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长度的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507.00 KB
- 文档页数:2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知识点分析】课堂导入:要准确而严密的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的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 m ) 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 km ) ;测量较小的距离时-般用分米( dm )、厘米( cm )和毫米( mm );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 μm )和纳米( nm )等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测量的起点。
(2)分度值(最小刻度):最小格表示的量。
(3)量程(测量范围) :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4)单位:就是该刻度尺标注的单位。
4.使用刻度尺:(1)选取量程、分度值、单位和测量范围合适的刻度尺。
(2)正确放置:有刻度线一端与被测物体紧贴,被测物体与零刻度线对齐,测量端要与刻度尺平行。
(3)正确观察: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4)正确读数:区分大小格的分度值后准确读数,并且需要往后估读一位(分度值后一位)。
(5)正确记录:按照读数的方式,记录读出的数据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当被测物体较小,产生的误差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累积法,先测量多个,再除以数目。
(2)平移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3)以直代曲法:用曲线与待测物体紧贴,再拉直测量长度(4)滚轮法:利用滚轮的周长和半径关系,滚动的圈数加上角度,乘以周长,即可得到长度。
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米3(m3)。
其他单位:分米3(dm3)、厘米3(cm3)、升(L)、毫升( mL )。
单位换算:1米3= 103分米3 (升)= 106厘米3(毫升)。
第2节科学并不神秘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必备知识点一、测量的定义1.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1千米= 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毫米= 微米1微米= 纳米1m=103mm=106μm=109nm2.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等。
此外,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脚等来粗测物体的长度。
、、等是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
3.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1)会认:认识所用刻度尺的、和的位置(如图):(2)会测: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尺被测物体,并且使刻度尺的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会看: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如图);(4)会读:读数时,除要读出最小刻度值,还要估读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的数据后应写上。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备注:①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
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4.常见的长度估测成年人身高约1.7 ,步幅约75 ,手掌宽约10 ,指甲宽约1 ,脚长约25 ;课桌高度约75 ,宽约60 ;一张纸厚度约0.1 ;新的铅笔长度约19 .5.误差与错误(1)误差是之间总存在一些差异,产生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等造成的差错,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等。
注意:舍去错误值,利用平均值求取最终结果应保留与相同的小数位。
6.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应用:测纸张的,测金属丝等。
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测n张相同纸的厚度,再除以n,就可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要测细铜丝的直径,可测出紧密绕在铅笔上n匝细铜丝的长度,再除以n,即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
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4、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用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
5、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6、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精确度)。
测量时,①放准确:0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尽量贴近被测物体;②看正确:视线跟刻度尺垂直;③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不要忘记单位。
7、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可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特别要注意零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累积法就是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起来,把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不仅使测量过程变得很容易,而且能提高测量的精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D 滚轮法:具体做法是测出自行车钢圈的周长,然后在钢圈某处做一记号,让自行车滚动,数出钢圈转过的圈数。
路程就是圈数乘钢圈圆周的长。
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
较小的单位是立方厘米(cm3)。
体积单位还有升(L)和毫升(mL)。
2.体积的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测量知识点本文将着重介绍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的测量知识点,包括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长度是物体的长短,我们通常用米、分米、厘米等来表示长度。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需要使用尺子或者卷尺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根笔的长度,我们可以将尺子放到笔的一端,然后读取尺子上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这根笔的长度。
二、质量的测量
质量是物体内含的物质数量的大小,我们通常用千克、克等来
表示质量。
在测量质量时,我们需要使用天平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袋米的质量,我们可以将这袋米放在天平上,然后调整天平,使天平指针恰好指向中心,这个时候天平上
的刻度就是这袋米的质量。
三、时间的测量
时间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所表示的周期。
我们通常用秒、分、时等来表示时间。
在测量时间时,我们需要使用钟表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场电影的时长,我们可以用手机上的计时
器或者专门的计时器来计算,当电影结束时,我们可以看到计时
器上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这场电影的时长。
总结
测量是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掌握测量知识点是建立科学知
识结构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选择和
使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的测量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
七年级科学:长度的测量知识点
哎呀,说起这七年级的科学,里头有个硬是要掌握的,就是长度的测量知识点。
咱们四川娃儿学起来,那也得是巴巴适适的。
首先嘞,你得晓得啥子是长度,不就是东西从一头到另一头有好长嘛!测量它,工具有多,尺子、卷尺、游标卡尺,样样都是好帮手。
学校里头最常用的,还是那把直尺,刻度清晰,用起来方便得很。
测量时候,有几点要注意哈。
第一,尺子要放平放稳,不能歪歪扭扭的,不然测出来就不准了。
第二,眼睛要瞪圆点,对准尺子的刻度线,别差了一星半点儿的。
第三,记得估读,就是看那刻度线后面一点点,大概是多少,心里要有数。
还有啊,长度的单位也得搞清楚,米啊、分米啊、厘米啊、毫米啊,这些都得门儿清。
平时咱们说“有好几米远”,那就是用米来量的。
要是精细点儿的,比如量书本的厚度,那就得用厘米或者毫米了。
最后,别忘了实践出真知。
多拿尺子量量身边的东西,课桌、书本、铅笔,啥都可以。
量多了,手感就有了,以后看到啥东西,心里头就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
总之啊,长度的测量,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要细心、耐心,还要多练手。
咱们四川娃儿,聪明伶俐,这点儿小事儿,还不是手到擒来!。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练习: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2.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5.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科学测量知识点及题型巩固题型一:长度的测量1、知识背景: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2、单位换算过程:在进率后面书写需要换算的新单位。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
放正确:(1)“0”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与待测物体的一端并齐(2)刻度尺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3)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看正确: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读正确:测量值包括数值和单位,而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4、特殊测量法:(1)测多算少: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物体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物体的长度);(2)以直代曲:测地图上铁路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在软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3)辅助法: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4)轮滚法: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就可算出曲线长度)。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选正确:认清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即。
决定了一把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2)放正确:刻度尺的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被测物体。
(3)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4)读正确:读出值和值。
(5)记正确:记录时必须注明。
2.小金和小华两位同学在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人的身高时,统计了整个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身高大概是脚印长度的7倍左右。
学生姓名:上课时段:上课日期:阮老师编辑第4节科学测量---长度测量〖要点整理〗1.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量相比较的过程。
2.长度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 厘米、1米= 微米= 纳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纳米= 米4.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5.正确使用方法是:⑴选正确:测量工具选择正确,能满足实验要求。
⑵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⑶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
⑷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⑸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
6.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⑴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或者测出一个较小的量,然后算出很大的量,即分两类,一类是测多算少,如求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或邮票)的厚度时就可采用此法。
另一类是以少求多,如:测一座楼房的高度,但手边只有米尺,怎么办?提示:你可以先测出任意一层楼梯中一个台阶的高度h,其次,数出楼层数m和一层楼的台阶数n,即可求出楼高H=mnh。
⑵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轮了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 X 圈数。
例:操场的周长。
⑶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
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⑷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如右图。
⑸数学法:利用被测物和参照物及其阳光下的影子组成相似图形,通过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被测物的高度,或者用其他数学知识计算。
例如粗略测量某建筑物或某棵树的高度,当然它可以用现代化的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或微波测距仪来直接测量,但手边没有这些现代化仪器,只有普通的皮卷尺时,利用该法依然可以巧妙的测出来。
七年级科学测量知识点科学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作为一名初中生,掌握一定的测量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科学测量知识点。
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是最基本的量纲之一,它是实验中最常用的量。
长度的单位有米、厘米、分米、千米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卷尺或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质量的测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特性,它是研究物质变化、物质运动、物质组成和性质时的基本量。
质量的单位有千克、克、毫克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三、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代表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的基本物理量,它是物理学和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秒表或时钟来测量时间。
四、体积的测量体积是三维空间内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数量,它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物质的加工、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重要参量。
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容量瓶或容积计来测量液体的体积,使用测量缸或立方体测量固体的体积。
五、温度的测量温度是物体的热多少程度的量化描述,它是研究物体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的重要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六、密度的测量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物体的基本性质之一,它可以反映物体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密度的单位有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天平、容量瓶等仪器,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计算物质的密度。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测量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验中熟练运用,提升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