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76.09 KB
- 文档页数:10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共18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甲)在山谷中,如同一zhōng
稀薄的葡萄汁。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株tián 然的菜花。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乙)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以为明灿的阳光。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丙)中忆起一节经文:"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我第一次那样深切地体会到造物的深心,我就忽然热爱起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来了。我那样渴切地想对每一个人说声早安。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盅 báo 甜 quē
B.盅 bó 恬 mèi
C.钟 bó 恬 mèi
D.钟 báo 甜 quē
2.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倾注 宛转 恍惚
B.倾泻 宛转 恍惚
C.倾泻 强大 隐约
D.倾注 强大 隐约
3.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第二次革命。一件件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成了现实,一座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峰化为继续攀登的阶梯。
B.回望来时的路,我们的红色政权从井冈山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走来,到今天在中国大地铺设下四通八达、星罗密布的公路、铁路、水路。
C.新年的钟声响彻九州,疾病与灾难都会成为岁月的尘埃。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
D.疫情发生以来,人们都响应政府号召“宅”在家里,街上空荡荡的,可以说是万人空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们响应就地过年,某种意义上是舍小家为大家,是在用个人和家庭的付出为防疫大局添砖加瓦。
B.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努力,勤勤恳恳付出,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 C.应海内外广大民众要求,中央电视台决定推出《摆脱贫困》系列音像出版物,将向全国于近日公开发行。
D.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戍边英雄不容亵渎,任何泯毁抹黑英雄烈士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指的是《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离骚》。
B.用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庆历四年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崇祯五年十二月”都是以年号纪年。
C.古代官吏因罪降职或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叫“谪”或“左迁”,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三年谪宦此栖迟”中的“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
D.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早有调查显示,一个人读书和获取知识的水平和他的收入是成正比的。我想,只有你的书读得足够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并不是仅仅靠宗教来支撑的,它就在唐诗宋词中,在爷爷、姥姥讲给你的故事里。在《三国演义》里,在《红楼梦》里,在《西游记》里,在无数的经典书籍中,至今依然被文人那种美丽的方块字写在字里行间。
①书读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会是一个充沛的、获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会更充实
②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能寻找到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③你才会更有创意,才会更自信,你才会更有底气,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
④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A.③④①②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第Ⅱ卷(共132分)
二、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8分)
7. 默写填空(8分)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赋予了山川明月、江海草木等自然景观以诗意,一草一木承载了诗人的悲欢喜乐:你可以从“槲叶落山路,(1)
”中,觉察到温庭筠羁旅艰辛时的自解情趣;你可以从“(2)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感受到许浑眼中萧条苍凉的景色;你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3)
”,感受到李白想要冲破一切阻力的豪迈气概;你可以从“(4) ,月有阴晴圆缺”,感受到苏轼对世事难全的哲理思考。“寂寂江山摇落处,(5)
”,落叶纷纷,回荡刘长卿过贾谊宅的叹息;“野芳发而幽香,(6) ”,花荣树茂,深藏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愉悦;“(7) ?(8)
”,云遮雪塞,道尽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
8.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出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 )(3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从标题中“酬”字可知,此诗是刘禹锡为了答谢白居易的赠诗而作。
B.颔联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归来的感触。“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友人,劝慰友人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D.全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苏轼的《水调歌头》由开始的忧愁到后来的达观,和这一首诗的感情基调如出一辙。
9.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乙】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枰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④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4分)
①是日更定矣 是:
②拥毳衣炉火 拥:
③僧澄波善弈 弈:
④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
(2)下列句子中,与“不图观瀑之娱”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D.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3)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2分)
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5)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2分)
(6)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13分)
ㅤ中国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服饰文化的发展史就是穿在身上的中华美学史。
【材料一】
ㅤㅤ央视推出的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营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
ㅤㅤ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衣尚中国》不是简单的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
ㅤ【材料二】
ㅤㅤ当下,“汉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有一些设计重其表而轻其里。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
ㅤㅤ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为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ㅤㅤ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
ㅤ【材料三】
ㅤㅤ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500多万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了时尚。
1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句“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描绘的是唐代的妇女服饰。
B.只要把文字、瑞兽等中国元素绣在服装上,就是继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C.央视《衣尚中国》节目用更新颖的方式引导大家关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D.表二的调查数据充分显示,2022年某市某校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喜欢汉服。
11.请结合材料二,根据下面链接语段中孔明服饰的特征,谈谈作者描写的用意。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4分)
(选自《三顾茅庐》)
12.学校“鹭岛汉服社”接受《衣尚中国》的采访,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谈谈看法。(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4题。(20分)
镇堂之宝
揭方晓
①归源村,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村口有家药堂,名叫“德济堂”,在这里已传了三代,代代医术高超,又不欺穷谄富,村民们视之如亲似友,不当外来户看。
②德济堂现在这位掌柜名叫陈须浮,尽得祖辈真传,三根手指轻轻一搭,便知病人阴与晴、圆与缺,拣几样自己炮制的中药,吩咐病人拿水一煎,只几天必定药到病除。
③这德济堂有些古怪,至少在陈须浮儿子陈小浮看来是。古怪之处就在神龛上面不供奉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这样天下公认的中医祖师爷,也不供奉陈家列祖列宗,却只供奉一只白铁皮盒。铁盒还上了锁,黄铜钥匙一直挂在陈须浮腰上,无论寒暑、夜昼,须臾不离身,他人根本甭想摸一下。
④问及白铁皮盒里装了什么,陈须浮每回都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吝啬得要命。不过,若问起自家祖上从哪里来,这神一般的医术又打哪里起,陈须浮便慷慨多了,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⑤据陈须浮介绍,陈家祖上居住在遥远的建昌府,一个古老的地方。那里中药炮制技艺特别有名,上下游产业聚合而成的药帮,人称“建昌帮”,其源于东晋,兴于宋元,于明清鼎盛时成帮。药技流传赣闽四十余市县,在台、粤、港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