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非等温过程宏观动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297.00 KB
- 文档页数:36
化学反应中的宏观动力学和微观动力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反应似乎无处不在,比如吃饭时食物和酶的化学反应,垃圾桶内垃圾的分解反应等等。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这些反应的结果,但是对于化学工作者和科学家来说,他们更关注化学反应背后的原理和机理,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反应的速度和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宏观动力学和微观动力学这两个概念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宏观动力学。
宏观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结果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宏观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速度规律和反应动力学常数等指标,以及宏观上化学反应的奇妙特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出现的产物。
比如,一个反应产物的产量和速度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物的速率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概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一定浓度后,反应物分子的碰撞已经足够频繁,大多数分子已经参与反应,故产物速率不再增加。
宏观动力学获得的信息是整个化学反应的总体情况。
然而,为了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原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微观动力学。
微观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分子之间相对位置和速度的变化规律的学科。
与宏观动力学不同,它涉及到化学反应得到产物的基本过程,也就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碰撞过程。
微观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种反应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发生,以及为什么产物物种的组成会随反应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等问题。
微观动力学中,一个关键的概念是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速率常数 k 描述了在反应前提条件下每个反应事件的可能性,即一个分子与另一个分子相遇并发生反应的概率。
因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以随机方式碰撞,所以 k 的值通常从分子撞击理论(collision theory)和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中推导出来。
第六章 气—固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宏观反应速率—以颗粒催化剂体积为基准的平均反应速率⎰⎰⎰-=-=-SAS SV 0S S V 0SV 0SAA dV )r (V 1dVdV )r()R ( 6.1—1 )R (A -—A 组分的宏观消耗速率; )r (A-—A 组分的本征消耗速率; SV—催化剂颗粒体积。
宏观动力学—表述宏观反应速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 在本征反应动力学基础上讨论:1、 流体在固体催化剂中的扩散规律;2、 催化剂内浓度、温度分布规律;3、 宏观反应速率的关联式。
6.1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a 、分子扩散或容积扩散—扩散阻力主要是分子间的碰撞(对大孔);b 、努森(kondson)扩散—当微孔的孔径小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约0.1m μ)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机会会超过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扩散阻力主要是分子与孔壁的碰撞; C 、构型扩散—(nm 1~5.0d 0=),d 0与分子大小是一个数量级,分子的扩散系数与分子的构型有关。
扩散系数:dzdy D RT p dz dC D Sdt dn AABA AB A -=-= 6.1—2 ABD 与λ有关atm P ,cm P105,压力-=λ⇒-6.1.1分子扩散当时一般210d /,d -<λλ>>,属于分子扩散。
1、 二元组分的分子扩散系数s /cm )V V (P )M /1M /1(T 103.4D 223/1B3/1A5.0BA 5.13AB++⨯=- 6.1—3P —总压,atm; T —温度,K; M A ,M B —分子量;V A ,V B —分子扩散体积m 3/mol 。
2、 混合物中组分的扩散系数∑-==m1i AiiAAm)D /y ()y 1(D 6.1—4iy—i 组分的摩尔分率;AiD —A 组分对i 组分的二元扩散系数s /cm 2;AmD—A 组分对混合组分的扩散系数s /cm 2。
6.1.2努森(Knudson )扩散当10d /0>λ,扩散的主要阻力来自分子与孔壁的碰撞。
《制药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430175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制药反应工程”是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加工过程为背景,按化学反应与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相互作用的共性归纳综合的宏观反应过程;是将化学反应原理与反应设备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跟学生的学位挂钩。
三、课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2.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前沿;3.应用理论推演和实验研究工业反应过程的规律而建立数学模拟结合工程实践的经验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放大。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学时分配讲授实践绪论 2 2 0 第1章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8 6 2第2章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 6 6 0第3章非理想流动反应器 4 4 0第4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8 6 2第5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4 4 0(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范畴和任务;2.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各种反应器的特点;3.掌握反应速率、转化率、反应选择性以及得率等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方法、优化的技术指标。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方法、优化的技术指标。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
教学主要内容:1. 化学反应的分类;2. 工业化学反应器的分类;3. 化学反应器的操作方式;4. 化学反应工程(CRE)研究方法;5. 工业反应器的放大。
第一章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化学计量方程的书写、意义,单一反应和复合反应的概念;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转化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3. 掌握速率方程中速率常的量纲的确定方法、物理意义以及阿伦尼乌斯公式,反应级数及其确定方法;4. 掌握等温条件下反应器的设计;5. 了解非等温条件下反应器的设计。
非等温动力学的原理和应用引言非等温动力学是研究在非等温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动力学行为的科学领域。
与等温动力学相比,非等温动力学考虑了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动力学行为。
本文将介绍非等温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原理1.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非等温条件下,反应速率通常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高温下反应速率较快,低温下反应速率较慢。
2.温度变化引起的能垒变化。
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反应物分子的能垒降低,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反之,温度的降低会使能垒增加,降低反应速率。
3.温度对反应平衡的影响。
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根据热力学原理,温度升高对于吸热反应会使平衡常数增加,而对于放热反应会使平衡常数减小。
应用非等温动力学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列举了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1.化学反应工程–通过研究非等温动力学,可以优化化学反应工程的操作条件,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通过控制温度的变化,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的进行。
–在设计反应釜和反应器时,需要考虑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确保反应的安全性和效果。
2.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是利用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非等温条件下,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效果可能会有所变化。
–通过研究非等温动力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催化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行为,指导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
3.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领域,非等温动力学可用于研究材料的相变行为和热力学性质的变化。
–通过控制温度的变化,可以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实现材料的定向生长和性能优化。
4.生物化学–在生物化学领域,非等温动力学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反应速率和动力学行为。
–对于酶催化反应、蛋白质折叠等生物过程,非等温动力学可用于揭示其温度敏感性和热稳定性。
5.热力学研究–通过研究非等温动力学,可以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移和转化。
–对于能量储存和转换领域,非等温动力学可以为设计高效的能源材料和系统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