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学校评估任务分解
- 格式:doc
- 大小:371.50 KB
- 文档页数:10
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一、培养规格(一)知识结构1.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人文素质等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生产岗位上承担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基本机械加工能力,从事相关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的能力等专业知识。
3.掌握熟悉岗位要求,掌握岗位技能,懂理论、会操作的,适应社会信息化需求等职业知识。
(二)能力结构1.具备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数据运算、文字表达、学习评价、社会适应等基本通用能力。
2.具备任务识读、工艺设计、工具使用、产品设计、过程控制、机床基本操作、机电产品设计维修、实践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
3.具备职业规划、职业学习、职业适应、专业拓展等职业拓展能力。
(三)素质结构1.具有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
2.具有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态度等职业素质。
3.热爱专业,爱岗敬业,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4.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职业岗位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该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范围如下表所示。
三、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构建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行动领域,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职业学习领域。
根据职业岗位高素质高技能的要求,进行通用素养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与职业拓展课程的体系构建。
1.典型工作任务8 车、铣复合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复合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2.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5-2 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 任务领域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行动领域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识读及绘制三视图的绘制 基本图形的识读及其绘制轴测图的绘制零件图识读 装配图识读车、铣复合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轴类零件的加工 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盘类零件的加工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 机电设备的维修及调试机床导轨的维修 机电设备的维修 机电设备电路维修机床控制电路的维修 机床主轴的维修 机床液压回路的维修机床控制电路安装X62W 控制电路维修CA6140车床控制电路维修T68控制电路维修 Z3050控制电路维修 机电一体化设备(产品)电气控制霓虹灯的控制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开关控制报警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设计3.职业学习领域对分析表3-3 职业学习领域分析表4.学习情境开发设计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通过典型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分析,通过学科体系知识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知识的重构,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的学习情境。
矿山机电专业职业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一.矿山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1.面向煤矿生产企业第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金面发展,身体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矿山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和组织状况,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矿山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及基本选型设计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 .本专业培养培训煤矿企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①了解煤矿生产的全过程,具有使用、维护和保养机电设备的能力和基本经验;②能分析和解决矿山机电设备运行中的一般技术问题;③熟悉煤矿安全法规,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心和一定的安全生产组织能力;④热爱矿山,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专业基本能力①熟知矿山机电设备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②能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维护和检修机电设备的能力;③能够编制机电设备的运行规程、操作规程和检修计划,能总结归纳一般技术问题并编写技术报告;④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测绘,并绘制一般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设计简单的机械零件;⑤能进行采区机电设备的选型计算;⑥熊够分析、判断和处理一般机电故障;⑦能够运用计算机完成本专业工作任务;⑧能借助工具二持阅读外文专业资料。
.职业能力分解表四•职业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一)、职业能力的考核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我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检查和考核。
针对实践性教学课程,我们根据岗位作业流程,选择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按照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驱使、项目导向的方法实施,在实践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工学结合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工作情境。
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满足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依据。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课程实习,教、学、做合一,实现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实训教学,在指定的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简报(第04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评估办公室 2010年4月19日目录◎学院评估动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各工作组工作方案★学院召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题会◎系部、处室评估动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各系部工作进展情况◎他山之石★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工作经验介绍------学院评估动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各工作组工作方案一、环境后勤组工作方案(摘要)按照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要求,环境后勤组成立了以后勤处处长孙乐为组长,各系部主任为副组长,各处室抽调专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制订本工作组评估工作方案并具体落实;认真做好各项后勤管理及服务,确保全院水、电、暖及开水的供应,为师生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提供保障;做好餐厅饭菜质量和饮食卫生的监控及就餐环境的管理;做好师生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由生化系牵头负责学院现有绿地的养护管理和喷泉开关、水池保洁等;由学工部牵头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公共卫生的检查;确保学院其他后勤保障实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各部门主要工作:(1)完成本部门承担的各项基建工作任务,并按时投入使用。
责任人:翟艳辉、师学高、赵新亚、周震(2)保障全院用水用电正常供应,并制订应急方案。
加大力度检查用水用电设施设备;责任人:段全忠、侯文庆、张幸福(3)按照《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政策法规要求,抓好师生餐饮服务工作,提高饭菜质量,控制饭菜价格,做好饮食卫生的监控及就餐环境的管理,规范校园商业网点管理;责任人:员正远(4)生化工程系成立以园林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养护和管理队伍,对现有绿地进行浇水、施肥、除草、防寒、防风、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任务,喷泉开关和水池保洁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养护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责任人:代彦满(5)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各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等公共部位卫生的检查工作,保持地面干净,无纸屑、果壳皮、砖块、废弃物,无卫生死角;管理校容校貌的规划、协调等;责任人:薛龙、张涛涛(6)做好师生的疾病预防和教育工作,做好消毒、包扎,常见伤病的处理工作及日常保健工作。
机电安装工程任务分解方案在工业生产、商业建筑及住宅建筑等领域,机电安装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电安装工程包括了电气、暖通、给排水、消防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任务分解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本文将对机电安装工程任务分解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的开展提供指导。
一、项目概况机电安装工程任务分解方案的首要步骤是对项目进行概况的分析和了解。
这包括对工程的规模、类型、工地特点、相关法规标准等的梳理和理解。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1 工程类型机电安装工程可以包括建筑内的电气系统、暖通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
具体工程的类型和范围需要在任务分解方案中明确界定。
1.2 工程规模工程规模的大小不仅包括了建筑的面积、层数等,还包括了需要安装的设备数量、管线长度等具体参数。
1.3 工地特点工地特点包括了工地环境的限制、设施的条件等。
这些因素会对机电安装工程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在任务分解方案中进行详细论证和分析。
1.4 法规标准机电安装工程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标准,这包括建筑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安全规定等。
在任务分解方案中,需要明确这些法规标准,并将其纳入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二、任务分解在对项目的概况进行了解之后,接下来需要对机电安装工程的任务进行分解。
这包括了电气系统、暖通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方面。
具体的任务分解方案如下:2.1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包括了建筑内的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弱电系统等。
在任务分解方案中,需要对这些具体系统的安装、调试、联调等工作进行详细的分解,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暖通系统暖通系统包括了建筑内的采暖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等。
在任务分解方案中,需要对这些系统的管线铺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工作进行详细分解,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运行。
2.3 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包括了建筑内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管道系统等。
在任务分解方案中,需要对这些系统的管道连接、设备安装、系统测试等工作进行详细分解,确保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运行。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落实学院《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科学评价示范校建设项目进展情况与工作绩效,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激励引导和监控保障机制,确保示范校建设任务的如期高质量完成,根据学院《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及学院有关文件规定,制订学院《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以下简称《绩效考核办法》)。
第二条《绩效考核办法》将《建设方案》各项指标量化为考核点,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对各项目建设过程及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各项目组及责任人实施绩效考核。
第三条绩效考核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奖惩并举”的原则。
第二章考核机构第四条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由示范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由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示范办)和示范校建设督查办公室(以下简称督查办)具体实施,并根据考核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绩效奖励与处罚依据。
第五条项目组分别成立内部考核小组,负责本项目组的绩效考核,并接受示范办和督查办的指导与检查。
由各项目所在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本项目的考核小组,负责本项目的内部考核工作。
每个项目设立一名内部考核信息员,负责与示范办联络。
第六条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科学、真实和有效,项目建设负责人及所在部门领导应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作的日常考核的监督与检查,定期向示范办和督查办汇报项目建设考核情况,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示范办和督查办要加强对工作组建设情况考核的监督和检查,杜绝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在案,作为进行年终考核的基本依据,充分发挥考核对项目建设工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第三章考核内容第七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建设项目进展状况,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进度、任务书推进与落实、克服重点与难点工作等情况。
2.项目完成情况及效益,根据项目建设任务书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检查项目建设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项目取得效益情况。
附件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度系和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方案备注:1.年终考核通过查材料和文件方式进行,各类数据按20XX-20XX(2)、20XX-20XX(1)统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度系部科研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备注:1.此项指标体系100分,考核结果按100:15比例计入系“科研工作”绩效考核分;2.系部科研积分要求=∑人员*职称科研积分要求,科研积分计算的依据是《学院科研工作量核定及计分奖励办法》;系部全年到帐经费分配为:机械系34万,电气系22万,模具系23万,信息系11万,汽车系10万,人文系3万,具体要求见《20XX年各系部纵横向课题到帐经费分配一览表》;3.科研积分比例系数=学院系部总科研积分要求的平均值/某系部科研积分要求;4.教科研项目以结题为准;教科研项目跨学院不同部门,其科研积分由主持人划分;作为第二承担者的科研类项目(第一承担单位为院外单位),得分为本项目总分值的1/3 ;作为第二承担者、教研类项目(第一承担单位为院外单位),不得分;5.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20XX版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20XX版核心期刊》为准;6.高等级科研获奖指政府部门颁发的奖项,不包括各级行业协会、学会获奖项目;7.教科研到帐经费包括横向、纵向项目、技术开发转让和咨询等到帐经费,不包括培训经费;8.教科研到帐经费每超过“到帐经费要求”5万,得附加分1分,最高附加加分不超过10分。
此附加分不计算在总分100分之内。
9.教科研项目计算的起止时间为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度系部工学结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备注:1、本指标体系总分为100分,考核结果按100:10比例计入系“工学结合”绩效考核分;2、本指标体系考核成绩统计的时间结点为20XX-20XX(2)和20XX-20XX(1)两个学期。
附件一:备注:1.本指标体系总分为160分,考核结果分按160:15的比例计入系“学生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分;2.指标考核成绩统计的时间为20XX-20XX(2)和20XX-20XX(1)两个学期。
教学探索eXpLorAtioN编辑 陈 曦文 / 王玉菊“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 教学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应用摘 要: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笔者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本文重点从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任务巩固四个方面介绍了该教学模式。
关键词:任务引领 项目驱动 教学做一体 任务巩固大力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是职业院校当前的主要工作。
在新一轮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动下,各地涌现出众多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高效课堂教学”“项目引领”“学案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
纵观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笔者学校博采众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行教、学、做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下面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谈谈本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莱芜技师学院的具体做法同传统的理论课和实习课相比较,一体化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结构及课堂组织实施、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程前期,本专业教学团队课题小组通过专业调研,总结发现学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信息化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开发了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改革、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学校先后与莱芜市金田水利有限公司、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动力厂、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老师组成的专业研发小组,定期召开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研讨会,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形成了基于工作流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制订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情境,制订课程实施方案,编写了机电一体化专用教材。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是一个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专业核心课程,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通过学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达到对工业控制要求完成编程设计, 调试的能力。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于传统的顺序控制、闭环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以及复杂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工厂自动化网络等。
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技术,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之一。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急迫任务。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相衔接, 与后续课程《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等相衔接, 共同培养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三、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到企业对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必备的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调查, 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为服务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岗位能力, 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设计教学内容。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意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思维习惯,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使学生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理论的精髓。
本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主要应用方向分为以下四类: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特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指令系统、编程方法、PLC系统的设计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调试和维护方法4.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网络连接等可编程序控制技术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 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 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通过各项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机电专业有什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2. 使学生了解机电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3. 帮助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及故障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技能;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电系统设计、调试和创新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进行项目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电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生产意识,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机电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机电专业人才。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电专业基础知识:- 机械原理:力学基础、机构与机械零件、机械传动系统等;-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与执行器等。
2. 机电设备结构与性能:- 常用机电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机电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技术。
3. 机电系统设计与实践:- 机电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机电系统仿真与优化;- 机电系统创新设计实例分析。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机电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机电设备结构与性能学习;第三周:机电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学习;第四周:机电系统实践操作与故障排除;第五周:课程总结与考核。
2、改革人才的实践教学新体制;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工作规范、质量评价、考核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2、课程体系改革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操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实际合理选用教学方式,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考试方法灵活、恰当。
基础课教师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处兼职教师为主。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专任教师中获技能等高。
选用优秀新版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教辅资料充足,手段先进。
重视教学资源库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操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实际合理选用教学方式,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考试方法灵活、恰当。
基础课教师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处兼职教师为主。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专任教师中获技能等级证书比例高,学生满意度高。
选用优秀新版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教辅资料充足,手段先进。
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使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好;重视特色教材建设开放性好;重视特色教材建设2.3.2教学管理初步建立有行业企业参加的实践教学新体制;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工作规范、质量评价、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导向鲜明、效果明显。
安排有专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政治辅导员。
2、改革人才培2、改革人才培Array养模式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
机电质量标准化评定考核办法范文在进行机电质量标准化评定考核的过程中,为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和公正公平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办法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机电质量标准化评定考核办法范本,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考核目标和原则考核目标:通过对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评定,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评估其对企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贡献程度。
考核原则:公正、客观、科学、合理、透明。
二、考核内容1.机电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1.1 机电质量标准化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明确性;1.2 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规章制度完善性;1.3 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2.标准化文件编制与修订情况2.1 机电质量标准化文件编制指导性文件的制定情况;2.2 机电质量标准化文件修订及时性和有效性。
3.标准化人员培训与认证情况3.1 机电质量标准化人员培训计划制定情况;3.2 机电质量标准化人员培训执行情况;3.3 机电质量标准化人员认证情况。
4.标准化绩效评价与内审情况4.1 机电质量标准化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和执行情况;4.2 机电质量标准化内审及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
5.标准化宣传与推广情况5.1 机电质量标准化宣传方案的编制情况;5.2 机电质量标准化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5.3 机电质量标准化宣传效果评估。
三、考核方法和流程1.考核方法1.1 查阅相关文件,了解机电质量标准化的有关规定和要求;1.2 实地调研,参观企业生产车间和质检部门,了解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1.3 召开座谈会,与标准化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4 考核报告编写,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考核流程2.1 确定考核时间和地点;2.2 发放考核通知,告知考核目标、内容和方法;2.3 进行考核工作,按照考核目标和内容进行调研、座谈和跟踪等环节;2.4 综合考核结果,编写考核报告;2.5 提出评定建议和改进措施,提供参考意见。
审核评估第一二阶段工作总结自2017年12月29日召开审核评估启动会以来,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总体安排,学校积极推进审核评估各项工作。
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学校评估办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理念,按照“三阶段、四循环”阶段模式扎实稳步推进审核评估工作,评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顺利完成诊断评估,第二阶段(诊断提高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即将进入第三阶段(评估整改阶段)。
现将前两阶段工作简要总结如下: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我校继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之后,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的又一次全面总结、全面审视和全面诊断,是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水平、影响力的又一次检阅,也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建设、强化教学管理的又一次重要机遇。
学校党政领导极为重视,将迎接审核评估列为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1.优化顶层设计。
学校专门成立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审核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工作办公室,具体落实评建工作任务。
同时,成立了自评报告起草组、状态数据与材料组、综合协调组、评估宣传组4个评建专项组,成立了定位与目标组、师资队伍组、教学资源Ⅰ、Ⅱ、Ⅲ、Ⅳ组、培养过程组、学生发展Ⅰ、Ⅱ组、质量保障组、特色项目组、评估条件保障组等12个评建项目组,成立了教学单位(含工程训练中心)30个学院评建组。
建立健全了评估工作组织架构,明晰了评建工作职责,把评建工作分解到岗、任务到人,层层落实。
2.加强科学统筹。
学校组织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和《河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与建设任务分解表》,把审核评估任务分解到了上述42个项目组和评建组,将评建工作任务具体到牵头单位,落实到具体负责人。
基于任务式教学论如何推动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摘要】以任务驱动式进行机电类专业教学,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高职机电类专业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对任务驱动法进行阐述,进而重点探讨基于任务式教学的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任务式教学机电专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6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27-011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内涵及特点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称之为任务式教学。
它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一种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
任务式教学中强调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依据个体对遇到问题的理解,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同时,任务式教学强调,教师承担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辅之以一定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同时对原有学习经验进行重组,进而极大调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重新架构全新知识体系。
因此,任务式教学主要特点为“任务驱动”和“注重实践”。
2 任务式教学对机电类专业教学的改革基于任务式教学对机电类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应以岗位要求技能为导向,以任务和项目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以及最终对任务进行评价,以此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岗位要求能力锻炼。
2.1依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任务依据专业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及教材知识点,巧妙设计课堂任务及实践任务,注重任务与教学知识点的紧密结合。
进而将任务进行分解,分解成为若干个各自独立内在相连的小任务,且各个任务都必须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
首先,正确认识任务与教学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