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39.01 KB
- 文档页数:2
营养科工作制度1、凡正班时间休息超过____天者,均应与接班者当面交接班。
2、交接班对象。
病危、病重、腹泻、呕吐、特殊病人。
3、交班内容。
病人科室、姓名、诊断、营养情况、饮食医嘱、营养治疗医嘱、特殊病人食谱、注意事项。
4、下列情况需对交接班对象写书面交班记录:周六、周日、节日值班、休假超____周时。
5、休假超____周时对位病危、病重、胃肠镜等特殊检查前和检查日的病人、特殊病人进行床头交接班。
临床营养科感染监控制度1、肠内营养配置室消毒控制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配置室需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2)台面消毒。
每次操作完毕,用消毒剂、取专用洁净毛巾擦拭台面。
(3)空气消毒:每日06:30打开空气净化机,配置结束后关闭。
每日09:00、15:00通风两次,每次____小时。
每日中午12:00--13:00紫外线空气消毒____小时。
(4)营养液灌装容器。
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再消毒、六保洁。
先用蒸汽消毒____分钟,温度100℃在永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____分钟,温度125℃,放消毒柜中保存。
(5)检测。
每月科室定期进行空气和营养素瓶等监测,并配合感染科每季度定期做好配置室空气、工作人员、台面等生物学检测。
按ii 类环境要求,空气细菌总数≦2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fu/m3。
2、餐具和烹调用具消毒监控制度(1)餐具和烹调用具清洗执行五道程序: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2)消毒方法:a、碗筷等餐具在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温度125℃时间为____分钟。
b、盆、勺等烹调用具以流通蒸汽消毒,温度100℃、时间____分钟,火煮沸消毒____分钟。
(3)病人餐具应专用,新入时配发一套已消毒餐具,病人用后自己保存。
出院时收回消毒。
(4)个别传染病入餐具,新入时配发一套已消毒餐具,病人用后自己保存。
出院是专人收回,单独清洗后用蒸汽消毒____分钟,在常规消毒柜消毒。
医院营养室部工作制度1. 背景介绍医院营养室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患者提供营养食品、营养咨询和教育服务。
营养室部的工作与患者健康密切相关,职责重大。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营养室部的工作,制订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至关重要。
2. 工作内容医院营养室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2.1 营养食品生产与配送营养室部需要在医院内部配备专门的食品生产设施和设备,为患者提供符合其营养需求的食品。
为确保患者饮食营养安全,食品生产流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制度。
食品配送工作也需要注意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
2.2 营养咨询和教育服务营养室部需要为患者提供营养咨询和教育服务,包括患者相关信息收集、营养评估、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制定等工作。
2.3 协同配合医院医疗人员营养室部需要与医院医疗人员紧密协作,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在制定饮食方案时,需要结合医生对患者情况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保证患者饮食与医疗服务的协同。
3. 工作流程医院营养室部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3.1 患者信息采集营养室部需要搜集患者相关信息,包括病情、饮食史、生活习惯等,为后续营养评估和饮食方案制定提供支持。
3.2 营养评估营养室部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能量消耗等,为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3 饮食方案制定和调整根据营养评估结果和医生的建议,营养师需要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饮食方案,并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3.4 食品生产和配送营养室部需要保证食品能够按时生产,并保持其新鲜和卫生。
配送工作也要保证食品能够安全送达到患者手中。
3.5 营养咨询和教育服务营养室部需要开展营养咨询和教育服务,向患者提供有关饮食、营养知识的科学指导和建议,提升患者营养意识,提高患者对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4. 工作要求医院营养室部需要满足如下要求:4.1 人员要求营养室部需要拥有合适的专业营养师,能够承担相关工作,并且需要进行规范的营养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肠内营养配制室消毒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按六步法洗手,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二、台面消毒:每次操作完毕,用消毒剂、取专用洁净毛巾擦拭台面。
三、空气消毒:每次配制工作结束后紫外线空气消毒1小时,并做好消毒记录登记。
四、营养液灌装容器: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再消毒、六保洁,先用酒精擦拭消毒,清洗后,再用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30分钟,温度125℃,放消毒柜中保存。
五、工作环境物品消毒:每周对配制室内所有物品分别进行物理或化学(含氯消毒剂)消毒。
其中地面、墙面、水池、拖把、水盆、毛巾、配送篮、灌装机等分别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后,使用清水清洗;配制使用工具,例如量桶、漏斗、勺子、筷子等,使用含氯消毒制剂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净,放入医用消毒柜中再次消毒。
六、监测:每季度做好配制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台面等生物学监测。
按Ⅱ类环境要求,空气细菌总数≤4cfu(15min.90mm平皿),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 cfu/cm2,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5 cfu/cm2。
肠内营养配制室消毒监控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二)台面消毒:每次操作完毕,用专用洁净毛巾取消毒剂擦拭台面。
(三)空气消毒:每日6:30打开空气净化机,配液结束后关闭。
每日的9:00、15:00通风两次,每次1小时。
每日中午12:00-13:00紫外线空气消毒1小时。
(四)营养液灌装容器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再消毒、六保洁。
先用蒸汽消毒30分钟,温度100'C,再用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30分钟,温度125'C,放消毒柜中保存。
(五)监测:每月科室定期进行空气和营养素瓶等监测,并配合感染控制科每季度定期做好配制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台面等生物学监测。
按II类环境要求,空气细菌总数≤200cfu/m',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fu/m',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m'.。
医院营养室工作制度
医院营养室的工作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作时间:营养室的工作时间根据医院的规定进行安排,通常为每天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日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
2. 值班制度:营养室通常会有轮班制度,确保24小时内都有工作人员在营养室值班。
通常分为早班、中班和晚班,每班工作8小时。
3. 休息时间:根据工作时间的安排,员工享有合理的休息时间,通常每天有2次休息时间,每次30分钟。
4. 任务分配:营养室的工作任务由主管或负责人根据各个员工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
5. 工作流程:营养室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接受医生开具的营养咨询单,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膳食分析和制定营养方案,配餐,监控食品卫生和质量,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等。
6. 工作纪律:营养室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包括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按时上班,不迟到早退,不离岗,不私自调整病患的饮食方案等。
7. 培训和学习:医院营养室鼓励员工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营养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新的医学进展和营养科学的发展。
8. 福利待遇:医院一般提供员工的福利待遇,包括各类社会保险、带薪休假、节日福利等。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医院的营养室工作制度可能有所差异,具体以医院制定的相关制度为准。
肠内营养管理制度
1、患者肠内营养种类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2、留置鼻胃管患者,鼻饲前需抬高床头30-45°(特殊情况除外),持续至餐后30分钟;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的患者,要持续抬高床头。
3、确保喂养管位置安全有效,每日观察并记录喂养管置管刻度。
输注营养液前,应确定喂养管的位置,经胃内营养者,应用三种方法确认在胃。
4、规范固定各种肠内营养管道,更换固定贴时,要检查固定处的皮肤,避免粘膜和皮肤的损伤。
5、持续肠内营养输注使用专用营养输注器,放置床头,与其他管路区分;每24小时更换营养输注管及50ml肠内营养注射器。
6、根据营养液性质和患者耐受程度必要时使用加热器,选择最低加热温度为原则,做好防烫伤、电效能监测措施;使用期间,注意安全、加强巡视,控制好温度及摆放位置。
7、保证营养泵使用效能,应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测肠内营养泵、加热器的使用效能,能做到及时维修,有检修记录。
8、营养液开启后24h内有效;营养液单独使用,不加药物。
9、鼻饲药物要充分研磨,给药前后用10-30ml温水冲洗胃管,冲洗器容量应≥20ml。
10、使用连续喂食泵每4小时进行温开水常规脉冲式冲管,必要时增加管路冲洗频率,以防堵管。
第四章营养科工作制度(规章制度)临床营养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营养诊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一、营养查房制度1临床营养科应对采取特殊营养治疗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的住院患者实行查房制度,对建立营养病历的住院患者实行三级查房制度。
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1次,副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2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3次,住院医师每天查房不少于1次。
营养技师、营养护士或营养师助理(营养士)应配合临床营养医师,了解患者进食、治疗的情况,进行膳食评估,按临床营养医师开具的饮食医嘱和营养处方拟定相应食谱,由管理营养师(由临床营养师轮岗)监督执行。
2临床营养医师和营养技师(士)应每日按时查房,询问病人营养药品、制剂的使用和进食情况,仔细体检,认真阅读临床病历,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拟定整体诊疗方案和营养监测计划。
及时记录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资料,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病程录和营养病历,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个体情况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做到临床营养治疗与临床医疗密切结合,促进病人康复。
3在营养查房时,应着装整洁,严肃认真,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遵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4在营养查房时,应对应用营养支持的病人明示营养治疗的风险和营养制剂报销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的相关问题。
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1临床营养科每周至少应开设营养咨询门诊3个半天,有条件的医院可酌情增加门诊次数。
2临床营养(医)师应做好开诊准备工作,着装整洁,按时出诊,坚守岗位。
3临床营养(医)师应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营养门诊病历,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问题。
4临床营养(医)师在营养门诊时应严肃认真,遵守各项工作行为规范,保持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5营养门诊的检测设备、设施应当由专(兼)职人员负责操作,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消毒,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肠内配置室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的高效、安全和质量,规范操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肠内营养配置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和医院管理制度。
2. 遵循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确保肠内营养配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注重团队合作,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工作质量。
4. 注重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四、工作内容1. 准备工作(1)工作人员需按规定的着装要求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每日工作前,对肠内营养配置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环境符合要求。
(3)检查设备、仪器、药品和材料是否齐全,状态良好,确保正常使用。
2. 肠内营养液制备(1)根据医嘱和患者需求,准确计算营养成分比例,准备肠内营养液。
(2)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控制制备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3)在配置过程中,严格遵守药物配伍禁忌,确保营养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制备好的肠内营养液需进行标签贴附,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营养液成分、制备时间等信息。
3. 肠内营养液存放与发放(1)制备好的肠内营养液应存放于无菌存放柜中,确保存放过程中不受污染。
(2)存放柜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3)肠内营养液发放时,严格遵循查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
4. 清洗与消毒(1)严格执行肠内营养配置室的清洗与消毒工作,确保设备、仪器和容器清洁、无菌。
(2)定期对肠内营养泵、输送管道等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遵循环保和医疗废物处理相关规定。
5. 质量控制与监测(1)定期对肠内营养液进行质量监测,确保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的环境、设备、仪器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3)建立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记录制度,详细记录各项工作内容,便于追溯和管理。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一、概述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护理是指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以确保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操作规范旨在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
二、操作准备1. 环境准备: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2. 物品准备:肠内营养制剂、喂养器具、温开水、消毒剂等。
3. 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4. 护理人员准备:掌握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三、操作步骤1.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胃肠道功能等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2. 喂养器具的使用:使用适当的喂养器具,如鼻饲管、胃管等。
注意保持喂养器具的清洁、无菌。
3. 营养液的配制:按照制剂说明书进行营养液的配制,确保营养液的浓度、温度适宜。
4. 营养液的输注:通过喂养器具将营养液缓慢、均匀地输注到患者的胃肠道。
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 监测与评估:观察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病情变化,监测营养液的输注速度、量、温度等,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功能。
6.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预防营养液污染、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生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喂养结束后的工作:喂养结束后,清洁、消毒喂养器具,记录肠内营养的输注情况。
四、操作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营养液污染。
2. 注意保持喂养器具的清洁、通畅,避免患者发生误吸、窒息等意外。
3. 观察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胃肠道不耐受、并发症等情况,及时处理。
4. 遵循医嘱调整肠内营养的剂量、速度,确保患者的安全。
5.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6.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需要调整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配制室感染管理制度
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制定《肠内营养配制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卫生制度
1.各功能区保持整洁,物品放置合理有序,墙壁、屋顶经常清扫无异物,门窗干净明亮;每日用紫外灯消毒各30分钟以上。
2.每次操作完毕,用专用毛巾擦拭清洁台面后,用酒精再擦拭消毒。
3.配制用具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放入医用消毒柜中消毒待用;肠内营养泵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定期清洁消毒营养制剂存放容器。
4.定期检查营养制剂保质期,及时处理变质、过期制剂。
5.配制人员须持有卫生防疫部门核发的健康证。
上岗时须更换工作衣和拖鞋,佩戴口罩和帽子,七步洗手并消毒后方可进入配制间操作。
二、监测制度
1.科室季度对配制室空气、配制用具、工作人员手卫生、台面等进行生物学监测,记录监测结果,对监测发现的问题仔细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2.配制使用含氯消毒液时,配制后必须检测合格后,方可以使用,要求现用现配。
2.积极配合感染防控科工作,设感控兼职人员至少1名,定期参加感控培训及监测,加强管理,细化制度,不断完善。
医院营养科工作制度[范文大全]第一篇:医院营养科工作制度第四章营养科工作制度(规章制度)临床营养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营养诊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一、营养查房制度1临床营养科应对采取特殊营养治疗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的住院患者实行查房制度,对建立营养病历的住院患者实行三级查房制度。
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1次,副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2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3次,住院医师每天查房不少于1次。
营养技师、营养护士或营养师助理(营养士)应配合临床营养医师,了解患者进食、治疗的情况,进行膳食评估,按临床营养医师开具的饮食医嘱和营养处方拟定相应食谱,由管理营养师(由临床营养师轮岗)监督执行。
2临床营养医师和营养技师(士)应每日按时查房,询问病人营养药品、制剂的使用和进食情况,仔细体检,认真阅读临床病历,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拟定整体诊疗方案和营养监测计划。
及时记录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资料,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病程录和营养病历,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个体情况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做到临床营养治疗与临床医疗密切结合,促进病人康复。
3在营养查房时,应着装整洁,严肃认真,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遵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4在营养查房时,应对应用营养支持的病人明示营养治疗的风险和营养制剂报销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的相关问题。
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1临床营养科每周至少应开设营养咨询门诊3个半天,有条件的医院可酌情增加门诊次数。
2临床营养(医)师应做好开诊准备工作,着装整洁,按时出诊,坚守岗位。
3临床营养(医)师应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营养门诊病历,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问题。
4临床营养(医)师在营养门诊时应严肃认真,遵守各项工作行为规范,保持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5营养门诊的检测设备、设施应当由专(兼)职人员负责操作,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消毒,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治疗膳食配制室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治疗膳食配制室的工作流程,确保膳食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住院患者营养治疗需求。
第二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为本院住院患者提供符合营养治疗要求的治疗膳食。
第三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遵循医疗膳食配制规程,确保治疗膳食的质量和安全。
二、工作职责第四条治疗膳食配制室负责住院患者的治疗膳食配制工作,包括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和特殊膳食等。
第五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和饮食禁忌,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并按照医嘱执行。
第六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膳食制作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第七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八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建立健全膳食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膳食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操作规程第九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保证膳食制作和储存条件的满足。
第十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
第十一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建立健全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严格执行膳食配方和烹饪规程,确保治疗膳食的营养成分和治疗效果。
第十三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加强对膳食的保温、保湿和保温措施,确保膳食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第十四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建立健全膳食配送制度,确保膳食的及时、准确送达。
四、质量监控第十五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定期对膳食质量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接受医院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第十七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应建立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五、奖惩制度第十八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人员违反本制度的,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营养科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制度
一、治疗膳食配制室应在临床营养科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负责治疗膳食食谱的编制以及治疗膳食、实验膳食、代谢膳食的制作和分发工作。
二、治疗膳食配制室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保证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达到标准要求,并且应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三、营养(技)师编制治疗膳食食谱应符合营养治疗医嘱的原则,既要考虑膳食的营养成分、性状和患者的接受程度,也要注意加工方法的选择以减少营养素损失。
四、专业操作人员应按营养(技)师编制的治疗膳食食谱完成各种膳食的称重、调配和烹制等工作。
五、营养护士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制作好的治疗膳食的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
六、专业操作人员负责治疗膳食的分发及保温工作,实行留样制度。
七、营养师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和尝菜制度,对制作好的治疗膳食的质量检査确认后方可分发。
八、根据食品管理规范指定专人进行营养治疗膳食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做好治疗膳食的质量监控。
九、临床营养科应定期组织治疗膳食配制室各类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临床营养科感染防控制度
I目的
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II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
III制度
一、肠内营养配制室消毒监控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按七步法洗手,正确配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
(二)台面消毒:每次操作完毕,用消毒剂、取专用洁净毛巾擦拭台面。
(三)空气消毒:每日定时空气消毒1小时。
(四)营养液容器使用后要求: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每日消毒至少30分钟,并放消毒柜中保存。
(五)配合感染防控科每季度对配制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台面等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
二.配制用具消毒监控制度
(-)配制用具清洗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二)消毒方法:配制用具在热风循环高温消毒柜消毒,温度
100-130℃,时间为30分钟。
(三)监测:积极配合感染防控科进行监测工作。
三、科室设感染防控联络员,积极配合感染控制工作,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开展监测工作。
IV参考依据
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
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
临床营养科的业务流程规定范文(一)住院患者营养评价工作流程1.临床营养科组织实施,由营养(技)师、营养护士或各病区经过临床营养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对新入院患者、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价。
2.对于其中存在营养风险且有营养治疗适应症的患者,由主管床位医师开具营养会诊单,24小时内主治以上或有会诊资质的营养医师进行会诊(填会诊单),包括营养诊断、营养治疗。
3.对长期住院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价。
有条件的应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效果评价或出院前营养状况评估。
(二)营养查房工作流程1.经管营养医师应每天对所负责病区接受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营养查房,了解病情变化,查看相关检查结果,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并与临床医师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进一步检查和营养治疗意见。
对疑难复杂情况应向上一级营养医师或科主任汇报。
2.经管营养医师根据查房结果和上一级营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意见,经主管医师委托书写治疗医嘱和病程记录。
3.科主任(或副主任)、主任营养医师(或副主任营养医师)或主治营养医师应按三级查房制度进行查房。
4.病房护士/营养护士汇总营养治疗医嘱,将当日患者所用药品和医用营养品录入医院收费系统。
营养护士将营养治疗医嘱分发至营养治疗各制备部门。
(三)营养门诊工作流程1.营养医师按时出诊,相关人员准备营养检测设备和仪器。
2.营养医师书写营养门诊病历,按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营养检测和评价、营养诊断、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营养指导。
(四)营养治疗医嘱执行工作流程1.营养医师开具营养治疗医嘱。
2.营养护士对营养治疗医嘱进行汇总、录入后,分发至营养治疗各制备部门。
3.营养(技)师根据营养治疗医嘱编制治疗膳食的食谱。
4.相关人员在各功能区完成营养液配制和治疗膳食制作。
5.配制好的肠内、肠外营养液和治疗膳食经核对后按医嘱要求分发至患者。
(五)肠外营养配制室工作流程1.清洁消毒配制室,物品准备。
2.配制肠外营养制剂。
3.经核对后发放。
4.做好房间、物品清洁、消毒工作。
一)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制度(1)治疗膳食配制室负责治疗膳食食谱的编制以及治疗膳食、实验膳食、代谢膳食的制作和分发工作。
(2)治疗膳食配制室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保证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达到标准要求,并且应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3)营养技师编制治疗膳食食谱应符合营养治疗医嘱的原则,既要考虑膳食的营养成分、性状和患者的接受程度,也要注意加工方法的选择以减少营养素损失。
(4)专业操作人员应按营养技师编制的治疗膳食食谱完成各种膳食的称重、调配和烹制等工作。
(5)营养技师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制作好的治疗膳食的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
(6)专业操作人员负责治疗膳食的分发及保温工作,实行留样制度。
(7)病员餐厅应根据食品管理规范进行营养治疗膳食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做好治疗膳食的质量监控。
(8)营养科应定期组织治疗膳食配制室各类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1)肠内营养配制室应负责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工作。
(2)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进出肠内营养配制室时应更衣,清洁双手或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3)配制人员应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制肠内营养制剂,仪器设备的使用应遵守有关规范。
(4)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应遵守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实行留样制度。
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应分装入专用消毒过的容器中。
(5)营养技师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的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
(6)肠内营养制剂的分发应有交接制度,包括交接双方签名并注明日期。
分发至各病区肠内营养制剂的数量及配制时间应有记录等。
(7)根据药品、食品等管理规范进行营养治疗产品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三)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1、肠内营养配制室晓得监控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配置室需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
流程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
1.肠内营养配制室应负责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工作。
2.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进出肠内营养配制室时应更衣,清洁双手或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3.营养技师应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制肠内营养制剂,仪器设备的使用应遵守有关规范。
4.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应遵守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实行留样制度。
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应分装入专用消毒过的容器中。
5.营养技师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的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
6.肠内营养制剂的分发应有交接制度,包括交接双方签名并注明日期。
分发至各病区肠内营养制剂的数量及配制时间应有记录等。
7.营养技师应根据药品、食品等管理规范进行营养治疗产品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后勤安全保障部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