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造影术
- 格式:docx
- 大小:24.71 KB
- 文档页数:2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步骤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的步骤,主要是患者平躺在有数字减影技术的手术床上,然后穿刺足背的静脉,在足踝处、膝关节处、以及大腿的根部扎上止血带,用来阻止浅静脉,使得造影剂经过深静脉回流,然后持续而且均匀的推注造影剂,在数字减影下观察深静脉的显影情况,然后当止血带血管充盈良好的时候,依次松开止血带来观察髂静脉的显影情况,并以此摄取图像。
通过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病因及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这样也能够及时的明确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的恶化。
所以下肢静脉曲张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为静脉曲张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方法。
专家提示:
下肢静脉造影的检查步骤主要是患者平躺在有数字减影技术的手术床上,然后穿刺足背静脉,在足踝处、膝关节处以及大腿根部处扎上止血带,用来阻断浅静脉使造影剂经深静脉回流,然后持续且均匀的推注造影剂,在数字减影下观察深静脉的显影情况,当止血带血管充盈良好时,依次松开止血带来观察髂静脉的显影情况,并以此摄取图像。
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是静脉造影。
静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下肢静脉的形态和结构,并能准确地检测出静脉血栓的位置和范围。
该方法通过将造影剂注入静脉中,利用X 线成像技术,将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显示在屏幕上。
如果存在下肢静脉血栓,造影剂会因为血栓的阻挡而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出明显的充盈缺损或截断现象。
静脉造影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下肢静脉血栓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因此被视为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然而,由于这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除了静脉造影外,还有其他一些检查方法可以辅助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如超声检查、磁共振静脉造影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无创或微创的方式,提供下肢静脉的影像学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然而,这些方法在准确性和特异性方面相较于静脉造影略逊一筹,因此通常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总之,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是静脉造影。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下肢静脉血栓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然而,由于这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下肢静脉造影术健康教育下肢静脉造影术的健康教育下肢静脉造影术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情况。
这项检查通常用于诊断和评估静脉血栓、静脉曲张和其他与静脉系统相关的问题。
下肢静脉造影术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需要特殊的荧光染料和X射线影像技术。
在进行下肢静脉造影术前,您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医生可能会要求您在检查前几个小时不要进食,以确保您的胃部为空。
您还应该将任何可能对荧光染料或X射线敏感的药物告知给医生。
在接受检查时,您需要脱掉裤子和鞋袜,将身体平放在检查床上。
下肢静脉造影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染料,然后使用X射线影像技术拍摄下肢的血管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查下肢静脉的血流情况,寻找可能的问题。
在检查过程中,您可能会感到一些注射的不适和压迫感,但通常不会引起剧痛。
整个检查过程通常只需要几分钟。
下肢静脉造影术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对荧光染料或X射线过敏的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染料注射部位也可能引起短暂的局部不适。
在接受检查后,您可能会被要求多喝水,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染料。
在进行下肢静脉造影术后,您可能会被要求休息一段时间,以确保身体恢复正常。
在康复期间,您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重负荷活动,以避免对下肢血管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如果您在术后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如持续疼痛、发热或感染征象,请及时就医。
下肢静脉造影术是一项有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下肢静脉的健康状况。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下肢静脉问题的疑虑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了解更多关于下肢静脉造影术的信息。
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等。
静脉血栓的诊断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对静脉血栓的诊断金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影像学检查1. 下肢静脉造影: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通过在患者下肢静脉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在X光透视下观察静脉的走形和内部有无血栓等情况。
然而,由于这种检查方法具有创伤性、一定的风险以及较高的费用,临床上很少采用。
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时,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彩超对患者的肢体血管进行扫描,可以看到血管内是否有血流以及血管内是否有异常回声的填充。
如果发现检查血管内没有血流,并且可以看到中回声或低回声的填充,则基本可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
3. CT静脉造影(CTA):CTA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肾静脉血栓和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在患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然后进行CT扫描,可以得到清晰的静脉图像,从而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4. 磁共振静脉造影(MRV):MRV是一种无创、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磁共振扫描,可以得到清晰的静脉图像,从而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二、实验室检查1. D-二聚体: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凝血状态标志物,对于诊断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静脉血栓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通常升高。
然而,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静脉血栓,因此,D-二聚体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于诊断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下肢静脉造影术健康教育
《下肢静脉造影术健康教育》
下肢静脉造影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检查下肢静脉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静脉血管疾病。
这种检查常常用于检查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和其他静脉问题。
在接受下肢静脉造影术之前,患者应该了解这项检查的一些基本信息。
首先,这项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到患者的静脉中,然后医生通过X射线观察造影剂在患者体内的流动情况。
因此,患者在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对造影剂过敏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健康问题。
此外,患者在进行下肢静脉造影术之前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检查前4小时内需要禁食,避免摄入任何固体食物。
其次,患者需要提前确定好检查的时间和地点,避免因为迟到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检查无法进行。
最后,患者需要在检查前进行必要的准备,例如穿着宽松、易于脱下的衣物,并带着医生所需的诊断资料和医疗记录。
接受下肢静脉造影术之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通常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比如头晕、恶心或者胀气等情况。
这些情况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反应,比如呼吸困难、昏厥或者严重过敏反应等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总的来说,下肢静脉造影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可以有效
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静脉问题。
通过了解这项检查的基本信息,并在进行之前和之后适当地准备和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患者可以更好地接受这项检查,并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自己的安全健康。
下肢静脉造影造影剂的选择一般选用国产泛影葡胺60%或76%两种,并用生理盐水稀释为48%左右,造影前常规做碘过敏试验,以静脉推注30%泛影葡胺1ml。
本组134人次静脉试验均为阴性,造影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2例造影后24h出现轻度心慌、皮肤瘙痒潮红,经对症处理后很快恢复正常。
为安全起见,碘过敏试验阴性者术前20min常规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
造影方法先训练病人做valsalva试验。
使其平卧于检查床上,足踝部扎一止血带,未检查侧下肢站在20cm高的木凳上,检查侧下肢松弛,向足背静脉远侧方向穿刺,调整检查床使病人呈30°头高足低位,在数分钟内手推48%泛影葡胺50ml后,再缓慢推注50ml同浓度造影剂。
在电视监视下分别摄下肢膝关节正侧位,大腿、骨盆正位片。
在此过程中,可根据静脉显影情况,利用病人体位,使造影剂浓聚,以达到提高造影效果,具体方法为:将病人呈30°头高足低位,使造影剂形成浓聚,再快速将病人平放,摄取所需部位的图片,我们发现,这样所摄取的图片造影剂浓度较高,影像也较为清晰,特别是摄取骨盆正位片,对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的显示。
下肢静脉造影的x线表现正常下肢静脉表现为深静脉全程显影、通畅。
静脉瓣膜影清晰,瓣窦对称突出呈竹节状。
valsalva试验显示股静脉瓣膜关闭,瓣膜下透亮,无造影剂逆流,无交通静脉逆流及其引起的浅静脉显影。
临床静脉逆流性疾病约占患者总数60%~70%[1]。
(1)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为股部近端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其静脉造影往往表现为大隐静脉近端常呈囊状扩张,小腿内侧浅静脉增粗、屈曲,呈蚯蚓状改变[2]。
取斜卧位,valsalva试验可见造影剂自股总静脉近端向大隐静脉逆流。
下肢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影清晰,无逆流征象。
(2)当交通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时,其顺行静脉造影可见:显影的静脉血流通过小腿交通静脉向浅静脉逆流,胫前、胫后及腓静脉充盈,交通静脉明显扩张、迂曲、瓣膜影消失与浅静脉相通[2];以小腿内侧中下段多见,且多与曲张的大隐静脉相连而深静脉瓣膜功能正常。
下肢静脉造影诊疗常规
【适应证】
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炎后综合征;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造影剂】
常用非离子造影剂,一般成人用量20—40m1,生理盐水稀释一倍使用。
亦可以用40%-60%复方泛影葡胺80~120m1o 【临床造影前准备】
用离子型造影剂时需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操作常规】
一般先作上行性静脉造影,如下肢深静脉通畅,再作下行性静脉造影,以明确静脉瓣膜是否有病变。
1.上行性静脉造影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度及穿通支静脉瓣膜功能。
方法:临床医师嘱病人仰卧,取半直立位,呈45、踝部扎一橡皮止血带以阻止浅静脉血流上行,用穿刺针头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尽快推入稀释后欧乃派克40m1或40%泛影葡胺40~60m1o放射科医师在电视屏幕引导下摄片,先摄小腿X线片,让患者以患肢趾着力,再照上段静脉,注意浅静脉形态及深浅静脉交通支形态。
造影剂浓度以40%泛影葡胺为佳,浓度过大可致浅静脉炎。
造影结束,临床医师可注入生理盐水作血管冲洗。
2.下行性静脉造影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
本造影必须在明确深静脉无阻塞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常失败。
方法:临床医师嘱病人取60半直立卧位,在腹股沟部股静脉处直接用针穿刺注入稀释后欧乃派克40m1或60%泛影葡胺40m1。
放射科医师在电视屏幕引导下,摄雕部X线片,如见有逆流,再摄小腿X线片。
精心整理
下肢静脉造影的方法
(1)顺行性直接注射法
①将床面倾斜成60度角,患者背靠床面半立于脚踏板上,健肢脚下
时(不观察骨盆静脉时可注完)摄取大腿正侧位片。
如欲观察骨盆静脉,将床面放至水平,松解大腿根部的止血带,推注完全部造影剂,嘱患者迅速抬起下肢,活动踝关节,摄取骨盆正位片。
④亦可不用止血带,患者仰卧于倾斜60度的床面上,健侧负重,患侧足虚悬。
经足背静脉注入60ml造影剂的2/3?时,摄取小腿正侧
位片,注射完全量后摄取大腿正侧位片。
然后放平床面摄取骨盆片。
静脉曲张显着者,应用绷带包裹小腿,以免造影剂在浅静脉停留过多过久。
(2)逆行性直接注射法
脉部显影。
Kistner根据造影剂逆流的程度,将深静脉瓣膜的功能分位五级
0级:逆流限于股静脉近段,属于瓣膜功能正常。
I级:逆流不超过大腿中段,属于瓣膜功能轻微受损。
II级:逆流达膝关节平面,属于瓣膜功能轻度损害。
III级:逆流达膝关节平面以下,属于瓣膜功能中度损害。
IV级:逆流达小腿深静脉直至踝关节平面,属于瓣膜功能重度损害。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造影剂返流在0~1级之间。
作骨髓腔麻醉,再以5~8ml/s的流率,注入76%泛影葡胺30~40ml,注射完后分别在1s、7s、15s、30s摄片。
骨髓腔穿刺造影时,造影剂直接进入深静脉,对瓣膜功能的准确显示率高达97%,但必须注意严格消毒、无菌操作及骨髓腔麻醉以免引
起剧烈疼痛和骨髓腔感染。
下肢静脉造影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操作名称•5下肢静脉造影的适应证•6下肢静脉造影的禁忌证•7准备•8 ...•9注意事项1拼音xià zhī jìng mài zào yǐng2英文参考Venography of lower extremity3概述下肢静脉造影法为静脉造影法中最常应用的 ... ,具有代表性。
4操作名称下肢静脉造影5适应证下肢静脉造影适用于:1.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引起的静脉反流和静脉曲张。
2.肢体静脉阻塞性病变。
3.肢体血管瘤样病变。
4.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
5.静脉病变术后随访。
6禁忌证1.对比剂和麻醉剂过敏。
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3.极度衰弱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
4.穿刺局部感染及高热者。
7准备1.病人准备(1)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造影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签订造影协议书。
(2)向病人解释造影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消除顾虑,争取术中配合。
(3)检查心、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
(4)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
(5)碘剂及麻醉剂按药典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
(6)术前4h禁食。
(7)穿刺部位常规备皮,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8)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术中用药及抢救。
2.器械准备(1)心血管X线机及其附属设备。
(2)造影手术器械消毒包。
(3)穿刺插管器材,如穿刺针、导管鞘、导管和导丝等。
(4)压力注射器及其针筒、连接管。
3.药品准备(1)对比剂为有机碘水制剂(40%~60%离子型或相应浓度的非离子型)。
(2)麻醉剂、抗凝剂及各种抢救药物。
8 ...1.顺行性静脉造影踝部扎止血带阻断浅静脉回流,下肢远端浅静脉注射对比剂。
2.逆行性静脉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患侧股静脉注射对比剂。
3.注射参数顺行静脉造影对比剂60~80ml/次,注射流率1~1.5ml/s或30~40ml/min;逆行静脉造影对比剂15~18ml/次,注射流率2~3ml/s。
下肢静脉造影术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最确切和最实用的方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造影检查中.主要应用顺行性造影术,顺血流生理途径充盈下肢静脉,能使静脉直接显像,以问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侧肢循环;而且可以鉴定其他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
(1)造影前的准备造影前病人需作碘过敏试验,以30%的泛影葡胺1ml静脉注射,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有恶心、咳嗽、喷嚏流涕、胸闷、心悸、荨麻疹等反应,则为造影剂禁忌证。
造影术前病人应禁食,防止造影时发生剧烈呕吐,影响造影效果。
术前0.5h肌注地塞米松5mg,并准备好急救用品以防万一。
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主要是泛影葡胺等离子型造影剂,如条件允许可应用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的非离子型造影。
(2)静脉造影检查病人取仰卧位于X线机平台上,头高足低30度倾斜位,踝关节上方扎橡皮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血流。
以9号头皮针穿刺足背浅静脉,在5~10min内注射38%~45.6%泛影葡胺40ml~80ml,在电视屏幕上观察下肢深静脉显影情况,同时由足踝部向近侧依次摄片,以获得自足踝至髂静脉的X线影像。
静脉造影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注意事项: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央型和混合型诊断准确率较高,而对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低;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往往显影不良,因此,对盆静脉血栓的诊断防线低;另外,正常的胫前静脉,胫后静脉的腓静脉有时也不能完全显影,以上情况均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判断,以免误诊。
同时应注意与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的鉴别诊断。
如腘静脉挤压综合症,急性期血栓与静脉壁未完全粘连,极易脱落,推注造影剂时压力不宜过大,以免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
并发症:造影剂反应: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轻者表现出为恶心、胸闷、荨麻疹等,一般能够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严重呕吐,全身性荨麻疹,呼吸困难、腹痛及剧烈头痛等症状明显者,立即停止用药,并予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下肢深静脉造影护理要点下肢深静脉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下肢深静脉的状况,帮助医生诊断血栓形成等疾病。
下肢深静脉造影护理要点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三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个方面的要点。
一、术前准备1.患者教育: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深静脉造影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
2.术前准备:患者需要空腹,一般需要提前4小时停止进食。
如果患者需要服药,要在医嘱下按时服用。
3.皮肤准备:患者需要洗净下肢皮肤,彻底清洗污垢和保持干燥。
同时,清除指甲上的指甲油、指环等金属物品,避免干扰检查。
二、术中护理1.造影剂注射:在医生的指导下,护士需要为患者注射造影剂。
护士应准确计算剂量,恰当选择注射部位,避免溢出和漏注。
在注射前,需要确保患者对造影剂的过敏史。
2.体位调整:患者需要平卧在检查台上,将下肢放在特定的位置,以帮助医生观察静脉血流情况。
3.监测生命体征:术中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不适感受,及时记录并与医生交流。
三、术后护理1.观察并记录:术后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出血、淤血、肿胀、感染等情况,并及时记录。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如出现红肿、起疱、瘙痒等不适应立即报告医生。
2.保护受压部位:患者需要保持长时间平卧,减轻下肢压力,防止淤血和血栓形成。
术后护士要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使用垫枕和垫坐垫等辅助器具,避免受压导致皮肤损伤。
3.给予抗凝治疗:根据医嘱,护士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帮助预防或治疗血栓形成。
4.促进康复:术后护士要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如活动下肢、进行肌肉锻炼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
同时,护士还应对康复护理知识进行宣教,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
总结起来,下肢深静脉造影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三个方面。
护士需要进行患者教育,准备患者、清洁皮肤,注意药物计量和注射技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保护受压部位,给予抗凝治疗,促进康复等。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适应证】
1. 用于诊断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和浅静脉交通支的瓣膜是否健全。
2. 探讨小腿慢性溃疡病的原因。
【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须做好碘过敏试验。
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如优维显、欧乃派克、碘海醇等。
按临床要求分:(1)顺行(2)逆行(3)腘穿三种检查方法与步骤:
手术部分由临床医师操作,本科按血管的不同解剖位置分段摄片。
(1)顺行造影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足背静脉推注造影剂,可用高压注射器。
于患肢踝部上约10厘米处扎一止血带,使造影剂进入深静脉,视位置情况分别摄取踝部、膝部、股部及盆腔髂静脉正侧位像。
(2)逆行造影:于髂静脉穿刺并插入导管,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后,视腹深静脉瓣充盈情况分别摄片。
(3)腘穿:患者取俯卧位,于腘窝部行腘静脉穿刺,并从插入导管直达隐静脉瓣下0.5cm 注入造影剂,然后拔导管,各段静脉瓣分别摄片。
【禁忌证】
碘过敏,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及急性血栓性静脉炎者。
下肢静脉造影术
一、麻醉方式:无
二、手术体位:仰卧位
三、手术间布局
四、物品准备:
1、常规一次性耗材:静脉留置针,输液贴,5ml 注射器,生 理盐水
2、特殊耗材:一次性使用高压注射器及附件
3、特殊药品:造影剂
五、仪器设备的使用:
1、DSA 仪器的安全使用
2、高压注射器的安全使用
六、消毒范围:右足背
C 形臂 高压注射器 显示屏
七、简要手术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足足背碘伏消毒,患侧小腿绑扎止血带,
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足足背浅静脉,5ml注射器回抽血,用生理盐水推注无阻力,确定留置针在血管内。
2.连接高压注射器,DSA确定扫描床步进范围为患足踝至髂
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平面。
3.高压注射器以0.8ml/s,200帕压力匀速向患足足背浅静
脉内推注碘克沙醇造影剂,待小腿深静脉显影后,开启扫描
床步进功能。
4.嘱患者做 Valsalva动作,判断造影剂是否滞留于髂静脉。
5.术毕,拔除静脉留置针,压迫止血,贴上无菌敷贴。
八、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1.收到通知立即准备手术用物,提前检查好各个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等待病人。
2.病人入室后,正确核对病人基本信息,手术部位。
3.将病人妥善安置在病床上,做好保暖措施。
4.高压注射器在使用时应斜向下,屏幕显示各项数字说明在正确位置,要排空气体,不可有一点气泡。
5.填写好手术护理记录单
6.术后将病人安全送至病房,仪器设备应归还到原来的位置,处于备用状态。