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berg构式语法
- 格式:ppt
- 大小:755.00 KB
- 文档页数:25
2010年5月May 2010第33卷第2期Vol.33No.2现代外语(季刊)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Quarterly )*本文系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基金“构造语法研究”(项目编号:2008-YY10)及四川外语学院社科规划项目基金“基于多重压传观的现代汉语新词语构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在此衷心感谢王寅先生、《现代外语》编辑部及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1CCxG 实际上可视为一个广义术语,即:只要循着“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原理,从体验哲学与狭义认知语言学视角展开的构式语法研究皆可视为CCxG 。
为讨论方便,本文的CCxG 仅指Goldberg 的构式语法进路。
1.引言认知构式语法(CCxG )1是Goldberg 对其语法理论的最新命名,以别于其他构式语法理论。
该理论旨在建立描写与解释不同层面语言现象的统一分析方法。
2006年出版的《工作中的构式———语言概括性的本质》(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以下简称为《构式》)更是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高度关注,发表的相关书评就有9篇(参见Acu觡-Fari觡a 2006;王寅2006a ;Bybee 2007;Boas2007;van Valin 2007;梁君英2007;石毓智2007;Ariel 2008;Kidd 2009,等)。
2009年时值《认知语言学》创刊20周年之际,该刊第20-1期掀起了对《构式》一书讨论的热潮,共发表了9篇与之相关的论文,分别从不同的学术视角对CCxG 的相关研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参见Goldberg 2009a ,2009b ;Bod 2009;Borsley &Newmeyer 2009;Crain et al.2009;Croft 2009;Langacker 2009;Lieven2009;Lidz &Williams 2009,等)。
Goldberg的构式语法研究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是当前国际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理论,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Goldberg认为构式是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研究的中心,在她的专著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中全面阐述了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研究单位、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标签:构式语法理论基础基本单位研究取向构式语法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Charles J.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的基础上兴起的,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其主要研究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论元结构构式(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的研究,以Adele Goldberg为代表,重点研究论元结构构式的意义、动词与构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式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二是词汇语义(lexical semantics)和有标记构式(marked constructions)的研究,以Charles J.Fillmore和Paul Kay为代表,主要针对一个个具体构式的研究。
Goldberg是构式语法的领军人物,她认为英语中的基本句子都是构式,构式是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研究的中心;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并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独立于句子的构成成分而存在。
一、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在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一书中,Goldberg全面阐述了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基本研究单位、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构式语法以框架语义学为基础,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坚持功能主义的语言观。
其功能主义的语言观集中体现在Goldberg(1995)的两个著名的假设上。
构式语法理论1.“构式”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理论背景内涵: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20世纪90年代由Charles J. Fillmore,Paul Kay 和Adele E.Goldberg 等人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
它是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
“构式”的本义是“建筑”“构筑”,即把两个或多个部件组构到一起成为一个更大的单位,后来有了“构造”的意思。
目前,最为流行的是Goldberg的定义:“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pairing of form and meaning)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pairing of form and functions)。
理论背景:(1)上个世纪60 年代Fillmore 的格语法( Case Grammar,Fillmore 1968,Dirven and Radden 1987) 演变来的;(2)1970 年代后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George Lake (1977) 建立的生成语义学或格式塔语法( Gestalt Grammar)。
2.“构式”的核心思想、类型、主要支派及研究重点核心思想:研究语言的形式离不开对意义和功能的审视,形式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
构式意义既是语义信息,也包含焦点、话题、语体风格等语用意义,并且所有这些与构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构式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
构式是一种对语言的全息解释(图示2—1):图2-1类型:(1)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s):语素、词、复合词及全固定的习语(2)图示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s):及物、不及物、双及物、“把”字句、“被”字句等抽象句型。
主要支派:(1)Goldberg,A.E.& Lakoff,G..(2)Fillmore,C.J.& Kay,P.(3)Croft,W. &Talor,J.R. (4)Langacker,R.W.研究重点:词汇语义(lexical semantics)、标记性构式(marked structions)、题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3.国内的主要代表学者(部分学者观点、论文的罗列)张伯江1999:探讨了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是最早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来研究汉语现象的,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构式研究由此引进国内。
再议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的局限性摘要:本文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为对象,从对构式体系、构式的分析和构式数量这三个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该理论的局限性,即:构式层次系统的层次重复划分问题,构式分析过于复杂而不实用,构式的数量难以定夺。
关键词:构式语法;局限性;构式体系;构式分析一、引言从认知角度对语法所进行的多角度研究中,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最有影响力的。
按照Cmft和Cruse(2004)的说法,认知语言学对句法的研究是在构式语法的名义下进行的。
然而,这里所要谈论的仅指由Goldberg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构式语法理论。
近年来,针对构式语法的研究掀起了语言学理论领域新的高潮。
引入介绍性的著作不少,撰文力赞构式语法优越性的文章也多见于各种期刊中,但是构式语法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总存在某些不足和一定的局限性,陆剑明(2007)在为译著《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了构式语法的两个局限性和谈到构式所遇到的四个问题。
邓云华、石毓智(2007)也论述了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当然还有很多关于此理论的局限性的评述,但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仍然会发现理论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结合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读,尤其是Goldberg在1995年、2003年所写的文章为主要对象,再次探讨Goldberg构式语法的局限性,指出该理论体系在层次系统上存在的层级重复现象,具体分析Goldberg对构式的分析太过复杂而不实用的问题,最后对构式数量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定位。
二、构式语法的局限性(一)构式层级系统的划分存在重复划分现象Goldberg对构式的研究范围做了界定,从语素到句型的各个层级都有,在理论上她试图把“全部语言知识”纳入构式的框架,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构式并不简单地等于“语言单位”。
她指出:“Constructions al’c stored pairings 0f form andfunction,including morphemes,words,idioms,partiallylexically filled and fully general linguistic patterns,”(Goldberg,2003:2)。
谈构式语法与英语语句的理解摘要:Goldberg的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也使我们对英语语句的理解机制有了新认识。
构式是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统一体。
Goldberg的构式语法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笔者认为若能将动词的动态性意义与构式意义相结合会更加符合认知规律、有助于语句理解。
一、引言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简称CG)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语言的一种新方法,由(1990), Adele (1995)和Paul Kay(1995)等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
构式语法理论是根据Fillmore(1982)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思想形成的,是基于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语法理论体系,国内已有若干文献用以研究汉语及英汉语对比分析。
二、构式语法的认知基础人类不是通过先天赋有的能力习得语言的,赖以掌握语言的输入是十分丰富的,且习得语言与习得其他知识一样,都借助于一般的认知能力。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受到语言使用的影响,语言的功能使语言形式得以形成或改变。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一个句式就是一个完整的认知图式,类似于格式塔完形(Gestalt),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意义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句式整体意义的形成是由一些基本认知原则如“顺序原则”、“相临原则”、“包容原则”和“数量原则”在不同的概念域中反复地起作用,只有把握句式的整体意义,才能解释许多分小类未能解释的语法现象,才能对许多对应的语法现象作出相应的概括。
三、构式语法要素包括论元结构与图式构式。
抽象概括的句型在构式语法里,语素、词、复合词及全固定的习语叫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s),这些构式在词汇上是固定的,即其组成分子不可替代,而半固定习语以下的构式都称为图式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s )(Fillmore, 1990),本部分将重心放在后者的探讨上。
谈构式语法与英语语句的理解摘要:Goldberg的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也使我们对英语语句的理解机制有了新认识。
构式是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统一体。
Goldberg的构式语法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笔者认为若能将动词的动态性意义与构式意义相结合会更加符合认知规律、有助于语句理解。
一、引言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简称CG)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语言的一种新方法,由(1990), Adele (1995)和Paul Kay(1995)等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
构式语法理论是根据Fillmore(1982)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思想形成的,是基于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语法理论体系,国内已有若干文献用以研究汉语及英汉语对比分析。
二、构式语法的认知基础人类不是通过先天赋有的能力习得语言的,赖以掌握语言的输入是十分丰富的,且习得语言与习得其他知识一样,都借助于一般的认知能力。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受到语言使用的影响,语言的功能使语言形式得以形成或改变。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一个句式就是一个完整的认知图式,类似于格式塔完形(Gestalt),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意义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句式整体意义的形成是由一些基本认知原则如“顺序原则”、“相临原则”、“包容原则”和“数量原则”在不同的概念域中反复地起作用,只有把握句式的整体意义,才能解释许多分小类未能解释的语法现象,才能对许多对应的语法现象作出相应的概括。
三、构式语法要素包括论元结构与图式构式。
抽象概括的句型在构式语法里,语素、词、复合词及全固定的习语叫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s),这些构式在词汇上是固定的,即其组成分子不可替代,而半固定习语以下的构式都称为图式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s )(Fillmore, 1990),本部分将重心放在后者的探讨上。
关于构式语法相关理论构式语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Adele E.Goldberg,她的代表作是《构式: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题元结构》。
构式语法与框架语义学以及语用学联系密切,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基石,也正是构式语法基于语义研究这样的特点,在我国语言研究领域颇受欢迎。
汉语相对而言是一种意合语言,很多句子不能够单单从形式上得到合理的解释,构式语法的引入,为我们理解汉语、研究汉语带来了新的思路。
当前,我国涉及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的领域,有过介绍并研究的主要有张伯江、沈家煊、陆俭明、李临定、马庆株、石毓智、严辰松、牛保义、王寅等,其中讨论内容主要涉及长期稳定的句式或结构,如“把”字句、存在句、双宾句、被动句、部分短语结构等。
Goldberg认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Fi,Si>,而其形式Fi也好,意义Si也好,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不能全然从C的组成成分或先前已有的其他构式所推知。
”构式作为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既包括语素和词,也包括半固定以及固定的习语、熟语,还有抽象的句型等等,可以说构式可以覆盖语言的所有层级。
于是,我们可以概括构式语法包含的基本思想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构式有两部分组成,一为形式,一为意义。
既然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那么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式等均可纳入构式语法的研究范围。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主要研究的是理想化的语言,意图将规则的语言运用数理逻辑形成公理化形式演算系统以便实现最简,证实经济原则的存在。
而现实中的语言,则不完全或一定不存在理想化的语言,这也对研究不规则的语言提出了迫切要求。
构式语法的出现与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规则语言的解释及分析问题。
因为构式语法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语言,如规则的不规则的,简短的复杂的、标记的无标记的、抽象的具体的等。
这也是构式语法能够发挥其不同于其他语言理论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简单说就是可以“作用于生僻语言现象”。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作者:李娜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12期【摘要】Goldberg于2006年提出认知构式语法,旨在通过建立描写与解释不同层面语言现象的统一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的例子来解释“构式”义,这有助于学生更精确的理解句子的意义。
【关键词】构式认知一、“构式”义至于构式义,Goldberg在分析论元结构时认为任何一个构式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可改变词义,对词汇用法进行限制。
即当词处于一个构式时,结构中的其他部分就会对该词施加一种语义上的结构压力,进行语义限制,同时增加一定的语法特征,使其获得进入该构式的条件。
二、“同构同句”义“同构同句”指构式和句式相同。
每一个构式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达一定的意义。
虽“同构同句”是构式和句式相同,但却可能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话语功能。
例如:Sam joked his way into the meeting. 可以解释为两种不同的意义a. Sam got into the meeting by joking. (萨姆笑着进入会场);b. Sam went into the meeting (while) joking.(萨姆一边笑,一边进入会场)前者表示萨姆进入会场的方式;后者表示萨姆进入会场的方法,而“方法”义是从“方式”义延伸而来的。
三、“同构不同句”义“同构不同句”指构式相同但句式不同,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i)同一构式但表层结构不同。
a. Liza bought a book for Zach.b. Liza bought Zach a book.语感上,(a)可以表示“Liza替Zach(给第三方)买了本书,可能是因为Zach太忙没时间亲自去买”;(b)只能理解为“Liza买了本书送给Zach”。
两句中,除了(a)多一个介词for 外,其他组成部分都相同。
但是二者表达的意义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ii)同一构式且表层结构相同。
Goldberg 的构式语法观成军,莫启扬(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Goldberg 的构式语法思想———论元构式观。
论元构式观是对构式语法的发展,认为论元构式是构式的特殊次类,它们是具有经验基础的格式塔,是对反映人类经验的基本动态场景的语义结构的识解,各种论元构式为语言的句子表达提供了最基本的手段。
论元构式观突破了以动词为中心的基于词汇投射的句子语义分析模式的局限,不仅有诸多理论优势,而且对语言教学实践具有启迪。
关键词:构式语法; 论元构式; 词汇; 语言教学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ccount of Goldberg’s Construction Grammar ( CxG) ,namely 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ory ( ASC) .According to Goldberg,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s are associated directly with semantic structures which reflect scenes basic to human experience; they are a special subclass of constructions that provides the basic means of clausal expression in a language.ASC has extended the notion of construction in the CxG developed by Fillmore &Kay( 1993) ,Fillmore,Kay &O’Connor ( 1988) ,Lakoff ( 1987) and Langacker ( 1987,1991) ,which represents a theoreticalbreakthrough in that ASC outruns the projection-based models of sentence meaning analysis.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s of ASC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Key words: Construction Grammar; 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 lexicon; language teaching 1.引言任何语法理论都不可回避句子与词汇的语义关系问题。
浅析Goldberg构式语法摘要:本文在对goldberg1995年和2003年的著作和论文进行梳理之后,我们发现她对“构式”定义的不一致性导致了其理论的主要缺陷,我们也指出了由该概念定义的不合理扩大所引发的一些问题。
同时探讨了其构式语法中形义配对的数量问题和非转化性、单层面性问题,旨在说明goldberg构式语法虽然为看待许多传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本身还需进一步进行理论的完善。
关键词:goldberg构式语法;构式定义;形义配对;非转化性;单层面性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85-02一、引言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属于当今语言学界两大语言流派中的功能主义流派,它是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根据fillmore(1982)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由fillmore (1990)、goldberg(1995)和kay(1995)提出来的一种语法理论。
本文这里的“构式语法”是特指goldberg的语言理论。
它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它的出现为看待许多传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虽然它有自己一套分析语言现象的程序和手段,而且在国际语言学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开始引起我国语言学界的重视,但是这门学科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根本性的问题来自该理论对“构式”(construction)概念的定义。
语言事实要比语言理论要复杂得多,针对goldberg,a.e.的构式语法理论,文章就该理论存在的缺陷问题谈论一下笔者的一些看法。
二、goldberg构式语法发展脉络(一)goldberg构式语法纵览goldberg构式语法的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的著作和论文里,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construction at work。
Goldberg构式语法思想述评赵旭【摘要】“构式”思潮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它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一种语法理论,可以追溯到Fillmore有关框架语义学的研究.Goldberg继承和发展了之前零星的构式思想并构建了一座宏伟的构式语法大厦,使构式的研究路子在语法学界登堂入室.相对于语言学界主流的分析式方法,构式语法具有很多独到之处,它对传统的“动词中心说”构成了有力的挑战,解决了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为语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构式语法的研究路子并不成熟,还处于发展探索过程中,自身理论体系上仍有不少漏洞和局限.【期刊名称】《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4)003【总页数】6页(P35-40)【关键词】构式;同构假说;情景编码假设【作者】赵旭【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一、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一)构式的内涵与外延“构式”一词译源于英文术语“construction”,construction一词最基本的语言学定义是“组构过程中的组合结果为一种语言的语法中有独立功能的单位序列”[1]。
简单地说,construction就是两个或更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体。
到了Goldberg[2],construction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 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C的形式(Fi)或者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 C的构成部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
按照该定义,从语素、词、短语到句子,只要它们的形式或意义的某一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中得到完全预测,那么就可称其为一个构式。
事实上,Goldberg自己也是如此理解的。
在Goldberg[2]中她明确指出语素也是构式,在Goldberg[3]中,她进一步给构式列出了清单,指出构式包括以下类型:1.语素:anti-,-ing2.单纯词:anaconda,and3.复合词:daredevil,shoo-in4.惯用语:going great guns5.句型:He gave her a Cake(二)构式具有独立于词汇的意义Goldberg的构式语法最具革命性的意义就是它全面挑战了“动词中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