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50 KB
- 文档页数:5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导学案第【1】篇〗01一、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仿写句子和段落。
02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初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的美景;初步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多样,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仿写句子和段落。
0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春天的雨是牛毛,是细丝;夏天的雨是印在荷叶上的露珠;而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同学们,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想看里面的美景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学习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教师:谁能给大家读一下学习目标呢?请你来读。
你读的正确流利,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学习的方向,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的雨(三)整体感知教师:大家把书翻到第19页,请自由朗读课文,用你学过的学习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二请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自学提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五)字词检测教师:看到大家读课文读得这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姐姐和字宝宝一定难不倒大家,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请你来读第一行,请你来读第二行......其他的同学要来当小老师,竖起耳朵注意找错误哦。
读得都非常棒啊,现在男生读第一、二行的词语,女生来读第三、四、五行的词语,我们比一比,谁读的更好。
教师:词语姐姐已经和大家交上朋友了,老师要加大难度了,那字宝宝你也都认识了吗?(PPT出示生字)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呢?教师: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它吗?老师现在让几位同学来给大家阅读一下这篇课文,看你是否读的正确流利,其他同学仔细听当好小评委。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第【1】篇〗0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认识“妙、奏”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通过自主观察分析,会写“奏、琴、激、敲”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找出各自然段的关键句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关键句把声音写具体的方法。
4.能抓住描写声音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
02教学过程一、诵读诗词,激趣导入图片你在古诗词中听到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风雨声、鸟啼、蝉鸣、蛙声)你还能背出像这样描写大自然声音的诗句吗?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敏锐的听觉,捕捉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感受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声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概括大意1.师配乐范读全文,生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联系学过的课文《秋天的雨》,和本课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秋天的雨》每一段都是围绕一个关键句来写的)3.在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默读本文第2~4自然段,画出关键句,填写课后第2题的思维导图。
4.出示课后第2题思维导图,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认读字词,识写并行1.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同桌互相指读生字表中的字。
2.课件出示,检查字词。
图片(1)认识多音字“呢”,“呢大衣、呢喃”中读“nl”。
用作句末语气词时读“ne”.如“为什么呢”。
(2)知道模拟声音的词语叫拟声词,自己说几个拟声词。
3.多种方法,指导写字。
自主观察生字,总结难写字的书写要领。
口诀识字法:“激”“器”书写口诀:结构写紧凑,笔画要穿插。
“奏”“琴”“柔”书写口诀:下有撇捺上横短,撇低捺高写舒展。
“琴”字下面是“今”不是“令”,书写口诀:小王和大王,今天来弹琴。
字理识字法:“敲”右边的“支”读作“po”,表示“敲打”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第1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会认“妙、奏”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妙、演、奏”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美妙、演奏”等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4.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7.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2.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预设:鸟叫声、水流声、下雨声等3.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4.板书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
齐读课题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重点段落,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小女孩的幻想越美好,现实越悲惨。
3、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第二段,通过研读,体会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教学难点: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课文的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介绍作者。
(教师相机介绍: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被后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我们阅读过的《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都出自于他的笔下》)(教师相机板书:安徒生)这么有名的童话作家,我们可要好好学习他的作品呀,同学们有信心二、检查预习,初读文意1、检查生字词师:课文我们已经做了预习,让我们一起来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教师幻灯出示: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饥饿学生要求注意的字形:兜字音:暖和暖和喷香)2、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能不能理清课文主要段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将课文的每个自然段用序号表示出来,同时思考:课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教师相机板书:现实幻想)三、细读文本,理解升华(一)学习开头描写现实的部分师:轻声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同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怎样?(学生自读,师巡视)1、教师相机出示语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教师启发: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理解)(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赤着脚走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预习学案1.请你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
2.请你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3.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请你用语言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4.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第二、三自然段1.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3.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如果你能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什么?第四自然段1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令人难以忘怀)2.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自豪、骄傲)小结: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在学校、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四、课堂练习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pīngbàchuāndàibōwěnzhì怒暮燥雅昆播吻致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
(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凌晨蔷薇绽开欣然怒放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吻合花圃大致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
2.难点: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的悲惨辛酸。
四、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
出示资料: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
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下才正式上学。
他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二)、检查预习:1、生字认读、词语2、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故事中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刚才有几位同学都交流时都用到了“可怜”、悲惨这些词,你们和安徒生的感受是一样的,看看书,哪个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读。
生:“可怜的小女孩”。
2、“可怜的小女孩”。
哪些句子描写了她的可怜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谈一谈作者是如何写出小女孩的可怜的?学生交流汇报a、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环境的恶劣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
(环境描写)b、“小女孩只好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1.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2.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初步解决读题时产生的问题。
3.读一读生字词,不会的可以看一看生字表中的注音或查字典。
双桨白塔周围洒下悄悄愉快推开波浪飘荡环绕轻轻安排4.全诗共分三小节。
第一节着重描绘如画的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表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________________心情。
第三小节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5.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想一想这“我们”荡船时看到了什么?文中的“小船儿推开波浪”和“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两句话可以调换吗?你能尝试着背诵这一节吗?6.资料点击:《让我们荡起双桨》:影片《祖国花朵》中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曾被评为“我最喜爱的中国电影歌曲”之一。
北海:在北京市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
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68公顷。
有永安寺、濠濮涧、画舫斋、五龙亭、九龙壁等胜迹。
琼华岛耸立湖中,上有高达35、9米的藏式白塔。
1952年辟为公园,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1.读拼音,写词语。
jiǎng tǎ zhōu qiáng双( ) 白()()围绿树红()sǎ qiāo qiāo yú pái( )在 ( ) ( )快安()2.学习课文第二节:①一边读,一边想,“红领巾”指谁?“太阳”指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一边读,一边想象,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听我们愉快歌唱。
③背诵这一节。
3.按照第二节的学法学习第三节。
(a探究写法;b阅读想象;c背诵课文)4.再读全文,找出三个自然段里相同的一句话。
围绕这句相同的话,你产生什么疑问?小练笔:当我们泛舟北海公园,发现公园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请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写一写我们划着小船,荡舟湖上所看到的美景!(可以用上老师送给你的成语哦!)泛舟湖上绿树红墙一碧如洗柳丝轻拂微风吹动碧波荡漾欢声笑语心旷神怡2学会查“无字词典”( 第一课时)1.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2.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初步解决读题时产生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说出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并解题1、用回答以前学过李白的诗篇名称的谈话方法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解题“天门山”、“望”,“望天门山”让学生参看课文注释并回答,教师指点。
(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所以也叫天门山。
望,是观看。
望天门山就是诗人观看天门山所见到的景象。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让学生先简单介绍作者。
2、老师对作者简介(映示图片)。
3、写作背景(映示图片)。
三、初读古诗1、读准读通(1)自由读诗(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
(找两个同学)(3)正音,重点关注发音易错字。
(4)齐读一遍。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让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指名两名同学朗读)(2)根据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停顿问题进行梳理,映示带停顿标志的诗句。
然后范读让学生模仿,熟读古诗。
四、教学生字的写法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图片断楚至孤帆2、利用课件指导说明这5个生字的写法。
(从结构、笔画、笔顺等方面说明。
)五、把握诗歌大意1、让学生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订正。
(1)(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门山、楚江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导学案第【1】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
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
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一个小男孩由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
课文语言通俗,内容浅显易懂。
学生要通过读课文,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1自然段的发现与第2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设计理念]鄂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是以“发现”为话题组织材料的。
《金色的草地》被编人这个单元,编者的意图也旨在让学生从小男孩由偶然的无意发现到主动去观察、发现的行为中受到启示,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发现欲,从而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实践身边的科学。
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课和本单元编排的特点,我应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读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设计本课,力图通过围绕发现,引导学生探究性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受到启发教育,达成学习目标,并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疑释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品读感悟第1自然段内容;指导书写部分生字“色、草、片、变”。
)一、创境引新,激趣导入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和一个小男孩一起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
(相机课件出示:一片蒲公英开放变成金黄色的画面。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让我们打开书带着对草地的赞美和喜爱,自由读这课第1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导学案第1篇】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及2个部首“小字头、门字框”,理解“小小、弯弯、闪闪的、只”等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与欣赏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1、3。
A层: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体会夜空的美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及背诵全文。
B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
C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破句,不漏字,不加字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教学难点:1.为什么月儿象小船。
2.“只”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具:生字卡片(6套),填空板(6套)投影片,磁带(《一闪一闪亮晶晶》《小小的船》)手电筒(6个)教时:1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课(出示课题并齐读)小小的船的部分生字词语和带读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1)只(手持字卡)见: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体认读音节)儿:这个字怎么读。
2)里:“里”字的第五笔是什么?(强调先横后竖)坐:你是怎么记住的?2.创情景:小朋友们的记性真是不错,上节课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了,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指名C层回答)漫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
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2.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1)将两个生字的读音读正确。
(读一读)(2号做组长)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3.交流:1)出示“闪,尖”,请小老师指导读音。
(B层)闪:注意翘舌音,前鼻音。
尖:三拼音,介母是i连读词儿:闪闪的两头尖(齐读)2)指名小组读课文——A层评价,交流:小小的船儿指什么?(C层答)(月儿)3)儿歌有几句话?(C层答)请两个小朋友分句读(B层)想:每句话各说了什么?(A层)第一句话:月儿像小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话:师:在我国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生:想)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画画去看看,去听听吧。
2、课件出示: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及古诗范读。
师:你们观看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生:天门山真雄伟啊!生:天门山真险峻啊!生: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生:李白真不愧被人称为“诗仙”呀!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初悟诗意1、大声读古诗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大家读读李白的简介2、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齐读。
3、再读古诗,看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4、请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生:“天门”是什么意思?——天门就是这座山的名字,也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所以叫天门山。
生:楚江是指长吗?——楚江是指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长江,流经楚国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齐读古诗,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这首诗有磅礴的气势。
师:你从哪句诗看出来?生;天门中断楚江开2、学习第一句诗①指名读②指名说出诗句意思。
天门山被长江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师:对呀,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们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江河)③指导读出磅礴的感觉。
师:除了这种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之外,你还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它很美丽。
师:你怎么理解?生:我从“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感受到。
2、学习第四句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观察字形、分析字体结构,会写“读、册”等10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3.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读”到的内容。
02教学过程一、聊“读书”,学“大书”1.出示书籍封面。
围绕“读书”展开交流: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这些书读过吗哪本书让你觉得很有趣2.简介朱维之。
朱爷爷是一位爱读书的老爷爷,更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
他一生从教六十余年,桃李满园,精通英语、日语、俄语等多国语言,著作等身,在我国教育界、学术界都享有崇高的声誉。
3.导入新课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他向大家推荐“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4.板书课题。
从字体结构入手,范写、教学“读”的书写:强调右半边“头”字中的横画要从言字旁的空白处起笔,最后两笔撇和点要写舒展。
二、听“大书”,读“大书”1.出示听读要求,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不懂的生词。
(2)思考:这部“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2.组织交流回答问题:这部“书”是什么?(大自然)3.出示自读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生词。
(3)思考:朱爷爷为什么称大自然“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4.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出示词语:不仅麻雀盘旋敬佩姿态春笋几寸一副秋高气爽指名认读词语,交流认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重点教学:①“寸”。
出示“寸”字的演化过程图,解读并演示:一寸”的距离大约就是从手掌根至脉门的长度。
摸一摸脉门,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②“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遭遇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像与悲惨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动情描述,引出新课1.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用动情的语言进行描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相机提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全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结合课文读准字音、体会字义。
3.自主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再读全文,汇报交流1.课文的主要讲的是什么事?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教师总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细读探究(一)阅读第一部分(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
1.读后讨论。
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来引导: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2.说说体会。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小女孩冻了一天,饿了一天,没有人关心她,回去还要挨打,真可怜。
)3.感情朗读。
要把阅读中体会到的小女孩的可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阅读第二部分(5~11自然段),探究小女孩的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
1.自读感悟。
说说小女孩的理想与需求是什么?你是从那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的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并追溯原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二、检查预习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字形:“绒”“耍”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归纳总结: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二、感知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2、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3、汇报表演、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三、理解第三自然段、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早上:绿色白天:金色晚上:绿色2、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3、汇报: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选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给大家造个句子吧!这篇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还有那些呢?让我们快速进入课文吧。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1)指生朗读第一段,这一自然段中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是那些?(2)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呢?学生读后交流。
教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
(3)我们一起再读一读上学路上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练习说句子(4)在文中找一找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
(5)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6)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2、二、三自然段播放课文二三自然段录音。
(1)教师讲解第二自然段,让学生简单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2)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你从哪里看出他们读的很认真?(3)指生读上课时部分内容。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连小动物都被吸引过来,意思讲到就行)(5)下课了,小朋友们又玩了什么?(6)读读有新鲜感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丰富语言的积累。
4.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2.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二、揭示课题,师生畅谈出示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知识备查:西沙群岛: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之一。
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等。
盛产鱼类、鸟类、海参、海龟等。
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太平洋的交通咽喉,自古就是我国的领海,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1.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2.出示中国地图。
3.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4.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5.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三、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示范书写。
富、优、浅、错、岩、虾挺、鼓、数、厚、宝、贵半包围结构:厚;上下结构:富、岩、宝、贵。
四、初读课文1.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西沙群岛印象:美丽、富饶、物产丰富、鸟类繁多。
2.仔细再读课文,思考:西沙群岛有哪些魅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深入讲读课文1.同学们,找一找全文是围绕哪一句来描写的?生: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没错,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概括写出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同步导学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第一单元:- 字词学习。
- 会认的字:坝(bà)、汉(hàn)等。
要注意这些生字的读音,通过反复认读、拼音标注等方式加强记忆。
- 会写的字:晨、绒等。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顺序,如“晨”字,上面是“日”,下面是“辰”,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
- 课文理解。
-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学生上课和下课不同场景的句子,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 字词学习。
- 生字:荒(huāng)、笛(dí)等。
理解生字的含义,“荒”有荒芜、荒凉的意思。
- 词语:湿润、狂欢等。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 课文理解。
- 这是一首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让学生体会花孩子的活泼、调皮,以及对妈妈的依恋。
可以让学生想象花在地下学校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奇特想象。
- 字词学习。
- 生字:背(多音字,bèi和bēi)、诵(sòng)等。
“背”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要区分清楚。
- 词语:照例、糊里糊涂等。
理解“照例”就是按照惯例的意思。
- 课文理解。
- 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第二单元:- 字词学习。
- 生字:洼(wā)、印(yìn)等。
“洼”字与水有关,可通过字形记忆字义。
- 词语:明朗、亮晶晶等。
可以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练习,加深理解。
- 课文理解。
- 这篇课文描写了铺满法国梧桐落叶的水泥道的美景,表达了对秋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水泥道美的句子,如“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 字词学习。
- 生字:钥(yào)、匙(shi)等。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理解词语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知识链接: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小部分散居在景谷、景东、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带。
语言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有文字。
多信小乘佛教。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地区。
语言属汉藏语系汉缅语族景颇语支。
有文字。
解放前已进人阶级社会,1898年曾取得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人陇川的胜利。
解放后,与傣族联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阿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多信小乘教。
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等地。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族支。
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
擅长种茶。
多信小乘教。
山狸:野生动物名,即豹猫。
预习任务:1、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注音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2)熟读并理解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自主、合作、探究: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收获:(1)、师导入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2)、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说说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学习字词检查。
老师把精力放在大部分学生疑惑或错误较多的地方。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
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二、课文整体感知情况。
1、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
我来闯关:A、辨字组词:坪()孔()粗()戴()评()孙()祖()带()B、我能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朋友()的服装()的花瓣()的老师()的小鸟()的枝干C、精彩补白:我知道,课文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自主、合作、探究:一、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我知道作者是怀着()和()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我从等句子体会出作者这种感情的。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是我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感,你能跟我比一比吗?(3)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作者写小动物的原因是(4)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课文的结尾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是为了二、这篇文章真美,我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是你呢?1、我来闯关:我能背诵我喜欢的段落。
2、读了课文后,我感受到3、我也来写写我的学校生活。
学习收获:2.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字词知识链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预习任务: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给生字注音:耍装劲绒假朝些钓察瓣拢掌趣(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自主、合作、探究:1、我会读课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内纠错。
2、学习字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
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我来闯关:1、我会填空:()的花瓣()的草地()蒲公英()的天空()的绒毛()的朋友2、我会辨字组词拢()耍()劲()掌()扰()要()经()趣()3、从文中抄出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句子。
4、从文中抄出描写草地变色的句子。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点: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自主、合作、探究:一、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1、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蒲公英和草地的有趣?和同学议一议。
2、你觉得我和弟弟玩蒲公英花有趣吗?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演一演。
3、熟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1)“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2)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4完成以下练习: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
早晨,花朵_____时,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中午,花朵_____时,它是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又变成_____的了。
5、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1、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2、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谈谈你的理解。
二、汇报交流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收获:1、蒲公英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快乐?2、我要积累我喜欢的句子。
我来闯关: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3.爬天都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我会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3、我能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
知识链接:天都峰: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东南。
黄山主峰之一,海拔1829米。
属金字塔形角峰,奇险陡峻,为黄山诸峰之冠。
沿磴道有童子拜观音、天上玉屏、仙人飘海、天桥诸景,以鲫鱼背最为险峻。
峰顶平坦,石壁有“登峰造极”大字石刻。
极目云天,风光无限。
预习任务: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给生字注音:爬攀顶似苍仰咱鲫辫勇居陡链颤(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汲取、手脚并用自主、合作、探究:1、我会读课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内纠错。
2、学习字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
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3、议一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我来闯关:A、辩字组词徒()优()以()辩()陡()犹()似()辫()B、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C、读了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自主、合作、探究: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黄山资料。
2、你能把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天都峰的高和陡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吗?谈谈你的理解。
3、你能用朗读和画图的办法来表现天都峰的高和陡吗?二、学习3—7自然段:1、画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再与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在书上画出描写“我”奋力向上爬的句子。
组内演一演。
3、我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像__________一样。
4、用自己的话赞扬一下这一老一少。
三、学习8—10自然段:1、爬上天都峰后,这一老一少为什么要互相感谢?我知道是因为2、读读爸爸的话,与同学议一议你对爸爸的话的理解。
3、你平时是不是也有这种经历?和同学谈一谈。
4、和组内同学分角色读一读8—10自然段。
我来闯关:A、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B、读了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C、我要从这一老一小身上学到学习收获:知识延伸:我要把我这几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你愿意和我交流交流吗4.槐乡的孩子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知识链接: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
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槐米: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