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010.10.24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36
呼吸内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护理要点解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
由于肺部疾病导致的通气障碍,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血液循环障碍等一系列心脏病变。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要点。
1.管理呼吸功能:患者需要接受定期的肺功能检查,并坚持使用呼吸器具,如吸氧机、呼吸机等。
同时,教育患者正确的呼吸技巧,如深呼吸、咳嗽等,促进肺部通气,预防肺功能下降。
2.控制病情发展:通过控制患者的肺部疾病,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呼吸道痉挛和水肿,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3.管理心脏病变: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体征等,及早发现心脏负荷过重、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这包括控制液体摄入,避免水肿加重;监测肺循环压力,及时调整利尿药物和使用肾上腺素收缩剂等。
4.鼓励运动:教育患者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促进肺功能恢复和心血管代谢。
同时,教育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和持续剧烈锻炼,以免加重病情。
5.管理营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
护士应监测和评估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补充适量的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6.心理支持: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护士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如何管理疾病,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康复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7.教育患者和家属:护士需要针对患者和家属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关的教育,包括疾病的认识、监测病情的方法、合理用药、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教育患者和家属如何应对急性发作,提供紧急处理的指导。
总结起来,呼吸内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要点包括管理呼吸功能、控制病情发展、管理心脏病变、鼓励运动、管理营养、心理支持、教育患者和家属。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
这种疾病主要由肺部疾病引起,导致心脏功能障碍。
本文将介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心脏病。
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这些疾病会导致肺部气体交换的障碍,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许多因素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吸烟,吸烟会导致慢性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
其他原因包括空气污染、遗传因素和职业暴露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肺部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增加心脏负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是逐渐出现的。
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或体力活动时。
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闷、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在疾病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静息呼吸困难、水肿和心悸等症状。
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肺功能测试来评估肺部功能。
此外,心电图、胸部X线和心脏超声等检查也可以用于辅助诊断。
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高级检查,如心血管核素扫描或心导管检查等。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目标是改善症状、减轻心脏负担并改善生活质量。
首先,患者需要停止吸烟,因为吸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药物疗法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呼吸抑制剂和利尿剂等。
在疾病进展严重的患者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肺移植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善病情。
例如,患者可以进行肺康复训练,以增强肺部功能。
此外,定期锻炼、合理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家庭支持和心理咨询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
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低氧血症、CO2
潴留、肺血管阻力增高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感染、痰液过多且黏稠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肺性脑病与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有关。
4.睡眠型态紊乱
与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慢性疾病消耗有关。
6.活动无耐力
与缺氧、乏力有关。
【护理要点】
1.病室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
2.卧床休息。
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清洁,防止压疮发生。
3.根据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半流食或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予低盐饮食。
4.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因使用大量抗生素而继发口腔真菌感染。
5.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做好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
6.合理使用氧气疗法。
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严重缺氧者,可间断麻醉机加压给氧。
7.观察精神症状,及时发现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语言错乱,头痛、嗜睡、烦躁等肺性脑病症状,尽早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8.注意观察球结膜充血水肿情况,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口唇指(趾)甲发绀程度,皮肤出血及颈静脉充盈情况。
9.正确留取痰标本,遵医嘱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10.出院指导①自备氧气瓶,坚持家庭氧疗;②劳逸结合,戒烟戒酒,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③适当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
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病因⏹1、呼吸道病变:慢性支气管炎(约占80%~90%)、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2、肺组织病变: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ARDS等。
⏹3、肺血管病变:肺栓塞、肺血管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4、胸廓病变:严重脊椎后凸或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等。
⏹5、神经肌肉疾病:脊髓灰质炎等。
发病机制⌦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一)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三)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二、右心功能改变和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肺、心功能代偿期:⏹COPD的症状—咳嗽、咳痰、气喘,重症可有紫绀。
⏹肺气肿的体征—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干、湿性罗音。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肥大的体征—颈静脉充盈、第二心音亢进、剑突下收缩期搏动、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神经精神症状等。
⏹右心衰竭:胃肠道淤血症状(食欲减退、腹胀)、夜尿增多、肝脏淤血肿大和疼痛、肝颈静脉反流征、下肢水肿、胸水和腹水等。
并发症肺心脑病: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而引起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的综合征;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肺动脉高压征:心电图检查-右心肥大:超声心动图:其它:鉴别诊断—冠心病常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常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征、糖尿病等体检、X线、心电图检查呈左室肥大为主鉴别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常有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病史,除三尖瓣外的其他瓣膜亦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易于鉴别鉴别诊断—原发性心肌病全心增大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急性加重期原则1积极控制感染2 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3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4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5积极治疗并发症1.控制感染经验用药,院外感染以G+菌占多数,院内感染以G—菌占多数根据痰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2,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3.控制心力衰竭利尿剂原则上使用作用轻、小剂量的利尿剂强心剂选用小剂量、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类药物常用:毒毛花甙K、西地兰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硝普钠4.控制心律失常5.抗凝治疗治疗—缓解期采用综合措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康复治疗、家庭氧疗,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指的是肺部慢性阻塞疾病引起的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
该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通常是肺气肿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
并发症。
在这些疾病发生的过程中,气流受到阻塞,导致肺部气体的非正常积聚,造成肺部气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这些变化随后会引起心脏的负担增加,导致心脏扩大和心率加快等变化。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气促、水肿等症状。
病情逐渐加重,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衰、猝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患者需要及早接受检查和治疗。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可以缓解炎症和改善肺功能。
手术治疗包括肺移植和心脏移植等,可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需要关注个人卫生、肺健康和生活方
式的改变。
不要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和化学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正常的饮食习惯;在户外锻炼时注意呼吸平稳,防止刺激和气体污染。
总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常发生于肺气肿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合理预防是预防和缓解病情的关键。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戒烟、适度锻炼,降低心血管负荷,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内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内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指慢性肺疾病引起的逐渐发展的肺心病综合征。
它是指在长期肺疾病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下,引起右心室肥大、肺动脉压力增高,以及左心功能减退等肺心病综合征的一种病态。
本文将介绍CPHD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病因CPHD的主要病因是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
这些疾病导致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受到影响,血氧含量下降,同时也会引起肺动脉阻力的增加,使得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
长时间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增加会导致右心室肥大,肺循环继续受到影响,引发左心室功能受损。
除了肺部疾病外,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CPHD。
例如,先天性心脏病、血栓栓塞病等。
此外,长期暴露在高原环境下的人也容易患上CPHD。
临床表现CPH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活动或劳动后。
•胸痛或不适感,特别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时。
•咳嗽、痰中带血等。
•足踝水肿,尤其是晚上更为明显。
此外,CPHD还可以引起心律不齐、心悸、头晕等症状。
在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晕厥和呼吸衰竭。
诊断对于疑似患有CPHD的患者,需要经过全面的检查来做出诊断。
典型的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ECG)和心脏彩超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为了确认肺动脉高压,可以进行右心导管检查等测试。
从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和检查综合考虑,医生可以诊断CPHD。
治疗CPHD的治疗需要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于肺部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应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缓解肺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
•对于其他疾病,如血栓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症治疗•给予氧疗来保障患者的呼吸机能,缓解症状。
•使用利尿剂和钙通道拮抗剂等药物来降低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