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位似变换和坐标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4
图形的位似--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位似多边形的概念,知道位似变换是特殊的相似变换,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能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放缩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要点梳理】要点一、位似多边形1.位似多边形定义: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O,且每组对应点与点O 点的距离之比都等于一个定值k,例如,如下图,OA′=k·OA(k≠0),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叫做位似中心.要点诠释: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区别: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未必能构成位似图形.2.位似图形的性质:(1)位似图形的对应点相交于同一点,此点就是位似中心;(2)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3)位似图形中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3.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四种变换的异同: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变换后,虽然对应位置改变了,但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即两个图形是全等的;而位似变换之后图形是放大或缩小的,是相似的.4.作位似图形的步骤第一步:在原图上找若干个关键点,并任取一点作为位似中心;第二步:作位似中心与各关键点连线;第三步:在连线上取关键点的对应点,使之满足放缩比例;第四步:顺次连接各对应点.要点诠释:位似中心可以取在多边形外、多边形内,或多边形的一边上、或顶点,下面是位似中心不同的画法.要点二、坐标系中的位似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同一个数k(k≠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要点诠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等于原来点的坐标乘以(或除以)k或-k.【典型例题】类型一、位似多边形1.下列每组的两个图形不是位似图形的是().A. B. C. D.【思路点拨】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出答案.【答案】D【解析】解: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位似图形.据此可得A 、B 、C 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而D 的对应顶点的连线不能相交于一点,故不是位似图形.故选D .【总结升华】位似与相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似仅要求两个图形形状完全相同;而位似是在相似的基础上要求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举一反三【变式】在小孔成像问题中, 根据如图4所示,若O 到AB 的距离是18cm ,O 到CD 的距离是6cm ,则像CD 的长是物AB 长的( ).A. 3倍B. 21 C. 31 D. 不知AB 的长度,无法判断 【答案】C2. 利用位似图形的方法把五边形ABCDE 放大1.5倍.【答案与解析】即是要画一个五边形A′B′C′D′E′,要与五边形ABCDE 相似且相似比为1.5.画法是: 1.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 2.以O 为端点作射线OA 、OB 、OC 、OD 、OE. 3.在射线OA 、OB 、OC 、OD 、OE 上分别取点A′、B′、C′、D′、E′,使OA′:OA = OB′:OB =OC′:OC =OD′:OD =OE′:OE =1.5. 4.连结A′B′、B′C′、C′D′、D′E′、E′A′.这样:A′B′AB =B′C′BC =C′D′CD =D′E′DE =A′E′AE=1.5. 则五边形A′B′C′D′E′为所求. 另外一种情况,所画五边形跟原五边形分别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总结升华】由本题可知,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举一反三【变式】在已知三角形内求作内接正方形.【答案与解析】作法:(1)在AB 上任取一点G′,作G′D′⊥BC ;(2)以G′D′为边,在△ABC 内作一正方形D′E′F′G′;(3)连接BF′,延长交AC 于F ;(4)作FG ∥CB ,交AB 于G ,从F 、G 分别作BC 的垂线FE , GD ;∴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类型二、坐标系中的位似图形3. 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D 均在格点上,以点A 为位似中心画四边形AB′C′D′,使它与四边形ABCD 位似,且相似比为2.A 1B 1C 1D 1E 1 A B C D E(1)在图中画出四边形AB′C′D′;(2)填空:△AC′D′是三角形.【思路点拨】(1)延长AB到B′,使AB′=2AB,得到B的对应点B′,同样得到C、D的对应点C′,D′,再顺次连接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2=42+82=80,AD′2=62+22=40,C′D′2=62+22=40,那么AD′=C′D′,AD′2+C′D′2=AC′2,即可判定△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2)∵AC′2=42+82=16+64=80,AD′2=62+22=36+4=40,C′D′2=62+22=36+4=40,∴AD′=C′D′,AD′2+C′D′2=AC′2,∴△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直角.【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作图﹣位似变换.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③根据相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同时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网格结构以及位似变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 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3),C(3,0).(1)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DEF,使它与△ABC位似,且相似比为2.(2)在(1)的条件下,若M(a,b)为△ABC边上的任意一点,则△DEF的边上与点M 对应的点M′的坐标为.【思路点拨】(1)把点A、B、C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可得到对应点D、E、F的坐标,再描点可得△DEF;把点A、B、C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可得到对应点D′、E′、F′的坐标,然后描点可得△D′E′F′;(2)利用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对应点的坐标特征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图略;(2)点M对应的点M′的坐标为(2a,2b)或(﹣2a,﹣2b).故答案为(2a,2b)或(﹣2a,﹣2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将△AOB中各顶点的纵坐标,横坐标分别乘-1,•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作出所得的图形,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什么图形变换?【答案】解: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可以看作是△AOB绕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的.。
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换知识点 1 位似变换与坐标的变化1.如图22-4-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 (6,3),B (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在第一象限内把线段AB 缩小后得到CD ,则点C 的坐标为( )图22-4-14A .(2,1)B .(2,0)C .(3,3)D .(3,1)2.教材练习第1题变式△ABC 的顶点坐标为A (0,2),B (-3,5),C (-6,3).按如下方式对△ABC 进行变换,不是位似变换的是( )A .(x ,y )→(23x ,23y )B .(x ,y )→(-2x ,-2y )C .(x ,y )→(y ,x )D .(x ,y )→(2x ,2y )3.如图22-4-15,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O 与△A ′B ′O ′是以点P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则点P 的坐标为( )图22-4-15A .(0,0)B .(0,1)C .(-3,2)D .(3,-2)4.2018·邵阳如图22-4-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4),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以坐标原点O 为位似中心将△AOB 缩小为原图形的12,得到△COD ,则CD 的长是( )图22-4-16A .1B .2C .4D .2 55.如图22-4-17,等腰三角形OBA 和等腰三角形ACD 是位似图形,则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______.图22-4-17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A (0,-2),B (3,2),C (1,-1),D (-2,3).如果将各点的横、纵坐标都乘3,得到点A ′,B ′,C ′,D ′,那么四边形A ′B ′C ′D ′与四边形ABCD 的相似比为________.7.如图22-4-18,正方形OABC 与正方形ODEF 是位似图形,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 2.若点A 的坐标为(0,1),则点E 的坐标是________.图22-4-18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8,4),B (8,0)两点,以坐标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4,把线段AB 缩小后得到线段A ′B ′,则线段A ′B ′的长等于________.知识点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9.如图22-4-19,△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0,-3),B (3,-2),C (2,-4),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个单位.(1)画出△ABC 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的△A 1B 1C 1;(2)以点C 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画出△A 2B 2C 2,使△A 2B 2C 2与△ABC 位似,且△A 2B 2C 2与△ABC 的相似比为2∶1,并直接写出点A 2的坐标.图22-4-1910.如图22-4-20,已知点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1)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形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2∶1),得到△OB′C′,画出图形;(2)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3)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点M的对应点M′的坐标.图22-4-2011.若△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3,2),(4,3),(6,5),△DEF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32,1),(2,32),(3,52),则△DEF 与△ABC 的对应边的比为( )A .2∶1B .1∶2C .1∶3D .1∶412.2018·潍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m ,n )是线段AB 上一点,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把△AOB 放大到原来的2倍,则点P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A .(2m ,2n )B .(2m ,2n )或(-2m ,-2n )C .(12m ,12n )D .(12m ,12n )或(-12m ,-12n )13.如图22-4-21,在△ABC 中,A ,B 两个顶点在x 轴的上方,点C 的坐标是(-1,0),以点C 为位似中心,在x 轴的下方作△ABC 的位似图形△A ′B ′C ,并把△ABC 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B 的对应点B ′的横坐标是a ,则点B 的横坐标是( )图22-4-21A .-12aB .-12(a +1)C .-12(a -1)D .-12(a +3)14.如图22-4-22,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OEFG中,点A和点F的坐标分别为(3,2),(-1,-1),则两个正方形的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______.图22-4-2215.如图22-4-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4,0),(8,2),(6,4).已知△A1B1C1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1,3),(2,5).若△ABC和△A1B1C1是位似图形,则△A1B1C1的第三个顶点的坐标为________.图22-4-2316.如图22-4-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3),△AB′O′是△ABO关于点A的位似图形,且点O′的坐标为(-1,0),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图22-4-2417.如图22-4-25,△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3),B(4,2),C(2,1).(1)作出与△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 1B 1C 1,并写出点A 1,B 1,C 1的坐标; (2)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另一侧画出△A 2B 2C 2,使AB A 2B 2=12.图22-4-25教师详解详析1.A [解析] 由A(6,3),B(6,0),知线段AB =3.因为AB ⊥x 轴,线段AB 到线段CD 的变换是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且相似比为13的位似变换,所以CD =1,OD =2,即C(2,1).故选A.2.C3.C [解析] 如图所示,点P 即为所求,故点P 的坐标为(-3,2).4.B 5.(-2,0) 6.3∶1 7.(2,2)8.1 [解析] 根据A(8,4),B(8,0)可得AB =4.因为相似比为14,所以把线段AB 缩小后的线段A′B′的长等于14AB =1.9.解:(1)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 2B 2C 2即为所求.点A 2的坐标为(-2,-2).10.解:(1)分别延长BO ,CO 到点B′,C′,使OB′,OC′的长度是OB ,OC 长度的2倍,顺次连接三点即可.如图.(2)B′(-6,2),C′(-4,-2).(3)点M 的对应点M′的坐标为(-2x ,-2y). 11.B12.B [解析] 通过位似把△AOB 放大到原来的两倍,则对应点的横、纵坐标分别乘2或-2,故点P(m ,n)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m ,2n)或(-2m ,-2n).13.D [解析] 把图形向右平移1个单位,则点C 与坐标原点O 重合,点B′的横坐标变为a +1,此时△ABC 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是△A′B′C ,则与点B′对应的点B 的横坐标为-12(a +1),把该点向左平移1个单位,则得到点B 的坐标为-12(a +1)-1,即为-12(a +3).14.(1,0) 或(-5,-2) 15.(3,4)或(0,4)16.(53,-4) [解析] 如图,作出△AOB 的位似图形△AO′B′,过点B′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E.∵△AB′O′是△ABO 关于点A 的位似图形, ∴AO AO′=BEB′C. ∵点A 的坐标为(3,0),点O′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2,-3), ∴AO =3,AO′=4,BE =3,∴34=3B′C ,∴B′C =4.易得△O′B′C ∽△OBE ,∴OE CO′=BEB′C ,即2CO′=34,∴CO′=83,∴OC =83-1=53, ∴点B′的坐标为(53,-4).17.解:(1)△A 1B 1C 1如图所示,A 1(1,-3),B 1(4,-2),C 1(2,-1).(2)△A 2B 2C 2如图所示.。
龙源期刊网
位似图形变换中各点坐标的求法
作者:谭家建
来源:《数学金刊·初中版》2012年第04期
位似变换是新课标下的一种特殊的相似变换,教科书重点研究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引起位似变换图形各个点坐标的求法,而且位似中心在原点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以图形中任意一点为位似中心进行变换后的点的坐标求法大多数同学存在困惑,下面我们以位似中心在不同位置进行求解.
归纳总结
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似比k放大或缩小,设位似中心的坐标为(a,b),图形中某个点的坐标为A(m,n),那么变换后A的横坐标为k(m-a)+a或k(a-m)+a,对应的纵坐标为k(n-b)+b或k(b-n)+b. 以上结论对于任意多边形都适用.。
位似对应点坐标公式位似对应点坐标公式,这可是个在数学世界里有点小神秘但又超级实用的家伙!咱先来说说位似是啥。
想象一下,有两个图形,它们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就是位似啦。
就好比两个相似的双胞胎,只不过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但是五官比例啥的都一样。
位似对应点坐标公式呢,就是用来描述这两个相似图形中对应点坐标之间关系的神奇公式。
比如说,如果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 O ,原图形上一点的坐标是(x,y),位似比为 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就是(kx,ky)或者(-kx,-ky)。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这个知识点。
当时有个小同学瞪着大眼睛,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这公式有啥用啊?”我笑着跟他说:“孩子,你想想啊,假如你是个建筑师,要设计一个大楼的模型,是不是得根据实际大楼和模型的比例关系来确定模型上每个点的位置呀?这公式就能帮你算出来!”那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在实际解题中,这个公式能帮咱们省不少事儿。
比如说,给你一个三角形,告诉你位似中心和位似比,让你求位似后的三角形顶点坐标。
这时候,只要把原来顶点的坐标按照公式一计算,答案就出来啦。
不过,同学们在运用这个公式的时候可别马虎。
一定要搞清楚位似中心的位置,还有位似比是正数还是负数。
有一次考试,有个题给出的位似比是 -2 ,好多同学都忘了还有负数这回事,结果全做错啦,那叫一个可惜哟!其实啊,数学里的每个公式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位似对应点坐标公式这把钥匙,能让我们更轻松地探索图形的奥秘。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多做几道练习题,把这个公式用熟了,以后遇到相关的问题就能轻松应对啦。
就像骑自行车,刚开始可能摇摇晃晃,但练得多了,就能自由自在地在路上飞驰啦!希望大家都能和位似对应点坐标公式成为好朋友,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