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骨脊索瘤的影像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38
7种骶骨肿瘤影像表现骶骨解剖•腰椎-尾椎之间•5块骶椎融合•骶管:马尾及终丝•骶孔:骶神经前后支•骶髂关节•骶骨属于软骨内化骨•骶骨椎体及附件成分骨化中心一般于3-6岁闭合,边缘骨骺于20-24岁闭合,致使骶骨中各种干细胞及破骨细胞一直生长活跃,成为骨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骶管及骶孔中神经走形丰富,发育过程中包绕脊索,也是神经源性肿瘤和脊索瘤的好发部位骶骨肿瘤•根据组织来源分为椎管内、椎骨起源的肿瘤•起源于骶骨的肿瘤:脊索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及转移瘤•起源于骶骨骨髓的肿瘤:骨髓瘤、白血病骨浸润•起自骶管的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临床特点•起病隐匿•腰腿疼痛、下肢感觉异常、大小便异常•发病年龄:脊索瘤:40-60岁神经源性肿瘤和骨巨细胞瘤:20-40岁转移瘤及软骨肉瘤:老年人1脊索瘤•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期残存的脊索组织•好发于40-60岁,男:女=2~3:1•骶尾椎是脊索瘤最好发部位,占50-60%•多位于下部骶椎(S3-S5节段)中线区•向前突破骨皮质在骶前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脊索瘤影像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巨大软组织肿块,瘤内可见散在钙化或残存的不规则骨嵴MRI:T1WI多为低信号,伴有出血可为高信号T2WI呈分叶状高信号(与瘤内胶冻样、粘液样组织有关),如其内出现斑点状低信号提示钙化灶或骨嵴压脂T2WI高信号更明显增强轻-中度强化病例1 男,37岁病例2 女,42岁,反复腰骶部疼痛1年余2软骨肉瘤•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或成骨结缔组织•Mayo 报道1041软骨肉瘤仅20例发生在骶骨,多见于骶骨两侧翼后部•好发于老年人,男:女=2~4:1CT: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病灶内软骨基质钙化瘤体钙化呈点状、环状、簇状钙化MR:显示肿瘤内软骨基质较特征:T2WI序列呈多结节状明显高信号,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且强化不明显3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中青年(20-40岁)•常发生在骶骨上部(S1-S3),呈膨胀性骨质破坏或皂泡样骨质改变,常呈侵袭生长达骶髂关节至髂骨关节面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CT: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密度不均,可有坏死与液化区MR:T1WI呈低等信号,T2WI信号混杂(等低信号多见)增强扫描:厚壁花环样强化,其内可见低信号或低密度的无强化区T2WI信号混杂:高信号:坏死、液化、陈旧出血形成囊变区低、等信号:可能与其中含有纤维成分的胶原蛋白及含铁血黄素沉着有关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特征性征象:液-液平面病例1 女,26岁病例2 男,35岁4浆细胞瘤•浆细胞瘤又称骨髓瘤,来源于骨髓内浆细胞,是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分为单发和多发,以多发较多见,常发生于红骨髓丰富的骨骼:脊柱、骨盆、颅骨•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典型X线表现:多发小圆形穿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及广泛的骨质疏松,病灶周围无硬化缘男,66岁,全身多处疼痛5孤立性浆细胞瘤•孤立性浆细胞瘤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变异或者是其早期阶段•发病年龄比多发骨髓瘤年轻:40-50岁•骶骨是其好发部位•表现为骶骨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常伴有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见明显强化•术前定性较为困难,通过穿刺活检而确诊病例1 男,73岁,腰痛5月余6骶骨转移瘤•转移瘤来源:肺部、甲状腺、肝脏、肾脏、胃肠道肿瘤。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一、概述骶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骶骨区域的恶性或良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在骶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包括分类、常见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等。
二、骶骨肿瘤分类根据病理学特点,骶骨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包括骶骨骨巨细胞瘤、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恶性肿瘤包括骶骨骨肉瘤、转移性骶骨肿瘤等。
三、常见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1.骶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多为单发病灶,位于骶髂关节附近;②呈椭圆形或分叶状;③病灶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点状钙化;④边缘可有骨壳形成。
:详细骶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1.2.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表现.1病灶常为多个,分布于双侧骶髂关节附近;②病灶边缘不规则,可有骨膜反应;③病灶密度多为低密度,内见斑点状钙化。
:详细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2.3.骶骨骨肉瘤:影像学表现.1病灶呈溃疡状,边缘不规则;②密度不均匀,可见明显骨质破坏;③软组织肿块形成,可伴有侵蚀性生长。
:详细骶骨骨肉瘤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3.4.转移性骶骨肿瘤:影像学表现.1病灶多为多发病灶;②边缘不规则,可有骨质破坏;③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
:详细转移性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4.四、附件附件1:骶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附件2: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附件3:骶骨骨肉瘤影像学诊断附件4:转移性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附注:以上附件内容详细列出了各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特点。
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应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影像学诊断:通过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等,分析图像来确认疾病的诊断。
骶尾部脊索瘤影像诊断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残留或迷走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骨肿瘤。
现一般被认为是脊索残留物恶变所致,由Luschka氏于1856年首次描述,1894年Ribber氏将其命名为脊索瘤。
临床表现:•病变多发生于躯干轴心骨,由颅底至骶尾部任何部位,以骶尾部最为好发(50%~60%),其次颅底(25%~35%)、颈椎(10%)、胸腰椎(5%),极少见于中轴骨以外部位[1]。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以30-50岁之间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
•临床症状不一,与病变部位及侵犯程度密切相关。
骶尾部常以会阴区麻木及疼痛进行性加重为主,直肠、膀胱及相应马尾神经受压可引起大小便异常,肛周感觉衰退,表皮和直肠溃疡。
组织病理:•肉眼观察:肿瘤呈膨胀性结节生长,绝大多数肿块为2~5cm,包膜边界清楚,质软呈胶冻状,内可见纤维分隔,有时见出血、囊变、钙化及骨组织。
•组织分型:典型脊索瘤以液滴细胞巢为标志;软骨样脊索瘤由结节样软骨结构组成;去分化型多见核分裂象,侵袭性强,以骶尾部居多。
影像学表现:•X线:骶尾骨溶骨性破坏,部分边缘硬化并可见散在斑片状钙化或残存骨影。
•CT:骶尾部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肿块与正常骨分界不清,内可见囊变、钙化或碎骨片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分隔、分房、包膜样强化明显。
•MRI:能更清楚显示肿块部位、范围及周围侵犯情况;前半常呈半圆形膨胀生长、后半常不超出骶尾骨。
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显著高信号;动态增强可呈缓慢持续强化。
肿瘤分期:病灶转移率不高,但其分期及手术能否完全切除与肿瘤复发和生存率关系密切[2]。
分期标准:Ⅰ期: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无邻近结构侵犯;Ⅱ期:肿瘤向周围间隙或组织侵犯,仅至椎弓根部;Ⅲ期:肿块累及至整节椎骨。
IV期:累及椎旁软组织或向椎管内侵犯,复发或伴有转移。
( [2]王冬梅,等.脊索瘤的影像诊断及分期,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2):863-866.)诊断要点:1. 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尤其椎体前方肿块上缘与骶椎呈锐角时,应首先想到本病可能。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xiao65@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骶骨的解剖骶骨肿瘤发病率北京大学临床表现北京大学发病年龄北京大学骨肿瘤诊断的三结合北京大学骨肿瘤影像进行检查的目的北京大学综合影像检查北京大学骨肿瘤的综合影像学检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X线平片北京大学C T 扫描北京大学C T扫描北京大学M R I北京大学同位素骨扫描北京大学综合影像检查的重要性北京大学综合影像检查的重要性(续)北京大学男,51岁北京大学男,51岁重叠部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X 线平片阳性,进一步检查;X 线平片阴性,更要进一步检查!北京大学动态扫描北京大学动态扫描方法不同时相北京大学最大强化斜率图北京大学S I —T曲线北京大学S I -T曲线类型的临床意义北京大学良性肿瘤北京大学恶性肿瘤北京大学肌骨系统1H M R S谱线北京大学正常骨骼肌1H M RS北京大学病例恶性病变病例良性病变北京大学逐步分析法北京大学分析步骤北京大学一、初步分析北京大学几种骨肿瘤好发年龄二、病灶分析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破坏区边界北京大学破坏区边界北京大学破坏区边界北京大学破坏区边界北京大学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大学骶孔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增强的重要性椎间隙改变•北京大学关节改变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骶骨的解剖北京大学骶髂关节-肿瘤跨关节北京大学骶髂关节-肿瘤跨关节。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t骶骨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临床意义重大的病症,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和评估指标,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二、骶骨肿瘤的分型\t根据病理学的不同类型,骶骨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别。
原发性骶骨肿瘤包括骶骨肉瘤、骶骨骨巨细胞瘤和骶骨软骨肉瘤等;继发性骶骨肿瘤则包括骶骨的转移性癌瘤等。
三、影像学表现\t1、X线表现:初步筛查骶骨肿瘤时,常选用X线。
骶骨肿瘤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骶骨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和软组织肿块等。
\t2、CT扫描:CT扫描能提供骶骨肿瘤的更为精细的三维图像,对于骶骨骨质破坏的程度、边缘特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评估。
\t3、MRI检查:MRI检查可提供骶骨肿瘤的软组织信息,对肿瘤的组织学特性、浸润范围以及神经管和血管的受侵情况有较好的显示。
四、诊断方法\t1、影像学特征分析:通过对上述影像学表现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判断骶骨肿瘤的类型和性质。
\t2、活检检查:对于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的病例,需要进行活检检查以明确病理学类型和分级。
\t3、其他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如CT导航下穿刺活检或磁共振弹性成像等,可进一步评估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五、评估指标\t骶骨肿瘤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病变的大小、边缘特征、骨质破坏程度、软组织浸润、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等。
这些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和评估预后。
六、附件\t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部分。
七、法律名词及解释\t1、病理学:疾病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联系的一门学科。
\t2、活检:通过外科手术或穿刺等方法,取出病变组织或细胞,送往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的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⒈介绍⑴概述骶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骶骨(sacrum)区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是骶骨肿瘤的首要手段,可以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对骶骨肿瘤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和评估。
⑵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常见的成像技术、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以便医生能准确诊断和评估骶骨肿瘤,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⒉常见影像学技术⑴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初始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骶骨的骨质、形态和骨折情况等信息。
⑵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骶骨解剖结构和肿瘤的内部构成,包括肿瘤的大小、形状、密度和骨骼破坏程度等。
⑶ MRI扫描MRI扫描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的软组织信息,包括肿瘤的形态、边界、信号强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⑷ 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可以检测骶骨肿瘤的代谢活性和转移情况,对肿瘤的定位和评估起到重要作用。
⒊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⑴骶骨骨质疾病包括骶骨骨折、骨肿瘤引起的骨溶解和骨增生等,通过X线和CT扫描可以观察到骨质改变和骨折线等特征。
⑵软组织肿块骶骨肿瘤中的软组织肿块往往是恶性肿瘤的表现,通过MRI 可以观察到肿块的形态、边界和信号强度,帮助鉴别良性与恶性。
⑶骶骨囊肿骶骨囊肿可以通过X线和CT扫描观察到囊肿的大小、形状和壁的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
⑷转移性肿瘤骶骨是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通过PET-CT可以观察到骶骨及周围组织的代谢活性和转移灶,帮助确定原发肿瘤和评估转移程度。
⒋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骶骨肿瘤的X线、CT、MRI和PET-CT影像示例,以及典型病例的影像报告。
⒌法律名词及注释⑴骶骨(sacrum)骶骨是由5个融合的椎骨组成,位于腰椎和尾骨之间,上部连接到腰椎,下部连接到尾骨。
⑵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方法,包括X线摄影、CT扫描、MRI扫描和PET-C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