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3 KB
- 文档页数: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一、引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的新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变化和发展,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经济方面的新变化1.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这种趋势的加速,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和合作的程度。
2. 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革命的推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 资本主义的金融化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资本的作用日益突出。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使得资本的流动性更加高效,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播和扩散。
三、政治方面的新变化1. 民主化的推进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民主制度的推进,使得政治权力更加分散和制衡,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国际关系的多极化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的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3. 全球治理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协调各国之间的利益,如何应对全球性问题,成为了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
四、文化方面的新变化1. 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得文化多样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2. 文化产业的兴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情况。
2. 掌握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3. 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
3.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2.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图表。
教学过程:第一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概述1. 引入:介绍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2. 内容讲解:阐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情况,包括各国经济恢复、冷战格局形成等。
3. 互动环节:学生讨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 引入:介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
2. 内容讲解:阐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如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崛起1. 引入:介绍跨国公司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内容讲解:阐述战后跨国公司的崛起及其原因,如全球化进程、科技进步等。
3. 互动环节:学生探讨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福利国家的建设1. 引入:介绍福利国家的概念及其目的。
2. 内容讲解:阐述战后福利国家的建设及其原因,如社会公平、减少社会矛盾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析福利国家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1. 引入:介绍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2. 内容讲解:阐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及其原因,如滞胀问题、经济危机等。
3. 互动环节:学生讨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六章:金融资本主义的形成1. 引入:介绍金融资本主义的定义及其特征。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理解这些新变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的综合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变革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福利国家的出现及影响。
2、教学难点对资本主义新变化本质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图片或数据,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何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发展?它们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2、讲授新课(1)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介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如经济危机的教训、凯恩斯主义的盛行等。
列举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措施,如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等。
分析国家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企业经营的调整讲解“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概念和表现。
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企业经营调整方式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2)福利国家的出现福利国家的含义和形成过程解释福利国家的概念,即国家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讲述福利国家在战后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点列举福利国家的主要福利项目,如医疗保健、教育、住房、失业救济等。
分析福利国家的特点,如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资金来源多元化等。
福利国家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福利国家的影响,如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但也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等。
(3)产业结构的变化介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如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20世纪50~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70年代的经济“滞胀”“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2)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3)掌握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2)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3)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及新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本课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表现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福利国家”这两个子目所讲述的内容。
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则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调节,它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即表现为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出现这一子目所讲述的内容,其出现的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2)掌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读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认识;(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等;(2)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的新变化,如跨国公司的崛起、政治民主化等;(3)战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新变化,如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等。
2. 教学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内在逻辑;(2)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2)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资本主义为何会出现新变化。
2. 讲授新课:(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等;(2)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的新变化:跨国公司的崛起、政治民主化等;(3)战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新变化: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2)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在我国的表现;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1)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福利制度完善;(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2023高中历史人教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发生的新变化;2. 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国际格局,理解冷战的背景和影响;3. 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变革特点;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2. 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特点;3. 了解冷战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变革特点之间的关系;2. 分析冷战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授(30分钟)1.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变化a. 主要原因:战争摧毁、重建需求、科技进步等;b. 出现新兴产业和领域,如电子、信息、航空、原子能等;c. 发展新的经济模式,如福利国家、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2.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变化a. 联合国的建立与作用;b.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c. 冷战氛围下的两个阵营对抗。
三、案例分析(30分钟)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以小组互动形式研究其战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就冷战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进行讨论,包括经济对比、文化交流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对国际关系的持久影响。
五、拓展阅读(10分钟)布置拓展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外图书或文章,进一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相关教学课件;3. 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理解其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并通过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1.2 战后各国面临重建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1.1.3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
二、知识点讲解2.1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1.1 经济方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福利国家的建立。
2.1.2 政治方面: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政党政治的演变。
2.1.3 社会方面:消费社会的形成,中产阶级的崛起。
2.2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2.2.1 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2.2 国际合作和全球化的推动。
2.2.3 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的支持。
2.3 战后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2.3.1 经济方面:滞胀现象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
2.3.2 政治方面: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冷战的影响。
2.3.3 社会方面:环境问题的突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三、教学内容3.1 第一部分: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变化3.1.1 国家的经济干预和调节:政策背景、实施措施、影响和评价。
3.1.2 福利国家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作用和问题。
3.1.3 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国际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的作用。
3.2 第二部分:战后资本主义的政治变化3.2.1 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选举制度的改革、公民权利的保障。
3.2.2 政党政治的演变:政党制度的类型、政党的角色和功能。
3.2.3 国际合作和外交政策:战后国际组织的建立、重要国际会议。
3.3 第三部分:战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变化3.3.1 消费社会的形成:消费观念的变迁、消费文化的兴起。
3.3.2 中产阶级的崛起:中产阶级的定义、特点和影响。
3.3.3 环境问题和人口老龄化:环境政策的制定、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
4.1.1 能够描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
4.1.2 能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了解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⑵理解国家垄断不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⑶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⑴运用情景再现法,变抽象为具体,使得学生趣味的学习历史知识。
⑵通过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⑶通过历史比较、讨论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国家政策的调整。
⑵通过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学习,努力学习、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发展经济的措施,使我国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⑶学生学会如何应对世界的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教学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核心和实质【教学过程】导入:1972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成功实现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这项计划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那么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㈠50—70年代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设问质疑——思考解疑——点拨提高设问一: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设问二:面对二战后的经济现状,用原有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能实现战后的重建与经济复兴吗?设问三:既然原有的经济理论已然不足以解决战后重建,一种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归纳总结:凯恩斯主义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①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教师引导讲述)2.产生的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训;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3.主张:实现充分就业4.特点: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2.过程与方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国家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流程】新课导入:“20世纪时间轴”在20世纪弥漫着“死亡”与“破坏”阴云下,资本主义蹒跚地从废墟里爬出之后,我们却非常惊叹的发现,这个时候的资本主义不但做到了起死回生,并且换发出了一种巨大的生命力。
资本主义这味灵丹妙药究竟是什么呢?新课讲述——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探究】每一次资本主义的转型和发展,其背后的根本动因是什么?生产力的飞跃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必然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与调整。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含义: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问题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体制?1. 惨痛教训——经济大危机自由放任不行,一味的迷信市场的作用行不通2. 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实践成功的例证3.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4. 外部刺激——苏联的强大5.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过渡】看来,战后国家干预势在必行。
那究竟国家政权怎么参与经济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些材料:Ppt:我们不妨来尝试着从三段材料中找出国家政权参与的方式:(学生回答)(2)方式:材料一:国有化——从生产环节直接干预材料二:制定经济计划——从分配环节直接干预材料三:政府采购——从流通环节直接干预此前在所有制上,是私人占有,并且整个经济依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教案]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地区经济政策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教案。
2.感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努力吸收其它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难点: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和知识经济的内涵把握
【教学策略】
1.
可以从国家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等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结论把握和举例说明,勿要过多地陷于一个个具体国家的展开叙述之中。
必要的图表和数据在这里有重要的征引价值,教学时要考虑相关史料的使用。
2.联系罗斯福新政和苏联的有关经济政策来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培养其联想和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设计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于什么时候?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的盛行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调整?结果如何?
导入:二战带来的危害(图片),人们在废墟中开始战后重建。
列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
材料导出为何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在一开始受信奉,后来遭到怀疑。
总结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教案《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教案》。
二、建立福利国家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设计
1.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2.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3.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福利国家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行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瑞典——高福利的福利国家模式得出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
福利国家的内容是:医疗、养老、住房、教育、失业等。
学生自主学习其发展历程。
提问:为是么二十世纪儿十年代开始缩小规模。
结合材料对福利国家制度作评价。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设计
1.二战后,第三产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2.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出现在哪个国家?这种经济形态给美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材料中得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第三产业兴起的原因以及影响。
从材料中得出新经济的概念。
对知识经济稍作了解: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经济。
例如:u盘、mp3、mp4、mp5、专利、微软、耐克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