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常用能源
- 格式:ppt
- 大小:710.50 KB
- 文档页数:24
一、小草和大树1、像蟋蟀草那样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2、像桃树那样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3、植物根据(茎)的特点,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二、植物博览会1、珙(ɡǒng)桐的大苞叶像鸽子,被誉为“中国鸽子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银杏)是我国特产的活化石植物。
三、鸟类动物的特征1、【重点】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鸟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有一对翅膀、取食靠喙,都是用卵繁殖后代。
2、尖嘴钳——北美红雀;汤匙——鹈鹕;镊子——沙锥鸟;起钉器——秃鹬四、种类繁多的动物1、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补充结构图)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鱼类: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
例如:鲤鱼、鲫鱼、带鱼两栖动物:小时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长大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例如:爬行动物:身体表面覆盖鳞片或甲,肚皮贴地爬行。
例如:鳄鱼、蛇、蜥蜴鸟类: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例如:企鹅、鸽子、麻雀、鸡哺乳动物:体表有毛,胎生、吃母乳。
例如:狮子、猫、狗、猕猴。
无脊椎动物我们重点学习了昆虫类:它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例如:蝴蝶、蜜蜂2、甲鱼、鳄鱼、鲸鱼都不是鱼。
甲鱼和鳄鱼是爬行动物;鲸是哺乳动物。
3、蝙蝠虽然能飞,但是它身上的毛不是羽毛,直接产下小蝙蝠,不是通过孵化鸟蛋,所以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
4、蜈蚣、蜘蛛、蝎子都不是昆虫。
(因为它们不符合昆虫的特点: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五、细菌和病毒1、细菌和病毒需要用(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举出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答:利用细菌和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利用细菌可以制作酸奶,醋。
3、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破伤风,百日咳,痢疾;(牢记这三个,其他都是病毒引起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麻疹,流行性感冒,肝炎,烟草花叶病、鸡瘟、牛瘟,口蹄疫4、细菌和病毒有什么不同?答:病毒比细菌小的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第14课常用能源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来源。
能根据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2、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能源的概念,能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能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正反两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能源的种类。
教学难点:煤的开采和利用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相关的能源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而能量来源于能源。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四课《常用能源》。
(板书课题)二、新课:(一)、指导学生完成活动1 分析能量的来源1、讲述:现在,结合插图来分析能量的来源。
2、提问:手表和火车运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3、小组讨论并汇报。
火车运行的能量←石油←植物←太阳;火车运行的能量←电←太阳(或风、水);火车运行的能量←电←石油←植物←太阳;火车运行的能量←电←煤植物←太阳。
4、提问:我们知道的绝大多数能量来源于哪里?(太阳)5、讲述: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能源。
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板书)6、讲述:请阅读65页资料,思考:资料中介绍了哪几种能源?通过阅读你了解了哪一种能源?7、学生阅读。
8、学生汇报。
(注意理解各种能源的存在形式和特点)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加以精讲。
氢气属于二次能源,必须消耗电能、太阳能等才能使水分解。
若消耗电能,制取氢能源是不可取的,而且氢气易燃,容易发生危险,到目前还不能普遍使用。
生物能源也叫生物质能源。
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太阳能。
树木、庄稼秸秆、水生植物、动物粪便等都是生物质能源。
9、讲述:哪些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哪些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将自己知道的能源进行分类。
10、学生分类、汇报并小结。
(二)、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讲述:下面通过资料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2、讲述:阅读资料,结合图片,思考:煤的开发对土地、村庄、水资源有什么影响?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空气有什么影响?追问:煤的使用给生活带来的影响还有哪些?(煤气中毒、温室效应、形成酸雨)石油在运输过程中泄漏了,对相关水域、水生动植物有什么影响?3、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煤、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第14课常用能源一、填空。
1.煤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
据不完统计,平均每开采万吨煤炭造成农田塌陷(0.2)公顷,平均每年塌陷(2万)公顷。
平均每开采1吨原煤要排放(2吨)污水,给水源和江河湖海造成严重污染。
2.当人类学会使用第一颗(火种)时,便开始了能源应用的漫长历史。
3.煤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以“(生物质)”为主的能源时代,进人到以"(化石燃料)”----煤为主的第二代能源时代。
4.(液体)燃料(石油)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的能源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迈入能源的第三时代且持续至今。
5.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第四代能源将以(核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为主。
6.能源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7.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
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能源有(柴草)、(煤)、(石油)、(天然气)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能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正在研究新的优质能源和先进的能源(开发技术)。
8.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
9.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能源)。
没有能源,就无法供给(能量),太阳、风、石油、煤等都是能源。
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0.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
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以(湖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中。
11.氢能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氢能具有(无污染)、(放热效率高)、重量(轻)、密度(小)、便于(运输)和(携带)等特点。
12.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探处)的可再生热能。
地热能约为全球煤热能的(1.7)亿倍。
13.核能是指某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水平,地球上核能原料可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
初中科学能源的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能源的分类,包括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新能源。
2. 掌握各种能源的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1. 能源的分类。
2. 各种能源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2.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能源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能源的图片,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让学生猜测这些能源属于哪一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能源的分类。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新能源的定义和特点。
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并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需要通过人工加工转化的能源,如电能、沼气、氢能等。
新能源:近年来开发利用的新型能源,如核能、辐射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 教师举例说明各种能源的应用,如煤炭和石油在发电厂和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太阳能在家电和照明中的应用,核能在发电中的应用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能源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了解,举例说明生活中可以节能减排的措施。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2. 学生收集有关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了能源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习惯。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但在讲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时间略显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新能源。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珍贵的资源14. 常用能源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能量是一种度量物体运动变化的统一量度。
因物质运动变化的多样性,能量就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物体在运动时具有“动能〞,有些物体虽然静止不动,但具有运动的潜能,这就是“势能〞,它们都属于机械能。
其他还有化学能、电能、热能、光能、原子能……能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周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和能量的存在或转化有关,我们和一切生物都依赖不同形式的能量而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的学习中,已经对能量有肯定的感性认识,他们已经常常在使用“能量〞这个词。
他们了解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了解食物给了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了解水和风有能量等等,但是在他们头脑里还没有关于能量一般意义的概念。
本单元一方面要把儿童过去了解的“散装〞的各种具体能量形式联系在一起,统一到能量大要领之下,这要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再认识和重组。
学情分析六年级孩子大局部在12岁左右,身心的发育成长造成了他们的一些外部表现:好动,自我操纵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除此之外,老师的教育也有肯定的因素。
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也会聚精会神,鸦雀无声。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示,让他们渐渐养成专心的习惯。
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
从而制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2.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
3.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4.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5、学生了解到现在能源的主休是不可再生能源,学生珍惜能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
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