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配置室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肠内营养配置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分析作者:赵新菊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配置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方法:贯彻落实各项规章标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培养,持续不断改善肠内营养配置室的管理质量,实施多途径有效预防策略。
结果:肠内营养配置室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
结论:针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工作,需加强管理,对各项规章标准进行深化、细化,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感,优化其业务素质,健全完善基础设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肠内营养配置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临床中所设置的营养科室,其作用越来越突出,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而延伸出肠内营养配置室[1]。
临床所配置的肠内营养液,主要用于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昏迷且无法经口进食的危重症者,这些患者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感染、抵抗免疫力薄弱、身体虚弱。
基于此,肠内营养配置室医院感染问题便日益凸显,其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关系着肠内营养配置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
基于此,针对肠内营养配置室,临床需加强管理、积极预防控制,意义重大。
1 合理区分功能合理区分功能有助于肠内营养配置室控制医院感染。
根据工作流程设置营养液配置区域、刷洗消毒灭菌区域、制熟区域、发放区域,每个区域需设置警醒的标志以及单独的物理间隔,从而形成独立的功能区,传送口的设置一定要固定,物品运行不可逆,以免各个区域交叉感染,每个区域应当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免引起医院感染。
2 健全规章标准必须完善健全肠内营养配置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重点在于各项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过程,每个过程必须详尽、细化,而且还要切实可行,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责任必须落实到个人头上,并成立质量控制监督消毒,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的设施仪器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检测。
完善奖惩机制,规范人员操作行为,并保证有效实施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营养科场所、仪器设备配置基本标准及管理临床营养科应具有完成相应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所需的场所和仪器设备。
科室位置应与病区相邻,有封闭的送餐专用通道,方便日常工作,各功能区光线明亮、通风、干燥。
一、医疗设施要求(一)营养门诊营养门诊应当设于医院门诊区域,有专用的房间。
有条件的门诊还应有放置人体成分、代谢率测量等相关检测仪器设备的场地以及放置营养治疗产品的区域。
营养门诊应配备包括安装相应营养软件的计算机、身高体重计、握力器、皮褶厚度计、测量软尺、听诊器、血压计、代谢车、人体成分分析仪、仿真食物模具、食物营养成分分析秤等仪器设备。
(二)营养代谢实验室营养代谢实验室可单独设置于临床营养科内,总面积不低于50m²,也可设置在医院检验科内,由称量室、精密仪器室、毒气室及操作室四部分组成,室内墙壁为铝塑板,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营养代谢实验室应配备与开展检测项目相应的仪器设备:天平,荧光、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凯式定氮仪等,并有相应标本处理、保存等设备:恒温箱、干燥箱、水浴箱、离心机、混合器、电冰箱等。
开展有毒检测项目时应具有相应排风及通风设备。
(三)肠内营养配制室肠内营养配制室与治疗膳食配制室临近,总面积不低于60m²。
流程布局:分为二次更衣区、刷洗消毒区、配制区、制熟区及发放区,室内墙壁铺贴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应有空气消毒及降温设备、保鲜柜,配备匀浆机(胶体磨)、捣碎机、微波炉、电磁炉、冰箱、净化工作台、操作台、药品柜、清洗消毒设备、蒸锅、天平、量杯、量筒及各种配制容器、封口机等设备。
有条件的医院应达到30万级净化区,还可配备全自动封装机等设备。
(四)肠外营养配制室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医院,肠外营养配置应当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
没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院,肠外营养配制室可单独设置于临床营养科内,总面积不低于40m²,流程布局:更衣处置间→摆药准备间→配制间。
一)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制度(1)治疗膳食配制室负责治疗膳食食谱的编制以及治疗膳食、实验膳食、代谢膳食的制作和分发工作。
(2)治疗膳食配制室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保证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达到标准要求,并且应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3)营养技师编制治疗膳食食谱应符合营养治疗医嘱的原则,既要考虑膳食的营养成分、性状和患者的接受程度,也要注意加工方法的选择以减少营养素损失.(4)专业操作人员应按营养技师编制的治疗膳食食谱完成各种膳食的称重、调配和烹制等工作。
(5)营养技师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制作好的治疗膳食的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
(6)专业操作人员负责治疗膳食的分发及保温工作,实行留样制度。
(7)病员餐厅应根据食品管理规范进行营养治疗膳食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做好治疗膳食的质量监控。
(8)营养科应定期组织治疗膳食配制室各类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1)肠内营养配制室应负责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工作.(2)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进出肠内营养配制室时应更衣,清洁双手或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3)配制人员应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制肠内营养制剂,仪器设备的使用应遵守有关规范.(4)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应遵守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实行留样制度。
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应分装入专用消毒过的容器中。
(5)营养技师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的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6)肠内营养制剂的分发应有交接制度,包括交接双方签名并注明日期。
分发至各病区肠内营养制剂的数量及配制时间应有记录等。
(7)根据药品、食品等管理规范进行营养治疗产品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三)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1、肠内营养配制室晓得监控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配置室需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医院营养科
硬件:
1、接诊室
2、肠内营养配制室
用品:匀浆机或粉碎机、量杯或量筒、盆、勺、托盘、秤(电子秤、微量秤)、电磁炉、微波炉、消毒柜、冰箱、体重秤、血压计、听诊器、皮脂厚度计、皮尺、握力器、定时器、电脑、打印机、计算器、隔离衣、换鞋。
如果没有消毒柜,可以采用一次性肠内营养配制袋(可以节省灭菌时间,降低成本)
肠外营养配置室由外科配制。
肠内营养配制室应备有环境物表消毒本、物品消毒本、紫外线消毒本、空气培养记录本。
医院提供就餐,治疗就餐率100%,抽查内外科各1个病区当天住院病人就餐情况:送餐记录本日期病区病房床号姓名数量签收人签字备注
肠内营养配餐制剂:
三九匀浆(普通型)、
三九匀浆(无糖型)、
三九匀浆(肾病型)、
三九匀浆(低渗型),
三九整蛋白(普通型)、
三九整蛋白(低渗型)
立适康(纤维型)、
立适康乳清蛋白、
安素、
出库/入库
大帐
软件:参看病历准备50份病历,掌握膳食诊断判断(肾病/肝病/胆病/甲亢/甲减)。
医院临床营养科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
1,肠内营养配制室负责医院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工作。
2.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严格洗手,戴帽子、口罩并二次更衣方可进行配置操作。
肠内营养配制室禁止无关人员进出、逗留。
3.配置前应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制肠内营养制剂;配置中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应遵守有关规定;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应分装入消毒过的专用容器中,再次对制剂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
4.遵守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配置好的制剂实行留样制度。
5.肠内营养制剂的分发应有交接制度,由交接双方签名并注明日期。
分发至各病区肠内营养制剂的数量及配制时间应有记录。
6.营养护士或营养技师(营养师)应根据药品、食品等管理规范进行营养治疗产品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肠内配置室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的高效、安全和质量,规范操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肠内营养配置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和医院管理制度。
2. 遵循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确保肠内营养配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注重团队合作,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工作质量。
4. 注重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四、工作内容1. 准备工作(1)工作人员需按规定的着装要求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每日工作前,对肠内营养配置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环境符合要求。
(3)检查设备、仪器、药品和材料是否齐全,状态良好,确保正常使用。
2. 肠内营养液制备(1)根据医嘱和患者需求,准确计算营养成分比例,准备肠内营养液。
(2)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控制制备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3)在配置过程中,严格遵守药物配伍禁忌,确保营养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制备好的肠内营养液需进行标签贴附,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营养液成分、制备时间等信息。
3. 肠内营养液存放与发放(1)制备好的肠内营养液应存放于无菌存放柜中,确保存放过程中不受污染。
(2)存放柜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3)肠内营养液发放时,严格遵循查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
4. 清洗与消毒(1)严格执行肠内营养配置室的清洗与消毒工作,确保设备、仪器和容器清洁、无菌。
(2)定期对肠内营养泵、输送管道等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遵循环保和医疗废物处理相关规定。
5. 质量控制与监测(1)定期对肠内营养液进行质量监测,确保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的环境、设备、仪器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3)建立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记录制度,详细记录各项工作内容,便于追溯和管理。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肠内营养一、操作目的:通过鼻胃管、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营养液,保证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营养和水分供给及提供治疗途径。
二、评估1、两人核对医嘱,抄写肠内营养输液单2、护士洗手戴口罩,携带肠内营养输液单至病人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腕带,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评估胃管的刻度,用注射器检查胃管的通畅度,是否在胃内,有无胃潴留。
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
请患者给予配合。
3、评估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备温开水一杯于病人床旁。
三、准备1、护士洗手戴口罩,擦拭工作台,操作环境干净、整洁。
2、遵医嘱配置肠内营养液,瓶签贴于瓶身。
3、治疗盘内备:肠内营养液一瓶、肠内营养输液器一个、碗盘一个。
治疗盘外备:20ml注射器两个、安全别针一个、橡皮筋一根、鼻饲标识一个、肠内营养泵一台(于治疗室检查性能,性能完好)、加温器一个。
四、操作流程1、护士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2、摇高床头,使患者处于半卧位。
3、装好肠内营养泵,悬挂肠内营养液和肠内营养标识,检查肠内营养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关闭输液器开关,连接肠内营养液,打开开关,使液体流入莫非氏滴管,液面低于水位线,关闭开关。
4、将肠内营养输液器装于肠内营养泵上,打开营养泵开关,打开输液器开关,连按两次快进键,排空输液器内的空气,调节好输注速度。
输液器悬挂备用。
5、再次检查患者胃管的刻度,是否在胃内,是否有胃潴留,检查20ml注射器,打开注射器,抽取20ml温开水,用手腕测试温度,冲洗胃管。
6、将胃管于肠内营养输液器毗连,按启动键。
7、毗连好加温器插头,将加温器夹于输液器病人近端。
8、用橡皮筋、安全别针固定胃管于枕侧。
9、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
10、收拾整顿床单位,再次查对。
11、收拾整顿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
注意观察患者输注中的情况。
1、输注完毕,护士携用物(医治盘内放20ml 打针器一个、无菌纱布一块、温开水一杯)至病人床旁。
序一、引言肠内营养配置室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分,对患者的营养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建设情况和发展现状,本文将围绕肠内营养配置室建设进行调查,并撰写一份详细的问卷模板,旨在全面了解医疗机构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关注及建设情况。
二、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医疗机构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建设情况,包括现有设施、人员配置、营养支持方案、配餐服务等各方面的情况。
也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疗机构在肠内营养配置室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三、调查内容1. 肠内营养配置室建设情况1.1 设施和装备:请描述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建筑面积、设施设备、清洁消毒设施等情况;1.2 人员配置:请介绍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工作人员组成、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等情况;2. 营养支持方案2.1 营养评估:请说明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的方法和频率;2.2 营养支持方案:请描述肠内营养配置室对患者制定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配方选择、进食方式等情况;3. 配餐服务3.1 配餐标准:请描述肠内营养配置室的配餐标准和质量控制情况;3.2 餐后评估:请说明对患者饮食摄入情况的评估及记录方式;4. 存在问题及需求4.1 建设问题:请指出现有肠内营养配置室存在的问题和瓶颈;4.2 改进需求:请介绍医疗机构未来在肠内营养配置室建设方面的改进和需求。
四、结语通过此次调查问卷,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医疗机构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建设水平。
也希望医疗机构能够积极参与并配合此次调查,共同促进肠内营养配置室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专业的文章写手,我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营养支持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
希望通过此次调查问卷,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对肠内营养配置室建设的全面评估,为营养支持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支持。
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日志内容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日志内容创作者介绍我是一名资深的创作者,在肠内营养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通过这篇工作日志,我将针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工作进行详细阐述。
工作日志概述以下是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工作日志内容的一些要点:1.每日工作任务–检查肠内营养配置室的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并做好维护工作。
–根据临床医生的嘱托,准确计算和配制患者所需的肠内营养配方。
–确保肠内营养配方的质量和安全性,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跟踪和记录每位患者的肠内营养使用情况,及时更新患者档案。
–协助医生和护士解答与肠内营养相关的问题。
2.团队协作与沟通–在与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及时向医生和护士反馈患者的肠内营养配方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参加团队例会和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3.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遵循肠内营养的配方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合理的营养供给。
–定期检查肠内营养配置室的环境和设备,保持良好的清洁和消毒。
–参与肠内营养配置室的质量控制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4.专业知识与学习–持续学习和更新肠内营养领域的最新知识,包括肠内营养配方的制备技术和应用。
–参加专业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深入了解肠内营养的新进展。
总结作为肠内营养配置室的资深创作者,我负责计算和配制患者所需的肠内营养配方,并保持良好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通过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我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肠内营养支持。
同时,我也持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以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水平。
以上是对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日志内容的概述,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欢迎与我联系。
感谢您的关注!以下是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日志内容的更多细节:每日工作任务1.检查设备和工具:每天开工前,检查肠内营养配置室的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
人员工作职责
(1) 营养科主任职责
a) 负责制定肠内配置工作各种规章制度,包括人员职责、工作制度、质量检查标准等,并监督执行。
b) 负责指导、检查营养医师的营养诊疗工作。
c) 负责指导、检查营养技师的营养配置工作。
(2) 营养科医师职责
a) 在科主任和上级营养医师的指导下,负责营养诊治工作:对患者进行营养检测和评价、营养诊断,制定营养治疗方案,评估营养治疗效果,书写营养病历。
b) 参加营养查房:初级医师每日营养查房2次,中级职称医师每日查房1次,副高级职称以上医师每周查房2~3次。
c) 参与营养会诊:院内科间会诊须具备中级职称以上资格,院外会诊须具备副高级职称以上资格。
(3) 营养科技师职责
a) 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协助营养诊疗工作。
b) 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置肠内营养制剂。
c) 负责对肠内配置室内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消毒,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d) 负责营养治疗制备部门的食品安全及卫生等相关制度的管理,做好制备前检查工作。
(4) 营养科护士职责
a) 在科主任领导下,协助营养治疗医嘱的有效执行。
b) 负责至各病区监督住院患者使用肠内制剂,确保营养治疗医嘱的有效执行。
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日志内容一、引言肠内营养配置室是医院中负责为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配置合适的肠内营养方案的部门。
本文将详细记录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工作日志,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与患者和其他科室的协作情况。
二、工作内容1. 肠内营养方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和肠道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方案。
通过与营养科医生的沟通,了解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特殊要求,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营养配方计算: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方案要求,计算所需的营养成分含量,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确保配方的合理性和均衡性,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3. 配方调整和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营养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肠内营养方案。
与营养科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4. 配方制备和质控:根据配方计算结果,准备肠内营养配方。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配方的安全和质量。
对配方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配方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配方配送和监测:将配制好的肠内营养配方送至患者所在科室,并进行监测和记录。
及时反馈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和不良反应,与营养科医生协作,调整方案和监测指标。
三、工作流程1. 接收营养科医生的医嘱:根据患者的情况,营养科医生向肠内营养配置室提供患者的肠内营养需求和方案要求。
2. 患者信息登记: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营养评估结果录入系统,建立患者档案,便于后续的工作和跟踪。
3. 方案评估和计算: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进行营养配方的计算和优化。
4. 配方制备和质控:根据计算结果,准备肠内营养配方,并进行质量控制。
5. 配方配送和监测:将配制好的肠内营养配方送至患者所在科室,并进行监测和记录。
四、与患者和其他科室的协作情况1. 与营养科医生的协作:与营养科医生密切合作,沟通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特殊要求,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与护士的协作:与护士共同监测患者的肠内营养摄入情况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方案和监测指标。
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制度
1、肠内营养配置室负责医院住院患者肠内营养制剂的配置工作,保证病人需要量的正常供给。
2、肠内营养制剂的配置要求计算量精确,配置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制剂安全、营养、卫生。
3、肠内营养配置时要注意器具灭菌,操作人员清洗双手,避免营养液污染。
4、配置时要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制剂类型、用量等信息,避免配置出现差误。
5、肠内营养配置区域要求干净、整洁,无尘、无污水、无杂物,定期消毒杀菌。
6、需存放的营养液应放在4℃的冰箱内,限24小时内使用,超过时限不得发出使用。
7、配置结束后,将配置台用清水洗净并仔细清洁器具。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伙食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