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7
有理数及其运算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材分析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
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他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运算。
教法及学法:情景教学探索归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学里我们学习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内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呢?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理数的加法。
二、问题探究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
如果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表示-1,那么就表示0。
同样,也表示0。
(1)计算(-2 )+ (-3)在方框中放进2个和3个:因此,(-2)+(-3)=____(2)计算(-3)+2在方框中放进3个和2个,移走所有的因此,(-3)+2=____你能用类似的的方法计算3+(-2),(-4)+4吗?同位之间再写几个类似的算式试一试。
(师生共同将算式整理)探究:两个有理数相加,共有多少种不同情况?学生讨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有理数的加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接触初中数学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研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互相解答疑问。
4.讲解演示: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讲解,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过程。
5.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检验他们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