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一会”还是“一业多会”?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8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
【篇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的这句名言是我上学以来记住的第一个名言。
告诉我的人是我的小学老师刘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没有认真完成作业,为了多玩一会儿,字迹很潦草。
她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你是一个从不让老师操心的好学生,可是你今天写的作业让我很失望……”此刻,我感觉到她那充满智慧的眼神变得严厉了,使我不敢与她对视。
从她的话语中,我听出了她对我的愤怒与失望。
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刺痛着我的心。
我羞愧万分,并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惹她生气了,一定要认真完成作业。
她仿佛读懂了我的心,鼓励我说;“不要因为这件事打消了你对学习的积极性,你依然是个好学生!”这时她的眼神又变得温柔了。
她又鼓励了我几句,让我好好学习。
我很痛快的答应她,以后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
还有一次,她在讲台上讲一篇文章,而我却沉浸在小说中。
过一会儿,我感觉她的声音突然变大了,这声音把我从小说中拽回了课堂。
我抬头一看,原来她就站在我身边。
她的目光向我射来,我从目光中读出了她对我的提醒、谴责、劝阻。
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她的目光让我感受到了她对学生的严厉,也让我感受到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对学生们的。
[论业精于勤作文范文700字]业精于勤作文范文800字“业精于勤,荒于嬉。
”只有勤奋才能成功地干好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闻鸡起舞”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是说东晋祖逖,他每天听见鸡鸣就起床练武。
他还熟读兵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练本领。
当他当了兵后,很快他就被提升为将军了。
他带着他的士兵立下了许多赫赫的战功。
“凿壁借光”是说西汉时有个人叫做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可他很爱学习,于是白天干家务,晚上读书。
可是晚上特别黑,这就导致他读书的效率很差。
有一天,他发现墙缝里有一缕烛光,他从那个墙缝里望出去,原来是邻居家在点蜡烛,于是他每天晚上都借着这个烛光读书,最后匡衡成为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如果祖逖没有在自己的小时候那么勤劳,那么他就不会有一身好武艺,就不能谙熟兵法,那么他就不会成为大将军,不会有那些战功,也不会被世人所记住,流芳千古。
如果匡衡小时候不刻苦学习,那么他在以后就不会成为丞相相和文学家,不会有这个故事来纪念他,不会被人们记住。
我们在学校中经常看到有的同学不爱学习,特别贪玩,一有时间就玩篮球、玩足球、聊天、游逛,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
当老师和家长让他们写作业时,他们经常会说这样的一句话:“等一会儿,时间还多着呢。
”老师和家长让他们抓紧时间学习,他们会说:“期末再学也不晚。
”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
学习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绩,就像祖逖和匡衡一样,每一节课、每一天,都要学好,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学到很多知识,学习才会进步。
相反,如果不勤奋学习,只是等待,到最后什么也学不到。
知识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大家不知道“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的道理吗?业精于勤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很重要,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做事情,只有勤奋才会成功,这是一个真理,让我们记住业精于勤这个道理吧!。
依不善业论业果轻重心得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作文,希望符合您的需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善恶的行为就像播下的种子,会在未来结出相应的果实。
说起不善业,以及由此产生的业果轻重,我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儿,让我对这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周末,我去商场购物。
人来人往的商场里,热闹非凡。
我在一家服装店挑衣服的时候,注意到了旁边的一位女士。
她看起来神色匆忙,手里拿着好几件衣服,不停地在比较着。
我继续挑选着自己心仪的衣物,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了售货员略带不满的声音:“女士,这件衣服您如果不买,就别弄这么乱。
”我转头看去,原来是那位女士把几件衣服随意地扔在了一旁,弄乱了展示区。
售货员的脸色不太好看,那位女士却一脸不在乎,甚至还嘟囔了几句不太好听的话,然后转身就走了。
这时候,我心里就犯起了嘀咕,这人怎么这样啊,一点都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
我买完衣服准备去坐电梯下楼,巧的是,又碰到了这位女士。
在电梯里,人比较多,大家都尽量互相避让。
可这位女士却一个劲儿地往前挤,还不小心踩到了旁边一位老奶奶的脚。
老奶奶“哎哟”了一声,她不仅没有道歉,反而还翻了个白眼,嘴里还小声嘀咕着“真倒霉”。
我看到这一幕,心里的不满更强烈了,这也太没素质了!等我走出商场,在门口的小吃摊准备买点吃的,没想到再次看到了她。
她在和小吃摊的老板为了几块钱争得面红耳赤,声音又大又尖锐,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老板一脸无奈,最后只能妥协给她便宜了几块钱。
她拿着小吃,得意洋洋地走了,留下老板在那摇头叹气。
我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这位女士的行为。
她这一系列的不善之举,看似都是些小事情,但却反映出了她的自私和不友善。
也许在当时,她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或者发泄了心中的不满,可她没有意识到,这些不善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就拿她弄乱衣服不整理,还对售货员恶语相向来说,这不仅伤害了售货员的感情,也让其他顾客对她侧目而视。
以后她再去这家店或者其他店,售货员可能会对她心存芥蒂,不愿意给她提供好的服务。
对行业协会现状和发展的思考和建议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关系深化发展和社会分工在市场经济领域细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治理、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力等事关大局的大事。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尽快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把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大量的属于行业管理、行业服务和社会监督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来完成,这既为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确立了行业协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为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和职能转变提供了保障和载体。
下面结合我区行业协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谈一些认识。
一、我区行业协会的现状据初步统计,至XX年底xx区有各类协会(社会团体)113家,其中区级79家、镇级34家。
其中行业协会30家,占全区社团的26.5%。
几年来,各行业协会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各行业协会会员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交流、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行业的管理和指导。
近几年来,各行业协会针对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政策法规制定、行业远景规划、行业标准确立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如建筑业协会撰写的《关于加快我区城市化建设的思考》,提出了城市化建设以“一主一副三组团、两大物流园区、四块景区镶嵌、四横四纵成带、五处特色农业、扇形网络展开”的战略设想。
新材料产业协会通过调研,撰写了《关于xx 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的几个话题》一文,提出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标、优势、发展重点和方向,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15篇)参观企业心得体会1为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帮助我们成长,并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及感受一个全新的企业环境,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大概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管理理念及人才观,更好的言传身教,妈妈帮我报名参加了”第一届子女参观企业活动“。
一大早,我们来到了慧能职业培训学校集合,开始了一天的参观行程安排。
首先我们在慧能职业培训教师的主持下进行沟通、合作等培训游戏及趣味竞赛,整个活动进行了1.5小时,让我受益匪浅,懂得团队沟通合作的重要性及作为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某些能力,如培训师所讲:管理者要会画图,要清晰明确的指挥等等。
接着,培训教师带着大家来到了参观的第二个行程地点——-佛山丰富汽配有限公司。
在路程中我想像着工厂的样子,里面的模样和工人用的工具,显得特别好奇和兴奋。
进入‘丰富’工厂,在工厂主管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工厂培训室,随着空调吹出凉爽的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位置,安安静静坐下来,听着厂主管对公司简介,似乎了解了一些汽车的结构及某些零部件的作用。
午餐后,陪同人员带着我们参观工厂现场,平时,我们大多看见汽车的美丽外表,却不知道汽车的内部结构很复杂,里面的零件千奇百怪,像章鱼、玩具…...我看着工人们辛苦工作的样子,闻着那怪怪的油味道,感觉到很不舒服,心想:这些工人是怎样闻着难闻的味道去认真工作的?下午2点,我们来到了佛山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同上午的行程一样,先听工厂简介,不同的是这家工厂是生产玻璃镜片的。
不一会儿,我们被分成几队进入了‘华国’现场,这个工厂同上午参观的‘丰富’工厂在设备上大不相同,气味更难闻。
大大小小的镜片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白光闪闪。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结束了一天的参观行程,我也觉得有些疲惫,但还是蛮开心的,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我还报名参加。
通过这一天的参观,我感受深刻,懂得了:工人很辛苦,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争取当管理者;爸爸妈妈工作也很辛苦,养育我不容易,我要孝顺他们,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毕业散伙饭简短文案经典6篇毕业散伙饭简短文案篇一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
放开心扉,让美丽容颜永远相随。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多情还是树的不挽留,你我的离校是人生的催促还是青春的不停留。
毕业了,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大展宏图,人生快意!你我有各自的轨迹,如流星,能相聚,共步一段旅程,是缘分,但最终将朝着各自方向渐行渐远,是命运,愿你毕业后的未来更幸福!群里管住嘴,独处管住心。
我们在江湖等你,别怕,都是第一次长大。
贪吃不胖,美梦不空。
几年之前我还在喜悦的走在这个古仆的校园里,憧憬着。
毕业之后,我将忧伤的离开,因为啊,我实在舍不得。
梨花谢了春红,岁月太匆匆。
倏然己成过客,唯愿总相逢。
别离是一朵孤傲的云,下雨,让她爱上了母校的土地。
很多年后,我们把这个夏天叫做“那年夏天”,但是那年夏天,我们曾笑得很美,很绚烂。
下辈子再上大学,一定找一所晚上十一点不熄灯的。
再回首,杨柳依依。
分别是为了相聚!以后大家经常联络才是。
思念无果、转瞬滂沱。
天地万物皆有源,人类源系万物间。
细细诉说,勿忘我?祝君美好,勿忘我。
我爱你,请别拒绝,关怀思念永恒,这是离别的一种甜蜜。
大学几年,长了见识。
朋友相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秋风吹旷野,一期只一会。
我会珍惜你我的友情,更期待相会的时刻。
我哭着到来,大家都笑了;我微笑着离开,大家都哭了。
哎,这就是大学。
紧靠肩头,紧握双手。
我哭着到来,大家都笑了;我微笑着离开,大家都哭了!哎!这就是大学。
毕业了,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各奔东西,开始学会自己撑起生命的暖色。
几百页的聊天记录,都比不上两张一模一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的实在。
相知是天意,相识是人意,相加便是友谊,有情便有意,我们能聚在一起,因为心有灵犀。
用三年换场青春。
那些花儿,毕业以后还会不会开放了。
终于你要走了,说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去读一本关于很远很远的书。
我并不惊讶,因为你本该如此。
毕业散伙饭简短文案篇二1、2023毕业季,特殊的一个毕业季,毕业照上人都没全。
“一业一会”还是“一业多会”?作者:郁建兴何宾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摘要] “一业一会”制度与行业协会最优规模的联合约束限制了行业协会数量以及协会内可以容纳的会员数,从而影响集体物品的供给与消费。
但是,取消“一业一会”制度可能引发行业协会运行逻辑的转变,进而导致行业协会最优规模缩小以及选择性供给行业性集体物品,从而加剧行业利益代表的碎片化,弱化行业自律,影响行业协会追求行业整体利益的能力。
因此,在取消“一业一会”制度时,应基于行业协会运行逻辑的转变,建构行业协会体系与内部均衡机制,防范行业协会集体物品供给出现异化。
[关键词] 行业协会;组织规模;制度比较;集体物品供给一、问题的提出我国1989年颁行的《社会团体管理登记条例》第16条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复成立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
”该条例1998年的修订版仍然保留相关条款,在第13条第2款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批准筹备”。
各省市制定的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沿用上述管理登记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一般都有“一业一会”的制度限制。
“一业一会”的行业协会设立规则因限制了竞争性、缺乏效率而受到人们的批评[12],在国家与地方层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取消压力广东省民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民民〔2012〕105号)即提出要在行业协会中引入竞争机制,突破“一业一会”限制。
广东省江门市已根据该通知于2012年7月23日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但问题在于,取消“一业一会”制度是否就能解决行业协会的绩效问题?竞争性的引入会引发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已有研究对这些问题无法作出回答。
本文认为,“一业一会”制度的确限制了行业协会运行绩效,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应对新制度环境下行业协会运行逻辑的转变,取消“一业一会”制度不但可能降低行业协会运行绩效,还可能由此引发新的问题。
在新旧制度变迁的节点上,需要尽可能完善新制度,避免行业协会职能履行出现异化。
本文拟从集体物品供给行业协会的职能履行可以对应为行业协会多种类型集体物品的供给,其具体类型及性质将在下文论述。
角度,比较“一业一会”与“一业多会”制度下行业协会的绩效得失。
本项研究的贡献可能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于行业协会与一般群体以及俱乐部组织的不同之处,突破已有理论,通过建立新的模型,创新关于行业协会规模与绩效关系的认识并对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阐明“一业一会”制度所造成的具体绩效损失;第二,基于所建模型,推演取消“一业一会”制度可能引发的新问题,指出制度环境改变将导致行业协会从行业组织向俱乐部组织转变,并强化行业协会的“会员逻辑” “会员逻辑”为Schmitter和Streeck提出的概念,主要指行业协会依赖会员进行运作,相对于会员的自主性低。
参见P.C.Schmitter & W. Streeck,″The Organization of Business Interests: Studying the Associative Action of Business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ies,″ MPIFG Discussing Paper, March(1999/1981), pp.195。
,进而论证这两类运行逻辑转变所造成的影响;第三,提出并论证建构行业协会体系与行业协会内部均衡机制的思路,以应对行业协会两类运行逻辑的转变。
二、理论模型“一业一会”、“一业多会”制度的区别在于对一个行业内可以成立的协会数目是否进行限制,对这一制度差异如何影响行业协会集体物品供给绩效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对行业协会规模问题的讨论之上。
如果行业协会的有效规模是有限的,对于潜在会员数较多的行业,“一业一会”制度将导致一些企业因有效组织规模的限制而无法加入行业协会。
未能入会的企业除可以从现有行业协会所提供的受益范围为整个行业内所有企业的集体物品中受益之外,无法从受益对象限定在会员企业的集体物品中获取收益,且因政策限制而无法成立新的协会为自己提供该类集体物品,从而导致行业内集体物品的供给无法达到最优。
放松“一业一会”的政策限制可以消除这一影响,但与之伴生的行业协会运行逻辑的转变将导致行业协会规模与绩效关系发生转变,从而对行业协会集体物品供给绩效产生影响。
因此,对“一业一会”与“一业多会”制度下行业协会的集体物品供给绩效进行比较,首先需要弄清行业协会的规模与其集体物品供给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评述已有关于组织规模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我们试图基于行业协会的特殊性建立关于行业协会的规模与绩效关系模型。
(一)群体规模与群体绩效关系的理论纷争有关群体规模与群体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群体规模与集体行动能力、集体物品供给关系的研究,二是俱乐部最优规模的研究。
在第一类研究中,学者们存在较大分歧。
Olson认为规模小的群体更有效,因为集团越大,个体或集团中的一个小群体能够分到的总收益的份额越小,因此从集体物品供给中获得的收益也就越不足以支付哪怕是很少数量集体物品供给的成本[3]48,53。
Ostrom也指出,群体规模扩大时,监督群体中个体是否作出贡献以及群体内部个体间的沟通交流将更加困难[4]。
而监督不足将缩减集体物品的供给[5],内部沟通交流的困难将增大交易费用,妨碍一致意见的形成[6]97118,这些都将影响集体物品供给绩效。
而且,当规模增大时,群体内的不合作倾向增大[7],也会使通过合作提供集体物品的可能性降低。
这一论点已得到不少实证研究的支持。
如Hare的一项“野营游戏”的实验研究显示,由5个男孩组成的群体比由12个男孩组成的群体能更加有效地形成决定[8]。
James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1个样本中,12个采取行动的集团的平均规模为65人,小于其余9个不采取行动的集团的平均规模(14人)[9]。
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大集团在集体物品供给上表现更好,其中不少学者专门针对Olson理论的逻辑进行了回应。
如Esteban和Ray认为Olson的理论与一些日常观察未必相一致,如政治实体经常应用分裂对方的方式来征服对手,但如果更小的团体更有力量,那么将对手分裂为一组更小的单位将导致更多反对[10]。
Chamberlin、Oliver和Marwell分别从集体物品收益与供给成本特性两个方面对Olson的理论进行了批评[1112]。
Chamberlin指出,Olson因没有区分排外性集体物品(竞争、非排他)与相容性集体物品(非竞争、非排他),而是使用集体物品总收益的比例进行建模分析,从而得出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能力之间负相关的结论。
实际上,对于相容性的集体物品而言,因为消费不存在竞争性,个人所得占集体物品总收益的比例是不重要的,虽然群体增加一个个体确实缩减每个个体收益占总体收益的比例,但每个个体从单位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值并没有减少[11]。
Oliver和Marwell从集体物品供给成本的角度分析指出,Olson的理论只对不具有供给相连性的集体物品(生产该物品的成本与享用该物品人数成正比)而言是正确的,而对具有完全供给相连性特征的集体物品(不管有多少人享用该集体物品,生产该集体物品的成本不变)来说,集体物品提供的困境在于提供它的成本,而不在于分享它的人数[12]。
因为大群体中愿意提供集体物品的人数更有可能达到一个“关键多数”[13]或集体行动的最小数量[14],群体规模增大,集体物品的供给反而容易达成。
一些实证研究支持了这类观点。
如Isaac和Walker的一项有关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投资决策的实验研究显示,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群体供给公共物品的总量也随之增加[15]。
此外,有研究发现群体规模对集体物品供给的作用是模糊的。
如Marwell和Ames的一项实验研究发现,虽然在小群体中包含一个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超出他为集体物品作出贡献的个体,会让该群体比其他群体在公共物品上投资更多,但群体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16]。
Bardhan对印度南部48个灌溉社区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灌溉系统使用者数量对灌溉系统维护质量的效应是模糊的[17]。
这可能是因为群体规模对集体行动正的和负的效应彼此抵消了[7]。
在第二类研究中,Buchanan指出,因俱乐部物品只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对于一定量的俱乐部物品而言,个人消费可以获得的效用同时取决于分享该物品的总人数。
在消费俱乐部物品总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个人从消费俱乐部物品获得的效用开始下降[18]。
相对于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排他不需要成本的私人物品与消费完全不具有竞争性、排他不可行的公共物品来说,俱乐部物品具有可排他以及在消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在总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消费上的一些竞争性即表现为拥挤,这种拥挤与俱乐部规模正相关,与俱乐部物品的供给水平负相关[19]。
但是,俱乐部物品的供给并不能随意增加,Tiebout在分析社区最优规模时指出,一些固定因素的限制将使扩大社区规模是不可能的,如社区可用面积,或一个小沙滩等类似因素将约束社区规模的扩大[20]。
可见,如果存在约束俱乐部扩大的固定因素,拥挤的出现就无法通过扩大可变因素的方式来解决。
因此,俱乐部物品消费上拥挤现象的存在要求对俱乐部组织规模进行限制。
早期关于俱乐部规模与俱乐部物品关系的理论研究没有太多关注物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俱乐部物品的消费环节,俱乐部拥挤概念主要针对消费而言[18,2123]。
但俱乐部内部也会存在个体搭便车的现象[2425],且群体内人均贡献的群体回报额将因拥挤而下降[15],因此,Zaleski和Zech指出,俱乐部人均贡献数额将因搭便车问题和拥挤而产生的效用降低等影响而与规模呈现负相关[24],也即在俱乐部中,俱乐部物品的供给也受到规模约束。
从上可见,已有研究对群体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关系以及俱乐部最优规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无法适用于行业协会规模与其集体物品供给之间关系的分析。
其原因在于:首先,有关群体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说对应于行业规模与行业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行业协会作为行业中的一个子群体,其规模与集体行动之间关系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上述理论研究成果,但不能与之等同。
其次,行业协会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的关系因一些行业协会提供的集体物品具有较大的外部性而无法适用俱乐部理论。
也即是说,行业协会规模与俱乐部规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行业协会提供的集体物品中有一部分为全行业受益的行业性集体物品,行业协会提供该类集体物品的积极性除了受自身规模影响外,无疑还会受行业规模或者说搭便车的非会员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