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子量聚L_乳酸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_蒲文亮
- 格式:pdf
- 大小:744.78 KB
- 文档页数:7
DSC研究高聚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理论及应用(可编辑)(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DSC研究高聚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理论及应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应用,它既是一种例行的质量测试和作为一个研究工具。
该设备易于校准,使用熔点低,是一种快速和可靠的热分析方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DSC和DTA仪器装置相似,所不同的是在试样和参比物容器下装有两组补偿加热丝,当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热效应与参比物之间出现温差ΔT时,通过差热放大电路和差动热量补偿放大器,使流入补偿电热丝的电流发生变化,当试样吸热时,补偿放大器使试样一边的电流立即增大;反之,当试样放热时则使参比物一边的电流增大,直到两边热量平衡,温差ΔT消失为止。
换句话说,试样在热反应时发生的热量变化,由于及时输入电功率而得到补偿,所以实际记录的是试样和参比物下面两只电热补偿的热功率之差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如果升温速率恒定,记录的也就是热功率之差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
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微观结构和宏观物理,化学等性质的变化。
宏观上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通常与物质的组成和微观结构相关联。
通过测量和分析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帮助我们进行物质的鉴定,为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热性能数据和结构信息。
在差热分析中当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试样本身的升温速度是非线性的。
以吸热反应为例,试样开始反应后的升温速度会大幅度落后于程序控制的升温速度,甚至发生不升温或降温的现象;待反应结束时,试样升温速度又会高于程序控制的升温速度,逐渐跟上程序控制温度,升温速度始终处于变化中。
而且在发生热效应时,试样与参比物及试样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温差,它们之间会进行热传递,降低了热效应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聚烯烃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聚烯烃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在热塑性塑料、涂料、橡胶、纤维以及カーボンファイバ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目前,聚烯烃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机理的研究是许多有关聚合物材料的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测试是揭示聚烯烃结晶机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聚烯烃样品从玻璃化到完全结晶的温度-速度参数曲线来获得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这些参数是揭示聚烯烃结晶信息的重要指标。
聚烯烃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实验完成后,其样品的温度-速度参数曲线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以便获得有效的聚烯烃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
一般来说,首先将实验曲线分割成几段线性段,然后逐段拟合,从而获得每一段线性拟合参数所表述的几何参数,最后将几何参数求和,以获得聚烯烃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
由于实验测试的参数考虑到温度、速度、样品颗粒特性等因素,因此,处理测试结果的数据的力学模型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新知识,以便更好地反映现实情况,以便得到合理的结果参数。
基于以上要点,有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处理聚烯烃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测试结果。
其一,最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是采用平均比例法,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平均的比例表关系拟合实验曲线,并以此法确定结晶参数。
其二,可以使用快速坐标变换(FCT)方法对实验曲线进行变换,以获得曲线上的等高线,从而求得动力学参数。
其三,还可以采用多参数拟合(MPF)方法确定拟合曲线,以获得结晶参数。
最后,还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FEA)来测试实验数据,以得出准确的动力学参数。
综上所述,聚烯烃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实验需要结合不同的新知识进行数据处理,考虑到实际情况,有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可用于聚烯烃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包括平均比例法、快速坐标变换(FCT)、多参数拟合(MPF)以及有限元分析(FEA)。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提取出聚烯烃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为研究聚合物材料结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D,L-乳酸、L-乳酸、羟基乙酸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的结晶性能研究杨斌;陈强;喻春红;沈健【期刊名称】《材料导报》【年(卷),期】2000(014)005【摘要】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聚L-乳酸、聚羟基乙酸、D,L-乳酸和L-乳酸的共聚物以及乙酸和D,L-乳酸共聚物.以WAXD、FT-IR、DTA表征了上述系列聚合物的结晶性能,分析了单体种类和共聚物中单体的比例对聚合物中结晶性能的影响,并对该系列聚合物的晶区结构作了描述.用万能拉力计测试了PLA系列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以DTA测定了PGLA系列聚合物的热性能,探讨通过调整聚合物的组成以改变其结晶特性来调控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途径.【总页数】4页(P66-69)【作者】杨斌;陈强;喻春红;沈健【作者单位】南京大学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3;南京大学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3;南京大学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3;南京大学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相关文献】1.端羟基聚d,l-乳酸及d,l-乳酸-ε-己内酯共聚物预聚体的合成 [J], 宋泳;罗思扬;赵京波2.干扰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及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膜防止椎板切除后的硬膜外瘢痕粘连 [J], 苏云;孟祥俊;张新3.干扰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及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膜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 [J], 苏云;孟祥俊;于小光;孙强;张新;景遐斌4.干扰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及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膜对椎板切除后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J], 苏云;孟祥俊;于小光;孙强;张新;景遐斌5.乳酸、羟基乙酸均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J], 宋谋道;余艺华;张邦华;郝广杰;周庆业;张莹;刘升;肖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苯丙二酸钙改性生物可降解聚L-乳酸材料的性能研究余兰兰;邢士龙;郑凯;刘红波【摘要】为进一步认识半结晶型聚合物性能与结构的关系,以苯丙二酸钙作为聚L-乳酸的结晶促进剂,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熔融指数仪和透光仪考察其改性聚L-乳酸材料的结晶行为、熔融行为、热稳定性、流动性以及透光性等物理性能.非等温结晶测试结果显示,苯丙二酸钙可显著加速聚L-乳酸的结晶过程,其中5%的苯丙二酸钙可使聚L-乳酸具有最大的非等温结晶焓,且结晶可以在更高温度下发生;同时降温速率以及非等温结晶方式都会对聚L-乳酸的非等温结晶过程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条件下熔融行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了苯丙二酸钙对聚L-乳酸的结晶促进作用,另外熔融行为也依赖于结晶温度.相关测试进一步表明,苯丙二酸钙会降低聚L-乳酸的热稳定性和透光性,但会大幅提高聚L-乳酸的加工流动性.【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9(048)003【总页数】5页(P620-624)【关键词】聚L-乳酸;苯丙二酸钙;结晶;熔融行为;热稳定性【作者】余兰兰;邢士龙;郑凯;刘红波【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414;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4聚L-乳酸(PLLA)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相容性以及易加工等特点[1-2],成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主导性产品。
但PLLA存在结晶速率慢[3]、熔体强度低[4]等缺陷,尤其是结晶速率慢是制约PLLA全面推向市场的重要技术瓶颈之一。
在PLLA中添加结晶促进剂,能显著提高PLLA的结晶速率[5-9]。
如滑石粉可使聚乳酸的半结晶时间以一个数量级的降低[10];0.8%的辛二酸二苯甲酰肼使PLLA的半结晶时间能从26.5 min缩短到1.4 min[11]。
收稿日期:2006210210。
作者简介:田 怡(19782),女,重庆人,讲师,硕士,目前在四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聚乙二醇增塑聚乳酸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田 怡,钱 欣(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摘要:采用DSC 方法对聚乙二醇(PEG )增塑聚乳酸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PEG 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聚乳酸的结晶速度。
对所得数据分别用Oza wa 方程和莫志深方法进行了处理,发现在给定温度范围里非等温结晶时,P LA /PEG 主要是以均相成核的三维生长方式结晶;P LA 的结晶速度随着PEG 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二醇;增塑;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 Q3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261(2007)022*******0 前言 聚乳酸(P LA )是一种由乳酸直接聚合或由丙交酯开环聚合而成的,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聚合物材料,由于其力学性能与某些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相当,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传统石油塑料的"生物可降解塑料"[1]。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和聚乳酸树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及聚乳酸应用领域的不断开发,聚乳酸有望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采用聚乙二醇(PEG )对P LA 进行增塑后,能明显提高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和结晶速率[2-3],对于像聚乳酸一类的结晶性聚合物,其性质强烈依靠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结构。
实际处理过程中,如挤出,成膜生产等,通常都是在动态非等温结晶条件下进行。
因此定量研究其非等温结晶过程是必要的。
1 实验部分1.1 原料 聚乳酸为日本三井公司所生产的LACE A ,牌号为H 2400,M FR 值为3(190℃,2.16kg );聚乙二醇为试剂级,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0,2000,4000(以下简称为PEG600,PEG2000和PEG4000)。
PP、PET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仪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1非等温结晶参数(参考文献JAPS,1984,29,1595)Tp -结晶峰温度;T onset -起始结晶温度;T endset -结晶终止温度;T onset -Tp -结晶速度的大小,其值越小,结晶速度越快;Si -结晶放热峰起始斜率,可表示成核速度;ΔW -结晶半峰宽,表示晶体的分布,ΔW 越小,晶体分布越窄。
s i = tg αH e a t f l o w , e x p oTemperature, oCTpT onsetawT endset两种PP 产品的结晶参数对比47.4945.33Xc %382-3MI g/10min 5.5117.7112.2PPS20404.3115.5111.2PPF401T ons e t -T p ,℃T onset ,℃T p ,℃样品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方程在DSC 曲线中任意结晶温度时的相对结晶度Ⅹ(T)可用下式进行计算:其中, T 0是开始结晶时的温度, T ∞是结晶完全时的温度,Q T 和Q T ∞是在结晶温度为T 0和结晶温度为T ∞所释放的热量。
Avrami 方程:式中,X (t ) 是不同时间t 的相对结晶度,K (T )是结晶速率常数,n 为Avrami 指数,其值与成核机理和晶体的生长方式有关。
再利用公式t = (T 0-T) / Ф进行时温转换,即可得到试样相对结晶度与结晶温度,结晶时间的关系。
式中t 是结晶时间, T 0是结晶起始温度, T 是结晶温度, Ф是降温速率。
ntT K t X )(exp(1)(−−=(2)∫∫∞∞==T T TT T T dTdT dH dTdT dH Q Q T X 00)()()((1)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方程-Ozawa 模型由于未考虑结晶过程中的连续降温对结晶过程造成的影响,用Avrami 方程来分析非等温结晶过程往往不能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
聚乳酸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边新超;冯立栋;陈志明;陈学思【期刊名称】《应用化学》【年(卷),期】2016(33)7【摘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聚乳酸(PLA)从熔体及玻璃态为初始条件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采用Ozawa方程、Mo法、Khanna法和Kissinger法对结晶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均适合处理PLA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而Khanna法提出的结晶速率系数(CRC)能够方便地评价PLA相对结晶速率的大小.PLA从玻璃态升温结晶比从熔体降温结晶容易得多,升温过程有利于晶核生成,而降温有利于晶体生长.升温结晶时,升温速率2.0℃/min时,结晶焓(△Hc)达到最大为27.1 J/g.从熔体等速降温过程中,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Hc单调增加,冷却速率为0.25 ℃/min时△Hc增加到28.3 J/g.在较低温度下从玻璃态结晶,主要表现为异相成核的二维生长方式.在较高的温度下从玻璃态升温结晶及从熔体冷却结晶时,以均相成核的三维生长方式结晶为主.与升温过程相比,冷却不利于晶核的生成,所以导致冷却过程总体△Hc偏低,扩散活化能偏大.【总页数】8页(P766-773)【作者】边新超;冯立栋;陈志明;陈学思【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318000;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318000;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318000;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3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相关文献】1.聚乳酸/苎麻纤维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J], 蔡晓华;苏志忠;陈婉君;王坚荣;林武滔2.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J], 王劭妤;杨华;贾晓川;石坚3.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对聚乳酸非等温结晶过程的影响 [J], 帅宁;王家俊;孙玉廷4.聚乳酸/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行为 [J], 桂宗彦;高世岗;曹国磊;陆冲;程树军5.聚乳酸/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性能的研究 [J], WEI Fu-xiang;MO Xian-zhong;DANG Yan-hui;TAN Deng-feng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t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不同材料的
结晶动力学行为。
特别是PTT(形状记忆合金),它是一种由生物结构和复杂液晶结构组成的新型智能材料,利用外界刺激,材料就会从一
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具有记忆性能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
造等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针对PTT材料,研究者们也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非等温结晶是指在一种恒定的温度,晶体形态由非晶体沿一个特定的
热激活路径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PTT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法有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等。
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获取不同时刻晶体晶粒的大
小和分布,以及晶粒增长率。
在反应激活能量的测量方面,可以使用
频率加热法来模拟热过程,对晶体晶粒的增长率和相变温度进行研究,从而获得PTT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晶行为特性。
自PTT材料发现以来,结晶动力学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其特性的重要
方面。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将在PTT材料的应用发展过程中发挥重
要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PT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对于了解材料结
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丰富我们对PTT的知识,进一步推动PTT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