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造影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52.5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步骤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的步骤,主要是患者平躺在有数字减影技术的手术床上,然后穿刺足背的静脉,在足踝处、膝关节处、以及大腿的根部扎上止血带,用来阻止浅静脉,使得造影剂经过深静脉回流,然后持续而且均匀的推注造影剂,在数字减影下观察深静脉的显影情况,然后当止血带血管充盈良好的时候,依次松开止血带来观察髂静脉的显影情况,并以此摄取图像。
通过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病因及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这样也能够及时的明确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的恶化。
所以下肢静脉曲张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为静脉曲张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方法。
专家提示:
下肢静脉造影的检查步骤主要是患者平躺在有数字减影技术的手术床上,然后穿刺足背静脉,在足踝处、膝关节处以及大腿根部处扎上止血带,用来阻断浅静脉使造影剂经深静脉回流,然后持续且均匀的推注造影剂,在数字减影下观察深静脉的显影情况,当止血带血管充盈良好时,依次松开止血带来观察髂静脉的显影情况,并以此摄取图像。
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是静脉造影。
静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下肢静脉的形态和结构,并能准确地检测出静脉血栓的位置和范围。
该方法通过将造影剂注入静脉中,利用X 线成像技术,将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显示在屏幕上。
如果存在下肢静脉血栓,造影剂会因为血栓的阻挡而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出明显的充盈缺损或截断现象。
静脉造影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下肢静脉血栓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因此被视为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然而,由于这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除了静脉造影外,还有其他一些检查方法可以辅助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如超声检查、磁共振静脉造影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无创或微创的方式,提供下肢静脉的影像学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然而,这些方法在准确性和特异性方面相较于静脉造影略逊一筹,因此通常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总之,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是静脉造影。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下肢静脉血栓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然而,由于这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静脉造影操作流程及标准1. 简介静脉造影是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向患者的静脉注射造影剂,并利用X射线或其他成像设备观察血管及相关结构,以诊断疾病或评估治疗效果。
2. 操作流程以下是静脉造影的基本操作流程:第一步:准备- 做好必要的检查准备工作,如核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饮食禁忌。
-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目的和检查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第二步:准备设备- 检查设备要事先校准并准备好。
- 准备好所需的造影剂和注射器。
第三步:安全措施- 戴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
- 检查是否有对造影剂过敏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第四步:静脉注射- 选择适当的静脉注射部位,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 使用正确的注射技术将造影剂缓慢注射入静脉。
- 注射完成后,迅速拔除针头,并轻压注射部位以减少出血和局部反应的发生。
第五步:影像采集- 根据具体检查目的,将患者安置在合适的检查位置和姿势。
- 启动影像设备,拍摄所需的静脉造影影像。
- 根据需要,可进行多次拍摄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第六步:处理和记录- 将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医生进行诊断。
- 根据需要,记录检查结果和相关信息,方便日后查阅和参考。
3. 操作标准静脉造影操作应遵循以下标准:-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背景和专业知识,熟悉静脉造影的操作技术和安全要求。
- 操作设备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 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应放在首要位置,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要求,以防止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
以上是静脉造影的操作流程及标准,只供参考。
具体操作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进行。
下肢静脉造影术健康教育
《下肢静脉造影术健康教育》
下肢静脉造影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检查下肢静脉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静脉血管疾病。
这种检查常常用于检查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和其他静脉问题。
在接受下肢静脉造影术之前,患者应该了解这项检查的一些基本信息。
首先,这项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到患者的静脉中,然后医生通过X射线观察造影剂在患者体内的流动情况。
因此,患者在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对造影剂过敏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健康问题。
此外,患者在进行下肢静脉造影术之前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检查前4小时内需要禁食,避免摄入任何固体食物。
其次,患者需要提前确定好检查的时间和地点,避免因为迟到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检查无法进行。
最后,患者需要在检查前进行必要的准备,例如穿着宽松、易于脱下的衣物,并带着医生所需的诊断资料和医疗记录。
接受下肢静脉造影术之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通常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比如头晕、恶心或者胀气等情况。
这些情况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反应,比如呼吸困难、昏厥或者严重过敏反应等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总的来说,下肢静脉造影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可以有效
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静脉问题。
通过了解这项检查的基本信息,并在进行之前和之后适当地准备和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患者可以更好地接受这项检查,并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自己的安全健康。
下肢静脉造影术
一、麻醉方式:无
二、手术体位:仰卧位
三、手术间布局
四、物品准备:
1、常规一次性耗材:静脉留置针,输液贴,5ml 注射器,生 理盐水
2、特殊耗材:一次性使用高压注射器及附件
3、特殊药品:造影剂
五、仪器设备的使用:
1、DSA 仪器的安全使用
2、高压注射器的安全使用
六、消毒范围:右足背
C 形臂 高压注射器 显示屏
七、简要手术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足足背碘伏消毒,患侧小腿绑扎止血带,
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足足背浅静脉,5ml注射器回抽血,用生理盐水推注无阻力,确定留置针在血管内。
2.连接高压注射器,DSA确定扫描床步进范围为患足踝至髂
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平面。
3.高压注射器以0.8ml/s,200帕压力匀速向患足足背浅静
脉内推注碘克沙醇造影剂,待小腿深静脉显影后,开启扫描
床步进功能。
4.嘱患者做 Valsalva动作,判断造影剂是否滞留于髂静脉。
5.术毕,拔除静脉留置针,压迫止血,贴上无菌敷贴。
八、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1.收到通知立即准备手术用物,提前检查好各个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等待病人。
2.病人入室后,正确核对病人基本信息,手术部位。
3.将病人妥善安置在病床上,做好保暖措施。
4.高压注射器在使用时应斜向下,屏幕显示各项数字说明在正确位置,要排空气体,不可有一点气泡。
5.填写好手术护理记录单
6.术后将病人安全送至病房,仪器设备应归还到原来的位置,处于备用状态。
下肢静脉造影造影剂的选择一般选用国产泛影葡胺60%或76%两种,并用生理盐水稀释为48%左右,造影前常规做碘过敏试验,以静脉推注30%泛影葡胺1ml。
本组134人次静脉试验均为阴性,造影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2例造影后24h出现轻度心慌、皮肤瘙痒潮红,经对症处理后很快恢复正常。
为安全起见,碘过敏试验阴性者术前20min常规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
造影方法先训练病人做valsalva试验。
使其平卧于检查床上,足踝部扎一止血带,未检查侧下肢站在20cm高的木凳上,检查侧下肢松弛,向足背静脉远侧方向穿刺,调整检查床使病人呈30°头高足低位,在数分钟内手推48%泛影葡胺50ml后,再缓慢推注50ml同浓度造影剂。
在电视监视下分别摄下肢膝关节正侧位,大腿、骨盆正位片。
在此过程中,可根据静脉显影情况,利用病人体位,使造影剂浓聚,以达到提高造影效果,具体方法为:将病人呈30°头高足低位,使造影剂形成浓聚,再快速将病人平放,摄取所需部位的图片,我们发现,这样所摄取的图片造影剂浓度较高,影像也较为清晰,特别是摄取骨盆正位片,对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的显示。
下肢静脉造影的x线表现正常下肢静脉表现为深静脉全程显影、通畅。
静脉瓣膜影清晰,瓣窦对称突出呈竹节状。
valsalva试验显示股静脉瓣膜关闭,瓣膜下透亮,无造影剂逆流,无交通静脉逆流及其引起的浅静脉显影。
临床静脉逆流性疾病约占患者总数60%~70%[1]。
(1)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为股部近端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其静脉造影往往表现为大隐静脉近端常呈囊状扩张,小腿内侧浅静脉增粗、屈曲,呈蚯蚓状改变[2]。
取斜卧位,valsalva试验可见造影剂自股总静脉近端向大隐静脉逆流。
下肢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影清晰,无逆流征象。
(2)当交通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时,其顺行静脉造影可见:显影的静脉血流通过小腿交通静脉向浅静脉逆流,胫前、胫后及腓静脉充盈,交通静脉明显扩张、迂曲、瓣膜影消失与浅静脉相通[2];以小腿内侧中下段多见,且多与曲张的大隐静脉相连而深静脉瓣膜功能正常。
静脉造影下肢浅静脉曲张是我科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有: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隐股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较少见的有股腘静脉双支畸形、先天性下肢静脉无瓣膜症等。
为明确静脉曲张的病因,指导临床治疗,开展静脉造影十分有意义。
一、造影目的1、明确下肢静脉曲张病因;如系血栓引起,可明确静脉阻塞部位、范围和程度;如系髂静脉受压(Cockett综合征),可考虑行PTA+支架植入术;2、筛选适宜的患者行微创治疗(主要是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和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不宜微创治疗的患者,建议行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静脉剥脱术;3、观察及评价治疗效果;4、对下肢静脉畸形、变异的患者给出明确的解释。
二、病例选择1、临床高度怀疑或经彩超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2、CEAP分级3级以上,静脉曲张明显,愿意接受静脉造影的患者;3、无明显静脉曲张,但下肢溃疡经久不愈,或不明原因的下肢肿胀、胀痛、色素沉着的患者。
三、造影方法(一)药品准备术前常规肌注安定10mg,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常规备用。
造影剂选用碘海醇或碘克沙醇。
建议术前常规会阴区备皮。
(二)造影流程静脉造影分为上行性静脉造影及下行性静脉造影。
一般先做上行性静脉造影,如下肢深静脉通畅,再做下行性静脉造影,以明确静脉瓣膜是否有病变。
1、上行性静脉造影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度及穿通支静脉瓣膜功能。
方法:病人平卧于DSA检查床上,下肢稍外旋,踝部扎一橡皮止血带以阻止浅静脉血流上行,用穿刺针头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快速推入造影剂50ml,在透视下观察,待腘、胫前、胫后静脉充盈时,摄小腿静脉影像;解开踝部止血带,在股静脉显影后,让病人做Valsalva动作,观察静脉瓣膜功能,摄大腿静脉影像。
嘱患者自行按压股静脉,松手同时摄髂静脉血流影像。
造影结束,注入生理盐水作血管冲洗。
2、下行性静脉造影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
精心整理
下肢静脉造影的方法
(1)顺行性直接注射法
①将床面倾斜成60度角,患者背靠床面半立于脚踏板上,健肢脚下
时(不观察骨盆静脉时可注完)摄取大腿正侧位片。
如欲观察骨盆静脉,将床面放至水平,松解大腿根部的止血带,推注完全部造影剂,嘱患者迅速抬起下肢,活动踝关节,摄取骨盆正位片。
④亦可不用止血带,患者仰卧于倾斜60度的床面上,健侧负重,患侧足虚悬。
经足背静脉注入60ml造影剂的2/3?时,摄取小腿正侧
位片,注射完全量后摄取大腿正侧位片。
然后放平床面摄取骨盆片。
静脉曲张显着者,应用绷带包裹小腿,以免造影剂在浅静脉停留过多过久。
(2)逆行性直接注射法
脉部显影。
Kistner根据造影剂逆流的程度,将深静脉瓣膜的功能分位五级
0级:逆流限于股静脉近段,属于瓣膜功能正常。
I级:逆流不超过大腿中段,属于瓣膜功能轻微受损。
II级:逆流达膝关节平面,属于瓣膜功能轻度损害。
III级:逆流达膝关节平面以下,属于瓣膜功能中度损害。
IV级:逆流达小腿深静脉直至踝关节平面,属于瓣膜功能重度损害。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造影剂返流在0~1级之间。
作骨髓腔麻醉,再以5~8ml/s的流率,注入76%泛影葡胺30~40ml,注射完后分别在1s、7s、15s、30s摄片。
骨髓腔穿刺造影时,造影剂直接进入深静脉,对瓣膜功能的准确显示率高达97%,但必须注意严格消毒、无菌操作及骨髓腔麻醉以免引
起剧烈疼痛和骨髓腔感染。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之静脉造影
1意义:明确诊断,了解病变部位及程度。
2适应症:静脉阻塞性病变。
3方法:
1)上肢静脉造影:
仰卧,造影侧上肢外展,用30—50%的造影剂20—30ml,自肘正中静脉注入,于注入25ml时摄片1张,当造影剂即将注射完毕时,再摄片一张,摄片范围包括肩部、胸腔、入口,以了解臂、腋、锁骨下各静脉的显影情况。
2)下肢静脉造影:
仰卧,下肢抬高15度,稍外旋,检查大隐静脉,穿刺内踝内侧静脉,检查深静脉时需缚止血带,以仅能阻断下肢浅静脉回流为宜,在止血带远端注入30—50%造影剂20—30ml在15秒内注射完毕,注射15—20ml时摄踝——膝X线片一张,注射完毕时摄腹膝X线片一张。
3)骨髓穿刺静脉造影,可显示深静脉。
患者平卧,局麻下作05cm长的切口,用骨髓穿刺针穿过骨皮质进入骨髓腔,抽吸有骨髓血后注入1%普鲁卡因溶液5—10ml,然后注入30—50%造影剂20—30ml,注入20ml时摄片,注射完毕时摄片13张。
骨髓穿刺的部位:根据造影部位而定。
小腿深静脉:胫骨下端内踝。
大腿部深静脉:胫骨结节。
盆腔髂静脉:髂前上棘、股骨大粗隆。
髂总静脉:股骨大粗隆。
下腔静脉造影:自单侧或双侧股静脉直接穿刺注入造影剂,单侧者注入造影剂30—40ml,双侧者注入造影剂40—50ml,3—4秒钟内注毕。
亦可用导管法。
4)造影后的处理:
①注意造影侧肢体动脉搏动情况。
②预防感染:青霉素80万U每日二次,肌注,一般用3天。
③应用血管扩张剂:妥拉苏林25—50mg每日三次口服。
④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4万分子)500ml每日一次共3日。
下肢静脉造影术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最确切和最实用的方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造影检查中.主要应用顺行性造影术,顺血流生理途径充盈下肢静脉,能使静脉直接显像,以问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侧肢循环;而且可以鉴定其他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
(1)造影前的准备造影前病人需作碘过敏试验,以30%的泛影葡胺1ml静脉注射,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有恶心、咳嗽、喷嚏流涕、胸闷、心悸、荨麻疹等反应,则为造影剂禁忌证。
造影术前病人应禁食,防止造影时发生剧烈呕吐,影响造影效果。
术前0.5h肌注地塞米松5mg,并准备好急救用品以防万一。
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主要是泛影葡胺等离子型造影剂,如条件允许可应用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的非离子型造影。
(2)静脉造影检查病人取仰卧位于X线机平台上,头高足低30度倾斜位,踝关节上方扎橡皮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血流。
以9号头皮针穿刺足背浅静脉,在5~10min内注射38%~45.6%泛影葡胺40ml~80ml,在电视屏幕上观察下肢深静脉显影情况,同时由足踝部向近侧依次摄片,以获得自足踝至髂静脉的X线影像。
静脉造影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注意事项: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央型和混合型诊断准确率较高,而对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低;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往往显影不良,因此,对盆静脉血栓的诊断防线低;另外,正常的胫前静脉,胫后静脉的腓静脉有时也不能完全显影,以上情况均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判断,以免误诊。
同时应注意与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的鉴别诊断。
如腘静脉挤压综合症,急性期血栓与静脉壁未完全粘连,极易脱落,推注造影剂时压力不宜过大,以免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
并发症:造影剂反应: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轻者表现出为恶心、胸闷、荨麻疹等,一般能够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严重呕吐,全身性荨麻疹,呼吸困难、腹痛及剧烈头痛等症状明显者,立即停止用药,并予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简称下肢静脉造影,是一种应用X线技术检查下肢静脉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其流经患者的下肢静脉,进而得到静脉系统的X线影象,以检查下肢静脉是否存在异常。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是一种微创的检查方法,能够检测出下肢静脉的各种异常情况。
检查方法下肢静脉顺行造影需要在专业的造影检查设备下进行,通常是在X线检查室或介入室进行。
在检查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询问以及体格检查,以确保患者符合检查条件,并且没有任何禁忌症。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检查步骤包括:1.患者在平躺的情况下,医师会选择一个适当的静脉注射点,通常在下肢的腰窝部位。
2.通过该点进行静脉穿刺,根据患者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穿刺器具,如针头、导管等。
3.当穿刺位置准确无误后,医师会通过针头、导管等介入器具向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使之流经下肢静脉。
4.在注射过程中,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拍片设备拍摄患者下肢的各个角度,记录下肢静脉造影的全过程。
5.直到造影剂流经下肢的深部静脉,再通过检查器具拍摄X光片,以检测下腔静脉是否受到影响。
适应症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被广泛应用于检测下肢静脉的异常情况,包括:•静脉栓塞:如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等•静脉血栓性疾病:如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静脉炎、肺血栓栓塞症等•其他静脉系统疾病:如肿瘤、感染等疾病合并症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是一种微创的检查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合并症:1.过敏反应:造影剂会引入到患者体内,造成过敏反应。
2.血管穿刺并发症:可能会出现血管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3.肾功能损害:在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造影剂比较容易引起肾功能损害。
诊疗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风险控制,并对合并症进行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下肢静脉造影虽然是一种微创检查方法,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睡眠充足:在检查前尽可能保证患者休息良好,保证身体状态优秀,减少可能的并发症。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适应证】
1. 用于诊断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和浅静脉交通支的瓣膜是否健全。
2. 探讨小腿慢性溃疡病的原因。
【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须做好碘过敏试验。
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如优维显、欧乃派克、碘海醇等。
按临床要求分:(1)顺行(2)逆行(3)腘穿三种检查方法与步骤:
手术部分由临床医师操作,本科按血管的不同解剖位置分段摄片。
(1)顺行造影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足背静脉推注造影剂,可用高压注射器。
于患肢踝部上约10厘米处扎一止血带,使造影剂进入深静脉,视位置情况分别摄取踝部、膝部、股部及盆腔髂静脉正侧位像。
(2)逆行造影:于髂静脉穿刺并插入导管,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后,视腹深静脉瓣充盈情况分别摄片。
(3)腘穿:患者取俯卧位,于腘窝部行腘静脉穿刺,并从插入导管直达隐静脉瓣下0.5cm 注入造影剂,然后拔导管,各段静脉瓣分别摄片。
【禁忌证】
碘过敏,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及急性血栓性静脉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