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实用文本)
- 格式:docx
- 大小:48.86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路旁橡树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路旁橡树》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讲述一颗坚强生长在路旁橡树,尽管遭受种种困难,依然顽强生存,最终成为人们敬仰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培养学生树立坚强意志,学会关爱大自然。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橡树顽强生长意义,体会作者对橡树赞美之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中顽强生长植物图片,引出本节课主人公——路旁橡树。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坚强人和事,加深对课文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难点句子,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7.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橡树坚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路旁橡树2. 板书内容:a. 生字词b. 课文大意c. 修辞手法d. 坚强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b.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橡树”作文。
2. 答案:a. 生字词答案见课后生字表。
b. 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路旁橡树》,让学生认识到坚强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生活中,能够像橡树一样,勇敢面对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橡树资料,解橡树生长环境、特点等,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对橡树顽强生长意义理解,以及作者对橡树赞美之情。
《路旁的橡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路旁的橡树》。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教育学生勇于担当、坚持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路旁的橡树》。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路旁的橡树》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如环境保护、信念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旨,强调环境保护、信念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情感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答题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路旁的橡树》。
2. 相关背景资料。
3. 生字词表。
4. 教学课件、图片等。
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感悟,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提高字词运用能力。
2. 通过阅读与感悟,使学生了解橡树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感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橡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课堂互动。
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朗读感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交流感悟,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2. 课文主要内容3. 修辞手法解析4. 爱护环境的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橡树的特点。
(3)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2. 答案:(1)课后自主完成。
(2)橡树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叶浓密,像一位守护道路的勇士。
(3)示例: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植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具体章节为《路旁的橡树》。
教学内容详细讲述了路旁橡树的生长变化及其与环境的互动,通过描绘橡树在四季中的不同面貌,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树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以及橡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挂图、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树木变化,引入新课。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3)结合挂图,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橡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3. 例题讲解(1)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描述橡树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橡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路旁的树木,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六、板书设计中心板书:路旁的橡树两侧板书:春:嫩绿夏:茂盛秋:金黄冬:寂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季节,以及在这个季节里,你最喜欢的树木或植物。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季节是春天。
在这个季节里,我最喜欢樱花。
樱花盛开时,粉嫩的花瓣随风飘落,犹如梦幻般的仙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路旁的橡树》,让学生了解了橡树在四季中的变化,培养了他们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路旁的橡树的特点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橡树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了解更多关于橡树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发挥橡树在生活中的最大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橡树的特点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想象力的发展,描绘课文场景。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资料:橡树图片、相关环境图片等。
4. 查阅资料:关于橡树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橡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路旁的橡树。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橡树的了解。
(3)简介课文《路旁的橡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段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学习效果。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概括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课文中的橡树有什么特点?它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5. 想象与创造(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交流。
(3)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橡树的魅力。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路旁的橡树教案(优秀18篇)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安排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a、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b、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
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扫清阅读障碍。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
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
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
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
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细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谈一谈感想,读一读句子。
2、全班交流。
(1)“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三年级下册《路旁橡树》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路旁橡树》。
该文位于教材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作者在路边发现一棵橡树,通过观察和解,体会到自然界奇妙和生命顽强。
详细内容涉及对橡树外貌特征、生长环境描绘,以及作者由此引发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学习观察大自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颗橡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
3. 生字、新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分析橡树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描写,写一段关于身边植物观察日记。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和感悟,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橡树》2. 生字、新词:橡树、挺拔、茁壮、顽强、感悟等。
3. 课文结构:引子、描写、感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2)运用课文中学到词语,写一段关于身边植物观察日记。
答案:(1)略。
(2)示例:今天,我在学校门口发现一棵高大白杨树。
它树干笔直,叶子翠绿。
春天来临,白杨树长出嫩绿新叶,为我们带来生机和活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理解,观察日记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与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修建一条新路时,经历了一次遇到困难,最终在路旁种下一棵橡树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勇往直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困难和挫折面前,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的道理。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困难和挫折面前,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的道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橡树图片。
二、学具1. 课本。
2. 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用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 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3.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并圈出生字词,尝试朗读。
三、课文讲解(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难点。
2. 教师讲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让学生体会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五、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跟家长一起朗读课文,巩固学习效果。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板书设计:一、课文《路旁的橡树》二、主要内容:1. 修建新路遇到困难。
2. 在路旁种下一棵橡树。
3. 困难和挫折面前,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6篇)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1课文原文: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
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
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
”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好词:宽阔、平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主要内容:《路旁的橡树》这篇__讲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工程师使公路拐了一个弯,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作者简介: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优秀6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
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
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
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
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前一课的学习,对于本课会比较容易理解,但文中别样的深意同样能给三年级孩子以心灵的震动,让他们感受文中人物的灵魂美。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并从筑路人的行动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
五、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引领要简单,学生的学习要扎实。
唯有如此,教学才能有效。
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解惑,在读中升华。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黑板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关于人和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从前一课入手,让学生带着对树的重要、珍贵的认识阅读课文,便于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1、翻开书本2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课堂上最美的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
我们先来检查一下早上的预习情况。
1、示拼音小老师带读,去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橡树延伸挺拔楔子沥青马蹄形高尚生字词这只拦路虎轻而易举就被你们赶跑了。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路旁的橡树》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并描述橡树的特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橡树的特点,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出本课主题——《路旁的橡树》。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生字新词。
3. 精讲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描述橡树的外貌特点。
b.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橡树,引发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c. 通过例句,讲解生字新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橡树的特点及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2. 主要内容:a. 橡树的特点:高大、茂密、生命力旺盛b. 生字新词:茁壮、挺拔、注视、沉思c.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新词,每个词写5遍。
b.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 答案:a. 生字新词:茁壮、挺拔、注视、沉思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固然、动员”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课文中的词语意思;(2)学会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固然、动员”等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意思;(2)学会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橡树吗?(2)简介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关于橡树的故事。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意思;(3)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和道理。
3. 朗读感悟:(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四、课堂练习:1. 抄写生字,巩固字词;2. 用“固然、动员”等词语造句。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珍惜时间,培养团队精神”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小男孩,你会如何动员同学们一起种橡树?2. 让学生发挥创意,绘制一幅关于种橡树的画作,展示团队合作的过程和成果。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调整。
九、单元总结:本单元通过学习《路旁的橡树》,让学生明白了珍惜时间和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路旁的橡树。
(2)学生分享对橡树的了解和观察。
2. 朗读课文:(1)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练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回家后,跟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2)第二天课堂上,分享家长对课文的反馈。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邀请学生分组讨论橡树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橡树和环境。
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路旁的橡树》,主要内容为课文阅读与理解。
教材内容围绕一位父亲教导孩子学会坚持和独立思考的故事展开,通过讲述他们在路途中遇到洪水,父亲坚持按照地图行走,而孩子则发现了路旁的橡树,最终他们依据橡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坚持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难点:学生能够从故事中领悟到坚持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展示洪水中的道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找到正确的道路。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
3.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从故事中领悟到的道理,并讨论如何将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如何在生活中坚持和独立思考。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坚持和独立思考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路旁的橡树坚持独立思考七、作业设计1. 题目:以“我眼中的坚持和独立思考”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路旁的橡树》引导学生学会坚持和独立思考,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高,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主题,并能将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坚持和独立思考,如组织一次户外探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坚持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年级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高尚品质。
3、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而改变计划”这一行为背后的意义,体会他们的高尚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道路和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道路与树木之间的关系。
(2)提问:当道路建设遇到树木时,我们应该怎么办?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学生可能会找到“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体会橡树的高大、粗壮和挺拔。
)(2)工程师和工人们最初打算怎样对待这棵橡树?后来为什么改变了计划?(引导学生理解工程师和工人们最初打算把橡树砍了,但后来被它的美丽和生命力所打动,决定改变计划,保护它。
)(3)从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分角色朗读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对话,体会他们的心情。
4、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5、拓展延伸(1)展示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6、总结全文(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爱护环境。
7、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体会到了工程师和工人们保护橡树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路旁的橡树教案(优秀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
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3.有什么不懂吗?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三年级语文上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一篇略读课文。
写的是在两座大城市间,人们要修一条路。
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在这里把路弯曲成马蹄形。
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棵高尚的心。
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
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基本解决字词。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观察大自然的美;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大自然的美。
难点: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的美。
2. 讲解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用法。
3. 精读课文: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学习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窗外的大自然,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典型例句,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个句子,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橡树、挺立、茁壮、骄傲、绿叶、微风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大自然,写一段话描述你看到的景象,尽量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是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
(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实用文
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
理解“宽阔、平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
2.置疑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
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2.大家讨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
可多费力气,多花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教案点评: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示例二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探究活动卫生纸纸芯应当省去
我们平时使用的筒装卫生纸,里面都衬有一个硬纸板芯,用完外面的卫生纸,纸内的那个纸芯子也就变成了垃圾。
去掉那个纸芯,一点也不影响卫生纸的质量,也不影响使用。
别笑看了这小小的一个圆纸芯,它可是拿木材等资源换来的!以城市每户家庭月消耗15筒算,那么,全国1亿户家庭月消耗卫生纸就达15亿筒之巨,而一年的数量更是达到了180亿筒这一天文数字。
再加上宾馆、单位所用,这卫生纸的消耗量是多么是多么惊人。
那么,用于这二三百亿筒卫生纸的硬纸板芯又需多少木材?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可遗憾的是,为此而倒下的几百万、上千万
立方米的树木,仅仅只是做一点“内衬”而已,根本起不到丝毫的作用。
这岂只是可惜,而是对有限的森林资源的糟蹋!
今天,环境恶化已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危险关头,环境保护已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从大处着眼和从小处入手来节约资源,来维护生态平衡,来坚决杜绝各方面的浪费。
联想到卫生纸,自然应该省去这个纸芯。
当然,在生产、消费领域,由于过度包装,由于画蛇添足,可以省去的地方还有许多。
我想,节省资源,简洁包装,减少浪费,应该成为新世纪的主旋律。
对此,除了企业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把自己的生产(包括包装)纳入环保的轨道之外,还期待政策法规的完善,从法律上来遏制过度的包装和浪费。
看了《卫生纸芯应当省去》一文后,你受到哪些启发?
找一找我们学习、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写出你所了解的情况(可用数字法、举例说明等方法),想一想有没有解决现状的办法。
也可以采用写建议书的形式给相关的部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
解决的几条建议。
下面向同学们推荐一篇刘寅同学写的建议书,供大家参考。
建议书
康居小区管理处的叔叔阿姨们:
咱们小区刚建立了不到两年,环境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想给您们提几条建议:
一、春天到了,别的小区里草绿了,花开了,可咱们小区却光秃秃的,一片荒芜的景象。
所以,我认为咱们应该腾出一片空地,种上草籽,撒上花种,移植树木,既让我们小区的空气清鲜,又使环境优美。
另外,应该派专职人员定期修剪,浇水。
二、平时,我们这些学生想下楼玩球、做游戏,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
打篮球,没有篮筐;打乒乓球,没有台子;打网球、羽毛球,又没有网子。
看到其它小区的学生尽情地玩耍,我们既羡慕又妒忌。
所以,我想请小区为我们开辟一块游戏的场所,设置一些体育器材和设备。
希望各位叔叔阿姨能够采纳我的建议。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