统出现声反馈啸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某些频率的声音过强,当提升话筒录音量时,由于这些过强的频率先到达声反馈所需要的强度条件,如果该频率的反馈类型恰恰为正反馈,则必然在此频率上出现自激振荡现象,自激振荡的频率的高低,表现为啸叫声音音调的高低不同,总体来说,导致系统中某些频率过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房间由于共振和声反射等原因使得房间中某些声音的频率过强任何一个房间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声学共振腔体,共振会使某些频率的声音被格外地加强。
建筑声学告诉我们,不同体型和容积的房间简正共振公式,可以计算出一个房间的共振频率;还有,吸声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反射和吸收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吸音系数差异很大,吸声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对不同频率的吸收不尽相同。
故房间的声学状况对于声反馈啸叫来说,作用不可低估。
2、音箱频率响应的起伏与振铃模态音箱的发音单元为扬声器,由于材料和结构等多方面原因,任何一个扬声器都不可能保证频率响应曲线绝对平直,肯定会有某些频率为峰的情况,而且频率响应绝对平直的扬声器也不见得十分好听。
基于此,在音箱放音时,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就会出现某些频率声音过强的现象,这个过强频率的声音就可能造成声反馈啸叫。
扬声器安装在音箱中,音箱腔体的机械共振和腔体的声学共振会
产生一种振铃模态--RM,音箱存在的振铃模态会导致声染色的发生,也就是音箱发出的声音某些频率成分过强,在这些频率上产生声反馈啸叫并非不可能。
3、话筒对某些频率的拾音灵敏度过高话筒的频率响应特征是决定话筒声音风格和适用范围的重要条件,与扬声器一样,话筒的频率响应曲线也不可能保证绝对平直,对某些频率的拾音灵敏度过高的情况再所难免。
这就是说,话筒对于各个频率的拾取来说不能一视同仁,这就会造成对某些频率的声音输出过强的问题,其结果就有可能出现这些频率声音出现声反馈现象。
一般来说,话筒的高频灵敏度偏高,故更容易在高频产生啸叫。
从音响事故等级来看,全无声和声反馈啸叫属于最大的事故,故音箱师要进最大的可能,避免声反馈现象的发生,以保证现场扩声的正常进行。
能否将声反馈啸叫充分抑制是衡量一个括声专业音响师调音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音响师应该知道那些方法可以将声反馈充分抑制掉。
因为啸叫抑制得好,用话筒演奏和演唱时音量就可以开得很大,演唱者和演奏者就满意;否则演唱声被伴奏音乐压住,听不清楚,或无法充分将话筒声音扩大,一旦将音量开大就会出现啸叫,令人十分扫兴。
由于声反馈啸叫而烧毁音箱高音头的情况不胜枚举,因为在声反馈状态下,信号将很强,会使功放出现削波失真,削波失真就产生大量的高频谐波,这些高频谐波送入音箱高音单元后,高音单元无法承受如此强大的高频信号,就会造成音圈电流过大烧毁的情况;再说,声反馈状态下,功放会由于输出过大而发生过载,在过载状态下,功率放大器极有可能烧毁。
综上所述,声反馈对于扩声系统来说是最大的敌人,音响师要充分认识到他的危害,声反馈不仅使声音效果不好,还会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影响现场演出的顺利进行,很多重要的现场演出由于声反馈啸叫问题,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故音响师要了解声反馈发生的机理,掌握抑制或消除声反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音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