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文本图解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之情。下片集中缅怀周瑜,并抒写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这首词融写景、 咏史、议论、抒情于一体,气势奔放,境界宏大,格调雄浑,情感跌宕,不愧 为词中绝品。 2.用衬托手法表达主旨 这首词中词人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 起,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用千 古豪杰来烘托周瑜。 这首词的映衬有两种。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的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 险要形势,是词人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词人的想象。二者相 互衬托,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词人的“早生华 发”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谨,跟词人巧妙地运用这两种 表现技巧有关。
句段剖析
合作交流
文本图解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剖析 “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 翩。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 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 利场景。词中仅用“灰飞烟灭”四个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 殆尽。
句段剖析
合作交流
文本图解
2.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提示 词人刻画周瑜这一人物形象,目的是和自己做对比。通过 对比,更好地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人从以下几个 角度将周瑜与自己比较:
建功年龄 职 务 际 遇 外 貌 生 活
周 瑜 二十多岁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英俊儒雅 幸福美满
2.于日常小事中生发哲理 途中遇雨实属小事,但词人却在常事之中体现出了自己的平生学 养和处世精神,表示出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忧患所扰的心情和洒脱、 旷达的性格与胸襟。词中流露出的哲理并非消极的解脱之道,而是 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联系词人后来在海南岛所写的《独觉》诗, 也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句子,可见词人这种 学养、胸襟和人生态度,确是一以贯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