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心内科急诊中的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71.38 MB
- 文档页数:301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ge vivid 7和ge vivid i 便携式彩超对临床诊断和疑似诊断心血管疾病患者253例进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急重症患者158例,待完善各项检查确诊后再回顾分析超声心动图声像图,以评估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158例急重症患者中有83例存在左心功能减低,85例心梗患者均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修正了临床第一诊断56例,包含了严重的心包填塞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2例,封堵器脱落1例,主动脉夹层3例;补充了临床诊断63例,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原来的治疗方案。
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为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修正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评估心脏功能、治疗效果和预后。
【关键词】床旁超声心动图心血管疾病诊断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运动功能及与大血管的连接关系,还能够很好地显示彩色血流情况,对于大部分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不仅可以作出迅速、准确的诊断,还可以对血流动力学变化作出定量分析,目前在急重症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而床旁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便携式超声心动图因其方便、快捷、无创、诊断准确等优点,对临床特别是对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的各科室的住院患者及急诊抢救室患者,共253例病例,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00例;年龄:15~79岁,平均57岁。
涉及12个科室,检查人次260人次(其中5例分别检查2次,1例检查3次)。
心内科80例,呼吸内科10例,血液内科8例,放化疗中心3例,肝胆外科5例,普通外科4例,心胸外科15例,干部病房5例,妇产科2例,儿内科4例,消化内科6例,急诊科111例。
心内科专科指标项目心内科是一个涉及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的专科,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心内科是重要的诊疗部门。
为了确诊心脏疾病,心内科医生需要做出一系列检查和评估,下面我们来看看心内科常用的指标项目。
1.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检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方法,用来检查心脏节律和心肌缺血等问题。
它是一种快速、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放置电极在患者皮肤上,记录心脏电信号并输出成一张图形,医生可以通过这张图来判断心脏是否有异常。
2. 血常规:通过查看患者的血液数据,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有炎症或贫血等问题。
3. 胸部X光(CXR):胸部X光是检查心脏及肺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显示心脏大小和形态、炎症或阻塞的肺情况等。
4.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波检查来显示心脏的大小、功能和形态,包括心脏的瓣膜、心肌和血管等结构。
它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5. 心脏MRI:心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心脏大小和形态、心肌结构和功能等。
它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是一种比超声心动图更精确的检查方法。
6. 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是一种检测心肌损伤的血液检查方法,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I和T等指标。
当心肌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这些指标水平也会升高。
在进行心内科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提前空腹,避免饮食、饮水、烟酒等刺激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心内科专科指标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泛,但通过组合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医生可以确定心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应保持配合,遵守医生的建议,以便更快地康复。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应用超声波回声探查心脏和大血管,以获取有关图像信息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它也是属于超声检查的一种。
检查者运用探头发出超声波,超声束通过各层机体组织,同时反射的回波在探头不断发射超声波的间隙被接收,并转化为显示屏上相应的运动图像信息。
当医生怀疑患者有心脏问题的时候,会建议患者做一个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由专门的超声科医生完成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常听说的心电图检查完全不一样,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节律的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检查,了解患者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分析血流速度和方向、以及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以明确心脏情况,辅助诊断心脏相关疾病。
超声心动图常应用于诊断以下疾病:心肌梗死(由于提供心脏血供的冠状动脉管腔突然闭塞导致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并坏死)、心力衰竭(由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不好导致静脉血液淤积和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先天性心脏病(影响心脏正常工作的出生缺陷)、心瓣膜疾病(由于心脏瓣膜结构异常而影响心脏血流)、心肌疾病(心脏壁增厚或者心脏腔室变大)、心内膜炎(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以上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超声心动图检查过程超声心动图有多种类型,最为常见的就是经胸壁超声心动图。
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其检查过程。
除了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外,患者检查前不需要特别的准备。
在做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会要求患者平躺在检查床前,脱掉上半身的衣服,暴露出胸前壁。
当患者躺下时,有时会在其胸前贴上电极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律情况。
检查医生会将润滑凝胶涂在超声探头或者患者的胸壁上,然后将超声探头置于患者的胸壁进行检查。
超声探头会连接到监视器上,显示器就会显示并记录所产生的图像。
患者不会听到探头产生的声波,但是在检查期间患者可能会听到嗡嗡的声音,这是正常的。
那是超声探头收集到的通过心脏的血液声音。
检查通常需要15到60分钟,做完之后就可以离开。
心内科专科指标项目心内科是医学中的一个专科,主要研究和治疗与心脏相关的疾病。
心内科专科指标项目是在心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所用的一些主要指标。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内科专科指标项目。
1.心电图(ECG):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了解心脏的功能和节律是否正常。
它可以检测心脏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等情况。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和测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检测心脏的大小、心室壁运动、心脏瓣膜的功能等,对于许多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十分重要。
3. 心肌酶谱(Cardiac enzyme profile):心肌酶谱是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常见的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
4. 血压检查(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血压检查是通过测量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通常采用袖带式血压计进行测量,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
5. 心脏负荷试验(Cardiac stress test):心脏负荷试验是通过运动诱发心脏负荷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常见的方法包括跑步机试验和药物激发试验,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心脏瓣膜功能等。
6. 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方法,通过注入碘酸盐造影剂来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它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堵塞等问题,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7. 心律失常检查(Arrhythmia monitoring):心律失常检查是通过监测心电图来观察心脏节律是否正常。
常见的方法包括24小时Holter监测和事件记录器,可以了解长时间和间断性的心律失常情况。
8. 心脏起搏器检查(Pacemaker check):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装置,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疾病。
定期检查心脏起搏器的功能是否正常,包括检查起搏器的电池寿命、起搏器的功能设置等。
心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心内科是专门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科室,常用的技术操作规程有很多,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
以下将对这些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1.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和心律的一种方法。
操作规程如下:(1)患者应保持安静,放松双肢和上半身。
(2)准备好心电图仪器,正确连接电极。
(3)涂抹导电凝胶或涂抹电极粘贴剂,使电极牢固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
(4)保持患者肢体放松和不移动,文明引导患者深呼吸或保持正常呼吸。
(5)启动心电图仪器,进行记录,持续记录至少10秒钟,确保准确和完整的心电图记录。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波技术来检查心脏的形态和功能的一种方法。
操作规程如下:(1)准备好超声心动图仪器。
(2)患者取仰卧位,左侧卧位或半左侧卧位,露出胸部。
(3)涂抹适量的超声波导电凝胶于超声探头上。
(4)保持探头与患者胸壁贴合,通过不同的探头位置获得多个心脏断面图像。
(5)记录心脏的不同部位、心室功能、瓣膜功能、血流速度等指标。
3. 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脉造影是通过X射线摄影来观察冠状动脉的血管情况,诊断冠心病及血管病变的一种方法。
操作规程如下:(1)准备好X射线机和造影设备。
(2)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包括解释病情、获得知情同意、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
(3)局麻麻醉患者鼠尾动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
(4)将导管引导至心脏冠状动脉入口,并注射造影剂进行造影。
(5)通过摄影机观察、记录并分析冠状动脉的血管情况。
4.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在患者心脏中植入起搏器设备,以补充心脏节律功能的一种方法。
操作规程如下:(1)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包括解释病情、获得知情同意、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
医院心血管内科危急重症救治流程一、患者评估与诊断1.1 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和意识状态等。
1.2 采集患者的详细病史,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等。
1.3 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快速进行初步诊断。
二、抢救准备与团队组织2.1 立即向医院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ICU)发起危重患者抢救通知,启动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2.2 组织抢救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医生、护理人员、急诊医生、重症医生、心脏外科医生等专业人员。
三、危重患者抢救措施3.1 药物和液体管理:-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开始输液治疗,纠正液体和电解质紊乱。
-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合理使用快速效应的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3.2 呼吸支持:- 对存在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包括氧疗和机械通气。
3.3 心脑监护与治疗:- 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实施心电监护、动态血压监测等。
- 对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病情进行积极治疗,如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
3.4 外科干预:- 如病情需要,及时联系心脏外科团队,进行紧急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四、抢救后的监护与警惕4.1 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调整。
4.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后续治疗和康复计划,如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进一步管理。
以上是医院心血管内科危急重症救治流程的一个示例,具体的实施和细节应根据医院和医疗团队的实际情况、政策和流程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建议在最终确定流程前,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充分沟通和讨论,以确保危重患者抢救工作能按照最佳实践和标准进行。
急诊床旁超声在急诊疑似心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8-06-14T15:52:23.3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7期作者:曹浩然魏吉丽周静[导读] 急诊床旁超声在急诊疑似心脏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以及鉴别中提供了相对快捷、安全且可靠的资料。
(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急诊疑似心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110例疑似心脏疾病患者,进行急诊床旁超声的心动图监测,结合临床诊断结果分析超声心动图的资料。
结果:急诊床旁超声检出的阳性患者107例,床旁超声诊断的阳性率97.27%,当中93例患者超声诊断心血管异常,9例患者超声诊断胸腔积液,5例超声检测未见有异常。
结合临床的诊断结果,超声诊断相符心脏疾病79例,诊断符合率为74.3%,其余31例患者均经过修正或者改变临床的诊断决策结果。
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在急诊疑似心脏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以及鉴别中提供了相对快捷、安全且可靠的资料,急诊床旁超声具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诊床旁超声;疑似心脏疾病;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02急诊的床旁超声检查是作为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上的一个补充,在当今的临床诊断当中已逐渐的成为紧急的心脏疾病相关突发事件的协助诊断手段[1]。
以往对急诊的收治重症患者因院设备及医疗环境的限制,多是需要靠临床医生的经验结合进行患者抢救以及治疗,往往需要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实现之后再进行检查[2]。
这种模式造成了过去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了解往往不够及时,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3]。
但随超声的设备更新以及相关医疗技术发展。
便携式床旁超声的出现也逐渐的为临床的诊断提供极大的帮助。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10例疑似心脏疾病患者的资料展开分析,探讨床旁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及具体应用价值,现作报告如下文。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一、胸部X线检查1. 检查前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目的。
2. 患者应该站在X光机面前,并注意身体的摆放。
3. 建议患者穿上透视衬衫,以便观察胸腔内部情况。
4. 保持患者的呼吸自然,避免深呼吸或屏气。
5. X线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诊断准确性,拍摄时注意片子的清晰度和曝光时间等因素。
二、超声心动图检查1. 检查前应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 患者左侧卧位,露出左胸,用医用凝胶作为传导介质。
3. 检查过程中应观察未成年人是否有情绪波动,促进患者放松和配合。
4. 检查结束后,清理患者体表的凝胶,告知患者等待医生结果分析,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
三、心电图检查1. 检查前应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在检查前2小时停止运动、吸烟、喝咖啡等刺激性食品。
2. 患者应脱掉上身衣物,剃掉必要位置的汗毛,保持身体平静,避免惊吓和情绪波动。
3. 确保电极点与患者皮肤接触良好,检查前应涂上温和的皮肤净化剂,促进导电效果。
4. 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呼吸状况,及时配合患者做不同姿势的检查,提高诊断准确度。
5. 检查结束后,记录好信息,给予患者相应的建议,并告知医生进行分析诊断。
四、心脏造影检查1. 检查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并告知检查的目的和术前注意事项。
2. 注射造影剂前,要先进行过敏反应的筛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3. 检查前应禁食禁水,尽量排空肠道,减少手术风险。
4. 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全程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
5. 检查结束后,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出现难以承受的不适症状,安排患者恢复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