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31
填空题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1、提出“水本原说”的早期自然哲学家是泰利斯2、提出“无定说”的早期自然哲学家是阿那克西曼德3、提出“气本原说”的早期自然哲学家是阿那克西美尼4、在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中,逻各斯可以被理解为“理性” “原则” “规律”等5、巴门尼德提出“是者” 是世界的本原,他借正义女神之口,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
6、芝诺提出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证:“二分法”、“阿基里和乌龟赛跑”(运动中事物没有快慢之分)、“飞矢不动”、“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7、芝诺(斯多亚派创始人之一)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 (在《理想国》一书中)8、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第三章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9、普罗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10、高尔吉亚提出三个命题: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是为了验证“任何事物都有两种正相反对的说法” 这一相对主义原则。
11、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和“德性就是知识”,他提出“无人有意作恶“,苏的方法“助产术” 即交谈对话法。
12、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王”的主张13、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第六章晚期希腊哲学14、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自然观认为原子除有形状、位置、次序之外、还有重量这一性质。
15、怀疑派哲学家皮罗提出“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
第七章基督教哲学16、拉克坦修的《神圣的原理》从理论上宣布了基督统治时代的开始。
17、贝尔伽尔首先将辩证法用于神学讨论,安瑟尔谟推广了,他被称“经院哲学之父”。
18、査士丁首先提出了“基督教哲学”的概念。
19、德尔图良的“惟其不可能,我才相信” 和达米安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思想一致。
20、教父对待希腊哲学的态度有两种理性辩护主义和信仰主义。
21、奥古斯丁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他的“我怀疑,故我存在”的怀疑论是笛卡儿的“我是故我在”的先声。
05. 亚里士多德:属于世界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继柏拉图之后最伟大的希腊哲学家。
著名的语文学家威廉莫维兹称他“受经院哲学尊敬,却被考生诅咒,因为他们不得不死记硬背他那枯燥的教学大纲”。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或383年生于斯塔吉拉,人们喜欢称他为“斯塔吉拉人”,就像人们喜欢叫谢林为“雷翁贝格人”,尼采是“勒肯人”,费希特为“腊门瑙人”一样。
比如,人们习惯说,伟大的腊门瑙人曾在柏林作他著名的“致德意志民族书”的演讲。
我们在此提到亚里士多德的出生地不无道理。
斯塔吉拉位于特拉岑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这个小城除了它的哲学家外没有其他值得炫耀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老师柏拉图是希腊的文化首都雅典的公民,而他本人则是个地道的外省人。
还有一点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不属于贵族阶层,但也不是平头百姓。
他的家庭属中产阶级,父亲还兼着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本来亚里士多德最方便的选择就是继承父亲的诊所和一个被古希腊学者称为“摇药片”的药房,但亚里士多德却想去雅典。
家里人没有表示反对,但也没忘了去问卜,看他到了雅典最好做什么。
结果神的手谕是他应当学哲学。
假如占卜的结果是另外的样子,不知西方文化史的发展会是如何。
有钱的父亲为儿子的学业毫不吝啬。
亚里士多德尽管要成为哲学家,却一生没有放弃享受舒适的生活、周到的服务、讲究的家用器皿。
合理的膳食,等等等等。
他不屑以与他同时代的第欧根尼——因住在一只桶里而不是住在房子里著称——为榜样,他对幸福的概念有自己的理解,正如他后来写的,幸福也意味着拥有世界上的好东西。
据载他喜欢盛装,手上带满戒指,头发保养得很好。
但裹在华丽的包装里的并不是仪表堂堂的身材,古学权威补充说:“他体质瘦弱,眼睛很小”,而且“说话时还有点口齿不清”。
那么,我们的斯塔吉拉人要去雅典献身哲学了,这在当时并不意味着去修一门偏僻古怪的学科,去做一个苦思冥想的人。
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哲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知识和科学领域。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
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
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
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
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1、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
他还确立了均衡正义原则。
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
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
3、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必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而这样一个衡量是非曲直的恰恰就是法律,遵从法律便是遵从正义,所以,衡量法律的良恶与否,其标准为是否合乎正义。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主要是站在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上而存在。
在柏拉图晚年,柏拉图自身已经进行一个深化和修订,说明,柏拉图已经意识到了他的理论的问题。
1、是不是所有事物都具有理念?比如恶的理念是什么?如果恶具有理念,而柏拉图的最高理念是善,两者是不是有冲突。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成坤宇 201020102)摘要:本文综述了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学思想,回顾其生平,研究其对经济占有制和商品经济的论述,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关键字:经济占有制,商品经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茹斯,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王阿敏塔斯三世的御医,家境优越,幼时即受到生物学、医学知识的熏陶。
18岁时被送到雅典,进了进柏拉图主持的学院,并在此学习、研讨、讲学 20年。
公元前348或前347年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在外周游12年,先后在阿索斯和米蒂利尼(Mytilene)建立了新的学园并考察了当地的生物。
此后,他到马其顿首都派拉,与国王的养女(或义女)皮蒂亚斯结婚,并受聘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即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公元前343~前342)。
他在宫中住了3年后即隐退家乡斯塔吉茹斯。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他总结了公元前4世纪希腊科学的成就,著作多达170多部,他的思想对西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于《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两书。
(一)对经济占有制的论述亚里士多德从自然原则来说明等级关系是符合原则的。
因为世上万物都有主奴关系,如生物有灵魂和身体的关系,灵魂是统治部分,身体是被统治的,二者属于主奴关系;人类中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也是如此。
生而智慧者统治人,生而愚蠢者被人.统治。
所以,希腊人聪明,是高等人,而外邦人野蛮,理应是奴仆。
另一方面,他还从经济上来论证奴仆是为主人获取生活资料的一种有生命的工具,而只有当每一种无生命的工具都能按人的意志而自动进行工作时,如织布机上的梭子能自动织布,奴隶主才会放弃奴隶,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条件,奴隶的存在就是必要的。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主张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
一,他的哲学被视为西方哲学的开端,其影响深远、广泛。
他的思想涉及政治、道德、宗教等,以下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主张:
一、理性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和理解都是基于理性的,理性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他认为,认识的最高境界是理性,理性是发展知识的唯一途径。
二、知识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是人类行为准则的基础。
知识并不是靠空谈或臆测得来的,而是透过实践和认识本身来获得的。
他认为,知识是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来获得的,是一种真实可靠的。
三、实践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是达到理性的唯一途径,知识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只有真正的知识才能实现理性。
四、平等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自由和尊严。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平等对待,没有人应当被视为特权阶层。
五、自由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权利自由行动,他们应该自由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他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被外界的因素束缚。
六、公正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应该公正地看待每件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他认为,只有遵循公正,才能获得真正的平等,才能使社会秩序稳定。
以上就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主要主张,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也成为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
他的思想也为世界和平、自由和公正奠定了基础,他的思想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指引前进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哲学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也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重要灵感来源。
他的哲学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让他成为世界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哲学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一话题,涉及如何理解和评估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传统,以及它是如何从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发展离不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因为他的哲学构建了哲学传统,推动了哲学史上的重大发展。
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一些哲学思想,其中主要是有关唯物主义、宇宙观、无永恒观念、理性主义与智性统一的理论。
这些思想给中世纪经院哲学提供了一种理解宇宙的思想框架,以及一种探索宇宙、形成系统的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唯物主义思想,即认为实体是独立的,不依赖其他事物存在。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思想被引用,以认识宇宙的本质。
这一思想被普遍应用,可以说在中世纪哲学中唯物主义成为哲学基本原则。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宇宙观,就是所有物质都在宇宙以不断变化的形式存在,这也为中世纪经院哲学提供了一种理解宇宙的视角。
另一方面,有关无永恒观念的概念也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即认为一切都在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这一观念也被普遍采用,以把握宇宙及其运动规律的方式提供了一种理解。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思想也被广泛运用,认为理性和智性是一体的,以便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
最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推动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发展,使哲学传统更加系统化。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哲学构建了哲学传统,揭示了宇宙的本质,推动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发展,从而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和世界各地文化发展。
因此,亚里士多德哲学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亚里士多德哲学及其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1、在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中,他认为构成运动之物本源和原因的正式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个研究对象也构成了运动着的事物之中的形式和形态。
他指出事物运动的本原是由形式、缺乏和质料三本原构成。
亚里士多德将运动定义为:“潜在的现实化”。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运动不仅仅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运动更是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运动基于“潜在”并最终实现面对“现实”的转化,或者简单理解为,由缺乏的形式向现实的形式的转化。
这就是被后世广为传颂的所谓“四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最后四因可以归结为两因,即形式因、质料因。
关于运动的三本源可以被我们看做质料和形式,而潜在与现实同样可以被分别视为质料与形式的表现。
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念中的“三本原说”、“四因说”以及“潜在与现实关系说”,均将焦点集中于事物的质料与形式并对其进行分析。
从亚里士多德物理运动观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呈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
其中质料与形式相互作用,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缺一不可,这便将辩证法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其中。
在这里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学说被中世纪哲学家所利用,有些人把它引用为理论基础。
2、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实体学说可以说是把他的折中性、调和性的哲学特点推到了极至。
亚里士多德在建立自己的实体学说之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批判的同时也为实体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是他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本质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型相,还是可感事物之内的形式。
他对柏拉图的批判集中于“分离学说”,即一种对一般唯心主义的批判,从中也就涉及到了个别与一般、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设定的理念是无用的设定,可以通过归纳从特殊事例中看出来,无需逐个寻求每一样东西的定义,只要把握其中的类似之处就够了。
众所周知,此中提到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
【哲学】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二、本原-原因论Q:什么是本原-原因论?A:我们要认识事物,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世界本原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首要解决的是本原问题以及原因问题。
(一)本原和原因Q:何为本原?A:关于本原,亚里士多德如是说道,也就是事物“存在、生成和认识由之开始之点。
”Q:亚里士多德为什么确定会由本原存在呢?A:无中不能生有,所以一定存在着某物,作为万物生成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亦称其为“载体”。
万物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是因为它们的形式不同,可见,也存在着“元形式”作为形式的本原。
Q: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本原有两个,一个是万物生成的质料基础,一个是万物生成的形式基础。
A:可以这么认为。
Q:那么,“原因”是什么呢?A:“原因”,即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全部根据与条件。
我们重点讲讲他的四因说和潜能实现说。
(二)四因说Q:什么是“四因说”?A:所谓四因,就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所为因。
Q:不懂。
A:所谓质料,就是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留存其中的东西,简单说,就是事物形成的材料。
Q:可以举个例子吗?A:比如,青铜是雕塑的质料,砖块是房子的质料,这是具体物的质料;躯体是生命的质料,弧是圆的质料,这是抽象物的质料。
可见,无论抽象还是具体物,都由质料组成。
Q:我明白了,那什么是形式因?A:所谓形式,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某物之所以成为某物的本质。
比如,雕塑之所以是雕塑,不在于其质料,而在于其具备作为雕塑的本质,有点类似于“理念”;另一个是说,形式就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它的样貌。
一般来说,事物总是通过其外在来展现内在。
Q:我明白了,那什么是动力因?A:万物为什么有动静之分?是因为存在着动力。
那么,动力从哪里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首先把事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物,另一类是人工物,怎么区分这两类物呢?关键要看它的动力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展开全文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于是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后人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作“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就像是现在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
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其影响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涵盖了伦理学、形而上学、物理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且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生平与思想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的希腊斯塔基拉(Stagira),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尼的儿子,也是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
他在柏拉图的学派中学习了20年,但他却对柏拉图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开始了自己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曾为亚历山大大帝担任过教师,后来他又回到雅典,开设了一所自己的学院,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和学者。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观点在当时并不被广泛认可,但是他的影响力却很大。
他强调实证主义,认为知识应该基于经验和事实,而非理论和假设。
他还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而幸福来源于对道德的遵循和自我实现。
这些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哲学、伦理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实证主义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是通过实证和逻辑推导得出的。
实证主义是一种探究世界的哲学方法,它强调事实和经验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的实证主义思想对现代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人们不再相信神秘主义,而是承认实证主义对于科学发展的贡献。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存在有四种形式:物质、形式、表象和目的。
他认为,物体是具有物质和形式两种形式的实体,物质是物体的物理属性,而形式则是物体的精神属性。
表象是一个物体从外部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而目的则是一个物体的使命或目标。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对于现代哲学理解身体和思想的关系至关重要。
他认为,身体和思想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并不是分离的实体。
因此,他的形而上学思想促进了对身体和思想结构的深入研究,并最终带来了许多进步。
三、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是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他认为,伦理学应该从幸福的角度来考虑,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
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西方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导论古希腊—中世纪赵敦华主讲第一讲前言西方哲学史将讲授历史上的主要哲学体系,哲学思辩与论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与规范、用语言进行较确切的逻辑与语意。
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哲学。
第二讲希腊哲学概论一、希腊哲学的特点:(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度:哲学与宗教未能彼此区分,以佛教、印度教经典为主。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有了比较明确地划分,以神为理性的化身,批判“神人同形同性论”,自觉地与宗教划清界线,有明显的非宗教性。
中国哲学:介于印度与希腊之间,对宗教敬而远之。
②从表达方式上讲:印度:以说教为主,但其中充满了思辩的论证思想,代表学说是因明学,以因明学认证教义。
古希腊:以说理为主,以论辩、讨论为主来说明哲学道路。
(理性精神)中国哲学:在说教中说明道理,介乎二者中国,名家亦有论辩成就。
二、古希腊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1,Physis = nature =自然指的是运动变化的原因表达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辩性,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哲学起源于诧异。
希腊人由于航海原因,对天相变化十分敏感,由此引发了对运动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
这一派哲学爱就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这一派进而引发了后世的物理学的诞生。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都是早期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等。
代表人物为泰勒斯(Thales)。
2,Arche =beginning =本原指的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名称和代表古希腊人认为事物的本原决定了其发展与归宿,即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
这样就可以寻找到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本原的关注,反映了人类的心理需要。
这种对本原的探索又可分成两类:①对自然本原的探索:②对社会本原的探索(中国古代的神话,如中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但二者差异之大,令人惊诧。
亚里士多德哲学主要观点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古老却永恒的话题——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这个家伙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的思想就像一块肥肉,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滋养。
亚里士多德活跃在公元前四世纪,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简直可以说是“哲学界的老前辈”了。
他的观点涉及的范围广泛,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他那些耐人寻味的想法。
2. 认识论:知识的来源2.1 感知与经验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我们的感知和经验。
他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坚信我们要通过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知识。
他提出了“实证主义”的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这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只有摔倒几次,才能真正掌握平衡嘛。
2.2 理智与逻辑接下来,他也没有忽视理智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智和逻辑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另一把钥匙。
他提到的“三段论”逻辑就像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只要掌握了基本原则,就能推导出很多知识。
这就像做菜,有了食谱,跟着步骤,最终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3. 形而上学:存在的本质3.1 物质与形式谈到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可真是个“大师”。
他提出“物质与形式”的概念,认为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物质部分和形式部分。
举个例子,就像一块木头和它雕刻出的形状。
木头是物质,而雕刻后的形状就是形式。
两者结合,才构成了完整的存在。
3.2 目的论而且,他还提出了目的论的观点,认为万物都有其目的和功能。
他把这个观点称为“目的性”,简直就像一部精心编排的舞台剧,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亚里士多德认为,了解一个事物的目的,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
4. 道德与伦理:好生活的艺术4.1 中庸之道接下来,我们不得不提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他倡导“中庸之道”,即在极端之间寻找平衡。
比如吃东西,太多了容易胖,太少了又没力气。
他认为,适度就是美德,这一观点在今天依然适用,听起来就像老妈的唠叨,但其实是个真理。
4.2 美德与幸福而在他的眼中,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过一种美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