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3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8
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链接:橡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
树皮和壳斗可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沥青,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胶状,有天然产的,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教学措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第一课时3月14日自学课文了解大意师:同学们已经事先去预习了,再次自学课文,除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外,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边读边学会阅读方法,老师巡视提醒。
交流反馈自学效果1、同桌互读课文,为同桌点评,相互教不会的生字。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3、自划自学词语,找一找感兴趣的句子。
交流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发言,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老师进行小结。
2、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3、小队交流,推荐一人来反馈。
尊重学生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师:工程师计划一条怎样的路?学生反馈,老师板演示意图。
师:开始筑路时,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呢?1、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2、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怕伤害了橡树。
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3、想办法,绕开橡树,最终修成马蹄形。
学生补充说明,老师继续板演。
(一条直的与一条曲的路形成显明对比)师:通过板演说一说,哪条路长哪条路短,哪条路用料比较多。
总结交流师:这些工人们和工程师的做法你赞同吗?原因?--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如此诸类的高尚的人由课文引到平时的生活中。
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正确书写。
2.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通过描述橡树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a. 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b. 作者通过描述橡树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重点词语、成语、修辞手法3. 课文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朗读课文,签字确认。
c. 仿写一个句子,运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生字词:略b. 课文朗读:家长签字确认c. 仿写句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b. 开展“我爱大自然”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摘要:.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高尚心,楔()子.理词语,.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爱心课作者是苏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课主要讲筑路工人们修建条公路这条路应该延伸地方挺立着棵橡树几年了这条笔直公路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可分三部分部分(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两座城市人们打算修建条公路二部分(~7然段)讲筑路应该延伸地方挺立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00米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三部分(8、9然段)讲几年了这条笔直公路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人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课想想这条笔直公路什么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高尚心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导人新课.筑路工人们正修建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这是怎么回事呢?.板课题路旁橡树二、初课.轻声课准音.画出不理词语或结合上下理词义3.提出己疑问三、检学情况.指名课纠正易渎错音宽阔() 挺拔() 楔()子.理词语延伸延长伸展挺拔直立而高耸沉重分量;程深责备批评指摘高尚道德水平高沉默不语不说话3.提出己疑问(这条笔直公路什么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思?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四、再课思考学提出问题二课、导人新课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学们提出问题二、指导二至七然段.课二至七然段思考这条笔直公路什么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画出描写橡树句子(这条路应该延伸地方挺立着棵高高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样)3.看到这样棵高高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①工人们停了下把排水管放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对上面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这么棵粗壮、挺拔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办法呢?)5.出示句子工程师叹了口气工人们叹着气6.体会工程师话现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思(我们不会因完成不了筑路任而受到上级领导责备也不会因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责备)三、指导八、九然段.默课八、九然段.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爱心)四、再课说说你想法。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课《路旁的橡树》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8、路旁的橡树知识积累一、拼一拼,连一连。
xiàngxiēyántíguàn延橡楔灌蹄二、比一比,组词语。
埋()廷()拔()理()延()拨()壮()转()漂()状()传()飘()三、想一想,填一填。
一()城市一()公路一()树林两()工程师一()楔子一()心四、找同音字填空。
xiàng树()机大()()目shēn()份()浅人()()请五、照样子,用带点词造句。
公路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六、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草地上开着小花。
()的草地上开着()的小花。
2、公路旁边挺立着橡树。
()公路旁边挺立着()的橡树。
发展练习快乐阅读奇妙的植物世界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
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zhān)苔。
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nián)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
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交响乐。
日子久了,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茂盛。
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
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
一月后,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
此外,还有预报地震的山芋藤(téng),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积累1、根据短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植物()的小草()的味道2、用“竟然”、“格外”各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路旁的橡树》,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植物的关爱。
2.能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大自然给人带来的力量。
3.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路旁的橡树》的基本内容。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橡树”、“绿叶”、“露珠”等。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如“大橡树伸直腰杆”等。
2.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诗歌《路旁的橡树》的课件,可加入图片或动画效果。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诗歌《路旁的橡树》(时间: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谈论对橡树和大自然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朗读与讲解(时间:15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字词汇和意境。
3.听音乐(时间:10分钟)–为学生播放配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分组讨论(时间: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然后汇报给全班。
第二课时1.朗读与表演(时间:1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进行小组表演,体验诗歌的情感表达。
2.联想与创作(时间:20分钟)–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喜欢的植物或景物,然后进行简短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3.诗歌赏析(时间: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对诗歌进行赏析,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路旁的橡树》的基本内容,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和自然的关爱之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3. 生字词学习:学生通过卡片认读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
4. 课文解析: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解答与引导。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绿化、隔离、噪音、疲惫、侍弄、骄傲、豪迈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大自然,如诗如画。
那里有高耸入云的橡树,有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欢快的鸟鸣声。
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用心呵护她,保护环境,让大自然更加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将所学环保知识付诸实践。
三年级《路旁的橡树》人教版语文原文及教案老师撰写优秀教案,是老师时常反思、改良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相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老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路旁的橡树》人教版语文原文及教案,盼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协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原文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准备修建一条马路。
这条马路将会宽敞、平坦又美丽。
起先筑路了。
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
工程师批示将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在这条路应当延长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茁壮、牢固、挺立,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默默无语。
工程师漫长地看着筑路打算,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打算是不行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行以砍。
”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1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此时此刻谁也不会责怪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敞的沥青马路从北方延长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谋而合地赞美道:“筑这条路的人必须有一颗高尚的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教学目标:1、造就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合作的方式根本解决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造就学生的想象实力。
3、激发学生酷爱绿色,酷爱生命,爱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爱护橡树而表达出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为爱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打算: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
联系生活及读书经验,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终一句话。
教学过程:一、读写树词语,出示课题,介绍橡树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生气勃勃自然氧吧绿色卫兵2、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读懂并理解故事《路旁的橡树》。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故事复述。
3.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了解橡树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故事复述。
教学准备:1. 《路旁的橡树》的故事书。
2. 就近寻找一棵橡树的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师生互动:先和学生们谈论一下橡树,看看他们对橡树了解多少。
问一些橡树的特征,比如:橡树的叶子形状、橡树的果实等。
2. 引入故事:拿出故事书《路旁的橡树》,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并展示橡树的图片。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一起读这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棵橡树。
Step 2: 阅读与理解1. 教师先读一遍故事,学生静听。
2. 学生齐读故事。
3. 教师提问:- 故事中的橡树在哪里?- 小男孩在橡树下做了些什么?- 橡树长大之后发生了什么?- 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Step 3: 故事复述1. 教师要求学生们复述故事的内容。
可以让他们两人一组,互相复述。
2.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帮助他们整理思路。
Step 4: 巩固与拓展1. 让学生们画出橡树的成长过程。
可以分为几个时期,标题标明。
2. 学生互相展示并介绍自己所画的橡树。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橡树的生长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适当的讨论和绘画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适度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 5: 进一步探究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橡树要种在路旁呢?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橡树选择在路旁生长,是因为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并且橡树的根系不容易破坏路面。
2. 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或者社区周围,有没有类似的橡树生长的地方?学生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类似的橡树生长地点,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状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9篇路旁的橡树 1课前诵读角: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绿色卫兵、绿意盎然、高大挺拔、(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用来形容树。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树。
(出示橡树图)这种树叫橡树。
(板书橡树)简介橡树。
你能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吗?2.这棵橡树就在一条公路旁,让我们走进这棵路旁的橡树,看看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放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然后找一找课文中形容公路和橡树的词。
2.交流讨论:(随机板书,读一读)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形(看图理解)先读词语,后读所在的句子。
(写在插图旁)3.默读课文,围绕公路与橡树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题:在修建公路时,工程师和工人们发现(),为了(),他们把这段公路()。
(读后交流)4.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了一棵树而拐了一个弯儿(板画),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简单交流看法,引出最后一段)5.那么过往这里的人又有什么看法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1)坐车过往这里的人的看法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赞叹的?“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做法大家很赞同,认为很好)2)这些筑路的人指哪些人?(板书:筑路人)为什么赞叹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三、研读筑路人的高尚言行过路人为什么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我们走进这些筑路工程师和工人。
1. 我们到筑路工地上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做的?请读3-7节,把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读后交流)出示3—7节2.请选择其中一句读读,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或为什么会有着这种神态?(边读边可以圈圈画画句中的关键词)3.全班交流:⑴“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什么在想什么呢?(他们看到这么充满活力、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被震撼了,他们舍不得、不忍心砍掉这棵大树,就停了下来。
人教版语文课件:《路旁的橡树》人教版语文课件篇一:《路旁的橡树》教材分析《路旁的橡树》为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课课文都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主题而展开的。
旨在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本课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
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
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
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却非常高尚,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另外,本文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不寻常处理方式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对于中段的小学生,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与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难点: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苏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
思
《路旁的橡树》讲述的是人们在筑路的过程中设法保护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
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一
本课是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在筑路的过程中设法保护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
故事所透露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高,内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因此,本人在教学的设想上全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只是在阅读感悟中提示一种写法“以小见大”。
学完本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思想。
首先本人注重训练学生的质疑,解疑的能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在质疑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高尚,最后通过习作落实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二
我们经常说读中悟,但只有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读,连最基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读再多也是徒劳。
其实现在很多课文中都出现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不符的情况。
这时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读,而是了解时代背景、那时人们生活习惯等有助于感悟课文的细节。
比如:《燕子专列》中政府包车之举为什么让人钦佩?那就要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包一列火车政府所要付出的物资多少,适当的了解这些对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
路旁的橡树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
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
为了保护这棵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护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完成了筑路计划。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强调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二、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流利课文。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3、静心涵咏,读中感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 2 价值取向,我想能较好的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本文是略读文章,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种高尚的心,联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教必有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导读法”,“质疑法”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文本,使语文课堂充满自主的气息,探究的味道。
比如以“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言课与生活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