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学徒制示范点建设标准现代学徒制示范点建设标准是衡量和评估现代学徒制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详细的建设标准及要求:1. 校企合作密切: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合作协议或章程,明确双方职责分工,并确保协议的有效执行。
2. 招生招工一体化:学校牵头组织召开各类会议,如校企恳谈会、招生招工信息发布会、学徒遴选会、三方协议签约会、就业指导会等,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并形成完整的过程资料。
3. 合同签订规范: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三方(四方)签订的合同规范、合法、有效,确保学徒的企业员工和学生身份得到充分体现。
4. 培养规模:申报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规模不低于在校生的10%,以保证足够的人才培养数量。
5. 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健全: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考核标准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6. 质量监控标准体系完善: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质量监控标准体系,需经学校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专家组织或部门审核通过,以确保质量监控的有效性。
7. 过程性资料完整规范:过程性资料应完整、规范,全面反映学徒岗位培养的需求,为优化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8. 校企共同研发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研讨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并确保各项标准的有效落实。
9. 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至少开发6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10. 校企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学徒培养质量与技能考核标准,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专业核心课程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要求进行。
11. 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建立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管理机制,包括选拔、培养、考核和激励制度,以确保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以上为现代学徒制示范点建设标准的详细内容,各相关方应严格遵循以上标准,共同推动现代学徒制教育事业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区建设的贡献度。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增强中职教育对区域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提升中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一、组织机构为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招生就业科科长、教务科科长、实习科科长、学生科科长、总务处主任、各专业科科长、试点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小组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三、目标任务(一)学校与企业对接:每年新增校企合作办学单位不少于5家。
(二)基地与车间对接:每个试点专业引进1家以上企业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在4家以上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2家以上企业建立核心合作伙伴关系。
(三)专业与产业对接:围绕学校现代农业专业群和现代制造专业群为试点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强统筹。
(四)教师与师傅对接:专业课教师取得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达到85席以上,“双师型”比例达到90册在企业聘请“技师型”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企业师傅队伍指导学徒实践。
(五)培训与岗位对接:毕业生“双证书”率达100%,就业率达95%以上。
四、主要措施(一)选择试点企业和专业首先选择好企业,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的意愿,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
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南一、现代学徒制概述1.1 定义现代学徒制是指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将学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企业中接受实践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薪酬和职业资格证书。
1.2 意义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缩小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距离,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要求2.1 合作企业条件合作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规模、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和指导。
2.2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应紧密对接当地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3 课程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应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应注重实践应用,实践课程应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
2.4 教师队伍应建立校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企业师傅和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三、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3.1 学生管理学生应与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学生在企业期间应遵守企业规章制度。
3.2 考核评价应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企业考核成绩应作为毕业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依据。
3.3 激励措施应建立现代学徒制激励机制,包括对学生发放企业实习工资、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
3.4 质量监控应建立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评估,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
四、政策支持措施4.1 制度政策出台支持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指导。
4.2 经费支持加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学校和企业开展相关工作。
4.3 宣传推广大力宣传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和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新型学徒制考核评价方案为规范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保障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效果,特制定考核评价方案。
一、考核原则1.客观性原则: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力求真实、准确、科学地体现学徒的整个学业成果。
2.全面性原则:既考核学徒在学习期间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考核学徒在工作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技能水平。
二、考核方案1)考核时间:1、理论基础知识课修完课程,由培训机构老师组织考核,2、操作技能实训课修完课程,由企业组织考核;2)考核人员:1、企业导师和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企业职员;2、培训机构新型学徒制培训老师;3、由企业人员和培训师,共同对学徒进行考核评价。
三、考核内容1、考核学徒在工作期间的学习表现,占总成绩的30%;2、考核学徒对所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3、考核学徒实训方面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40%;4、考核综合成绩总分为100分,60分为考核合格。
四、考核程序1、在学成每个课程任务后,填写《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考核表》;,2、带徒师傅评定学徒学习表现;3、培训机构老师按照本专业教学大纲对学徒进行理论考试;4、企业导师按照教学大纲对学徒进行技能考核;5、培训机构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学徒进行综合考核,并给出学徒的学习考核成绩。
6、附件企业新型学徒培训考核表五、考核结果处理1、学徒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必须都在60分及以上,综合得分在60分及以上,方可考核合格。
2、考核不及格者,不给予发放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结业合格证书》。
3、学徒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必须修满规定中的全部课程,且每门课程考核合格,方可结业,且颁发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结业合格证书》4、学徒在有效期限内,未修满规定中的全部课程,或考核不及格者,不予结业,且不颁发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结业合格证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行)方案目录一、专业现状 (1)二、现代学徒制试行目标 (2)三、现代学徒制试行思路 (3)四、现代学徒制试行方案 (3)1.以实训课程为主线,以实训任务为牵引,保证学徒成效 (3)2。
校企协同育人,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 (4)3。
实施双导师制,结合教师下厂实践工作,盘活专业建设工作 (4)五、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2.制度保障 (5)3.法律保障 (5)4.技术保障 (5)一、专业现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专业,属于土建施工类专业。
专业于2013年获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具备招生资格,2014年首次招生,共有学生65名.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建筑工程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从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施工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专业服务面向岗位主要是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和发展方向,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如何采取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需要针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来选择其具体应用方式。
近年建筑业正是依靠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也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二、现代学徒制试行目标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10.16638/ki.1671-7988.2019.06.066国内外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综述*孙环(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摘要: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是检验绩效的标准,可以反映出项目执行的效果,有利于客观地反映出学徒职业能力的提升,体现学徒制教育对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作用。
文章基于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的现代学徒探索研究,将国内外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探索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06-195-03A review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evalu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Sun Huan(Shaanxi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Xi'an 710300)Abstract: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the standar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which can reflect the effect of project execution, help to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improvement of apprenticeship'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reflect the important role of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 benefi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Daimler casting star education proje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evalu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future.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Evaluation System; Daimler Starcasting Education ProjectCLC NO.: U46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06-195-03前言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第一批试点年度检查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35号)文件,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立项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汽车工程学院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被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子项目。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虽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经济发展下,社会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但仍存在着学生就业压力大,企业招工不理想的现实问题。
阐述校企协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系统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必要性及内容方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职业教育;评价[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9-0235-01一、背景在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教学环节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等措施,为各行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但是由于企业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中参与度不高,仍然存在着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将企业作为第三方质量评价系统的组织者,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来,有利于校企人才及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二、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对企业来说,参与介入到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中,有利于按照自身企业的标准去规范人才的培养,降低人才对接的不吻合性。
在教学中,企业参与到具体教学及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学校资源完成企业生产性实践工作,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生产升本,通过校企协作系统评价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
其次,对学校来说,企业参与教学质量的把控有利于教师了解行企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具体量化需求。
按照企业的标准来判断课程教学的质量能够让学校的教育真正与行企业接轨,打造仿真性工作场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用行企业的要求规范自身,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打造。
最后,对学生来说,校企协作构建的评价系统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行企业的要求,在校期间逐步按照行企业和学校的双要求完成并达到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对行企业发展需求的动态把控,对毕业后迈向社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三、校企协同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内容校企协同构建的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需要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部分。
XXXX学院 2018年3月13日XXXX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评价办法为进一步完善我院数字媒体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现制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培养积极性高、有活力、技术过硬、有高度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动漫人才,及时、公正地对学徒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为下一阶段学习的侧重点做好准备。
为方便管理、调整数字媒体应用技术(VR 学徒班)专业建设。
将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评价作为常规化的质量管理手段,形成学校与公司双向沟通的学徒制学评价体制。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VR 学徒班)专业内的所有学徒(学生)。
第三条:基本原则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VR 学徒班)专业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为操作准则;以全面、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核心考核理念。
第二章考核第四条:命题建设一、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逐步推进教考分离、教阅分离,强化考试的科学性,体现考试的公正与公平原则,通过考试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课程内容,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学风。
二、命题原则1、题目应当体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VR 学徒班)专业的项目实战要求。
要考核一个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一些关键性,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内容。
一份考核题目要有恰当的广度,覆盖面要宽,要覆盖数字媒体应用技术(VR 学徒班)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要照顾到各环节的不同特点。
覆盖密度要合理。
命题范围和深度要以项目和真实案例为依据,不得扩大和缩小范围,也不得提高和降低题目难度。
不出偏题、怪题及没有考核意义的题目。
2、题目要体现项目技能和协作能力的要求。
贯彻知识积累与智力、能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要着重于检查学徒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础上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
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就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工作制定该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以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学徒(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和双导师联合传授为支撑,建立健全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组织管理加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教学管理是试点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是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双导师联合传授、提高学徒(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关键。
各试点项目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
(一)组织机构试点项目单位根据学徒(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可联合设立试点项目教学、科研管理团队,也可安排专人分管。
负责组织、协调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文件的编制,负责试点班的开班仪式、日常教学管理、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年度报告、周期总结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二)管理模式学徒(学生)在学校期间实行班级管理为主、小组管理为辅,在企业期间实行小组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合作管理模式。
校企双方负责组织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岗位轮训和考核评价,并进行日常管理。
三、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及管理的主要依据,学校、企业及行业协会应根据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共同完成编制。
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规定各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实践教学阶段的教学资源配置,包括实训岗位、技术力量(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材料、教材、课程资源等的配置与利用。
各试点项目单位负责组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报学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执行。
现代学徒制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作者:赵德生薄宜勇周建勋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0年第04期摘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人才培养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共建了“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招生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校企双导师制度;其次,介绍了现代学徒制运行成效,包括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实训基地的共建;最后,分析了现代学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满足城轨交通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铁院)积极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关键岗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南铁院和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地铁)早在2002年就合作开展地铁人才联合培养,形成了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并于2010年联合组建国内首家地铁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企校主要领导担任理事长,搭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职教资源整合平台。
依托地铁学院一体化办学平台,校企于2015年开始探索并实践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2015、2017、2018年级中组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以下简称城轨信号)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
经过几年的现代学徒制实践,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和考评机制构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城轨信号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8月1日,教育部确定第三批19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南铁院城轨信号专业被列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一、城轨信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一)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管理机制第一,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质量监控标准。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标准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有效的弥补学校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是学校加强学校内部自我约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内涵发展的主要保证之一。
为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标
教学质量监控是基于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标准及与之相应的管理、奖惩制度。
通过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促进学校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成才开展。
二、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制定规章制度
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工作现状,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学质量。
2、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3、坚持全面综合评价的原则。
充分考虑到不同的评价主体,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
三、组织机构与职能
教学质量监控实行学校——学院(部室)——专业负责人三级管理,以专业为基础,学院(部室)为实施主体、教师、师傅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质量管理处为主导的网络化管理。
专业团队作为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关键组织。
学院(部室)作为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要认真开展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
学校质量管理处负责对全校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同时对学院的监控、评价结果进行确认。
(一)教学工作委员会
从宏观上总体把握全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方针、政策,保证质量监
控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二) 质量管理处
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保证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运转。
主要工作如下:
1、对质量监控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建立健全全校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标准;
2、制订质量监控方面的各种规范性制度、质量标准和工作计划、实施性意见等文件制度;
3、组织全校性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
4、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组织召开质量监控工作会议、座谈会,开展多层次的问卷调查等。
(三)学院(部室)
负责本学院(部室)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保证其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贯彻落实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并建立健全本学院(部室)的教学监控组织标准;
2、制定本学院(部室)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
3、组织开展本学院(部室)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
4、严格执行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
5、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
6、做好教学质量评价的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上报、信息反馈等工作。
(四)专业负责人
1、根据学校、学院有关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标准、规范,结合本教研室特点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计划;
2、落实教学过程各环节教学质量要求;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培养青年教师;
4、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试讲制度,切实加强课程建设。
四、教学质量监控范围
1、教师教学质量是监控的重点。
要对老师的教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重点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和学风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3、定期对教学工件进行检查和评价,重点检查学院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情况,完善规范化管理。
4、定期对教师、教研室、专业、课程、教学基地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促进整改。
五、实施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主要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三期检查。
(1)开学初教学检查。
开学第一周由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部室)对开学准备情况、教学基本设施、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2)期中教学检查。
每学期第9至12周,学校职能部门和各学院(部室)应组织开展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对学校教风、学风及教学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价,并将检查结果报教务处。
(3)期末教学检查
期末教学检查以考试组织和考风为重点,校领导、职能部门处级以上干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会同各学院(部室)领导进行巡考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
质量评估,教师对必修课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教务处对全校的考试质量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后完成考试质量报告。
六、反馈
1、教务处根据各类检查、评价的具体要求,及时、准确地将结果分级反馈给教学工作委员会、质量管理处、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部室)、专业负责人或教师、学生,并作为晋级晋升、岗位聘任、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2、质量管理处对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3、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根据各类检查、评价结果和整改意见、建议,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方案,认真落实,并将整改和建设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务处。
4、教务处负责对各有关部门的整改和建设情况组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