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02.89 KB
- 文档页数:2
浅述地铁、城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及施工组织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正在不断的加快,人们在选择出行的过程当中,对于地铁、城铁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地铁、城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建设情况就应当有一个充分的提升。
地铁、城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因此此篇文章就针对地铁、城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及施工组织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地铁、城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施工组织1.前言目前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地铁、城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城市,地铁、城铁成为了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地铁、城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在地铁系统中,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地位,因此在进行地铁、城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及施工组织的过程当中,就要通过详细的分析与调查来更好的完成这些工作,文章的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分析与介绍。
2.地铁、城铁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的特点以及总平面布置的原则2.1总平面布置的特点根据地铁车辆段检修主厂房、运用库及停车库的位置关系,地铁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形式一般可分为并列式、纵列式及复台式三种。
并列式为三者并联布置,列车在三者之间的转场一般通过牵出线进行;纵列式为三者串联布置.列车转场一般通过走行线进行;复合式为三者之间有并有串。
(一)并列式布置的特点。
并列式布置的主要优点是布置紧凑整齐,占地小,作业集中,管理方便,缺点是对场地的宽度要求较大。
作业工艺不如纵列式布置顺畅,定检车辆的调车作业较多,走行距离长,对列车出入段可能造成干扰,洗车线和试车线布置困难。
北京地铁古城车辆段和香港地铁九龙湾车厂的总平面就是典型的并列式布置方式。
(二)纵列式布置的特点。
纵列式布置主要适用于狭长地形.按主出人段方向依次布置停车库、运用库和检修主厂房.也可将运用库设于停车库前。
这种布置分区明确,列车走行顺畅,洗车线和试车线布置容易,缺点是走行线数量较大,而且由于狭长布置,不方便管理,实际运用中较少采用这种形式。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设计及管理体会摘要:针对目前比较多的轨道交通项目,特别是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设计展开探讨。
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对设计过程、人员及配合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关键词: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设计过程管理轨道交通作为目前最为重要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正在全国各大城市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做为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既可以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起到城市交通体系的骨架作用。
又能提高出行效率,节约时间,方便市民出行。
还能响应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理念,对节能减排做出很大贡献。
苏州作为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已建成的一号线是目前苏州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是苏州规模最大的建筑设计企业,参与轨道交通项目设计有着特殊的背景和战略考虑。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作为突破口和联系纽带,为承接站点、上盖、地下空间等轨道相关项目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为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设计做出的付出也得到相应的认可和鼓励。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项目作为特殊的工业建筑类型,有别于以往常规民用、工业建筑设计,对参与设计项目的部门有很多新的要求。
对设计人员不管是设计思路、过程管理还是协调配合都提出了很多特殊的要求。
设计过程管理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设计周期长,从全线方案、项目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备联络配合、施工过程、装修配合、景观市政配合到竣工。
每个阶段对设计都有相当多的要求,而且牵涉专业和部门众多,协调工作量巨大。
这对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我参与过项目总结的经验,在管理上我觉得条理性显得尤为突出,项目经理作为内外沟通的关键节点,对输入设计条件进行归纳分析,下发至各工种负责人,工种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和统一技术措施协调安排设计人员落实。
反馈资料经过工种技术把关,重要节点还需提请本专业校对审核同意,反馈再经项目经理输出。
输入输出过程均需留有书面或可追述的依据痕迹。
考虑到有些设计过程的特殊性,依据也可灵活处理,传真、公共邮箱、QQ记录或第三方转发都可以采用。
浅谈城市地铁交通车辆段内的线路布置摘要:城市地铁在城市交通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简要论述了城市地铁交通车辆段之内的线路布置,保障城市地铁营运的顺畅。
关键词:城市地铁;交通;线路布置引言车辆段(停车场)之内有功能的库房及其相应线路。
对于库房进行合理组合,线路按线群、线束布置,这是总图设计的主要内容,对于车辆段以及综合基地设计有十分重要意义。
1、安全防护1.1、轨行区防护轨行区主要指的车辆段之内的列车走行以及连接的部分,主要包括有人段线、各检修库房头部咽喉区以及试车线等等作业的线路,因为绝大多数线路是带电线路,尤其是使用三轨受电的方式之时,必须进行必要的防护隔离,保证作业安全以及通行的安全,通常在咽喉区带电线路的两侧增加设防护隔离,试车线全线隔离(中间设置作业以及检修的入口),形式可以使用通透金属扩张网或者是金属栅栏,其高度通常在1.4—1.6m之间。
横向穿越轨道的平交道或者是其他的道路,应该设置安全栏杆或者是安全警示牌。
1.2、作业区防护车辆段之内的周月检作业区域主要是供电作业的区域,可以及时的给检修提供一定的便捷,其主要的要求是应该设置高架作业平台。
那么就可以保证作业的安全性,在作业之时应该注意断电,设计之中可以推荐使用五防锁系统。
五防锁系统主要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用锁,这种锁强制运行人员依照设定的安全操作程序,应该对于电器设备做出正确的操作,如此的化就可以有效避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及时满足“五防”的相关要求:防止误拉合开关;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刀闸;防止误人带电间隔;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地线(接地刀闸)合闸。
当前的五防锁系统主要使用的是通过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蓝牙电脑钥匙控制机械挂锁,蓝牙电脑钥匙将会及时的将每一步操作的信息给系统主机上传,有效实现系统对于全部一次设备的在线自动对位,在显示器之上可以实时显示出每一步操作任务的操作的情况,可以方便操作监控人员进行监视。
在系统启动之后,在电脑显示器之上进行试操作之时,图形软件可以依据已有的专家系统对于每项操作来做智能判断,如果操作正确的化,那么就许可许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操作失败的话,那么就显示错误操作项的设备名称以及编号并且通过语音提示错误操作的类型,以及操作人员进行更正。
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出入线接轨形式分析地铁是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铁车辆段和综合基地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区域,其出入线接轨形式对整个地铁运营的效率与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铁车辆段和综合基地出入线接轨形式进行深入分析。
一、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出入线接轨形式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出入线接轨形式有两种:直线型和弯曲型。
1. 直线型接轨形式直线型接轨形式是指地铁车辆段和综合基地的出入线是直线的,这种形式最为常见,多用于地形平坦、空间宽敞的区域。
(1)优点该形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直线型接轨形式缩短了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之间的距离,节省了通勤时间和费用。
其次,直线型接轨形式能够有效减少地铁列车的行驶弯曲程度,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2)缺点但直线型接轨形式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直线型接轨形式需要较大的用地面积,增加了土地和资金的投入。
其次,当地形地势复杂、多建筑物障碍的时候,直线型接轨形式就难以应用。
2. 弯曲型接轨形式弯曲型接轨形式是指地铁车辆段和综合基地的出入线是弯曲的,多用于地形复杂、用地面积有限的区域。
(1)优点该形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弯曲型接轨形式能够有效地应对地形地势的复杂性和建筑物障碍,节约土地和资金的投入。
其次,弯曲型接轨形式能够有效延长列车的制动距离,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2)缺点但是,弯曲型接轨形式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弯曲型接轨形式会增加列车的制动距离和停车时间,降低运营效率。
其次,弯曲型车辆段入口容易拥堵,并且加重了司机的驾驶难度。
二、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线型接轨形式和弯曲型接轨形式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形式取决于具体情况。
对于地形平坦、空间宽敞的区域,优先选择直线型接轨形式,并根据施工条件和土地用途确定具体的接轨形式。
对于地形复杂、用地面积有限的区域,优先考虑弯曲型接轨形式,并加强车站出入口的规划和设计,以减少拥堵和提高运营效率。
浅谈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6-26T15:17:20.38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8期作者:杨潇辉
[导读]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和保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杨潇辉
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和保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车辆基地的设计已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通过对地铁车辆选型以及车辆基地规模、检修工艺流程、平面布局的介绍分析,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车辆基地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综合基地
一、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设计原则
1.1车辆段与设计结合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设计,应初、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其中站场股道、房屋建筑和机电设备等应按近期需要设计,用地范围应按远期规模控制。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选址、接轨形式及段型应考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2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进行统一安排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总平面布置按有利生产、方便管理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并充分考虑远期发展条件。
对车辆运用和检修作业工艺应布置顺畅,避免干扰和迂回走行。
应以车辆段为主体,根据段址地形、地质、气象及水文条件,充分考虑城市规划、接轨条件、消防、绿化、环保、物业开发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布置,并宜与地面铁路接通。
场地内应有运输道路及消防道路,并应有两个及以上与城市道路相连通的出口。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应设通透的围蔽设施。
二、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主要类型
2.1 单战双线接轨
单站双线接轨。
出、入段线在一个站的同一端接轨,分别连通两正线,若接轨站为岛式站,则入段线可同时连通左、右两正线。
出(入)段线与正线立交。
广州地铁2号线赤沙车辆段即为该形式,出、入段线分别在新港东路站东端接轨,入段线下穿左右正线。
其优点是工程量较小,缺点是运营作业不够灵活方便。
2.2两站(或一站一区间)贯通式接轨
出、入段线分别在两个站(或一站一区间)接轨,同时连通左、右两正线。
有时为节省工程量,辅助出入段线在正线一侧接轨,通过渡线连通另一正线。
车辆段顺向布置在两接轨站之间正线外侧。
广州地铁1号线芳村车辆段即为该形式,出、入段线分别在西朗站北端、坑口站南端接轨,西朗站为主要出入段端,2条主出入段线在西朗站接轨,1条辅助出入段线在坑口站左正线接轨,通过渡线连通右正线。
其优点是运营作业灵活方便,缺点是工程量较大。
2.3两站(或一站一区间)八字接轨
出、入段线分别在两个站(或一站一区间)接轨,接轨站一般设计为岛式站,出(入)段线同时连通左、右两正线。
出入段线呈“八”字形式并行入段,车辆段与正线近似于垂直布置。
广州地铁5号线鱼珠车辆段即为该形式,出入段线分别在鱼珠站东端、茅岗站西端接轨并行入段。
其优点是作业灵活方便,出入段线可实现列车转向作业,缺点是工程量较大。
由于两站接轨时作业灵活,若条件许可,应尽量采用两站接轨的方式。
三、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车辆段段型方案探讨
3.1 塘坑站单站接轨方案
塘坑站为浅埋岛式车站,出入段线在塘坑站的西端接轨,入段线同时连通左、右两正线。
入段线上跨右正线后与出段线并行入段。
接轨分为尽端式及贯通式两个方案。
尽端式方案的运用库为2列为尽端式布置,运用与检修部分反向纵列式布置。
由于场地限制,为避免迁移高压线走廊,运用库部分设计为上下两层车库。
贯通式的运用库为3列位贯通式布置,两端咽喉通过走行线连通。
运用与检修部分横列式布置,通过尾部牵出线相连。
尾部牵出线预留在区间正线接轨的条件。
塘坑单站接轨方案的优点是避免迁移高压线走廊;缺点是拆迁房屋较多。
贯通式的最大优点是作业通畅。
3.2 育马场站单站接轨方案
育马场站为高架岛式车站,其接轨为尽端式。
方案:出入段线在育马场站的西端接轨成灯泡线引入车辆段,入段线同时连通左、右两正线。
入段线上跨右正线后与出段线并行入段。
方案?:出入段线在育马场站的东端接轨,出段线下穿左右正线后与出段线并行入段顺接车辆段。
运用库为2列为尽端式布置,运用与检修部分横列式布置。
其优点是避免迁移高压线走廊;缺点是作业不顺畅,拆迁房屋较多。
3.3 育马场、塘坑双站接轨方案
塘坑站的出入段线在西端接轨,同时连通左、右两正线。
出入段线上跨右正线后入段。
育马场站的出入段线在西端接轨成灯泡线上跨右正线引入车辆段,出入段线同时连通左、右两正线。
运用库为3列位贯通式布置,两端咽喉通过走行线连通。
运用与检修部分横列式布置,通过尾部牵出线相连。
并做了近期迁移高压线走廊、少拆迁房屋和不迁移高压线走廊、多拆迁房屋的两个方案。
其优点是运用和检修作业顺畅方便;缺点是近期拆迁房屋较多且对高压线走廊有一定影响。
结束语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属于大型的基建工程,投资十分巨大。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有关经验和原则,注意近、远期相结合,统一规划。
此外,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动车组大架修量也随之逐渐增加。
由于城轨车辆检修与动车组检修工艺基本相同,部分检修工装入库方可共用。
我们可以在动车段检修生产区预留城轨车辆大架修区域。
预备试车线位置等。
这样以来就充分贯彻了“节能减排、高效生产”的现代化企业生产理念,提高了城市轨道车辆的整备运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坤.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设计方案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2017,27(05):79-80.
[2]石谨瑞,冯长久,何健.浅谈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2(30):160-161.
[3]刘冰.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段设计初探[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01):44-46+8.
[4]刘冰.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段型设计初探[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0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