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第一课时)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6.47 MB
- 文档页数:34
第4节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
4.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难点】1.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
2.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知识罗列】一、长度的基本知识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
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对应的符号是km、dm 、cm、mm、μm、nm。
3.1km =_______m1m =______dm =_______cm =_______mm1m=_______mm、1mm =______μm、1μm=_______nm1m______μm =_______nm4.潜水艇常用声呐来测量距离,雷达用电磁波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来测量距离,这些都是利用波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距离。
【情景品学】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
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激光测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记录1.认识刻度尺观察常用刻度尺的一大个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实际测量物体长度时该用什么量程,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2.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使用刻度尺前应仔细观察它的 , 和。
①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这把刻度尺也可以用,只不过不把它的_________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___________作为测量的起点线;②观察它的最大测量值即________;③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这个值越小,准确程度越_________ 。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测量的基本观点和类型。
2. 学会应用常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包括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理解并应用基本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科学实证精神,学会在测量中保持周密的态度,不犯错误和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天平、计时器等。
2. 准备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
4. 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和钻研方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 引入科学测量的观点,简要诠释其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测量方法介绍1. 测量方法的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
2. 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简单、方便、可靠、准确等。
3. 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电子秤、激光测距仪、显微镜、传感器等。
(三)科学测量实践1. 选取合适的测量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或模型,如长度、重量、温度等。
2.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步骤、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实施测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要求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分析误差来源,讨论改进方法。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科学测量的实例?2. 介绍摩登科技领域中科学测量的应用,如无人驾驶、物联网、医学诊断等。
3. 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搜集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际测量,理解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
第4节科学测量(1)班级:姓名:层次:成绩:【学习目标】1.学会长度单位换算。
2.学会刻度尺使用,学会正确读数。
3.了解长度测量工具,学会非常规测量方法。
【重点】学会单位换算,刻度尺的使用。
【难点】单位换算,学习多种长度测量方法。
【课前导学】一、单位换算思考:大家一样吗?怎样描述教室的长度更加好?2.测量是把一个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长度,首先要规定长度标准——。
长度国际单位是()。
3.单位换算:例:2.5米= 厘米 2.5厘米= 米2.5米=2.5×100厘米=250厘米 2.5厘米=2.5÷100米=0.025米小结:单位缩小乘倍数。
单位扩大除倍数。
练习:50毫米=___厘米 0.5米=___分米=___厘米15千米=___厘米=___毫米 880毫米=___米=___微米4.科学记数法:1000记作,0.0001记作5.讨论:在测量书本1-41中的物体时,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二、测量工具的认识及刻度尺的使用。
6、列举长度的测量工具以长度的的测量为例,我们实验室有以下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要完成测量任务,请你用线条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及其任务连起来工具用途直尺(最小刻度毫米,长20厘米)量跳远成绩钢皮卷尺(最小刻度毫米,长2米)制作几何图形米尺(最小刻度厘米,长1米)裁剪布料皮卷尺(最小刻度厘米,长10米)量玻璃窗长、宽人的身高7.活动2:长度的测量,完成教材p19 活动,完成填空和思考。
小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选正确:根据测量的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的刻度尺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物体看正确:视线与读记正确: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后写明8.读出右边木块的长度。
思考1:怎样使结果更加精确?思考2:书本的宽度是18.36厘米,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多少?思考3: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三、特殊测量方法。
9.大挑战,说出你的测量方法。
①.科学是本每张纸的厚度。
第一章第4节《科学测量》创新教案【内容来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主题】长度的测量【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
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3)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4)学会用累积法测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过程与方法:(1)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测量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会用累积法测小物体的长度。
难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及单位换算。
三、教学准备刻度尺等。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阅读】聪明的阿凡提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预设)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2、新课教学(1)测量的意义师:什么叫测量?生:(预设)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思考】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师: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
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预设)米、分米、厘米、微米...长度单位:国际主单位:“米”,用“m”表示测量较大距离:千米(km) 测量较小距离:厘米(cm)、毫米(mm)研究天体:光年研究微观世界:微米(μm)、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1 米[m] = 10 分米[dm] = 100 厘米[cm] = 1000 毫米[mm]1 毫米[mm] = 1000 微米[µm] = 1000000 纳米[nm]1 千米[km] = 1000 米[m]【练习】3.6千米=_______米=_______ 毫米2.4厘米=_______米=_________千米科学计数法: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1000000=1×1060.00001=1×10-50.0025=2.5×10-3 480000=4.8×105 【思考与讨论】在测量图1-41中的物体时,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得出结论:长度单位的选择要适合实际情况!【练习】感性认识长度1.一幢6层住宅的高度大约为( )A.1800cmB.60mC.360dmD.200m2.下列物体接近16厘米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B.乒乓球的直径C.钢笔的长度D.彩电的高度(3)长度测量工具【思考】你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生:(预设)米尺、卷尺、皮尺、钢尺......师: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4)刻度尺的观察【思考】测量某一物体长度之前首先应该做什么?生:(预设)看量程、看最小刻度......师:总结归纳,看测量范围(即量程)和准确程度(即最小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