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12.20 KB
- 文档页数:2
肺源性心脏病一、定义:1、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2、英文名称 corpulmonale3、胸闷气短常见于何种心脏疾患?心脏问题如不及时明确诊断与治疗,往往有生命危险,故切不可轻视心慌气短。
4、常见病因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5、常见症状肺、心功能衰竭二、病因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3.肺血管疾病罕见。
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发展成肺心病。
三、临床表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一)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此期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表现。
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水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
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
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一、执行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卧床休息。
心肺功能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持续低流量吸氧。
三、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心力衰竭时给低钠、低盐饮食。
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时避免直接吹风,以防受凉、室内交叉感染。
五、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体温计神志变化。
六、留痰观察并做痰培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七、注意口腔卫生,全身水肿时,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用利尿剂时,严格记录出入量,防止电解质紊乱。
八、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病人咳嗽及排痰,经常变换体位并轻拍背部,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对咳嗽反射弱、无力排痰者,应经常吸痰。
九、痰液粘稠时,应用雾化吸入,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
十、气管切开者,执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十一、应用呼吸兴奋剂时,不要用量过大或给药过快,以免出现呼吸过快、烦躁不按、面色潮红、出汗、呕吐、肌肉震颤等副作用。
十二、观察消化道出血和血管内凝血情况、如出现腹胀、呕吐咖啡样液体或柏油样大便、牙齿出血、渗血、皮肤紫斑、血尿和阴道出血等,应立即通知医师。
肺心病的护理常规
肺源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而肺心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要格外注意护理时应了解的要点及方法,主要有以下5点:
1、肺心病患者要依据个人状况,作一些适当的活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比如打太极拳、早上散步、做深呼吸运动。
可以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但是锻炼时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分劳累aD8dD4d。
2、肺心病患者还可以适量的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
亦可使用中医扶正固本的方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B7dE3dN。
3、不滥用抗生素,病情好转并且稳定后要停用抗生素。
不应久服抗生素,以免出现耐药性或者发生其它病菌的感染6dB2dL8。
4、肺心病患者还要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以免引起感冒而加重病情。
每早可以食冷饮,以锻炼耐寒能力;应保持居室整洁安静,无烟尘。
冬天要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新鲜dD1dG7d。
5、情绪的快速变化可以加重病情,因为老人生活自立能力差,又长年有病,易产生自卑感,亲人一时照顾不周的时候,常常更重失落绝望的感觉,以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应作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既应正确对待自己,也应该理解他人。
此外依据个人嗜好,可以参加一些文娱活动。
保持较好的情绪与乐观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病患的信心。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及出院随访效果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PHD) 是指由肺部疾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和体质差异,容易出现肺源性心脏病,而且病情常常较为严重。
在护理和出院随访过程中,应该注重差异化护理,并严格按照医嘱和预防措施进行操作,以保证患者康复和健康。
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病情变化的动态,按照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健康宣教和康复训练。
特别是,在患者呼吸困难或其他不适的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病情。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 帮助患者进行基本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漱、活动等。
2. 按时进行评估、观察和护理,包括不同的生命体征、肺泡氧气饱和度,呼吸困难难度评估,以及相关的人工气道保护等。
3. 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护,随时观察肺源性心脏病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4. 常规监测患者的饮食、体重、心率、血压等变化情况,对生理情况进行改善和调节。
5. 对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药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辅助西药治疗,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中药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出院随访是护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康复和生活情况,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出院随访的时间因患者病情而异,一般为 1 个月左右。
随访护理内容包括:1. 制定随访计划,包括病情观察及家庭支持、饮食和锻炼等方面。
2. 定期电话、视频或家访,了解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等。
3. 对于康复不良、情绪低落等状况,及时安排专业医疗人员进行咨询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锻炼。
4. 及时劝阻患者吸烟,控制环境中的烟雾和尘埃,治疗并控制慢性病症。
5. 对于病情加重或者有其他需要医疗干预的情况,指导患者及时就医,同时也应该及时通知医院。
总之,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和出院随访中,我们应该注重个体化的护理方式,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进行医疗和康复指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血氧、神志的变化。
2.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球结膜水肿等。
3.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气味、量;呼吸困难、发绀的程度。
4.观察水肿的部位和程度。
【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心功能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下肢水肿者应抬高下肢;恢复期适当活动,以能耐受为度。
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
病情严重者给予半流质或鼻饲饮食。
水肿者,宜限制水和盐的摄入。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和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4.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通过面罩或呼吸机给氧。
5.遵医嘱应用强心利尿剂,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疗效。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患者烦躁不安时,警惕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未建立人工气道者慎用镇静剂,以免诱发和加重肺性脑病。
给予床栏,防坠床。
7.卧床和水肿的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8.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别按其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9.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多疑、敏感、依赖等心理。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改善通气。
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横膈式呼吸。
横膈式呼吸方法:护士将双手放在患者腹部的肋弓下缘,嘱患者吸气。
吸气时患者放松肩膀,通过鼻吸入气体,并将其腹部向外突出,顶着护士的双手,屏气1秒钟,以保持肺泡张开。
呼气时,护士双手在患者肋弓下方轻轻施加压力,同时让患者用口慢慢呼出气体。
护士陪同练习数次后,患者可将自己双手放在肋下练习操作。
2.适当的全身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戒烟酒。
3.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染的公共场合。
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结构、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发病关键),右心负荷加重,以致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缺氧引起肺动脉痉挛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
发病机制:★各种肺疾病引起机体缺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大→右心室扩大→右心衰竭一、病因1.支气管、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凸、类风湿关节炎等。
3.肺血管疾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炎等。
4.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均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思考:肺心病的发生过程?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A.支气管哮喘B.胸廓畸形C.肺结核D.慢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E.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支气管、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肺心病发病的关键环节是A.右心功能的改变B.肺小动脉炎C.睡眠呼吸暂停D.肺动脉高压E.胸廓畸形『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肺心病发病的关键环节是肺动脉高压。
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缺氧B.血液粘稠度增加C.继发性红细胞增加D.肺部毛细血管微小栓子形成E.血容量增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缺氧。
二、临床表现1.肺、心功能代偿期:未发生右心衰(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1.肺、心功能代偿期:(1)症状: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即:慢支+COPD的症状)(2)体征:①发绀②肺气肿征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征③P2④剑突下心脏搏动★:提示右心室肥厚扩大(右心重塑顺钟转位)⑤部分病人颈静脉充盈不属于肺心病代偿期特征的临床表现是A.发绀B.呼吸困难C.颈静脉充盈D.肺部叩诊过清音E.主动脉第一心音亢进『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肺、心功能代偿期的临床表现:1)症状:咳嗽、咳痰、气急、喘息,活动后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受力下降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概念】
指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护理评估】
1、评估病人的呼吸形态、频率,有无紫绀,精神状态,神志和尿量。
2、评估水肿的部位和程度,评估增加心脏负荷的原因及诱发因素。
【护理措施】
1、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呼吸困难严重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
因高糖食物易造成痰液粘
稠,故宜少食。
3、合理用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4、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清醒病人应鼓励咳嗽排痰,痰液粘稠者可行雾化吸人后排痰。
5、正确记录和计算静脉输液量和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
6、指导病人戒烟,以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的加重。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肺心病加重时的症状,如痰量突然增多,呼吸费力,心
悸,嗜睡等,应及时就医。
2、指导在家氧疗患者低流量吸氧的重要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1)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卧位,一般采取半卧位,以减少耗氧量,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减轻呼吸困难。
2)心肺功能代偿期: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进行缓慢的肢体肌肉活动,缓慢增加活动量,以不引发疲劳、不加重疲劳为宜。
对有肺性脑病先兆者,予以床挡或约束肢体。
2.饮食护理:限制钠、水摄入量,出现腹水或水肿、尿少时,钠盐<3g/L,摄水量<1500mL/d,热量至少12.54kJ/(kg·d),其中蛋白质为1.0~1.5g/(kg·d)。
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多食高纤维蔬菜及水果,防止因便秘、腹胀加重呼吸困难。
少食多餐,软食为主,进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
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3.病情观察:1)观察评估病情:咳嗽、咳痰的性质、颜色、量;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及变化特点,呼吸困难程度;水肿出现的部位及程度;有无尿量减少、心悸、腹胀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2)观察肺性脑病症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
根据病情限制输液量,控制输液速度。
3)观察用氧效果: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一般1~2L/min,防止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抑制呼吸,导致肺性脑病。
4.用药护理:1)避免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以免抑制呼吸。
2)应用利尿剂,注意低钾症状,尿量多,口服排钾利尿剂时,一般不超过4d。
3)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脉搏、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
4)应用血管扩张剂,注意观察心率、血压、血氧分压、CO2分压情况。
5)使用抗生素,观察有无继发的真菌感染。
5.基础护理: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睡前不要运动,用温水洗脚、背部按摩等方法促进睡眠;避免饮酒或咖啡等;指导患者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定时更换体位。
6.专科护理: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者执行相应的护理常规。
7.安全护理:严格执行跌倒、坠床评估,压疮评估,用药安全,身份识别,手卫生,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案例编号:101011知识点:肺心病患者的护理评估;肺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水肿的护理措施;家庭氧疗的方法和目的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肺心病;右心衰竭;右心衰护理;水肿护理;家庭氧疗患者,男,70岁,高中毕业,商人,吸烟史20年,每天2包。
因“反复咳、痰、喘10年,加重伴尿少,双下肢浮肿5天。
”入院。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以后症状反复发作,逐年加重,多次于当地医院拟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经抗炎、祛痰、平喘治疗后好转。
5天前受凉后咳嗽咳痰加剧,痰黄白相间,粘稠不易咳出,胸闷气急明显,不能平卧,尿量减少,每天约700-800ml,双下肢浮肿。
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咯血,无晕厥,无肉眼血尿。
感虚弱,胃纳差。
否认既往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肿瘤、间质性肺病等慢性肺部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6.5℃,P 74次/分,律齐,R 32次/分,BP 132/78mmHg,SpO2 82%,神志清楚,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桶状胸,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中度浮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右房肥大(图1)。
心脏彩超:三尖瓣少量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
胸片:两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紊乱,右下肺肺动脉扩张,横径18mm;肺动脉段凸出,高度4 mm;右心室扩大。
肺功能: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5×109/L,嗜中性粒细胞86.5%L。
图1 右房肥大医疗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失代偿期)入院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饮食,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甲强龙、多索茶碱、氨溴索、西地兰、速尿、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治疗,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痰培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咳嗽、咳痰、呼吸、意识情况。
2.了解患者有无头痛、失眠、食欲下降、腹胀等情况。
3.查看水肿部位及程度,了解患者尿量。
二、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心肺功能失代偿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下肢水肿者应抬高下肢;恢复期适度活动,以不加重症状、不引起疲劳为度。
2.给予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含糖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必要时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
3.根据呼吸困难类型及缺氧程度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一般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4.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和鼓励有效咳嗽和排痰,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正确留取痰标本。
5.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护器具,如床栏、约束带、防止跌倒坠床。
6.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7.协助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疮。
8.给予心理疏导。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坚持家庭氧疗。
2.注意防寒保暖,戒烟酒,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鼓励患者加强营养,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4.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变化征象及时就诊。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咳嗽,咳痰、呼吸、睡眠、饮食、心理状态等情况,是否坚持呼吸功能锻炼。
2.嘱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