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
- 格式:docx
- 大小:31.43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橡树的喜爱之情;学习修辞手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橡树的喜爱之情,学习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掌握生字词。
4.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讲解修辞手法,通过实际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路旁的橡树2. 板书内容:a. 生字词b. 课文结构c.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自然景物。
2. 答案示例:太阳慢慢地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提高写作水平。
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正确书写。
2.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通过描述橡树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a. 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b. 作者通过描述橡树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重点词语、成语、修辞手法3. 课文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朗读课文,签字确认。
c. 仿写一个句子,运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生字词:略b. 课文朗读:家长签字确认c. 仿写句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b. 开展“我爱大自然”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感悟,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提高字词运用能力。
2. 通过阅读与感悟,使学生了解橡树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感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橡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课堂互动。
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朗读感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交流感悟,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2. 课文主要内容3. 修辞手法解析4. 爱护环境的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橡树的特点。
(3)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2. 答案:(1)课后自主完成。
(2)橡树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叶浓密,像一位守护道路的勇士。
(3)示例: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植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路旁的橡树》,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植物的关爱。
2.能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大自然给人带来的力量。
3.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路旁的橡树》的基本内容。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橡树”、“绿叶”、“露珠”等。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如“大橡树伸直腰杆”等。
2.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诗歌《路旁的橡树》的课件,可加入图片或动画效果。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诗歌《路旁的橡树》(时间: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谈论对橡树和大自然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朗读与讲解(时间:15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字词汇和意境。
3.听音乐(时间:10分钟)–为学生播放配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分组讨论(时间: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然后汇报给全班。
第二课时1.朗读与表演(时间:1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进行小组表演,体验诗歌的情感表达。
2.联想与创作(时间:20分钟)–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喜欢的植物或景物,然后进行简短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3.诗歌赏析(时间: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对诗歌进行赏析,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路旁的橡树》的基本内容,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和自然的关爱之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好词:宽阔、平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主要内容:《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工程师使公路拐了一个弯,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3、有什么不懂吗?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三、总结升华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第二课时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3、完成《一课一练》。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路旁的橡树》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从《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到本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建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几天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3. 生字词学习:学生通过卡片认读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
4. 课文解析: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解答与引导。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绿化、隔离、噪音、疲惫、侍弄、骄傲、豪迈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大自然,如诗如画。
那里有高耸入云的橡树,有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欢快的鸟鸣声。
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用心呵护她,保护环境,让大自然更加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将所学环保知识付诸实践。
三年级《路旁的橡树》人教版语文原文及教案老师撰写优秀教案,是老师时常反思、改良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相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老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路旁的橡树》人教版语文原文及教案,盼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协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原文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准备修建一条马路。
这条马路将会宽敞、平坦又美丽。
起先筑路了。
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
工程师批示将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在这条路应当延长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茁壮、牢固、挺立,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默默无语。
工程师漫长地看着筑路打算,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打算是不行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行以砍。
”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1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此时此刻谁也不会责怪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敞的沥青马路从北方延长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谋而合地赞美道:“筑这条路的人必须有一颗高尚的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教学目标:1、造就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合作的方式根本解决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造就学生的想象实力。
3、激发学生酷爱绿色,酷爱生命,爱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爱护橡树而表达出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为爱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打算: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
联系生活及读书经验,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终一句话。
教学过程:一、读写树词语,出示课题,介绍橡树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生气勃勃自然氧吧绿色卫兵2、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路旁的橡树(优秀9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篇一好词:宽阔、平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主要内容:《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工程师使公路拐了一个弯,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路旁的橡树》篇二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28页至第29页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挂图、一些环保资料、报纸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理解“宽阔、平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
2.置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2.大家讨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可多费力气,多花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板书:修路路旁的橡树保树课后反思学生懂得植树造林的意义,有保护树木的意识。
《路旁的橡树》篇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宽阔、平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的意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路旁的橡树》词语
解释
宽阔:横的距离大;范围广。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筑路:修建道路。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没有明显的主干。
如玫瑰、茉莉等。
工程师:技术职务名称之一。
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批示:(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
延伸:延长;伸展。
结实: 1、坚固耐用。
2、健壮。
课文中取第2种意思。
挺拔: 1、直立而高耸。
2、坚强有力。
课文中取第1种意思
哨兵: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的'统称。
课文中用来形容橡树。
沉默不语:不说话。
计划: 1、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2、做计划。
课文中取第1种意思。
楔子:课文中指像钉子状的东西。
责备:批评指责。
沥青:课文中指用来铺路的柏油。
马蹄形:像马蹄一样呈U字形。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是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高尚:1、道德水平高。
2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
课文中取第1种意思。
從北方到南方的兩座大城市之間,人們打算修建一條公路。
這條公路將會寬闊、平坦又漂亮。
開始築路了。
一天,工人們來到田野上,那裏長著一片不大的灌木林。
工程師批示未來的路要鋪在哪里,工人們就往土裏埋進排水管。
突然,工人們停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
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
工人們也沉默不語。
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築路計畫,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歎了口氣。
工人們也沉重地歎著氣。
“計畫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師說。
“橡樹也不可以砍。
”工人們說。
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裏。
“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
”他輕聲地說。
幾年過去了,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從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坐車過往這裏的人不約而同地讚歎道:“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知識點】好詞:寬闊、平坦又漂亮;挺立、粗壯、結實、挺拔,高尚的心。
這條公路將會寬闊、平坦又漂亮。
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
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從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主要內容:《路旁的橡樹》這篇文章講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工程師使公路拐了一個彎,表現了人們對一草一木的珍惜,讚揚了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環保意識。
作者簡介:瓦·阿·蘇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
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讀於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路旁的橡树》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并描述橡树的特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橡树的特点,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出本课主题——《路旁的橡树》。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生字新词。
3. 精讲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描述橡树的外貌特点。
b.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橡树,引发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c. 通过例句,讲解生字新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橡树的特点及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2. 主要内容:a. 橡树的特点:高大、茂密、生命力旺盛b. 生字新词:茁壮、挺拔、注视、沉思c.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新词,每个词写5遍。
b.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 答案:a. 生字新词:茁壮、挺拔、注视、沉思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路旁的橡树。
(2)学生分享对橡树的了解和观察。
2. 朗读课文:(1)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练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回家后,跟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2)第二天课堂上,分享家长对课文的反馈。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邀请学生分组讨论橡树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橡树和环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店铺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
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
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
”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
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并读读下列词语: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彤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2、交流思考题:⑴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⑵交流看法:①小组内交流。
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核心提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讲述于课文有关的故事。
之后出事南北两座城市图,教师描述情景。
学生立即竖起两耳倾听,然后各抒己见,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浅,没有说出解决的办法,教师立即引入课文。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自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讲述于课文有关的`故事。
之后出事南北两座城市图,教师描述情景。
学生立即竖起两耳倾听,然后各抒己见,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浅,没有说出解决的办法,教师立即引入课文。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然后汇报。
教师引导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又通过讨论,找出描写工人们不想砍掉橡树心情的句子并加以理解,学生知道橡树是有很强的的生命力和美结合在一起的,不能破坏。
常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今天的橡树和公路都要,并且很完美,这是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愿。
工人们既要把道路修好又要保留橡树。
孩子们知道人和自然能和谐相处,保护一草一木,赞美工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等。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课文读得很差,句子理解有难度。
2、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以下是我教授此课后的几点感受:一、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
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二、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
《路旁的橡树》小学三年级语文文本解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橡树生长的过程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
2.学生能够掌握本文的基本语言特点和文学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本文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橡树生长的过程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
2.掌握本文的各种语言和文学特色,例如比喻、象征等。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橡树生长的过程。
2.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象征等语言特点。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橡树的形态和特征。
2.阅读学生分段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橡树的生长过程和不同季节的变化。
3.分析使用问答、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学会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文学特色,例如比喻、象征等。
4.总结回顾并总结本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本文的魅力和知识价值。
五、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通过分段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文学特色。
2.探究教学法通过提问、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发现文章的语言和文学特色。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合作写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课堂上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自然环境中,观察橡树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橡树的生命力和自然规律。
2.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橡树的生长变化,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
3.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文章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文介绍了《路旁的橡树》这篇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文,阐述了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等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及赏析《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一天,工人们在公路旁边挖坑栽树。
突然,他们发现了一棵粗壮的橡树。
工程师走过来,看到这棵橡树,他叹了一口气,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
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条路必须穿过橡树所在的位置。
但是,这是一棵多么粗壮、多么美丽的橡树啊!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工人们听了,纷纷发表意见。
有人说:“把树砍掉吧,反正我们也需要木头。
”又有人说:“不行,我们应该保护每一棵树,特别是这样粗壮的橡树。
”工程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但是,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们可以改变路线,让路绕过这棵橡树。
这样,既不破坏环境,又能保证道路的建设。
”大家都赞同这个提议,于是,他们开始重新规划路线。
最终,这条公路在橡树旁边弯曲而过,就像一位绅士礼貌地绕过了一位尊贵的女士。
每当汽车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乘客们都会看到那棵高大的橡树,它像一位守护者,静静地站在那里,诉说着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
《路旁的橡树》赏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遇到一棵粗壮的橡树的故事,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理念。
首先,文章以工人和工程师的对话形式展开,生动展现了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和思考过程。
这种叙述方式既贴近生活,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其次,工程师提出的“改变路线,让路绕过橡树”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这是一种以人为本,同时也兼顾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最后,文章通过对橡树的描绘和比喻,强调了自然环境的价值和重要性。
橡树被比喻为一位守护者和尊贵的女士,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总的来说,《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通过简单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深入浅出地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情怀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路旁的橡树》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理解“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个问题,学生都能用一句话回答出来。
但是,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只有用心体会,用情体验,自觉自动地感悟,与教材产生共鸣,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教师准备:搜集橡树图片。
学生准备:有关橡树知识。
板书设计:粗壮工人橡树结实工程师挺拔爱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
课1、为了眼前的利益,整座山的树木几乎被一个小村庄的人们砍光,现在有一棵长在路旁的橡树,人们又是怎么对待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2、板书课题:8 路旁的橡树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前预设,理解词语:延伸、挺拔、沉重、责备、高尚、沉默不语、楔子3.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前预设: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1、学生自读课文。
2、读课文,勾画词语,查字典或同桌讨论,理解词语意思。
3、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1、学生自读课文。
2、读课文,画句子。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
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读文,找出答案。
4、学生根据课文感悟回答。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5、体会工程师和工人叹气的不同含义。
6、学生句子含义。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1、学生默读课文。
2、学生思考回答。
3、有感地朗读课文。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人们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