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1.06 KB
- 文档页数:2
黏液纤维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特点、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收集3例MF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MFS好发于老年男人,生长缓慢,多见于四肢、少见于躯干。
结节状无痛性生长,肿块由梭形和星形的瘤细胞组成、分布于不规则多少一不等的黏液样物中,可见特征性细长弯曲的薄壁小血管、脂肪母细胞样瘤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CD99瘤细胞3例均弥漫阳性,1例SMA、1例S-100局灶阳性。
结论 MFS是一种伴有黏液样变的纤维母细胞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四肢皮下或深部肌层,临床表现为局部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容易误诊为软组织的良肿瘤或其它恶性肿瘤。
【关键词】黏液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046-02【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cus fibrosarcoma (myxofibrosarcoma, MFS)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three case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were analyzed MFS patient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sults MFS occurs in older men, slow growth, more common in the limbs, rare in the trunk. Painless nodular growth, tumor composed of spindle and stellate tumor cells, irregularly distributed in an unequal number of mucus-like material, the visible characteristic elongated curved thin-walled small blood vessels, fat-like mother cells immunohistochemical vimentin, CD99 tumor cells were diffusely positive three cases, one case of SMA, one cases focal S-100 positive tumor cells. Conclusions MFS is a conclusion with myxoid variant fibroblasts malignancy, occurs in the elderly or deep subcutaneous muscular limb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ocal slowly increasing painless mass. Easily misdiagnosed as benign soft tissue tumors or other malignancies.【Key words】myxofibrosarcoma clinico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 是一种伴有黏液样变的恶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余璐;张静;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08(016)005【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观察,采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CD31、CD34、CD99和S-10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下肢进行性增大的肌肉内包块为首发症状,术前CT检查肌肉内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长T1和长T2弛豫时间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及区分良恶性.组织形态上,有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肿瘤细胞呈S-100、CD99阳性.结论: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以黏液样型多见,因该肿瘤富含脂肪,常伴有黏液变性或水肿("肺水肿样"表现),在CT成像时,往往出现低密度水肿样影像,MRI表现为长T1,长T2成像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MRI钆剂增强显影并结合病理学诊断以利确诊.【总页数】4页(P819-822)【作者】余璐;张静;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2【相关文献】1.黏液型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J], 马平2.黏液纤维肉瘤与黏液样脂肪肉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J], 何康3.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研究 [J], 周薇;董海原;徐恩伟4.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并文献复习 [J], 刘云;肖新广5.小肠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J], 方三高;马强;马瑜;李艳青;曾英;肖华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
结果:患者术前CT显示病变为界限较清楚的低密度影,其内混有网纹状的软组织密度影,MRI显示SE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呈水样密度,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较难分辨肿物性质及良恶性。
组织学形态上,由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黏液样基质及毛细血管网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
脂肪母细胞呈S-100阳性,CD99阳性,CD31、CD34阴性。
结论:黏液性脂肪肉瘤因组织病理学的多样性,导致影像学表现的多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常表现为低密度水肿样,诊断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可助于确诊。
【关键词】黏液性;脂肪肉瘤;影像学;病理学;CT;MRI【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55-02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S)是临床常见的脂肪肉瘤之一,虽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的范畴,但具有广泛转移的潜能,同时影像学检查往往无特征性表现,难以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1]。
笔者选取20例MLS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CT、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病理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MLS的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即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并确诊为MLS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3.4±4.1)岁。
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2±0.3)年。
其中3例表现为腹部不适,2例腹痛,可扪及腹部包块,2例大腿疼痛,其余均为发现肿块就诊。
1.2检查方法 20例患者术前均行CT 检查,均采用平扫及增强,使用PHILLIPS Brilliance 256层 iCT扫描仪,层厚5mm,层距5mm,对比剂使用欧派克80~100mL,注射速率2.5mL/s。
・短篇论著・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分析谢勤 万泽铭 罗燕娜 黄宏 陈文志 李亚发 徐景仁 赵丽花 周玉DOI:10畅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3.06.129作者单位:524002 广东湛江,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超声科通讯作者:谢勤,Email:zjxqno1@sina.com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亚型的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
结果 27例脂肪肉瘤中,分化好17例,黏液样5例,去分化3例,多形性1例,混合型1例。
分化好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巨大的混合性回声包块,其内绝大部分为光点细密的强回声,这与其含有大量成熟脂肪细胞有关。
黏液样脂肪肉瘤因含有较多的黏液样基质,其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以低至无回声为主,光点分布欠均匀。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混杂回声包块,其内各种回声之间的分界较清楚。
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其内以中低回声为主的实质性肿块,并可见散在分布的边界清楚的稍强回声团块及不规则的液性暗区。
混合型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光点分布高度不均匀的混合性回声肿块。
结论 不同组织亚型的脂肪肉瘤在超声图像上的不同,与其内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有关。
通过对其超声图像特点的分析,以增强此病在术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超声检查; 病理学 脂肪肉瘤是成人软组织肿瘤中较常见肿瘤之一,占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6%~18%[1],其来源于血管周围、体腔下及肌间间隙的未分化间叶细胞,由成脂肪细胞到成熟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构成。
较少数可能为脂肪瘤恶变而来。
脂肪肉瘤多发生于下肢,特别是大腿、臀部和腘窝,其次是腹膜后、小腿、肩部和上臂[2],还可见于大网膜、胸壁、乳房、纵隔。
2002年版的WHO软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将脂肪肉瘤分为分化好、去分化、黏液样、圆形细胞、多形性、混合型。
我院对巨大脂肪肉瘤病理分析体会脂肪肉瘤是软组织肉瘤中常见的肿瘤。
脂肪肉瘤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的发病率约15%~35%,脂肪肉瘤的多样性表现可反映其临床和生物学行为,一般是从非转移性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非转移性)到多形性脂肪肉瘤(高度恶性的肿瘤)。
原发性骨脂肪肉瘤相当少见,发生率约0.02%。
这些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使病理和放射学评价对正确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标签:脂肪肉瘤;病理;分析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大腿及腹膜后,亦可见于臀部胭窝其他部位的软组织亦可偶见极少原发于肝脏。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多为肝区疼痛、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上腹部可触及肿块,极少发生黄疸及腹水。
本文对2001年3月-2011年5月累积脂肪肉瘤54例,其中26例最大超过21cm的肉瘤进行巨检,组织形态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3岁。
重量超过7kg 以上。
腹膜后脂肪肉瘤14例,纵膈下端脂肪肉瘤9例,腹臂脂肪肉瘤1例,乳腺脂肪肉瘤1例,肠壁脂肪1肉瘤例。
2结果巨检时发现,巨大脂肪肉瘤位于腹膜后者,其形态不是很规则,有的甚至呈巨大分叶状,部分巨大脂肪肉瘤包膜不完整,切面呈淡黄色,切面的中央区域可见出血,坏死部分区域有的呈“鱼肉样”,也有的呈“脑髓状”。
组织形态检查时发现,26例巨大脂肪肉瘤镜下形态变化多端,恶性程度相差比较悬殊,腹膜后脂肪肉瘤14例,纵膈下端脂肪肉瘤9例,腹臂脂肪肉瘤1例,乳腺脂肪肉瘤1例,肠壁脂肪1肉瘤例。
3讨论脂肪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起源于脂肪母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故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异型脂肪母细胞,均含有脂质。
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类型可以分为四型…:分化良好型粘液样型、圆形细胞型、去分化型及多形型,但肿瘤中通常是多型细胞混合存在。
脂肪肉瘤是一组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不同的脂肪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5%-35%。
脂肪肉瘤需要做哪些检查?脂肪肉瘤是一种恶性的软组织肿瘤,起源于脂肪组织。
它通常生长缓慢,但有时会出现恶变,并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潜力。
对于发现可疑的脂肪肉瘤病例,医生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以确立诊断并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脂肪肉瘤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肿块的大小、位置、疼痛或不适的感觉等。
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肿块的外观,包括大小、形状、质地等,并检查周围淋巴结是否有肿大。
2. 影像学检查:对于可疑的脂肪肉瘤病例,通常会进行一系列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展情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 X射线检查:通过X射线技术对肿瘤进行成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并了解是否有骨质破坏等情况。
-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对肿瘤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并帮助医生指导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计划。
- CT扫描: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肿瘤进行三维成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并了解是否有淋巴结肿大或转移情况。
- MRI扫描: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肿瘤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详细结构,并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 活检检查:活检是确诊脂肪肉瘤的关键步骤。
医生需要通过手术或穿刺方式取得病变组织用于检查。
常用的活检方式有:- 针吸活检:通过穿刺肿瘤使用针吸取少量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较小的肿瘤,能够提供足够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 切片活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检查。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较大的肿瘤,能够提供更多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
- 冰冻切片活检: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即时切取病变组织进行冷冻处理,并通过显微镜快速检查,以确定组织是否为恶性,并指导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4.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全血细胞计数等指标,并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黏液样脂肪肉瘤15例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张继新;崔力方;昌红;张建英;沈兵;郭洋;曲丛玲【摘要】目的探讨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例黏液样脂肪肉瘤进行染色,观察其影像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患者术前CT显示肿物为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SE T1WI上为低信号,而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类似于水的密度或信号,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组织学形态:由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黏液样基质及毛细血管网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免疫表型:脂肪母细胞S-100阳性,免疫组化标记CD34可见“鸡爪样”的小血管.结论黏液样脂肪肉瘤影像学特征往往表现为低密度水肿样影像,诊断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030)002【总页数】3页(P205-207)【关键词】脂肪肉瘤;黏液样;病理学;CT;MRI【作者】张继新;崔力方;昌红;张建英;沈兵;郭洋;曲丛玲【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的14%~18%[1]。
该肿瘤在病理学上由不同亚型组成,生物学行为从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
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S)是较常见的脂肪肉瘤之一,约占成人脂肪肉瘤的10%[2]。
同其他类型脂肪肉瘤相比,MLS特征较为特殊,本文现报道15例MLS,旨在阐述该肿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粘液性纤维肉瘤的病理以及治疗
导语:大家一定很好奇粘液性纤维肉瘤的相关问题。
粘液性纤维肉瘤听起来特别渗人,其具体的症状大家也一定很好奇。
黏液纤维肉瘤包括一系列恶性成纤
大家一定很好奇粘液性纤维肉瘤的相关问题。
粘液性纤维肉瘤听起来特别渗人,其具体的症状大家也一定很好奇。
黏液纤维肉瘤包括一系列恶性成纤维细胞性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黏液样间质,多形性,并有独特的曲线形血管。
常见于老年人,男性略多见,大多数肿瘤位于肢体,约2/3病例发生于真皮/皮下组织。
下面我们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粘液性纤维肉瘤的病理以及治疗都有什么吧。
检查:
1.组织病理学
黏液纤维肉瘤的细胞密度、多形性和增值活性差异很大。
低度恶性肿瘤的形态特征为细胞成分少,只含少数无粘附性的、肥胖梭形或星形肿瘤细胞,胞质界限不清,略嗜酸,并且核有异型性、大而深染,分裂象不常见。
特征性表现是存在显著的长形、曲线形、薄壁血管,血管周围分布有密集的肿瘤细胞和/炎症细胞,经常可见所谓的假脂肪母细胞。
高度恶性肿瘤含有大量梭形和多形性肿瘤细胞实性巢片和细胞丰富的束状结构,常有大量非典型性分裂象、出血和坏死区。
许多肿瘤内可见奇异型多核巨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不规则。
但高度恶性病变内同样有局灶性低度恶性区域,有显著的黏液样间质和大量长形毛细血管。
中度恶性肿瘤与纯粹的低度恶性肿瘤相比,细胞更丰富,多形性更明显。
发生于皮下的肿瘤边缘一般为明显的浸润性生长。
2.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少数病例有些梭形或较大的嗜酸性肿瘤细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脂肪肉瘤病理报告1. 背景介绍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脂肪组织。
它通常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并且更常见于肢体、腹腔和口腔等部位。
脂肪肉瘤的诊断需要依靠病理报告,下面将详细介绍脂肪肉瘤的病理报告编写步骤。
2. 病理报告格式脂肪肉瘤的病理报告通常按照以下格式进行编写: - 病例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例编号等。
- 标本来源:描述病理标本的来源部位、形态特征等。
- 组织检查:描述病理标本的组织学特征、肿瘤大小等。
- 组织学类型:根据细胞学特征、组织结构等进行分类。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描述对特定抗体的染色结果,以确定肿瘤类型。
- 其他特殊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核酸杂交等。
- 诊断:根据上述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3. 病例信息和标本来源首先,在病理报告中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此外,还需要标明病例的编号和检验日期等。
接下来,详细描述病理标本的来源,如部位、外观等。
4. 组织检查在本部分,需要对病理标本的组织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标本的大小、颜色、质地等。
同时,还需要描述组织切片的结果,如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征通常包括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增多等。
5. 组织学类型根据病理切片的细胞学特征和组织结构,对脂肪肉瘤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 脂肪样肉瘤: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脂肪样变性。
- 不成熟脂肪肉瘤:肿瘤细胞呈现脂肪样和非脂肪样两种特征。
- 纯非脂肪性肉瘤:肿瘤细胞完全不具备脂肪样特征。
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病理学检测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
对于脂肪肉瘤的病理报告,可以进行以下染色: - S-100:阳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具有神经鞘脂质来源。
- CD34:阳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可能具有血管内皮细胞来源。
- Desmin:阴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不具备肌肉来源。
7. 其他特殊检查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来进一步确定脂肪肉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