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矿集区硅质岩成因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9
论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是中国的一处重要矿产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金矽卡岩矿床是指含有金、硅、卡长石等成分的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活动和热液作用的过程中。
本文将对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位于皖南地区,地处太行山东段与长江三角洲之间的过渡带,地处皖南地区南段地质构造单元的西南边界,该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繁。
矿区内主要岩性包括片麻岩、红色砂岩、花岗岩以及流纹岩等。
在地质构造上,矿床位于太行山北坡褶曲系中,构造为北西走向,褶皱发育,断裂多,石炭系以麻粒纲-海潮粉砂岩为主。
该地区燕山运动造成的褶皱断裂活动频繁,强烈的构造作用为金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二、矿床类型1. 金矽卡岩型矿床金矽卡岩型矿床是一种主要含金石英矿化的矽岩。
金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热液作用和岩浆-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
矿床成因主要与花岗质岩浆岩、石英脉和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金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流程主要包括岩浆作用产生金石英矿化、流体对岩浆矿化进行改造和富集、岩浆热液作用等过程。
2. 热液蚀变型矿床热液蚀变型矿床是指在热液作用下,原岩矿物发生蚀变溶解,再沉淀成矿物的一种矿床类型。
该类型矿床的成因主要与地热活动、地下水作用有关。
在热液蚀变型矿床中,热液通过地热活动或地下水作用,溶解原岩中的矿物,然后再在适当的条件下,沉淀成矿物。
花岗岩型矿床是指由成岩流体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沉淀而形成的矿床。
花岗岩型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体周围和内部的混合带中。
在成岩流体的作用下,沿着岩石的微裂隙、断裂和岩浆气泡中的介质,沉淀出含金矿物。
三、矿床成因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成因主要与岩浆活动和热液作用有关。
在该地区,石英脉、蚀变岩和脉石主要发育于断裂带中,原因是断裂是岩石变形和物质迁移的通道,能够提供较好的成矿条件。
该地区地壳运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为金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矿床地质铜陵地区深部岩浆作用与成矿万秋,杜建国,许卫,余有林(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铜陵矿集区的成矿在时、空和成因上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岩浆岩是区内铜、金等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岩浆活动不仅提供了成矿所必须的热液流体,也提供了大部分的成矿物质组分,因此岩浆岩的含矿性和成矿专属性是该区矿床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1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及岩浆侵位对于铜陵地区广泛发育的中酸性侵入岩,前人做过大量的研究(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邓晋福等,2002;邢风鸣等,1996;唐永成等,1998;Xiao et al., 2010),基本确定了铜陵地区岩浆的来源为壳幔混熔型(I型),AFC过程为主要成岩机制(邢风鸣等,1996;周涛发等,2008),形成了两类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
一类为SiO2≤55%的橄榄粗玄质系列岩石,为富集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壳发生低程度混染,然后分离结晶形成的;SiO2>55%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许多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浆混染而成(吴才来等,2003;王强等,2003;杜建国等,2003)。
研究区中生代岩浆的演化过程和该区当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深部岩石圈地幔及下地壳拆沉诱使热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发生底侵作用,引起下地壳受热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吴淦国等,2008),均为我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事件的产物(Jun Yan et, al., 2008;孟祥金等,2011)。
从岩浆包体类型与特征研究结果来看,铜陵地区中酸性侵人岩中包体可分为捕虏体、残余体及岩浆包体三大类,其中岩浆包体又可划分为冷凝边包体、混杂岩包体及堆积包体(吴才来等,2000)。
杜杨松等(2002;2010)通过矿物平衡温压计算出角闪石、闪长质包体的结晶温度分别为860~865℃、714~811℃和614~733℃,对应的深度分别为26~27 km、7~16 km和3~6 km,并结合地球化学、岩相学等证据,认为从形成镁铁质包体到角闪石包体,再到微粒闪长质包体的形成范围是上地幔、下地壳及上地壳,在包体和寄主岩的形成过程中,岩浆的结晶温度和深度依次降低,而地壳物质混染的作用逐渐增大。
硅质岩成因:具不同成因硅(质)岩SiO2的来源及形成方式也不同。
但总的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种:生物或生物化学沉积成因、化学沉积成因及交代成因。
(1)生物或生物化学成因SiO2的沉积条件是SiO2浓度>120×10-6、pH<7 的酸性环境。
但海水为弱碱性,则有利于碳酸盐沉积,而不利于SiO2沉淀成岩,但当大量菌藻类繁殖、死亡和有机质分解时,放出有机酸、CO2等,造成局部酸性水环境,便有利于SiO2沉积。
(从Fe2O3:FeO可以看出样本形成于局部酸性水环境)由此,生物或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硅质岩中,主要是水体中部分SiO2来源于生物,许靖华(1979)等认为该种成因又可分为藻类的捕获作用、硅藻的堆积作用两种成因。
①藻类的捕获作用,是在藻类富集生长区,它们在安静舒适的潮间-潮上环境大量繁殖,死亡后的遗骸在缓慢下沉至海底的过程中,藻类等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分泌一种粘液物质,捕获和粘结水体中的SiO2胶体质点,使之沉淀,这主2 要是由蛋白石((SiO2·nH2O)组成的骨骼容易被溶解,分散成溶胶状态保存在沉积物中,形成有机硅源。
这种生物和生物化学相伴生的沉积作用机理,已被叠层石硅质岩明暗相间的基本层及其中的藻迹微结构和丰富的有机质所证实。
②硅藻的堆积作用。
许靖华(1979)指出,前寒武系的大量燧石层主要是硅藻堆积而成的;以蓝绿藻为主的藻类是中元古代时期海洋中最主要的生命形式,它适应各种水介质条件,在海洋中广泛分布,这种生命体具有十分惊人的繁殖能力,是主要的造岩生物。
另外,海洋中的硅质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存活动,将海水中分散状态的硅质吸附组成自身的机体。
当其死亡之后,遗体就象雪花似的沉向海底在碳酸盐补偿界面以上,因海水为碱性,压力小、温度高,硅质生物遗体在下沉过程中便被海水溶解或部分被溶解,只有下沉到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下的深水环境,由于压力大、温度低,才免遭溶蚀,形成生物结构较完整的硅质岩。
硅质岩岩石地球化学、si-o同位素特征及其构造意义1.1 概述硅质岩是一类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的岩石所组成的地球物质。
它们具有多样的岩石类型和形态,包括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等。
硅质岩在地壳中广泛分布,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其成分和组成。
其次,将探讨硅质岩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揭示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然后,将重点关注Si-O同位素特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并探讨Si-O同位素在硅质岩中的意义和应用。
最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硅质岩的地球化学与Si-O同位素的关系,并解读它们对于构造演化和深部过程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总结硅质岩及其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Si-O同位素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Si-O同位素的关系,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地壳演化过程、构造变形以及深部岩石圈的动力学提供新的见解和证据。
2. 硅质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硅质岩是一类主要由二氧化硅(SiO2)组成的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成分及形成环境有关。
以下将详细介绍硅质岩的岩石组成和成分、主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形成环境与演化过程。
2.1 岩石组成和成分:硅质岩主要由SiO2组成,其中常见的类型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这些矿物的存在形式与含量会直接影响到硅质岩的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例如,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石英可以使硅质岩具有高硬度和耐久性。
此外,硅质岩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少量元素,如铝、钙、镁等。
这些元素对于控制硅质岩的颜色、结构和物理性质也起着重要作用。
2.2 主要地球化学特征:硅质岩具有一些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SiO2含量。
根据其SiO2含量及其他元素含量的差异,硅质岩可分为不同类型,如酸性硅质岩、中性硅质岩和碱性硅质岩等。
此外,硅质岩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定量描述。
论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是安徽省铜陵市独具特色的金矽卡岩矿床。
本文将从矿床类型、成因机制、地质特征等方面对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进行介绍,希望能更好地了解这一矿床的特点。
一、矿床类型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是一种典型的热液型金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矿床。
该矿床主要以金矿物为主要矿产,伴生有硫化物、石英等矿物。
根据矿床的成因特点,该矿床也可以被归类为热液成矿型金矽卡岩矿床。
热液成矿是指由高温热液在地壳中沉积形成的矿床,通常与岩浆活动有关。
二、成因机制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地质构造的活动可能会导致地壳的变形和断裂,从而为热液流动提供通道。
岩浆活动的热液也可以为矿物的沉积提供物质基础,金、硫、石英等矿物在热液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矿床。
热液成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质过程中,地壳的变形和断裂往往使包含金、硫等矿物质的流体从深部地壳上升到浅部地壳,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流体中的金、硫等物质开始析出沉积,形成金矿脉。
热液活动的作用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
三、地质特征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构造地质特征、矿床岩石类型和矿石矿物特征。
构造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矿区内的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现象,这些构造活动可能为热液流动提供通道。
矿床岩石类型主要为硅卡岩和含矿岩体,这些岩石中可以发现金、铜、铅、锌等金属矿物。
矿石矿物特征主要为含金矿物的石英脉和硫化物矿物,金主要以金化物、金银化合物和自然金的形式存在。
四、资源价值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金矿矿床之一。
根据矿床勘查和资源评价结果显示,该矿床的金矿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达到数百吨。
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提升地方经济、促进当地就业、推动地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除了金矿资源,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还伴生有一定量的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物,这些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为当地经济增添新的动力。
论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
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是一种典型的金矽岩型矿床,属于伪基性岩夹杂岩类型。
该矿床产出了丰富的金、银、铜、锌、铅等矿物资源,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属矿床之一。
该矿床主要分布在铜陵市金寨县包村一带,位于华南造山带北部的铜陵-池州岩浆带上,地处于岩浆活动的中心区域。
矿区矿体形态呈脉状、薄层、块状和筒状等不规则形态,与围岩的接触面常常呈锯齿形,具有较强的远距离展布性。
从矿物组成上看,该矿床主要由金、银、铜、锌、铅、钼等金属元素组成,其中以金、银含量较高,平均构成金品位为0.9~1.5g/t,银品位为40~80g/t。
矿石为硫化物矿物,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铅矿等。
该矿床的成因与区域性火山-喷气沉积作用及岩浆活动有关,主要是由地下热液在侵
入的细颗粒火山岩及相邻的准含铜岩中经过反应作用所形成。
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岩浆
侵入、矿化蚀变、矿体化、升变、后期氧化等多个阶段。
总的来说,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为伪基性岩夹杂岩型矿床,矿床含有多
种金属元素,其成因主要是与区域性火山-喷气沉积作用及岩浆活动有关。
矿床形态不规则,具有较强的展布性,矿体主要呈脉状、薄层、块状和筒状等不规则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