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影像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
肺隐球菌病7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李继萍;乜庆荣;韩雪峰【摘要】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P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便提高对PC诊断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C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等临床资料.结果 7例肺隐球菌病,男2例,女5例,有基础疾病者5例,均有临床症状,并发隐球菌脑膜炎1例,都使用氟康唑治疗,疗程0.5~1.5年不等.胸部CT显示6例为结节肿块型,1例为肺炎型.病变6例分布于下肺,1例分布于上肺.结论氟康唑治疗肺隐球菌病有效;肺隐球菌病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型,多分布于下肺.【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02【总页数】3页(P193-195)【关键词】肺隐球菌病;胸部CT;治疗【作者】李继萍;乜庆荣;韩雪峰【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科,北京 102401;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科,北京 102401;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科,北京 102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9.4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coccosis,PC)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在整个肺部侵袭性真菌病变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肺曲霉病、肺念珠菌病[1-2]。
肺部若以隐球菌感染为首发部位,或者仅有肺部感染者,称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病(Primary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PC)[3]。
肺隐球菌病多起病隐匿,为条件致病性真菌病,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以结节及肿块影为主,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常难以早期作出诊断,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尤其是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不易及时发现[4]。
该文对7 例肺隐球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等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l.l 一般资料7 例患者中,男性2 例,女性5 例;年龄42~74 岁,平均57.85 岁,其中50~75 岁患者5 例(71.42%)。
肺隐球菌病CT征象荟萃肺隐球菌肺隐球菌病(PC)是新生隐球菌或格特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侵袭性肺部真菌病。
现对我院近10年收治确诊的67例,患者中发生年龄分别17岁~65岁,平均44岁。
现进行归纳和总结如下:病理改变:在67例PC病变病理报告中,其大部分的描述是:在光镜下肺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被镜界不清,被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肉芽组织代替,部分结节有明显融合,结节病变主要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其中可见多核巨细胞胞浆吞噬较多的真菌孢子,胞壁透亮,有明显折光性。
病灶区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部分肺腺泡及肺泡腔内见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胞栓形成。
在PC病理报告中总结出,弧立肉芽肿型、粟粒肉芽肿型、肺炎型[6]。
从尸检中病理分为;肉芽肿型、肉芽肿性炎症型、间质感染型、广泛肺侵犯型。
PC以间质性感染及浸润为主要病变在国内报告较为少见。
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中分结节型、肿块型、浸润实变型、播散型、混合型五种。
我院近10年收治确诊的67例PC中,结节型病灶44例/65.7%;肿块型病灶3例/4.5%;浸润片状实变型11例/16.4%;弥漫播散形结节3例/4.5%;粟粒型1例/1.5%;结节片状混合型5例/7.5% 。
虽然病灶形态多样,但以结节灶多见。
67例PC患者病灶以单结节型、多结节型、肿块型为主的三种形态病灶中,发生于右肺下叶38例(56.7%),左下肺叶9例(13.4%)。
片状实变型和结节片状混合型16例,其中发生右下肺叶12例(17.9%),两肺上下肺叶4例(5.9%)。
两肺弥漫型4例(5.9%)。
病灶发生空洞的28例(41.7%),其中单发较规则椭圆形空洞7例(10.4%),多发不规则厚壁空洞21例(31.3%)。
在该组病例显示病灶以单结节状、多结节状为多。
病灶多发生于右肺下叶为多,其次为左肺下叶。
病灶以不规则多发厚壁空洞为多,以两下肺叶边缘及胸膜下为多等相关影像学特点较明显。
病例的影像特征分析一、结节型1.单发结节型PC单发结节多分布于两下肺叶,以下肺叶周边部或贴近胸膜下较常见,结节质地均匀、边界较清但不光滑,真径常在1.0~2.5Cm。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CT表现崔允峰,刘庆伟,修建军,杨玉海,赵素红,李 飞,刘 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南 250033)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与CT诊断。
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结果:上、下肺各2例,查体发现1例,3例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1例伴低热及乏力。
CT表现除1例呈类圆形外,3例为不规则肿块,边缘不规整,1例有浅分叶。
4例均位于肺的边缘部分并靠近胸膜。
结论:原发肺隐球菌病以孤立性结节为最多见,结节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部分病人可有厚壁空洞,且绝大多数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少数病例可为多发结节或渗出性实变。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814.42;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02)01-0016-03The clinical and CT findings of prim ary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CUI Yun2feng,LIU Qing2wei,XIU Jian2jun,et al. Department o f Radi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 f Shandong Univer sity,Shandong,Jinan,250033,China【Abstract】 Objective:T 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CT findings of primary pulm onary cryptococcosis(PPC).Methods:The clinical and CT findings of4patients with PPC proved pathologicall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and the literature about PPC from1998to 2001was reviewed.R esults:The patients consisted of2males and2females with ages25to60years.T w o patients presented as a mass in the upper lobe and2as a mass in the lower d respiratory symptoms,such as cough,chest pain occured in3patients except 1.CT showed a s olitary irregular mass in3cases and a round mass in another one.The margin of all masses were irregular and one had shallow notch.All lesions located at the peripheral edge of the lung and adjacent to plural.Conclusion:M ost PPC presented as s olitary nodule or mass on CT.The size of lesions varied from1to10cm in diameter.The cavity could be found in s ome masses with sm ooth wall inside.Alm ost all lesions located at subpluarl region.【K ey w ords】 Pulm onary cryptococcosis;T om ography,X2ray computed 原发肺隐球菌病(primary pulm onary cryptococcosis,PPC)在肺真菌病中是较少见的一种,但近年来的病例报告有增加的趋势。
肺隐球菌病少见CT征象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肺真菌病。
新型隐球菌以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鸽粪中,囚为鸽粪中的物质及温湿度适宜于新型隐球菌生长。
尽管肺部常被认为是新型隐球菌的入侵门户,但肺隐球菌感染却相对少见。
该菌对中枢神经系统具亲嗜性,临床以隐球菌脑膜炎最多见。
播散性隐球菌病是指:肺隐球菌病同时并发肺外隐球菌感染,以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和前列腺累及较常见。
【流行病学和病理表现】有症状的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
新型隐球菌不产生毒素,感染不引起组织破坏、出血、梗死或坏死,也不引起纤维化和钙化。
病原菌对组织的直接作用是由于酵母菌细胞增加占据空间和压迫所致。
但是肺隐球菌病的病谱很广,不同患者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改变差异很大。
这些差异与其免疫发病机制和免疫病理学密切相关。
荚膜作为新型隐球菌毒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其抵抗吞噬和下调免疫反应的双重作用。
隐球菌肉芽肿是肺隐球菌病的病理特征,主要沿支气管周围分布,形状不规则、灰白色半透明、质地坚韧,在肉眼标本上与肺癌不易鉴别。
根据病变的进程,一般早期形成胶样病灶,晚期为肉芽肿病灶或者纤维结缔组织病灶,各期均可在病变组织中在见隐球菌病原体,具有确诊意义:病变类型与患者免疫状态有关,免疫力正常者常形成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病变、在巨噬细胞胞浆内含有被吞噬的隐球菌。
而免疫力低下者则不易见到肉芽肿形成,相反,在肺泡腔内充满隐球菌孢子,病灶内有较多的黏液性物质,缺乏炎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病人可以有发热、咳嗽,以干咳为主或有少量痰液,常有胸痛和轻度气急。
其他症状包括少量咯血、盗汗、乏力和体重减轻。
由于患者免疫状态的不同,可以形成两种极端:其一是无症状患者,系影像检查而被发现,见于免疫机制健全者,组织学上表现为肉芽肿病变;其二是重症患者.有显著气急和低氧血症,并伴有某些基础疾病和免疫抑制状态。
132肺隐球菌病的CT 影像学特征分析孙晓坤1,丁祖虎1,赵松威1,王庆波2(1.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2.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摘要】 目的:观察肺隐球菌病的CT 影像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或细菌学确诊,且接受肺部CT 检查,观察肺隐球菌病的CT 影像学特征。
结果:经病理检查或细菌学证实的6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患者肺部CT 影像表现以结节或肿块、单发或多发斑片影、斑片影与结节或肿块影混合为主;其中多发结节型33例,单发结节型21例,突变型7例,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CT 征象特点不同;病理对照结果发现,结节切面颜色主要表现为灰黄色,边界非常清晰,通过穿刺活检的方式可观察到纤维组织增生病。
结论:经肺部CT 增强扫描,可为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且不同病理分型的肺隐球菌病的CT 检查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诊断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CT;病理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19. 05. 059中图分类号: R519.4;R81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9)05-0132-03A 组菌阴肺结核阳性检出率和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
当人体首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并感染后,外周循环血液中的T 细胞逐渐致敏转化,第2次接触后,其增殖活性在短时间内提升,使得外周循环血液中γ干扰素水平随之不断提高。
因此,可在菌阴结核杆菌患者外周循环血液中检出γ干扰素[8-10]。
T-SPOT.TB 法适合结核病疑似病例和结核潜在感染病例的诊断,且年龄及性别等一般信息,免疫系统功能水平、抗结核药物对T-SPOT.TB 法结果的影响有限。
TB-Ab 检测通常用于检测IgG、IgM 等,但其结果会受到交叉抗原、既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史等因素的影响,故多建议联合其他诊断方式,以达到减少假阳性的目的。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0年第19卷第5期表现为两肺多发斑片状、结节、团块或片状影等多种形态、密度的病灶混合存在。
多发结节和多发结节并团块或片状病灶组中显示病灶数不定,从3个到多于lo个,每例病灶都大小不一。
增强病例结节、团块或片状实变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强化,部分结节或肿块可见坏死,空洞壁强化。
主要伴随征象:①空洞征11例(30.6%)。
均为厚壁空洞,内无液气平面。
其中l例见于单发结节,2例见于孤立不规则团块,5例见于多发结节、刚块或片状组;3例见于弥漫混合型中的结节、跚块。
空洞可位于病灶中央或偏心性,偏心性为主。
②空气支气管征5例(%),6例浸润实变型PC中5例出现李气支气管征。
③晕征7例(19.4%)。
其中4例见于多发结节、团块或片状影,单发结节、多发结节、孤立团块各1例。
④胸膜牵拉征6例(6%),见于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中。
其他胸部征象:3例见肺fj、纵隔淋巴结增大,最大者短径≥lcm,增强后均匀强化,无坏死表现。
l例伴胸腔积液。
3.治疗和随访:36例病例均给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术后均抗真菌治疗。
通过一系列治疗后的追踪随访发现,多数结节病灶。
无论孤立结节或是多发结节,均呈进行性缩小,病灶数目减少;渗fI{性病灶减少或消失;团块病灶内空洞较治疗前稍增大,但空洞壁进行性变薄,周围出现纤维条索灶。
讨论PC是一种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真菌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丁肺曲霉菌病,在肺真菌病中占第2位Ⅲ。
没有任何肺原发病症和肺结构异常而形成肺隐球菌感染称为原发性隐球菌型肺炎|21。
近20年来,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国外已成为AIDS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同已将其列为乙类传染性疾病。
1.PC的临床:PC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男性多见,本组男略多于女。
以往认为免疫损害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包括糖·271·尿病、结节病、白血病、晚期肿瘤、艾滋病(AIDS)以及器官移植者和接受激素治疗者为本病高危人群。
不同类型肺隐球菌病丨CT征象分析来源:熊猫放射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于感染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肺部真菌病。
该病好发于免疫低下人群,但也常见于免疫正常人群。
以往研究发现免疫低下及正常者均可感染隐球菌,免疫低下者更常见,而近年研究中免疫正常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甚至较免疫异常人群更多见。
病灶的总体表现类型:•结节肿块型•片团实变型•混合型CT征象•病变以结节肿块型多见,其次为片团实变型及混合型,病灶总体分布较局限,主要累及单侧肺、单个肺叶。
•病灶密度较高,以多发为主,大小不等,但分布较为局限,多聚集于肺野外带近胸膜处,部分病灶融合。
•各型病变的病灶均主要累及肺野中外带,且以双肺下叶略多见。
•毛刺征更易发现于晚期病灶中,而晕征( 早期渗出) 在免疫正常者中更常见。
•结节或肿块内可出现空洞,其主要位于病灶中心区,形态多不规则,壁厚不均匀,内缘凹凸不平,部分空洞内可见残留坏死物。
空洞多见于免疫缺陷或低下者。
•片团实变型病灶长轴多与胸膜平行,收缩征常见,较具特征性。
片团实变影的密度多较高,其内支气管充气征常见,但支气管远端多变窄,部分可贯穿整个病灶。
结节及肿块多见可能与PC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隐球菌感染后可直接在肺部形成非干酪性肉芽肿,也可为渗出性病灶,因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病程多较长,后者随着病程迁延,部分可转变为局限增生性病灶,最终也表现为结节或肿块。
病程中随着病灶吸收及非干酪样肉芽肿和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增多,早期较为弥漫的实变影趋向局限,并逐渐出现各种收缩征象,最终表现为中外带分布为主的片团状影。
免疫异常与免疫正常者在病变分布及类型方面的差异不明显。
男,43岁,右肺中叶外带片团影伴周围少许磨玻璃影,其近端肺血管及支气管聚拢( 收缩征阳性)。
女,52岁,双肺下叶中外带片团、实变影,间断累及胸膜,病灶长轴与胸膜平行,远端缩小并与胸膜夹角呈锐角( 白箭) ,左肺下叶体积缩小,邻近斜裂移位( 黑箭) ( 收缩征阳性)。
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表现冯瑞枝;林波淼;梁文;田霞辉;袁阳光【摘要】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CT影像表现,加强对本病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方法搜集本院2008至2015年间经病理确诊的26例PC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26例PC患者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8岁。
CT表现形态多样:(1)孤立结节或肿块型7例;(2)多发结节或肿块型7例;(3)实变型1例;(4)弥漫混合型11例。
所有结节或实变均位于肺外带,呈聚集分布,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所有病例未见钙化,有20例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1例出现厚壁空洞,11例呈宽基底状紧贴胸膜,4例周边出现“晕征”,2例小结节出现“胸膜凹陷征”。
增强扫描:3例出现不均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坏死灶;1例孤立结节呈周边强化,中间密度稍低;2例实性结节呈均一强化。
结论 PC的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位于肺外带,呈聚集分布,病变内部多见支气管充气征,呈宽基底向外紧贴胸膜,厚壁空洞。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imaging features of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 PC) ,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and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rate. Meth-ods CT images of 26 patients with PC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5. Results The 26 cases with PC included 14 males and 12 females, aged from 31 to 65 years, with a median age of 48. CT appearances were various, 7 cases showed solitary nodule, 7 cases showed multiple nodules, 1 case showed lobar consolidation, and 11 cases were diffuse mixed pattern. All the lesions with irregular margin were aggre-gately located at the periphery of lung. Calcification could not beseen in any cases. Air bronchogram could be seen in 20 cases. 11 cases had thick-walled cavity. 11 cases showed a wide base shape outwardly close to the pleura, 4 cases were surrounded by the“halo sign”, and 2 small nodules revealed pleural indentation sign. The enhanced scan showed 3 cases with uneven enhancement with low density necrotic foci scattered. 1 solitary nodule with slightly lower intermediate density, and 2 solid nodules.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CT appearance of PC are various, they often aggregately located at the periphery of lung with air bronchogram sign, thick-walled cavity, and wide base shape out-wardly close to the pleura.【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6(021)011【总页数】4页(P1986-1989)【关键词】肺;隐球菌;病理;计算机体层成像【作者】冯瑞枝;林波淼;梁文;田霞辉;袁阳光【作者单位】510282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诊断科; 523326 广东广州,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510282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诊断科;510282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诊断科;510282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诊断科;510282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肺隐球菌病(PC)为一种内脏真菌病,主要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发病可呈慢性或亚急性。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影像诊断时间:2009-12-25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男19岁,左肺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性肺炎。
(表现为斑片影)肺隐球菌病是一种少见的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病。
隐球菌属于霉菌中的一种,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在土壤、鸽粪中居多。
人体通过吸入隐球菌孢子,造成肺部感染,可再经血循环引起其它脏器感染。
肺部常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首发部位。
在整个肺部真菌病变中,仅次于肺曲菌病,占20%左右。
1、临床: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亦可有发热、胸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与肺癌、肺炎及肺结核等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的表现相似;少数病例无症状,通过体检发现。
发病年龄为20~65岁,婴幼儿及老年人较少见。
2、病理:肺隐球菌病常见的病理类型有3种:孤立性肉芽肿型、粟粒性肉芽肿型及肺炎型。
病理学改变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状况。
免疫功能完善者,早期是胶样病变,病变逐渐发展形成肉芽肿,此时病变的显著特点是有形成团块的倾向。
免疫功能低下者为胶样病灶,不易见肉芽肿形成且易在肺内播散。
诊断主要依靠穿刺或病理检查,痰培养、脑脊液培养、涂片查到隐球菌有助于诊断。
在组织中若能找到隐球菌或培养中有隐球菌生长为肺隐球菌病确诊的依据。
PAS染色因其黏液和胞质染成粉红色背景相对“纯净”有利于寻找隐球菌;六胺银染色(GMS)菌体呈黑色。
HE染色菌体呈圆形小空泡状。
3、影像表现:病变无明显好发部位,双肺各叶均可累及。
根据患者的免疫状况和疾病所处的时期不同,肺隐球菌病的X 线和CT表现可分为5种类型:①孤立肿块或结节;②多发结节或肿块;③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④斑片影与结节混合病灶;⑤弥漫性粟粒影。
其中最常见的肺部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状病灶,病灶常为单发,少数呈多发。
大多数病灶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可见“支气管气像”或“空泡征”,部分可见坏死空洞。
三、通用权限管理系统的实现权限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使用技术实现与多种数据连接,架构上采用三层模式,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实现。
1.数据层及缓存。
数据层实现与数据库交互、数据缓存和持久化,与业务逻辑层进行交互,实现与多种数据库连接,对此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并且易于实现。
数据库操作对系统资源消耗很大,业务系统在运行时权限检查操作十分频繁,但是角色的权限变动不大,因此将角色权限表缓存应用服务器的内存中,而不是每次都去访问数据库。
2.表示层。
表示层包含一系列组件和系统自身的管理界面。
为了避免对业务系统产生较大的改动,系统提供了权限检查用户控件,使用时只需将控件拖入需要权限检查的页面中,并修改权限ID的值即可,不需要改动业务系统代码。
用户只属于一个角色,认证通过后,认证组件将用户角色也保存在会话中,用户权限检查实际上是角色的权限检查,在用户需要时,角色类提供程序调用接口实现。
四、通用权限管理系统应用中的优势1.使用简单。
系统利用RBAC中用户和访问权限逻辑分离的特点,简化了系统权限管理,同时简化了RBAC中RR的关系和RU的关系,降低了权限管理和系统维护的复杂性,使最终用户的学习时间和使用时间大大缩短,增加了系统授权的准确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2.通用性强。
系统提供了多种数据库环境下的实现,并实现管理员对业务系统的用户、角色、权限信息的自定义功能,可以方便加入业务系统中实现重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集成简单。
通常情况下,业务系统只需调用权限检查组件即可实现权限管理,甚至无需编写代码,复杂情况下,也可以调用用户接口提供的方法,实现权限检查,程序员无需关心权限模块中的代码就可以完成权限管理。
参考文献:[1]沈海波,洪帆.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6):9-11.[2]Ravi S.Sandhu,Edward J.Coyne,Hall.Feinstein,and Charles E.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s[J].IEEE Computer,1996,29(2):38-47.[3]丁仲,左春.用于RBAC权限管理的面向对象框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7):43-45.作者简介:彭耘(1974-),男,武汉黄陂人,硕士,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数据库,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单片机,网络等);张立平(1977-),女,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影像诊断
时间:2009-12-25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男19岁,左肺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性肺炎。
(表现为斑片影)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少见的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病。
隐球菌属于霉菌中的一种,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在土壤、鸽粪中居多。
人体通过吸入隐球菌孢子,造成肺部感染,可再经血循环引起其它脏器感染。
肺部常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首发部位。
在整个肺部真菌病变中,仅次于肺曲菌病,占20%左右。
1、临床: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亦可有发热、胸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
症状与肺癌、肺炎及肺结核等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的表现相似;少数病例无症状,通过体检发现。
发病年龄为20~65岁,婴幼儿及老年人较少见。
2、病理:
肺隐球菌病常见的病理类型有3种:孤立性肉芽肿型、粟粒性肉芽肿型及肺炎型。
病理学改变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状况。
免疫功能完善者,早期是胶样病变,病变逐渐发展形成肉芽肿,此时病变的显著特点是有形成团块的倾向。
免疫功能低下者为胶样病灶,不易见肉芽肿形成且易在肺内播散。
诊断主要依靠穿刺或病理检查,痰培养、脑脊液培养、涂片查到隐球菌有助于诊断。
在组织中若能找到隐球菌或培养中有隐球菌生长为肺隐球菌病确诊的依据。
PAS染色因其黏液和胞质染成粉红色背景相对“纯净”有利于寻找隐球菌;六胺银染色(GMS)菌体呈黑色。
HE染色菌体呈圆形小空泡状。
3、影像表现:
病变无明显好发部位,双肺各叶均可累及。
根据患者的免疫状况和疾病所处的时期不同,肺隐球菌病的X 线和CT表现可分为5种类型:①孤立肿块或结节;②多发结节或肿块;③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④斑片影与结节混合病灶;⑤弥漫性粟粒影。
其中最常见的肺部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状病灶,病灶常为单发,少数呈多发。
大多数病灶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可见“支气管气像”或“空泡征”,部分可见坏死空洞。
可有分叶及毛刺,40%病灶周边或邻近肺野环有毛玻璃样模糊影——“晕征”。
4、鉴别诊断:
表现为孤立肿块或结节,需与肺癌、结核瘤、炎性假瘤鉴别;
表现为多发结节或肿块,应与转移瘤、多发结核瘤、韦氏肉芽肿、多发炎性假瘤鉴别;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斑片影,应与各种肺炎、肺结核、肺泡癌、肺梗死、肺水肿等鉴别;
表现为弥漫性粟粒影,需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肺泡微石症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