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一语文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韶关市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1.B(A.剔牙(tī)C.裨将(pí)D.哭丧棒(sāng))2.B(“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A.“蓬荜生辉”意思是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以诚谢宾客来访或题赠字画等,属于敬辞,用在此处不当。
C.“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不能形容商品D.“屡试不爽”意思是屡次实验都没有差错,不能望文生义。
)3.D(A.“是否”与“标准”是两面与一面的关系。
B.“对此”指代不明.C定语缺少中心语,在“生产”后加“的做法”,或删去“那种”,让“不顾……生产”做主语。
)4.C(⑥②⑤④③①解析:首先要确定话题。
可以考虑③和⑥。
再从下文的衔接考虑,开头只能是⑥,下文解说“变化”和“时尚”两点,应接②⑤。
接下来展开分析,按照从因到果的顺序,先从原因说“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体小康”,再说到具体表现“生活方面”,思路清晰,所以应该接④③,最后小结,接①。
)二、5.C(“详”通“祥”,吉利。
)6.D(A.结构助词,的/衬音助词,不译;B.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他的;C.“已而”是复音虚词/连词,表顺承;D.连词,来。
)7.A(“与……相好”是固定结构,故排除B、D;“亦就逮”的主语是“瓘”,故选A。
)8.C(从文意看,“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
)9.(1)①祸福死生,都是命,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祸福死生,命也”,判断句,1分;“岂”1分,“以”一分,“易”1分。
)②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得政”1分,“安”1分,大意1分。
)(2)①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陈禾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
)②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陈禾拒绝童贯的拜访,也不接受童贯赠送的礼物。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10.(1)颔联“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韶关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一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试题传真: 2012-01-10 10:38:韶关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一语文卷说明本试卷共4页,其中试题卷2页,答题卷2页。
17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
(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蹙(cù)眉蜚(fēi)声聒(ɡuā)噪戏谑(xuè)B.云翳(yì)修葺(qì)蹒(pán)跚坍圮(pǐ)C.熨(yùn)帖亵(xīè)渎鞭笞(chī)愀(qiǎo)然D.朔(sù)风塑(sù)像溯(sù)源横槊(shuò)赋诗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B.这些博学的老先生身体每况愈下;若不及时将他们宝贵的治学成果抢救下来,将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C.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D.真正的友情是超然物外的,是在交心,而非交物,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这样,更多低收入人口将纳入扶贫范围。
B.对于北约轰炸巴基斯坦军事检查站,白宫28号作出回应说,总统奥巴马形容这次轰炸是一场悲剧,并损害了美巴两国。
C.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一辆号牌为甘MA4975的运送幼儿的校车出事,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
据初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是甘MA4975小客车严重超员,在大雾天气下逆向超速行驶造成的。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零排放、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汽车的研制和壮大,让人类看到了克服汽车弊病的希望。
11.【诗歌鉴赏】(1)微雨;暮钟;重帆;迟鸟。
[4分。
答出一个得1分。
答“雨、钟、帆、鸟”也可得分。
](2)比喻,把沾湿衣襟的眼泪比作散乱的雨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色彩。
[3分。
修辞手法1分,分析2分。
]【“诗歌鉴赏”参考赏析】见附录212.【名篇名句】(1)泣涕涟涟载笑载言(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3)青青子衿但为君故(4)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8分。
每空1分。
凡多、错、漏字,该空均不给分。
]14.【句子理解】仅弄清楚一个“狗”字就需要调动作者在习俗、常识、文化等方面的积累和学识,更何况是比较文化这么大的论题,所以作者认为如果对文化没有深刻认识就不要轻易谈比较文化。
[4分。
谈说清楚一个“狗”字的难度1分,比较文化难度更大1分。
如果对文化没有深刻认识就不要轻易谈比较文化2分。
]15.【文意分析】示例一:把女儿叫做小狗,被女儿反抗,然后用夸张的语言如“如五雷轰顶”,“居然不知道自己犯了差不多两千天的逻辑错误,也就是骂了自己两千天。
而且骂得乐滋滋的”,“自己骂自己骂得如痴如醉,如同白痴”等调侃自己,将生活中与狗有关的小事夸大引发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思考。
示例二:以钱钟书的一段轶事为引子,当先生夸张地说要用枪来对付一些妄谈比较文学的人时杨绛女士递给他一把刀,调侃先生不一定要有枪的,刀也可以。
将原本严肃地关于翻译文学和比较文化之难的话题变得幽默风趣。
[4分。
举例1分,能体现“富有个性的幽默感”即可;分析3分,能结合例句围绕“富有个性的幽默感”分析即可。
]16.【写法分析】第一次在第二自然段段尾出现“您的小狗怎样”主要写小狗包弟对自己的亲热、忠诚,自己对包弟的喜爱、怀念;紧接着在第三自然段段首再次出现“您的小狗怎样”,自然地引出小狗的故事(或悲惨结局),表达出作者对失去小狗的痛惜,并为下文写自己的自责和愧疚做铺垫。
[4分。
两处各2分,意思1分,情感1分。
]17.【文意理解】作者会想到当时自己的处境,白天所看到的抄“四旧”的场面;会想到“红色风暴”的“可怕”,内心非常恐惧;也担心包弟会给自己带来厄运,考虑怎么安排包弟。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韶关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二语文答案: 试题传真: 2014-01-14 16:14: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A[B.蕴藉(jiè)C.棕榈(lǘ)D.舂粮(chōng)]2、D[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此处应为"触目惊心"。
B.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也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C.“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3、C[A.“不能不”双重否定把意思说反了。
B.搭配不当,调换“加快和提高”的顺序。
D.滥用介词使主语缺失,去掉“在”字。
]4、B[选项分别对应前文的地上、画上、梦中、胸中]二、古诗文(一)课内文言文【答案】5B(若,你)。
6.C(例句与A、B、D都是被动句;D是省略句,与(之)饮。
)7.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他所佩带的玉诀,多次暗示项羽决心杀刘邦,项羽却默默地不作表示。
(“目”1分,“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句式1分,大意1分)(二)课外文言文8、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断对3处得1分)9、(1)赵王张敖亲自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
(自持1分,箕踞1分,句意1分)(2)假如没有陛下,我们会死后尸体生蛆无人收尸,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微1分,奈何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
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
汉七年,高祖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
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皇上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
韶关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二语文答案韶关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二语文答案田中老李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A[B.蕴藉(ji)C.棕榈(l)D.舂粮(chng)]2、D[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此处应为"触目惊心"。
B.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也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C.“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3、C[A.“不能不”双重否定把意思说反了。
B.搭配不当,调换“加快和提高”的顺序。
D.滥用介词使主语缺失,去掉“在”字。
]4、B[选项分别对应前文的地上、画上、梦中、胸中]二、古诗文(一)课内文言文【答案】5B(若,你)。
6.C(例句与A、B、D都是被动句;D是省略句,与(之)饮。
)7.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他所佩带的玉诀,多次暗示项羽决心杀刘邦,项羽却默默地不作表示。
(“目”1分,“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句式1分,大意1分)(二)课外文言文8、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断对3处得1分)9、(1)赵王张敖亲自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
(自持1分,箕踞1分,句意1分)(2)假如没有陛下,我们会死后尸体生蛆无人收尸,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微1分,奈何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
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
汉七年,高祖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
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皇上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
2013-2014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B.着.实/酌.量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理道歉C.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D.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____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②别里科夫的死去,昭示着俄国落后、禁锢的封建思想行将就木,它必将在渴望新生活的瓦连卡们的笑声中____。
③十多个寒来暑往,当初离家出走的步伐早已__在岁月的风尘里,我的心在我的脚步抵达长安镇的那一刻就深深地烙上了它的印迹。
A.泻薄薄消逝淹没B.泻淡淡消失湮没C.泄淡淡消失淹没D.泄薄薄消逝湮没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高一语文第1页共7页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应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位于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气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浸渍.(zì)瞋.目(chēng)修禊.(qì)睚眦.必报(zì)共.其乏困(gōng)B、漫溯.(sù)坍.圮(dān)造诣.(zhǐ) 百舸.争流(gě)鸡豚狗彘.(zhì)C、变徵.(zhǐ)飨.士卒(xiǎng)长篙.(hāo ) 锲.而不舍(qì)骇.人听闻(hài)D、喋.血(dié)青荇.(xìng)蹙.缩(cù)桀骜.不驯(ào)转轴拨弦.(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夙兴夜寐翁翁郁郁签暑浅尝辄止B、趋之若鹜没精打彩行迹可疑汗流浃背C、张弛有度无济于事心急如焚游目骋怀D、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廖廓陨身不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普金表示,由于“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领风骚....,他决定再次和梅德韦杰夫搭档参加竞选。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D、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我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B、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C、交通台日前播报,夏日里,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韶关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一语文答案: 试题传真: 2014-01-14 16:02: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A.量liáng;C.聒guō,嫔pín;D.圮pǐ)2、A【解析】B.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不合语境。
C.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不合语境。
D.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不合语境。
3、D【解析】A.残缺主语,去掉“对于……来说”B主宾搭配不当,“博客”不能成为“博客名人”。
C.成分赘余,“截止”与“最后一天”重复4、A【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明确总体话题,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
纵观本题中的6句话,只有第④句中的代词短语“这一种读法”可以同横线的上文连接起来,故知应以此句排在首位,于是排除C、D两项。
再比较A和B,它们的不同点在于③之后的连接,⑥紧接③继续谈“经典”,而①的“惟其如此”则没有所指代得词语。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
5、B.(B项“属”通“嘱”,劝人饮酒。
A.两个“适”第一个是“享有”之意,第二个指“女子出嫁”。
C.两个“歌”分别为“歌唱”,“歌曲”。
D.两个“如”分别为“像”、“往”)6、C(C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B项、D项名词活用为状语。
)7、C(C项中“赐以金帛,辞之”的“辞”在这里结合语句的含义,应为赐给他金帛,他不接受、推辞。
可知是“拒绝、推辞”的意思。
)8、B(A项中前一个“之”是代词,我;后一个“之”助词,的;B项中两个“以”是介词,用、拿;C项中前一个“见”是名词,想法;后一个“见”是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指向,一般都是指向说话人。
所以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您既然记着我”。
可解释为“我”;D项前一个“而”连词,表承接,后一个“而”连词,表折,却)9、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10、(1)(3分)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摇曳(yì)商榷(quâ)百舸(gě)锲而不舍(qì)B.喋血(dié)不啻(zhì)矫饰(jiǎo)熠熠生辉(yǜ)C.愀然(qiǎo)肄业(sì)肴核(xiáo)桂棹兰桨(zhào)D.混沌(dùn)菲薄(fēi)恣意(zì)殒身不恤(x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茫驽马恪尽职守挥斥方遒B.丰腴元霄杯盘狼藉击扬文字C.颓圮廖廓汗流浃背圆凿方枘D.真缔蛰居饮觞满酌休戚相关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近年来,内地作家 _____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2)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_____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3)元旦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再三邀请她登台表演,而她_____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
A.作客消失推托 B.做客消失推脱C.作客消逝推托 D.做客消逝推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中小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十分严重,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炙手可热的问题。
B. 由于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上频频获奖,一些家长便不顾孩子的条件,非要让孩子进“奥数班”不可,数学家张教授对此颇不以为然。
C. 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D.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在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是站在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来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韶关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一语文答案
韶关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一语文答案田中老李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A.量ling;C.聒gu,嫔pn;D.圮p)
2、A【解析】B.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不合语境。
C.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不合语境。
D.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不合语境。
3、D【解析】A.残缺主语,去掉“对于……来说”B主宾搭配不当,“博客”不能成为“博客名人”。
C.成分赘余,“截止日期”与“最后一天”重复
4、A【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明确总体话题,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
纵观本题中的6句话,只有第句中的代词短语“这一种读法”可以同横线的上文连接起来,故知应以此句排在首位,于是排除C、D两项。
再比较A和B,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之后的连接,紧接继续谈“经典”,而的“惟其如此”则没有所指代得词语。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
5、B.(B项“属”通“嘱”,劝人饮酒。
A.两个“适”第一个是“享有”之意,第二个指“女子出嫁”。
C.两个“歌”分别为“歌唱”,“歌曲”。
D.两个“如”分别为“像”、“往”)
6、C(C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B项、D项名词活用为状语。
)
7、C(C项中“赐以金帛,辞之”的“辞”在这里结合语句的含义,应为赐给他金帛,他不接受、推辞。
可知是“拒绝、推辞”的意思。
)
8、B(A项中前一个“之”是代词,我;后一个“之”助词,的;B项中两个“以”是介词,用、拿;C项中前一个“见”是名词,想法;后一个“见”是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指向,一般都是指向说话人。
所以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您既然记着我”。
可解释为“我”;D项前一个“而”连词,表承接,后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却)
9、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10、(1)(3分)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比冠”“属”各1分,整体句意1分
(2)(3分)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
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管理制诰之事。
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
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
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
”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
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用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
调任徐州知州。
黄河在曹村决口,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水一定不能冲塌城墙。
”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
”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
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
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
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11.词人所居庭院长满了青苔,门前铺满了洁白的沙子,婉转的小溪流淌着,主人喜欢悠闲的日子,很少出门,家中也少有人来访。
表现词人政治上失意之后归隐生活的冷清寂寞。
(点评:鉴赏诗歌形象,首先要感知形象,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有时还要了解这些具象合起来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
再者要分析形象的特点。
人物形象自会有其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也都会呈现出各自的特性,鉴赏诗歌时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最后要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
12.运用了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写出花儿独自开放、凋谢无人欣赏的寂寞。
借此来表达诗人内心的落寞之情。
(点评:是赏析,指明所用手法,指出表达效果:都写出了无人欣赏的寂寞。
)
13、(1)尔卜尔筮,以尔车来。
(2)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
(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4)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14.暗示情节,小说的情节虽不是很复杂,但都以琴声为背景,都与琴声有关;刻画人物,突出了他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地位;突出主题,他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勇于牺牲的精神深入人心。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都要从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作答。
在内容上,要从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主体两方面进行分析;在结构上,要从贯彻小说始终的琴声的线索作用来分析作答。
答题时,要采用先分析具体内容再答出在内容、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
如在发大水人们慌乱绝望时,人们听到了他的悠扬的琴声,他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勇于牺牲的精神深入人心,从而深化了主题。
以此类推即可。
15.他虽然是一个聋子,但是执著地追求艺术,演奏技艺高超,对作品有独到的领悟能力,在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如在小说中,在发大水人们慌乱绝望时,人们听到了他的悠扬的琴声,一直到村民们都安全登上了救生船,他才停止弹琴,表现了他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勇于牺牲的精神。
以此类推,从小说中其它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16.平时,琴声陪伴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帮助乡亲们度过一天天的劳累;危急时,乡亲们从琴声中获得启示、信念、力量,灵魂得以净化,平静的应对,最终转危为安;琴声帮助乡亲们认识到他不只是一个聋子,更是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着眼于全文,从村民们平时的劳作、紧急时刻、还有心灵和精神上等角度来分析并探究琴声对乡亲们所起的作用。
如在汹涌澎湃的洪水危机到村民们的生命的时刻,悠扬的琴声使村民们“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
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
人们再一次醉了。
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
”可以根据这处概括为,他的琴声给人启示、信念、力量。
以此类推即可。
17、示例:
(1)无论你的希望/是高远伟大/还是平凡微小/只要你的希望还在编织着(2)无论你的步伐/是轻松愉快/还是稳重踏实/只要你双脚还在走着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