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产平准化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构建精益生产体系精益生产体系的构建方法精益生产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灵活性强的生产方式,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制造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以下是构建精益生产体系的几种方法:1.准时化准时化是指在需要的时间、按需求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为了实现准时化,需要采用及时生产(JIT)方式控制现场生产流程。
看板管理是其中的一种工具,可以使信息流程缩短,使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顺畅。
及时生产方式的看板信息包括零件号码、品名、制造编号、形式、容量、发出看板编号、移往地点、零件外观等。
看板在生产线上分为领取看板和生产看板。
2.标准作业标准作业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问题做最适当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它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按没有浪费的操作顺序进行生产的方法。
标准作业是管理生产现场的依据,也是改善生产现场的基础。
3.少人化精益生产提高效率的目标之一是少人化。
少人化就是根据产量的多少来增减人工,从而达到用最少的人员满足顾客的生产需求。
实现少人化,必须满足以下3个前提条件:采用一个流生产;要经常审核、修改作业标准和作业标准组合;有具备能操作多种工序的能力的训练有素的作业人员。
4.快速换产快速换产是一种能有效缩短产品切换时间的理论和方法。
切换时间是指从前一种产品加工结束转换到能生产出后一种产品的合格时所需要的时间。
快速换产的理论和方法称为SMED。
5.柔性化柔性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改革,使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的适应,同时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力求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是柔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例如柔性制造系统(FMS)是以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和自动物料储运系统连接起来的一组加工设备,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工件的加工,并具有一定管理功能。
柔性生产是全面的,不仅是设备的柔性,还包括管理、人员和软件的综合柔性。
与柔性生产相适应,当前国际上柔性管理也开始出现。
精益生产术语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学习精益生产,并作为实践的指南,特选用与精益生产有关的术语66条,并加又以解释。
1.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含义: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美国学者对这种生产方式在理论上加以概括与总结,命名为“Lean production”,中文翻译为“精益生产”。
“Lean”的意思是没有脂肪。
这种生产哲学将库存比喻为人体的脂肪,认为动作良好的企业应该是没有库存的,因此命名为2.附加价值(Value Added)含义:附加价值是企业本身创造出的价值。
附加价值愈高则获利能力愈强。
附加价值=销售额—(材料费+委外加工费+折旧费+工资)。
附加价值率的计算方式为:(附加价值/营业收入)×100%%。
比率越高则贡献越大,显示获力愈强,精益企业应达到30%以上。
3.7种浪费含义:精益生产方式将所有浪费归纳成七种——(1)等待的浪费;(2)搬运的浪费;(3)不良品的浪费;(4)动作的浪费;(5)加工的浪费;(6)库存的浪费;(7)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4.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含义:所谓价值流,指一个产品/服务在流程中所必须要经过的一组特定活动(包括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识别价值流,是在这组特定活动中识别浪费和寻找改善机会。
识别价值流的常用工具,就是价值流图。
价值流图把产品或者服务所涉及的所有物流与信息流相关内容用目视图表的方式绘制出来,作为随后即将展开的精益改造的依据。
5.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含义:一般认为,丰田生产方式的支柱有两个,一是“自动化”,二是“及时生产”。
根据大野耐一的描述,丰田生产方式的现场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流水化制造,二是拉动式计划方法,也就是看板方式。
丰田过去是将车床、铣床分车间集中在一起,后来则改善为依照生产流程将车床、铣床、钻床一台一台流水化排列布置。
生产的产品则按照生产流程顺序流动。
平准化生产与平准化作业标准(精益生产管理)7.1平准化生产丰田生产方式于职场上使用,必须要实现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及时化、自动化。
而及时化(Just In Time,JIT)是为了谋求以搞经营效率,来对应生产量的变化;及时化定义为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一必要的量来推进生产或搬运工作;实施及时化的原则,必须要实施平准化为首要原则。
而及时化的目的,是卖出去的东西,在卖出去的时候,只生产被卖出去的量,即将工程与顾客用一条无形的铁链连接起来,做为可立即响应顾客需求的生产架构。
为达到此一生产架构,从制造的原点来思考如下;商品依照“销售的速度”、在生产“流动”的“过程”中“改变其现状”(运搬、在准备、店面、在库)。
(一)销售的速度:依照顾客需求的速度→节拍时间(T·T,Takuto Time)(二)流动:物品在生产中没有停滞→是一个接一个的流动生产,制程中间没有在库。
(三)过程:由材料到成品之间的加工过程(Process)。
(四)改变其形状:人或机械对材料处理的过程(Operation)。
特别是在流动的过程中,改变其形状是指在流动生产中作业,其作业内容;(一)以工程顺配置机械,可大幅递减搬运时间。
(二)以同期化生产,将各工程所需时间平均化,可大幅递减工程之间的停滞。
(三)以一个一个的生产流动,工程之间以一个为单位进行搬运,如此可大幅递减批量形成的停滞或库存的堆积。
及时化生产水平,是可依不同层次来衡量及时化水平的高低,从投入到产出所需的生产周期越短越好,代表及时化生产水平越高。
例如从下单到收到货品的前置时间为一个月,也可算是及时化,但周期时间是非常长。
而及时化则希望周期时间愈短愈好,即是当下单之后的一天或一小时之后,即可马上将货品购入进来,则此及时化水平是非常高。
一家公司所生产的商品其及时化的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该公司的经营体质好与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营活动对企业而言是希望前置时间愈短愈好,即当资金投入后能快速让资金回收。
平准化生产一、平准化的意义平准化是以市场销售需求为依据,制定生产计划,使产品不只是把生产量平均化,而是把生产的种类、时间、工时综合起来平均化。
准时化生产是在必要时候只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
其目的是防止生产过剩,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那么,减少库存一定要按市场销售(需求)的速度和品种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生产多少销售多少,实现库存为零的目标。
同时,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生产资源,使相关联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生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二、用平准化思想编制生产计划例如:某月的市场需求为A、B、C三种产品的数量分别为960、480和240。
1、传统的生产计划(非平准化生产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1-14日在为A生产,15-22日为B生产,23-30为C生产。
就会造成忙的忙死,闲得闲得睡大觉。
而顾客呢,“我要的是B,现在生产的全是A,不行!半个月后才有货呢!”而我们自己呢?现在生产的全是A,短时间内也卖不出去啊!先存库里吧!有的顾客需要B,可还没生产呢!C更是大半个月无货啊!有问题!顾客看到这种情况,只能“算了,我去其他公司看看有没有同类产品!”。
而我们失去了销售的良机,也就失去了市场,过两天即使生产出了B产品,也卖不出去了损失惨重!以月为单位进行生产计划的编排,因市场需求多样化且要求的具体交货时间也各不相同,所以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品种较多的产品。
2、用平准化方式改进生产计划平准化改进:A、B、C三个品种每天都生产,每天的产量如下表:进一步改进: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每一时段生产的产品仍是单一品种,如果再进行改进,量终可达到\ABAC—ABA\ABACABA这样就实现了以小时、分钟为单位进行排产的要求,真正达到适时、适量、适物的混合生产了!生产以上三种产品的平均时间:480分÷(48+24+12)=5.7分/个以上的计划编排我们假定了生产线的工艺节拍是随时可以满足要求的,即生产未达到最大产能(生产能力)之前,生产节拍可以根据产量灵活调整。
什么是生产平准化?热★★★
什么是生产平准化?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网上搜集点击数:更新时间:2006-12-3 0:29:52
生产平准化production leveling
生产平准化是多品种混合流水生产中一个概念。
平准就是要求生产平稳地、均衡地进行。
平准化不仅要达到产量上的均衡,而且还要保证品种、工时和生产负荷的均衡。
所以,它实际上是均衡生产的高级阶段。
企业在进行多品种生产时,需要考虑如何科学地编排投产顺序,实行有节奏、按比例地混合连续流水生产。
而编排多品种混流生产投产顺序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平准化问题。
生产平准化是指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科学地组织和管理可变流水线上若干品种产品投产顺序的一种最优化方法。
一、生产平准化的特征
(1)生产平准化有以下特征
①流水线加工的对象不是一种,各加工对象在结构上和工艺上是相近的,每个加工对象在流水线上是成批轮番地变换生产;
②属于多品种流水生产方式,并且要减少批量,增加批次;
③按最优化的投产顺序进行生产。
⑵最优化投产顺序要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①各种产品产量相同时,应实行有规律的相间性投产;
②当各种产品产量不相同时,按照一定逻辑规律制定投产顺序,组织各种产品按顺序变换投产;
③实行相间性投产或按逻辑规律规定的顺序投产,投产顺序在坐标图上的折线,均应以最小的幅度规律地沿平准线摆动,并趋近于平准线。
投产顺序达到达三点要求就是最优化的投产顺序。
二、生产平准化的方法
1.产量相同条件下的投产顺序优化举例说明:若生产两种产品,并且产量相同,如A、B两种产品各生产10个单位。
可以有三种投产顺序,如表2-1:
x表示先投产10个单位A产品,再投产10个单位的B产品;
Y表示A与B型产品每5个单位有规律地相间投产;
z表示A月B型产品有规律地相间性生产。
很显然,按z组织流水线的生产才符合生产平准化的要求。
假如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且产量相同。
如A、B、C三种产品各生产10个单位,则可按下列顺序实现投产的平准化。
A→B→C→A→B→C→……A→B→C
第一次投产第二次投产第十次投产
由此表明,在产量相同的多品种生产条件下,规律性的相间投产状态就是生产平准化。
2.产量不同条件下的投产顺序优化
多品种生产,且产量不同。
例如生产6个单位的A型产品和4个单位的B型产品,不能实行规律性的相间投产,这就应通过逻辑分析研究投产顺序。
实现生产平准化首先要进行基本的逻辑分析。
已知条件是:流水线的总产量G=A+B=6+4=10
A:B=6:4
逻辑分析的规则如下:
①第一轮次选取规则是比值大的先投产;
②第二轮次选取规则是将原比值乘以2,并从新的比值中减去已被选取的次数与总产量的乘积,从更新的比例中速比值大的先投产;
③第三轮次选取规则是将原比值乘以3,从新的比值中减去已被选取的次数与产量的乘积,从更新的比例中选取比值大的先投产。
以此类推。
如例子中,第一轮次:A>B.应选A,以A1表示。
第二轮次:2(A:B)=2(6:4)=12:8;A2:B2=(12—10*1):8=2:8
B2>A2,所以选B,用B2表示。
余下类推。
最终根据逻辑分析中得到的选定者,就可以确定投产顺序了。
三、生产平准化的评价
生产平准化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它的最大优点是减少小批量,增加批次,使企业生产适应市场对不同品种规格的多品种需求,能大幅度减少在制品,并为充分利用流水线的生产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是组织流水生产的一个重大发展;可在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多种产品,实现按订货组织生产,并能使企业在品种、产量、工时三方面做到均衡。
在品种多,特性多的情况下,实现生产平准化一般需要计算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