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3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8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必要的教学规则,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能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路旁的橡树》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
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3.有什么不懂吗?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春的消息》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怜、雏、禁、耀、瘙、痒、颊、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的生字。
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链接:橡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
树皮和壳斗可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沥青,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胶状,有天然产的,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教学措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第一课时3月14日自学课文了解大意师:同学们已经事先去预习了,再次自学课文,除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外,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边读边学会阅读方法,老师巡视提醒。
交流反馈自学效果1、同桌互读课文,为同桌点评,相互教不会的生字。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3、自划自学词语,找一找感兴趣的句子。
交流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发言,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老师进行小结。
2、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3、小队交流,推荐一人来反馈。
尊重学生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师:工程师计划一条怎样的路?学生反馈,老师板演示意图。
师:开始筑路时,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呢?1、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2、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怕伤害了橡树。
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3、想办法,绕开橡树,最终修成马蹄形。
学生补充说明,老师继续板演。
(一条直的与一条曲的路形成显明对比)师:通过板演说一说,哪条路长哪条路短,哪条路用料比较多。
总结交流师:这些工人们和工程师的做法你赞同吗?原因?--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如此诸类的高尚的人由课文引到平时的生活中。
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正确书写。
2.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通过描述橡树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a. 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b. 作者通过描述橡树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重点词语、成语、修辞手法3. 课文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朗读课文,签字确认。
c. 仿写一个句子,运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生字词:略b. 课文朗读:家长签字确认c. 仿写句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b. 开展“我爱大自然”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摘要:.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高尚心,楔()子.理词语,.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爱心课作者是苏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课主要讲筑路工人们修建条公路这条路应该延伸地方挺立着棵橡树几年了这条笔直公路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可分三部分部分(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两座城市人们打算修建条公路二部分(~7然段)讲筑路应该延伸地方挺立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00米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三部分(8、9然段)讲几年了这条笔直公路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人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课想想这条笔直公路什么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高尚心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导人新课.筑路工人们正修建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这是怎么回事呢?.板课题路旁橡树二、初课.轻声课准音.画出不理词语或结合上下理词义3.提出己疑问三、检学情况.指名课纠正易渎错音宽阔() 挺拔() 楔()子.理词语延伸延长伸展挺拔直立而高耸沉重分量;程深责备批评指摘高尚道德水平高沉默不语不说话3.提出己疑问(这条笔直公路什么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思?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四、再课思考学提出问题二课、导人新课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学们提出问题二、指导二至七然段.课二至七然段思考这条笔直公路什么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画出描写橡树句子(这条路应该延伸地方挺立着棵高高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样)3.看到这样棵高高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①工人们停了下把排水管放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对上面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这么棵粗壮、挺拔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办法呢?)5.出示句子工程师叹了口气工人们叹着气6.体会工程师话现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思(我们不会因完成不了筑路任而受到上级领导责备也不会因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责备)三、指导八、九然段.默课八、九然段.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颗高尚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爱心)四、再课说说你想法。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课《路旁的橡树》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8、路旁的橡树知识积累一、拼一拼,连一连。
xiàngxiēyántíguàn延橡楔灌蹄二、比一比,组词语。
埋()廷()拔()理()延()拨()壮()转()漂()状()传()飘()三、想一想,填一填。
一()城市一()公路一()树林两()工程师一()楔子一()心四、找同音字填空。
xiàng树()机大()()目shēn()份()浅人()()请五、照样子,用带点词造句。
公路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六、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草地上开着小花。
()的草地上开着()的小花。
2、公路旁边挺立着橡树。
()公路旁边挺立着()的橡树。
发展练习快乐阅读奇妙的植物世界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
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zhān)苔。
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nián)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
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交响乐。
日子久了,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茂盛。
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
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
一月后,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
此外,还有预报地震的山芋藤(téng),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积累1、根据短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植物()的小草()的味道2、用“竟然”、“格外”各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3. 生字词学习:学生通过卡片认读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
4. 课文解析: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解答与引导。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绿化、隔离、噪音、疲惫、侍弄、骄傲、豪迈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大自然,如诗如画。
那里有高耸入云的橡树,有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欢快的鸟鸣声。
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用心呵护她,保护环境,让大自然更加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将所学环保知识付诸实践。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借助课文语言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4、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高尚的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年级《路旁的橡树》人教版语文原文及教案老师撰写优秀教案,是老师时常反思、改良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相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老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路旁的橡树》人教版语文原文及教案,盼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协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原文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准备修建一条马路。
这条马路将会宽敞、平坦又美丽。
起先筑路了。
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
工程师批示将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在这条路应当延长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茁壮、牢固、挺立,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默默无语。
工程师漫长地看着筑路打算,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打算是不行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行以砍。
”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1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此时此刻谁也不会责怪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敞的沥青马路从北方延长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谋而合地赞美道:“筑这条路的人必须有一颗高尚的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教学目标:1、造就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合作的方式根本解决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造就学生的想象实力。
3、激发学生酷爱绿色,酷爱生命,爱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爱护橡树而表达出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为爱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打算: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
联系生活及读书经验,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终一句话。
教学过程:一、读写树词语,出示课题,介绍橡树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生气勃勃自然氧吧绿色卫兵2、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9篇路旁的橡树 1课前诵读角: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绿色卫兵、绿意盎然、高大挺拔、(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用来形容树。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树。
(出示橡树图)这种树叫橡树。
(板书橡树)简介橡树。
你能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吗?2.这棵橡树就在一条公路旁,让我们走进这棵路旁的橡树,看看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放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然后找一找课文中形容公路和橡树的词。
2.交流讨论:(随机板书,读一读)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形(看图理解)先读词语,后读所在的句子。
(写在插图旁)3.默读课文,围绕公路与橡树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题:在修建公路时,工程师和工人们发现(),为了(),他们把这段公路()。
(读后交流)4.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了一棵树而拐了一个弯儿(板画),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简单交流看法,引出最后一段)5.那么过往这里的人又有什么看法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1)坐车过往这里的人的看法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赞叹的?“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做法大家很赞同,认为很好)2)这些筑路的人指哪些人?(板书:筑路人)为什么赞叹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三、研读筑路人的高尚言行过路人为什么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我们走进这些筑路工程师和工人。
1. 我们到筑路工地上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做的?请读3-7节,把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读后交流)出示3—7节2.请选择其中一句读读,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或为什么会有着这种神态?(边读边可以圈圈画画句中的关键词)3.全班交流:⑴“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什么在想什么呢?(他们看到这么充满活力、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被震撼了,他们舍不得、不忍心砍掉这棵大树,就停了下来。
8.路旁的橡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
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
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人教版语文课件:《路旁的橡树》人教版语文课件篇一:《路旁的橡树》教材分析《路旁的橡树》为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课课文都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主题而展开的。
旨在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本课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
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
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
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却非常高尚,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另外,本文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不寻常处理方式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对于中段的小学生,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与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难点: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路旁的橡树》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并描述橡树的特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橡树的特点,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出本课主题——《路旁的橡树》。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生字新词。
3. 精讲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描述橡树的外貌特点。
b.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橡树,引发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c. 通过例句,讲解生字新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橡树的特点及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2. 主要内容:a. 橡树的特点:高大、茂密、生命力旺盛b. 生字新词:茁壮、挺拔、注视、沉思c.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新词,每个词写5遍。
b.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 答案:a. 生字新词:茁壮、挺拔、注视、沉思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及赏析《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一天,工人们在公路旁边挖坑栽树。
突然,他们发现了一棵粗壮的橡树。
工程师走过来,看到这棵橡树,他叹了一口气,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
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条路必须穿过橡树所在的位置。
但是,这是一棵多么粗壮、多么美丽的橡树啊!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工人们听了,纷纷发表意见。
有人说:“把树砍掉吧,反正我们也需要木头。
”又有人说:“不行,我们应该保护每一棵树,特别是这样粗壮的橡树。
”工程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但是,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们可以改变路线,让路绕过这棵橡树。
这样,既不破坏环境,又能保证道路的建设。
”大家都赞同这个提议,于是,他们开始重新规划路线。
最终,这条公路在橡树旁边弯曲而过,就像一位绅士礼貌地绕过了一位尊贵的女士。
每当汽车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乘客们都会看到那棵高大的橡树,它像一位守护者,静静地站在那里,诉说着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
《路旁的橡树》赏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遇到一棵粗壮的橡树的故事,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理念。
首先,文章以工人和工程师的对话形式展开,生动展现了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和思考过程。
这种叙述方式既贴近生活,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其次,工程师提出的“改变路线,让路绕过橡树”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这是一种以人为本,同时也兼顾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最后,文章通过对橡树的描绘和比喻,强调了自然环境的价值和重要性。
橡树被比喻为一位守护者和尊贵的女士,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总的来说,《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通过简单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深入浅出地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情怀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