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 认识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29
第二单元 地图第一节 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1.理解比例尺的性质、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掌握等高线图的特征、判读和应用。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学会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
(地理实践力)一、地图三要素地图三要素是指地图上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⑴概念: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
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⑵表示方法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②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③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⑶比例尺的使用①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计算比例尺。
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
考点03地图三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考点热度★★★☆☆一、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a.线段式:在地图上面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b.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1:100或1/1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厘米,即1米。
1.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m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50千米。
2.地图的方向(1)方向的种类:从方向的种类来看,地图上主要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特殊方向。
(2)方向的表示方法:a.一般定向法:在既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时,一般遵循“上北下南,左西有东”的原则。
b.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一般是北方,根据北方分别确定其他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3)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一般都标m高度,单位是米。
②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b.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五)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1、地图的分类:(1)自然地图: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图等;(2)社会经济地图:工农业、交通、人口、城市分布图等;(3)电子地图:计算机、手机地图和车载导航等。
2、地图的方向:一般情况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3、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三种形式:如图上1厘米的距离,实际距离为1千米,则表达形式有①文字式: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②数字式:1:100000③线段式:★比例尺的运用:(1)单位换算:由千米换成厘米,加5个“0”;由厘米换成千米,减5个“0”。
如:1千米——100000厘米(★做题时,千万注意单位换算)(2)大小比较:大比例尺:表示范围越小,但内容越详细(校园图、村庄图、动物园图等)小比例尺:表示范围越大,但内容越简单(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4、图例和注记(六)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表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两点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 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点的连线;②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③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④ 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⑤ 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⑥ 除陡崖,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
4、等高线的几种形态山顶 盆地 鞍部山脊R (分水岭) 山谷V (易形成河流) 陡崖(攀岩运动) 5、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以右图为例)(1)右图等高距为:50米(相邻等高线海拔差)(2)A : 山脊; B : 鞍部C : 山顶;D : 山谷(3)水库大坝选址:E 处(地处峡谷,工程量小)(4)图中主要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5)图中易形成较大聚落的是:M理由: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等高线数值里大外小) (等高线数值里小外大) (两山顶之间) (等高线向数值低的地方凸) (等高线向数值高的地方凸) (等高线重合,像梳子)陡坡 缓坡 等高线 密集 等高线 稀疏 相对高度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