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10天方案治疗高危急性髓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
- 格式:pdf
- 大小:195.70 KB
- 文档页数:3
地西他滨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石林;杨懿春;潘晖;肖青;陈建斌;唐晓琼;张红宾;刘林;王利【摘要】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地西他滨方案化疗的84例MDS/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DS 21例,AML 63例.随机将MDS患者分为A组(10例,地西他滨)和B组(11例,联合化疗),将AML患者分为C组(20例,地西他滨)和D组(43例,联合化疗).结果 84例MDS/AML患者中,完全缓解59例(70.23%),部分缓解11例(13.10%),总有效率为83.33%(70/84);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57%(66/84),感染发生率为52.38%(44/84),因不良反应致死发生率为4.76%(4/84).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MDS和AML有一定疗效,可延缓疾病进展,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需输血及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部分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以耐受.【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9(028)007【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化学治疗;疗效;药品不良反应【作者】石林;杨懿春;潘晖;肖青;陈建斌;唐晓琼;张红宾;刘林;王利【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979.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1-2]。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9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龚辉陈姣杜芳康春香",深圳518001摘要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联合半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糖胞昔(Ara-C)及阿克拉霉素(Acla)的预激化疗方案(CAG)与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DS/AML患者临床资料,12例接受DAC-CAG(D-CAG)方案,9例接受CAG方案,诱导缓解后患者继续巩固化疗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比较2组患者的总反应率(0RR)、总生存率(0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2组的ORR分别为83.3%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 13例存活,6例死亡,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问9(5~46)个月。
2组2年OS率分别为66.7%、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2组患者在治疗后,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平均红细胞输注量、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2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一例死亡。
结论:D-CAG及CAG方案治疗MDS/AML均有较好的疗效,D-CAG方案诱导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与CAG方案相当,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地西他滨;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髓样;急性中图分类号R551.3;R733.7文献标识码A DOI10.11768/nkjwzzzz20190309CliEcal efficacy of decitabine combined with half of one course of CAG regimen for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with excess blasts and acute m yeloit leukemia GONG Hui,CHEN Jiao,DU Fang,KANG Chun-xiang.Shenzhen Luvh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518001,ChinaAbstraci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citabine in combination with half of one course of CAGregime(G-CSF,cytarabine and aclarubicin;D-CAG regimen)or standard CAG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with excess blasts(MDS-EB)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c(AML).Methods:Totallf21patienty with MDS/ AML were included in the retrospective study.Nine cases were initiallu treated with cytarabine(10mg/m2,q12h for14 days),aclarubicin(20mg/day for4days)and G-CSF(300cgday)(CAG reeimen).The rest12cases were initiallu treated with decitine(20mg/m2for5days)and lower-dose CAG regirnen(cytarabine:10mg/m2q12h foe7days,aclarubicin:10 mg/day for4days,and G-CSF:300ciday)(D-CAG-6x06**).After two cycles of induction chemotherapy,the patients who obtained complete romimion(CR)received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 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Complete remission(CR)rate,overal response rate(ORR)and overaia survival(OS)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Meanwhile,the factor-relevant te decitabine efficacy and the prognosis were analyzed.Results:ORR i the two groups was83.3%and66.7%respectively with no statisticayy significant dCferences(P>0.05).A t the last follow-up in Dec.31,2018,13patients still sureved,6died,and2lost follow-up.The2-year survivai rate in the two groups was66.7%and55.6%respectively with no stansh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re were no stanshcally sivnificant deferences(P>0.05)i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imection rate,bleeding rate,duration of neutrophenia,mean MAP transfusion and meanplatelet transfusion.All21patients stely passed through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by anU-imective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without treatment-related deaths.Conclusions:Treating MDS/AML with D-CAG regimen produced high efficacy.ORR of the D-CAGreaimen was relatively higher,and was a promising choice.Key words Decitabine;Combined antineoplastic chemotherapy protocol;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excess blasts;Leukemia,myeloiC,acute★基金项目:深科技创新2017(No:131)'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通信作者:康春香,E-mail:33465627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with excess blasts,MDS-EB)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c,AML)患者因存在高危因素,预后相对较差。
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的最新资料以及疗效相关预后因素的分析背景低甲基化药物,例如地西他滨和5-氮杂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已取得可喜的疗效。
本文作者进一步更新了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的实验资料,以及分析了细胞遗传学反应模式和地西他滨治疗相关的预后因素。
方法115例高危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治疗,前文已综述。
地西他滨每4周一疗程,每疗程100mg/m2,有三种不同用药方案:(1)20mg/m2每天静脉注射*5天;(2)20mg/m2每天皮下注射*5天;(3)10mg/m2每天静脉注射*10天。
地西他滨中位治疗≥7疗程(范围为1-23疗程)。
结果根据修订的国际工作组标准(IWG),共80例(70%)患者产生疗效:完全缓解(CR)为40例(35%);部分缓解2例(2%);骨髓CR伴或不伴有血液学改善(HI)26例(23%);其它HI为12例(10%);50%患者细胞减少好转。
中位缓解时间为20,中位生存为22月。
6周死亡率为3%,3月死亡率为7%。
多因素分析,对达到IWG CR的不良预后因素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DS病程长、早期曾有MDS治疗。
对于生存,其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为:5号和或/7号染色体异常、老年、早期曾有MDS治疗(除外生长因子)。
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的长期疗效是可喜的。
治疗前的预后因素或许可以预测地西他滨治疗MDS的疗效结果。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国际预后积分系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以骨髓增生活跃伴有病态造血和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1,2]。
预后模型,包括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说明了MDS的异质性[3-5]。
预后因素包括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细胞遗传学异常、外周血细胞数减少程度(IPSS已说明)和其它包括β2微球蛋白[6]。
高危MDS患者的骨髓原始细胞常≥5%或IPSS为中危至高危组,其生存差[5,7],常应用低甲基化药物、高强度化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SCT)和调查研究治疗[8-12]。
地西他滨 10 天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地西他滨10天方案与CAG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均为2015年 7月至 2018年 2月期间)进行研究,根据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CAG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地西他滨 10 天方案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估,并且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治疗结束一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两组存活与死亡情况。
结果两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优越(65.8%>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生存率为31.6%vs 18.2%。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地西他滨10天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与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且可耐受,故可用于临床。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地西他滨;CAG方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常见的非淋巴细胞来源的、异质性高的血液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1]。
该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2],且因老年人体质较差、合并症较多等,导致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率、治愈率低[3],复发率、死亡率较高。
复发性AML是指完全缓解后再次发病[4]。
难治性AML是指经过标准方案治疗后不能达到完全缓解[5]。
对于复发难治性AML(R/R AML),有效治疗方案欠缺。
本次研究就潍坊市人民医院应用地西他滨10天方案的患者进行探讨,为老年R/R AML的化疗选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入院的老年RR/AML(APL 除外)患者82例,应用CAG方案的患者44例,地西他滨10天方案的患者38例,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2月1日。
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评价1. 引言1.1 疾病背景老年人是骨髓白血病的高危人群之一,而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通常,老年人患骨髓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难度较大,治疗挑战重重。
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一般病情进展迅速,在治疗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年龄较大、合并疾病较多等因素,患者的耐受性也受到挑战。
目前,地西他滨已被广泛应用于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其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地西他滨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评价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地西他滨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实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1.2 治疗挑战老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常见但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其治疗面临诸多挑战。
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和基础疾病,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
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普遍较差,周期治疗中的药物副作用和毒性反应更容易发生。
老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情常常进展迅速,治疗的时间窗口较短,要求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针对老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挑战主要包括治疗的复杂性、药物耐受性和治疗时间窗口的限制。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结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增强药物的选择性和有效性,以及加强对治疗过程的监测和管理。
随着地西他滨作为治疗老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主要方案的应用不断推进,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评价研究探讨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实际效果和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式临床观察研究设计,旨在评估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
病例将通过多个医疗机构的病例数据库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将被纳入研究中。
研究将依据受试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组,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作者:曹海武王智赵晓红陆时运周仲昊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15例MDS及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7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6.7%(10/1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0%(12/15),感染发生率93.3%(14/15)。
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可以有效治疗MDS及AML,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关键词】地西他滨; CAG方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Clinical Research of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Treated by Decitabine with Half Quantity of CAG/CAO Hai-wu, WANG Zhi, ZHAO Xiao-hong,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1):131-133【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for the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treated by decitabine with half quantity of CAG. Method: Fifteen cases of MDS and AML patients were given decitabine combined with half quantity of CAG and clinical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even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three patients achieved partial remission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was 66.7%(10/15).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 was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secondary infect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rade Ⅲ-Ⅳ myelosuppression was 80.0%(12/1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fection was 93.3%(14/15). Conclusion: Decitabine combined with half quantity of CAG regiment can effectively treat MDS and AML and get low adverse reactions. Patients can well tolerate.【Key words】 Decitabine; CAG;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First-author’s address:Wuxi NO.2 People’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uxi 214002,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45地西他滨(decitabine, DAC)活性成分为5-氮杂-2’-脱氧胞苷酸,是一种胞嘧啶类似物,为特异的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抑制剂。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增加。
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状况通常较差,对治疗的耐受性也较差,因此老年AML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
本文将对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进行讨论。
一、地西他滨简介地西他滨是一种新型脱氧胸苷类抗癌药物,通过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
与传统的胸苷类抗癌药物相比,地西他滨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及更大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稳定性,能够更好地保持有效浓度,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更为常用。
二、CAG方案简介CAG方案是一种由阿糖胞苷(cytarabine)、阿霉素(daunorubicin)和地西他滨(gefitinib)组成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AML的一种常用方案。
阿糖胞苷和阿霉素作为化疗的基础药物,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且对AML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地西他滨则能够增强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毒性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1.治疗效果分析基于地西他滨的药理作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一项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总缓解率为70%以上,完全缓解率在40%左右。
而且在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还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缓解期,证明了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在治疗老年AML中的良好疗效。
2.毒副作用分析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在治疗老年AML中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也伴随着一定的毒副作用。
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身体的耐受性较差,对化疗的毒副作用更容易产生。
主要的毒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相关的毒副作用,以保障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